公司簡介
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石化)是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位於上海市金山區,是中國最大的煉油化工一體化綜合性石油化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成品油、中間石化產品、合成樹脂和合成纖維生產企業。
上海石化的前身是創建於1972年的上海石油化工總廠。1993年,經過國有企業股份制規範化改制,上海石化成為中國第一家股票同時在上海、香港和紐約三地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上海石化的總股本為72億股,其中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0億股(A股),占總股本的55.56%;社會法人股1.5億股(A股),占總股本的2.08%;境內人民幣普通股7.2億股(A股),占總股本的10%;海外上市外資股23.3億股(H股),占總股本的32.36%。
上海石化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的大規模集中建設,至2007年底,已具有年一次加工原油1400萬噸(綜合加工原油1000萬噸)、年產乙烯95萬噸、成品油和化工品548萬噸、合纖原料和合成纖維138萬噸、塑膠樹脂及製品95萬噸的生產能力,並擁有獨立的公用工程、環境保護系統,及海運、內河航運、鐵路運輸、公路運輸配套設施。上海石化的主要產品分為四個大類,其中石油產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氣等;化工產品包括:乙烯、丙烯、丁二烯、純苯、甲苯、對二甲苯、精對苯二甲酸、丙烯腈、乙二醇、環氧乙烷、碳五、醋酸、醋酸乙烯等;樹脂及塑膠產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滌綸聚酯、聚乙烯醇等;合成纖維產品包括:腈綸短纖、腈綸毛條、滌綸短纖、滌綸工業長絲等。
2007年上海石化加工原油907.32萬噸(其中加工進口原油863.58萬噸),生產汽油64.59萬噸、柴油292.91萬噸、航空煤油69.57萬噸,生產乙烯86.94萬噸、丙烯45.59萬噸,生產塑膠樹脂101.90萬噸,生產合纖單體53.24萬噸、合纖聚合物63.19萬噸、合成纖維30.79萬噸,累計發電30.43億度。目前,上海石化正按照“創國內一流,爭國際先進”的戰略定位,全面實施低成本戰略,強化“挑戰先進,精細管理”的管理理念,加快實施結構調整工程建設,不斷最佳化業務結構,逐步提升上海石化的國際競爭力。
上海石化一向重視樹立良好的公司形象,為振興中國石化工業而不懈努力;一貫堅持規範化運作,致力於用良好的經營業績回報股東;一直以為顧客提供優質的石化產品和良好服務為己任,多次獲得社會各界的嘉獎。2001、2002年連續兩年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評為全國“重契約、守信用”單位。2004年被國家商務部評為中國外經貿企業AAA信用等級單位,被中國質量管理協會評為全國用戶滿意企業。2005年榮獲“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2006年榮獲國家職業衛生示範企業稱號,在《財富》雜誌 2006年度“中國上市公司100強”排名中,上海石化名列第26位。
聯繫方式
地 址:中國上海市金山區金一路48號
郵 編:200540
電 話:(8621) 57943143
傳 真:(8621) 57940050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網 址:http://www.spc.com.cn
歷史革沿
上海石化是在黨中央三代領導集體的關心、支持下,從無到有,跨越式地發展壯大起來的。從1972年在金山衛杭州灣畔圍海造地,到2002年4月四期工程建成投產,上海石化經歷了四個重要發展階段,走過了跨越式的發展征程。
一期工程於1974年1月1日破土動工,僅用3年多時間,就在一片荒灘上建成了70年代中國最大的現代化石油化纖生產基地。1977年6月,原油加工、乙烯、化工、化纖、塑膠等18套主要生產裝置打通全流程投入試生產。投產後,每年向全國提供人均1米的化纖織物原料,每年創利稅約5億元。一期工程國家投資22億元人民幣,4年收回全部投資。
二期工程於1980年7月開工打樁,1985年全面建成投產。投產後原油資源利用率從不足30%提高到43%,每年向全國提供人均近3米的化纖織物原料,每年創利稅超過10億元。二期工程國家投資及貸款共23億元人民幣,3年還清工程貸款。
