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 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
1931年11月, 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瑞金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成立了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央民主政府。
為了適應革命戰爭的需要,經中央軍委批准,11月20日,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軍醫學校在江西瑞金誕生,賀誠任校長。
• 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
1932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在江西雩都舉行軍醫期第一期開學典禮,毛澤東同志為學校制定了“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的辦學方針。紅軍總司令朱德、總參謀長葉劍英到會並講話。
10月,學校在設立軍醫期的基礎上,陸續開設了調劑班、看護班、衛生員班和衛生長班。中央軍委將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更名為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學校設立政治處、教育處和總務處。
1934年10月,為粉碎國民黨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的第五次"圍剿",中央紅軍開始戰略性大轉移,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隨中央軍委,於10月中旬從瑞金出發。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隨中央軍委到達陝北。
• 中國醫科大學
1940年,學校遷至延安後得到迅速發展,經毛澤東同志提議,學校更名為中國醫科大學。王斌繼續擔任學校校長。學校設校部。 學校《校章》中規定,學校的性質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事培養技術人才的學校";學校的辦學目標是:"培養革命的技術優良的衛生幹部,適應抗戰建國的需要,為民族解放與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教育方針規定為:"培養政治堅定、思想正確、忠於職責、貫徹始終的衛生工作者"。學校對學制進行了調整,軍醫期為四年制,製藥班為三年制,調劑班為一年制。
1945年11月18日,根據黨中央建立鞏固東北革命根據地的指示精神,中國醫科大學從延安出發,挺進東北。
1946年7月,中國醫科大學到達黑龍江興山(現鶴崗市),合併了東北軍醫大學(前身為哈爾濱陸軍軍醫學校)。
1947年1月,中國醫科大學合併東北大學醫學院和原哈爾濱醫科大學一部分。學校設有一所設備完善的附屬醫院,醫院下轄4個所,每個所300 --400張床位。
1948年初,中國醫科大學設立4所分校,在龍井將吉林軍大分校設立為第一分校,以內科為主;在哈爾濱建立了第二分校,以五官科為主;將通遼市遼東軍區醫專設立為第三分校;將平谷地區 冀熱遼醫專設立為第四分校。
1948年10月,奉上級命令,學校派副校長李亭植率領部分幹部、師生接收原長春大學醫學院,組成長春軍醫大學;第一、第二分校合併為現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三分校合併到總校;第四分校組建為現承德醫學院。
1948年11月,東北全境解放,中國醫科大學奉命進駐瀋陽,根據東北行政委員會暨東北軍區司令部指示,先後合併了原國立瀋陽醫學院(前身為滿州醫科大學,1911年由日本國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建立)和原私立遼寧醫科大學(前身為盛京施醫院醫學堂,1883年由英國基督教聯合長老會派遣的醫學傳教士建立)。
1949年5月,遵照東北軍區暨東北行政委員會命令,中國醫科大學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劃歸東北行政委員會領導。任命東北行政委員會衛生部部長王斌兼任校長,衛生部副部長白希清兼任副校長,陳應謙、闕森華任副校長,並成立校長辦公室。學校設基礎一院、基礎二院、內科學院、外科學院、牙科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婦嬰學院等8個學院。
1949年7月,東北藥學院併入中國醫科大學,為藥學院。
1950年3月,中國醫科大學首次在全國招收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學生。學制為五年制。
1950年10月,韓戰爆發, 根據上級指示,學校部分師生組成手術隊和擔架隊,並在黑龍江省北安縣成立北安醫院,承擔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傷員的救護工作。
1952年10月,根據國家教育部關於院系調整的決定,中國醫科大學藥學院改名為東北藥學院(現瀋陽藥科大學),脫離中國醫科大學建制。
1954年8月,東北人民政府行政機構撤消,中國醫科大學劃歸國家衛生部領導。
1955年10月,中國醫科大學接受國家衛生部分配的研究生培養任務,使中國醫科大學成為中國最早設立研究生教育的學校之一,也中國醫科大學研究生教育的開端。
1955年7月,根據國家教育部關於院系調整的決定,中國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系併入哈爾濱醫科大學,學校設衛生教研組;哈爾濱醫科大學兒科學系併入中國醫科大學。
1955年8月,根據國家衛生部指示,學校建立醫療系、兒科學系。
• 瀋陽醫學院
1956年9月,根據國務院關於醫學院校調整的決定,中國醫科大學改名為瀋陽醫學院。1962年,公共衛生學系重新併入哈爾濱醫科大學。
1976年,根據國家教育部指示,學校開始承擔培養留學生任務,來至8個國家的留學生入學。學校重建公共衛生學系。
• 中國醫科大學
1978年3月,經國家衛生部批准,學校恢復中國醫科大學校名。
1978年3月1日,中國醫科大學召開大會,隆重慶祝學校恢復中國醫科大學校名並掛校牌,國家有關部委和省、市領導親自到會表示祝賀。
1978年9月,中國醫科大學在全國首次設立六年制英語醫學班。
1981年11月,國務院批准中國醫科大學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和導師,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2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21個。
1982年3月,經國家衛生部批准,中國醫科大學成立學位評定委員會,根據國家關於學位授予有關規定,首次授予32人為醫學學位。
1987年5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舉行開院典禮,成為遼寧省第一所大學本科口腔專業教學醫院。
1994年5月,中國醫科大學在原基礎醫學部建制基礎上成立基礎醫學院。
學校是原國家衛生部部屬高等醫學院校,2000年劃轉為遼寧省人民政府管理。
2010年5月,該校瀋北新區新校園建設用地獲國務院正式批准。
2010年7月,新校園奠基儀式在瀋北新區新校園場區 。
2010年9月,該校與英國女王大學簽署教學、科研戰略合作協定 。
2010年10月,該校與日本東北大學醫學部簽署合作備忘錄 。