三期工程於1987年5月動工建設,1992年4月全面建成投產。工程由企業自籌資金60億元人民幣建設,投產後原油資源利用率從43%提高到62%以上,乙烯產能達到45萬噸/年,位居全國第一,投產當年創利稅17億元。二期、三期工程建設,使上海石化在較短時期內完成了從生產化纖為主到油化纖塑綜合發展的轉變,成為全國最大的煉油化工一體化、高度綜合的石油化工生產基地。
四期工程於2000年6月開工建設,2002年4月全面建成投產。四期工程以內涵挖潛改造為主要特徵,總投資約52億元人民幣。四期工程建設,使上海石化在生產規模、技術水平、產品總量、銷售收入、綜合實力等方面實現了跨越式的“四級跳”。
據統計,從1972年建廠到1992年20年間,上海石化總廠累計實現利稅147億元,相當於一、二、三期工程總投資的1.4倍。從1993年至2004年,上海石化的總資產從115億元增長到288億元,增長1.5倍;淨資產從40億元增長到189億元,增長3.73倍;國有股權益從40億元增加至105億元,增長163%;累計上繳國家稅收179.15億元,向全體股東派發紅利68.56億元,其中派發國有股紅利40.20億元,派發社會公眾股紅利28.36億元;累計實現淨利潤106.06億元。
發展前景
上海石化的階段性戰略目標是
“十一五”期間,上海石化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繼續堅持“創國內一流、爭國際先進,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石油化工企業”的發展目標,堅持走內涵與外延相結合、以內涵發展為主的發展道路,全面實施低成本戰略,加快結構調整工程建設,到2010年,把上海石化建設成為擁有1200萬噸/年原油綜合加工能力、100萬噸/年乙烯、95萬噸/年合成樹脂及塑膠製品、140萬噸/年化纖原料及合成纖維生產能力的,結構合理、資產優質、業績優良、隊伍優秀、管理科學、運作規範,具有較強國際競爭能力的優秀企業,繼續保持在國內煉化企業中的領先地位。
各項榮譽
上海石化為振興中國石化事業不懈努力,並獲得多項榮譽。
自股份制改制以來,上海石化曾被評為“利稅總額排序中國行業十強企業”、“中國上市公司綜合經濟實力百強企業”、“中國最佳管理公司”、“最佳信息披露公司”、中國境內“《上市公司》50強”、“全國‘重契約、守信用’企業”、全國工業重點行業“原油加工及石油製品製造十佳企業”、“全國用戶滿意企業”、中國外經貿企業AAA信用等級單位、“國家職業衛生示範企業”等,榮獲“全國最佳企業形象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先進集體、“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 “全國廠務公開先進單位”、“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單位”等稱號,連續榮獲“上海市最佳工業企業形象單位”、“上海市建設工業新高地爭先創優活動先進企業”、“上海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1998年以來,公司在乙烯產量、腈綸產量、丙烯腈產量等方面共創造24項中國企業新記錄。
企業文化
一、上海石化企業文化體系包括四個層次:
即企業的精神文化、企業的制度文化、企業的行為文化和企業的物質文化。
二、上海石化的企業宗旨:
用最好的回報社會。
三、上海石化的企業精神:
上海石化在八十年代中期,總結提煉出“艱苦創業、科學求實、團結進取、忘我獻身”的十六字“金山精神”。
“向先進水平挑戰”是上海石化新世紀的企業精神。它的基本特徵和時代內涵可以概括為“求實、求勝、求進、求新”的“四求精神”。
四、上海石化的企業信條:
上海石化的企業信條為“公義誠信、恆和實精”。
五、上海石化的企業管理理念:
上海石化企業管理理念的核心內容是精細管理。精細管理的基本內涵是:以精益求精作為經營管理活動的價值取向;以精雕細刻作為經營管理過程的基本要求;以精良優質作為經營管理成果的衡量標準。
六、上海石化的企業戰略目標:
上海石化把企業戰略發展目標確定為“創國內一流,爭國際先進”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石油化工企業”。
七、上海石化的企業形象口號:
“三人”聯結你我他,上海石化情系千萬家。
每一次跨越都是新的起點。
八、上海石化員工職業道德基本要求:
上海石化員工職業道德基本要求:敬業守職做明白人,遵章守紀做老實人,明禮守信做文明人。
敬業守職做明白人
敬業:忠誠石化事業,熱愛工作崗位,有職業的理想、抱負,願意為企業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守職:恪盡職守,盡心盡力,掌握技術,精通業務,成為本職工作的行家裡手;
明白人:思想、技術、作風過硬,具備做好本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
遵章守紀做老實人
遵章:嚴格遵守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杜絕有章不循和習慣性違章現象;
守紀:令行禁止,服從指揮,具有工人階級良好的組織紀律性;
老實人:尊重科學,尊重客觀規律,求真務實,踏實肯乾,不弄虛作假,不擺花架子。
明禮守信做文明人
明禮:講道理,懂禮貌,同事間團結協作、互助友愛,對外業務交往有禮有節、熱情好客;
守信:以誠信為本,講信譽,守信用,為客戶和他人提供優質的服務;
文明人:提倡現代職業文明,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爭創文明崗位,爭做文明職工。
九、上海石化企業價值觀:
——工作觀:凡事都有改進的可能。要不斷地提高和改進自己的工作,以達到精細的要求。
——市場觀:永遠只生產用戶需要的產品。企業生產經營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一切管理活動要以此為出發點。
——資源觀:自然資源有限,人力資源無限。強調精細管理就是為了最佳化配置各項資源,自然資源要發揮最大效用;人力資源的潛能是無限的,要不斷進行開發。
十、上海石化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
建設具有價值導向作用,被廣大員工所普遍認知、認同,對內具有高度凝聚力,對外具有廣泛影響力,與企業戰略目標相互促進的優秀企業文化。
交流合作
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國際部,是公司本部的涉外管理視窗。對外交流與合作是上海石化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國際部負責公司涉外聯絡、接待、外國專家管理、引進國外智力、引進項目、吸引外資等涉外經濟活動,並實行全過程管理;實施對海外機構的行政管理;此外,還承擔公司有關反傾銷事務的管理職能。在外事接待方面,組織公司領導會見外國政府、友好社團協會、工商企業界、新聞界人士等重要來訪的外事活動。在外國專家管理方面,國際部直接與上海市外國專家管理局對口,實施外國專家安全管理,堅持每半年召開一次外國專家管理工作例會。在抗擊“非典”的涉外管理中,成績突出,受到市政府的書面表揚。在對外勞務合作方面,國際部負責對外勞務合作的洽談、簽約以及契約的具體實施。2003年與俄羅斯聚酯股份公司簽署了技術培訓契約,21名俄羅斯技術人員在滌綸部接受為期42天的技術培訓;2004年23名伊朗國家石化公司的技術人員在煉化部接受為期35天的技術培訓。在引進技術項目方面,主要工作集中在新一輪投資項目的對外技術交流、招投標、契約談判、合資項目的涉外管理工作以及工程項目的竣工驗收。在反傾銷方面, 2004年公司參加了聚酯切片對韓國曉星公司反傾銷的提案。
環保理念
一、HSE工作指導思想
以全面實施HSE管理體系為主線,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貫徹執行《安全生產禁令》,進一步加大HSE監督力度,強化HSE基礎管理,狠抓環保治理,落實環保責任,全面提高公司HSE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確保公司安全穩定生產。
二、HSE工作目標
按照HSE管理體系標準,規範HSE管理,切實落實各級HSE責任,強化HSE教育培訓,提升員工綜合素質,加大事故隱患和環保隱患的治理力度,規範承包商的HSE監督,狠抓直接作業環節的HSE管理,嚴肅事故責任追究,杜絕重特大事故,減少一般事故,全面完成集團公司下達的各項安全環保考核指標。
三、HSE工作具體指標
1、公司員工年工傷死亡率為零。
2、公司員工年重傷率小於0.1‰。
3、重特大火災爆炸事故為零。
4、重特大環境污染事故為零。
5、重特大職業病危害事故為零。
6、外排廢水綜合達標率≥96%,COD總量<0.7萬噸。
綠色產品