2014年11月,老校區搬遷至瀋北校區 。
2015年12月,中國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學科、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的學術影響力進入ESI排名世界前1% 。
2016年,遼寧省人民政府、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共建中國醫科大學。
2017年,入選遼寧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國內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同年,遼寧省計畫生育研究院劃轉中國醫科大學。
2018年9月26日,中國醫科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
辦學條件
教學單位
截至2015年6月 ,該校設有研究生院、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法醫學院、護理學院、藥學院、中國醫科大學-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聯合學院、中國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中國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中國醫科大學第四臨床學院、口腔醫學院、臨床醫藥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學人文社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醫學影像系、醫學信息學系、病理學系、生物醫學工程學系、運動醫學系、醫學檢驗學系、理工學部、細胞生物學系、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網路教育學院、繼續教育(成人教育)學院、學實驗動物部、中國醫科大學北京分校等33個院、系、部 。
師資力量
截至2015年6月,學校本部在編教職工1462人。全校(含附屬醫院)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的85.1%,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講座教授1人,在職的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52人,遼寧省領軍人才4人次,遼寧特聘教授25人,遼寧省優秀專家18人次。全校教授級708人,副教授級1008人,研究生指導教師982人,其中博士生指導教師383人。
教師中在中華醫學會等全國性學術團體中擔任常委(常務理事)以上者67人,其中擔任主任委員者15人(含候任主任委員和名譽主任委員),擔任副主任委員者18人;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8人,其中副主任委員3人;有高等學校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高等學校省級教學名師14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6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團隊3個,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家級5人、部級14人次、省級7人次,遼寧省高等學校學科拔尖人才2人,遼寧省高等學校攀登學者19人,遼寧省普通高校專業帶頭人5人,遼寧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4人,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64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105人、千人層次88人。
2015年1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了2014年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人員名單,該校附屬第一醫院腫瘤外科王振寧教授、神經外科吳安華教授成功上榜,並同時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至此,該校共有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8人。
學科建設
截至2015年6月,該校在6個學科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63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73個;國家重點學科5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40個;遼寧省高等學校一流特色學科6個;博士後流動站7個。
據2017年1月的最新一期ESI數據:中國醫科大學國際排名第1163位,國內排名第59位,國內同類高校排名第7位, 遼寧省內排名第2位(第1位是 大連理工大學 );臨床醫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等4個學科領域進入了世界排名前1%的行列。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基礎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藥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生物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臨床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護理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 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
一級學科 | 二級學科 | 二級學科 | 二級學科 |
基 礎 醫 學 |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 免疫學 |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
病原生物學 | 法醫學 | 放射醫學 | |
臨床醫學 | 內科學 | 兒科學 | 老年醫學 |
神經病學 |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 | 皮膚病與性病學 |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 臨床檢驗診斷學 | 外科學 | |
婦產科學 | 眼科學 | 耳鼻咽喉科學 | |
腫瘤學 | 運動醫學 | 麻醉學 | |
口腔醫學 | 口腔臨床醫學 | 口腔基礎醫學 |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 |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
衛生毒理學 | 軍事預防醫學 | 少兒衛生與婦幼保健學 | |
護理學 | 護理學 | ||
生物學 | 植物學 | 動物學 | 生理學 |