腈綸事業部是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下屬的國內專業生產腈綸纖維和腈綸毛條的大型化纖企業,是全國最大的腈綸生產基地,年生產能力達到15萬噸,占國內腈綸總產量的35%以上,不但在規模上達到了中國國內第一的水平,而且也成為產量居世界第二的腈綸生產大型企業。2003年與上海龍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抗菌導濕腈綸纖維具有抗菌、防霉、護膚、吸濕、柔軟、抗靜電、抗皺等功能,經測試,強力水洗50次後,織物仍能保持優良的抗菌能力。
腈綸事業部生產的抗菌導濕腈綸沒有污染環境和污染人體的副作用,創造了一種天然、清新、潔淨、衛生、健康和舒適的衣著效果,是一種兼具多種功能的新一代腈綸產品。經SGS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紡織工業南方科技測試中心測試,本產品的抗菌率大於90%(測試的菌種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本產品織物比常規腈綸織物的毛細效應提高50%以上(cm/30min)。由抗菌導濕腈綸加工成的拉舍爾毛毯(40%抗菌導濕腈綸/60%普通腈綸),通過SGS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對其抗菌性能的測試,抗菌率達到了95%以上(測試的菌種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桿菌)。
抗菌導濕腈綸可與其他如有色、抗靜電等功能結合,生產具有多種複合功能的腈綸新品,可廣泛用於衣著織物、家飾織物和醫院織物等。產品在評審鑑定中,得到了專家們高度的評價。
清潔生產
上海石化的清潔生產工作開始於1997年,1997年和1998年化工事業部丙烯腈裝置和滌綸事業部PTA裝置先後被列為中石化總公司首批和第二批清潔生產示範裝置,該兩套裝置於1999年通過了中石化集團公司清潔生產審計驗收。
幾年來,上海石化根據集團公司第八次環保會議提出的“在集團公司內有計畫、有步驟的推進清潔生產”及集團公司相關檔案的要求,成立了由公司副總經理掛帥的清潔生產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公司清潔生產實施中重大問題的決策和組織協調工作,並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了開展清潔生產工作的計畫。
2000年一季度,集團公司發布了清潔生產實施計畫,將10家企業列為集團公司首批清潔生產示範企業,上海石化化工部和塑膠部為其中一家。為了落實集團公司《關於實施清潔生產實施計畫的通知》中的任務,上海石化對五大事業部的九套裝置(煉化部的丁二烯、加氫裂化裝置,化工部的聚乙烯醇裝置,滌綸部的聚酯、萬噸長絲裝置,腈綸部的金陽裝置和塑膠部的1PP、2PP、2PE裝置)開展了清潔生產審計工作,同時以請專家上課和舉辦學習班等多種形式,對事業部有關人員進行清潔生產審計培訓。
2003年,根據集團公司〔2003〕27號“關於印發《清潔生產示範企業驗收工作研討會會議紀要》的通知”精神,集團公司組織對列為第一批清潔生產示範企業的揚子石化、鎮海石化、燕山煉油分公司和有關裝置進行清潔生產審計驗收(上海石化的化工部和塑膠部也被列入第一批示範企業),同時上海石化公司和廣州分公司、福建煉化公司、中原石化公司等單位被列為集團公司第二批清潔生產示範企業,並計畫於2006年組織驗收。為此,上海石化召開了清潔生產專題會議,對清潔生產領導小組成員作了調整,對今後的工作作了部署,計畫於2005年年底將列入計畫的裝置通過公司內部清潔生產審計驗收,目前清潔生產審計工作正按計畫進行。
三廢處理
上海石化是集油、化、纖和塑膠為一體的特大型石油化工聯合企業,也是中石化總公司率先實行股份制的企業。隨著公司加工高含硫進口原油的比例幅度上升,帶來了相應的環境問題和新的治理要求,針對國家對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嚴格限制,處理好生產發展與環境保護兩者的關係,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公司制定發展規劃的必要環節。
公司經過一~四期工程建設,投入大量環保資金,先後建有大小污水處理設施57套,廢氣淨化處理設備45套和廢渣處理設備10台及3800平方米臨時化學廢渣堆場。
由於環保總體規劃科學、布局合理、強化對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的“三同時”管理。在新建、改建、擴建和技改項目實施過程中始終遵照國務院頒布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條例》、《中石化建設項目環保管理實施細則》和《上海市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的規定,嚴格執行環境評價,強化“三同時”管理制度,積極貫徹以新帶老的原則,控制新污染的產生,使我公司外排“三廢”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建廠30多年來沒有發生過重大污染事故和破壞生態環境的事故。
公司環保工作歷來貫徹如下三原則:三級管理二級監測的原則;清污分流的原則以及“層層把關,分級處理”的原則。公司二級污水處理設施日處理能力達19萬噸,日排放各類廢氣近2000萬立方米,這些廢氣通過38個煙囪、40個排氣筒及8個火炬燒卻後排入大氣。從生產區、農業區和生活區的五個監測點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氰化物和總懸浮顆粒物四項指標的監測結果表明,至今石化地區的大氣環境質量符合國家二級大氣標準和居住區衛生標準,乙烯濃度符合保護農業生產的要求。公司各生產單位外排廢水年總量1.5億噸,平均日排廢水41萬噸(包括海水直排冷卻水和社區生活污水),通過新老隨塘河泵站排入杭州灣,其中通過水質淨化廠處理的廢水約4480萬噸/年。2003年5月2#防汛泵站深海排放口建成投用後,來自煉化部、滌綸部、化工部、腈綸部冷凍機、空壓機的冷卻水及1#乙烯的海水冷卻水,經內部處理達標後分別排入北隨塘河,經2#泵站提升後排入杭州灣,每日冷卻水量約28萬m3/d,原經4#防汛泵外排杭州灣的廢水處理出水也經2#防汛泵站深海排放口排入杭州灣。公司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總量32.5萬噸,其中熱電廠粉煤灰28.68萬噸,占固體廢物總量的88.15%,其餘各類固廢3.82萬噸,除綜合利用外,其它均通過合法途徑進行處置。
污泥處理設施有1500噸/日的污泥脫水裝置和從德國引進的污泥乾化裝置,處理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廢氣處理主要有酸性水汽提裝置和8萬噸/年的硫回收裝置以及CFB爐脫硫裝置,脫硫率達到90%以上。
為了確保廢水的達標排放,近年來公司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環保污染整改工作:先後對造成隨塘河水質污染的化工部、滌綸部、腈綸部等單位清下水管網進行了改造,實施清濁分流,將有污染清下水系統的污水截流至污水系統。通過幾年努力,隨塘河水質明顯好轉,年平均外排COD濃度穩定在65mg/L以下;為了確保3#防汛泵站排水達標,公司已對3#防汛泵站集水池進行改造。
為了進一步削減二氧化硫總量,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公司抓緊治理電廠煙氣脫硫工作,在完成了“海水脫除電廠二氧化硫”中試科研項目,又委託上海電力設計院完成了熱電總廠(煤電站)“利用石灰—石膏法煙氣脫硫項目”的設計,並已上報中石化集團公司,對熱電總廠(油電站)進行了燃料油中投加脫硫添加劑工業性試驗,脫硫率可達30%左右。
已完成了乙烯三輪改造及配套工程總體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寫和評審,為公司今後的發展作出了科學規劃,為嚴格環保監督管理制度、堅決貫徹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污染控制和生態保護並重、積極塑造綠色企業形象等目標提供了科學依據。
投資亮點
1.公司提出股權分置改革動議的非流通股股東持股數尚未達到有關規定的三分之二的界限;公司尚未與保薦機構簽訂股改保薦契約。公司在近一個月內不能披露股改方案,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2.公司2009年前三季度主要財務指標:每股收益0.2140(元),每股淨資產2.1300(元),淨資產收益率10.0270%,營業收入34264070000.0000(元),同比增減-31.284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37871000.00(元),同比增減-42.6012%。
3.公司將旗下的杭州新金山大酒店100%股權以2.57億元,轉讓給浙江民企中國紅樓集團。
4.公司年產100萬噸重整項目建成投產,該項目總投資30億元,是公司近年來實施的17個結構調整工程建設項目中投資額最大,也是最關鍵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