水生生物學 | 微生物學 | 神經生物學 | |
遺傳學 | 發育生物學 | 細胞生物學 |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生物物理學 | 生態學 |
一級學科代碼 | 一級學科名稱 | 一級學科代碼 | 一級學科名稱 | 一級學科代碼 | 一級學科名稱 |
0101 | 哲學 | 0402 | 心理學 | 0710 | 生物學 |
1001 | 基礎醫學 | 1002 | 臨床醫學 | 1003 | 口腔醫學 |
1004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1005 | 中醫學 | 1006 | 中西醫結合 |
1007 | 藥學 | 1008 | 中藥學 | 1204 | 公共管理 |
1205 | 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
• 重點學科
國家級重點學科 | 內科學(呼吸系病) | 內科學(內分泌與代謝病) | 外科學(普外) |
皮膚病與性病學 |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 | ||
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 ||
遼寧省重點學科 | 遺傳學 | 細胞生物學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 免疫學 |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 |
內科學 | 兒科學 | 神經病學 | |
皮膚病與性病學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 臨床檢驗診斷學 | |
外科學 | 婦產科學 | 眼科學 | |
腫瘤學 | 麻醉學 | 口腔臨床醫學 | |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 | 藥理學 | ||
遼寧省重點(培育)學科 | 內科學(腎病) | 內科學(血液病) |
教學建設
截至2015年6月,該校國家級教學項目有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1項,臨床醫學拔尖人才培養改革試點項目1項,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精品課程11門,精品資源共享課9門,教學團隊2個,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精品教材2本,“十二·五”規劃教材16本。
該校省級教學項目有示範性專業7個,品牌專業1個,本科教學綜合改革試點專業5個,重點支持專業1個,工程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1個,精品課程40門,精品視頻公開課5門,精品資源共享課21門,教學團隊10個,雙語教學示範課程2門,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0個,實踐教育基地(校外)2個,實踐模擬教育基地1個,緊缺人才培養基地1個,精品教材8本,“十二·五”規劃教材4本。2006年被評為遼寧省疾病預防與控制緊缺本科人才培養、培訓基地 。
學校擁有3所綜合性附屬醫院和1所專科性附屬醫院,開放床位9748張,牙科綜合治療椅270張。
項目類別 | 項目名稱 |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臨床技能中心 |
醫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 |
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 臨床醫學 |
國家級教學團隊 | 臨床醫學導論教學團隊 |
臨床檢驗診斷學教學團隊 | |
國家級精品教材 | 柏樹令著《系統解剖學》 |
薛辛東著《兒科學》 | |
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 中國醫科大學臨床技能綜合培訓中心 |
省級緊缺人才培養基地 | 遼寧省預防緊缺人才培養基地評估 |
遼寧省本科教學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 口腔醫學 |
預防醫學 | |
臨床醫學 | |
遼寧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公共衛生實驗教學中心 |
法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 |
臨床藥學實踐教學示範中心 | |
口腔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
形態學實驗中心 | |
醫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 |
省級教學團隊 | 臨床檢驗診斷學教學團隊 |
婦產科“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 (PBL)教學團隊 | |
細胞的化學與生物學整合課程教學團隊 | |
放射診斷學教學團隊 | |
人體形態科學教學團隊 | |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整合課程教學團隊 | |
兒科學教學團隊 | |
基礎病理學整合課程教學團隊 | |
臨床醫學導論教學團隊 | |
人類發育與遺傳學整合課程教學團隊 | |
遼寧省實踐模擬教育基地 | 口腔醫學院臨床技能綜合培訓中心 |
省 “ 十二·五 ” 規劃教材 | 《臨床醫學導論》(孫寶志著) |
《系統解剖學》(柏樹令著) | |
《病理學》(王恩華著) | |
《法醫學》(王保捷著) | |
省級精品教材 | 《臨床醫學導論》 |
《系統解剖學》 | |
《病理學》 | |
《Visual FoxPro程式設計教程》 | |
《兒科學》 | |
《醫用高等數學》 | |
《核醫學教程》 | |
《預防醫學》 |
• 特色專業
級別 | 項目名稱 | 專業名稱 | 年度 | 專業名稱 |
國家級 | 特色專業 | 臨床醫學 | 2009年 | 護理學專業 |
醫學影像學 | 2010年 | 預防醫學 | ||
法醫學 | ||||
省級 | 示範專業 | 臨床醫學 | 2008年 | 護理學 |
醫學影像學 | 2009年 | 預防醫學 | ||
法醫學 | 2010年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醫學)、口腔醫學 | ||
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 臨床醫學 | 內容資料來源於學校官網 |
• 質量工程
級別 | 項目名稱 | 課程名稱 |
國家級 | 精品課程 | 組織學與胚胎學 |
人體解剖學、生物化學 | ||
護理學基礎(高職) | ||
放射診斷學 | ||
婦產科學、法醫物證學、藥理學(網路) | ||
實驗診斷學 | ||
法醫病理學、生物醫學文獻與網路技術 | ||
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 生物化學 | |
省級 | 精品課程 | 婦產科學、病理學、病原生物學、生理學 |
生物化學、放射診斷學、細胞生物學、內科學 | ||
藥理學、免疫學、口腔內科學、兒科學 | ||
法醫病理學、診斷學、局部解剖學 | ||
護理學基礎、法醫物證學、醫學遺傳學、口腔修復學 | ||
醫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套用基礎、生物醫學文獻與網路資源、傳染病學、外科學、大學英語、急救護理學、流行病學 | ||
醫用物理學、實驗診斷學、醫學倫理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神經病學、口腔頜面外科學 | ||
臨床流行病學、中醫學、眼科學、醫學高等數學 | ||
精品視頻公開課 | 流行病學、核醫學、生活方式與健康學 | |
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 醫學遺傳學、生物化學 |
對外交流
截至2015年6月,該校與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合作舉辦了聯合學院,與美國、英國、法國、日本、俄羅斯、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義大利、丹麥、西班牙、朝鮮、芬蘭以及澳門和台灣等國家、地區的87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交流關係,與世界銀行(WBG)、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MB)、日本國際協力事業團(JICA)等機構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有315名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受聘為學校榮譽職稱,近年來開展了61項重要國際合作項目,35個CMB項目 。
學術研究
建設成果
1996年至2003年,該校共獲得國家、省(部)及市級科學技術獎359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其中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230項,其中一等獎18項,二等獎76項,三等獎136項;獲市、廳級科技進步獎125項 。獲得2012年度遼寧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 。2004年共發表CSTPCD學術論文1429篇,在全國高校排名第37位;被引用2319次,排名34位;Medline論文162篇,排名20位。2005年,該校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經費首次突破1000萬元,達到1134萬元,獲資助的重點項目是該校首次被批准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
2009年,該校共發表ISTPCD學術論文2556篇,在全國普通高校排名第25位;SCIE收錄論文349篇,在全國普通高校排名第62位。2010年,該校共獲得縱向課題經費7746.03萬元。其中:國家級科研課題98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等協作課題15項,經費4913.63萬元。部委級科研課題28項,經費共163.4萬元。省級科研項目315項,經費2119萬元。市級科研項目48項,經費550萬元。共獲國家、衛生部、教育部、遼寧省及瀋陽市科學技術獎 48 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主持1項,參加1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1項(首次獲得)、二等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2項。省科學技術獎29項,含一等獎4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16項。市科技進步獎12項,含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6項。市科技振興獎1項。另獲授權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 。
2011年,該校共獲得國家級科研課題15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44項;獲得國家、省部、市各級科技成果獎39項;2010年共發表CSTPCD學術論文2502篇,在全國普通高校排名第27位;發表SCIE收錄論文496篇,在全國普通高校排名第56位 。2011年年初至2011年9月7日,共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0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72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66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1項,獲資助經費5767萬元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1篇 。
截至2013年初,該校共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8項,位居東北地區第五,發表的NATURE和SCIENCE論文與吉林大學、瀋陽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共居東北地區前四 。在中國校友會網2012中國大學ESI論文排行榜中位居第六十六位,總被引頻次9796次,論文數1919篇,篇均被引次數5.10次 。
2013年,共組織鑑定科技成果29項,組織申報科技成果獎71項,獲得各級科技成果獎41項,其中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1項,遼寧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獲得國家級科研項目182項,其中國家“863”、“973”課題3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66項,經費10703.13萬元;教育部項目36項,經費908.5萬元;遼寧省項目297項,經費4251.1萬元。2012年,該校共發表CSTPCD收錄論文2837篇,在全國高校排名第39位,SCIE收錄論文826篇,在全國高校排名第45位 。
2013年8月23日,孫貴范教授研究團隊與瑞士聯邦水科技研究所合作的研究論文“Groudwater Arsenic Contamination Throughout China”在國際著名雜誌《Science》上發表。該研究利用水砷濃度以及地質、土壤、水文、氣候等相關數據建立了中國地下水砷污染風險預測模型,結果顯示中國受高砷污染地區總面積達58萬平方公里,生活在該區域近2000萬人的健康面臨威脅 。
科研平台
截至2015年1月,有國家研究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科技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衛生計生委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實驗室(三級)3個,遼寧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2個,遼寧省重點實驗室16個,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5個,遼寧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遼寧省研究中心6個,遼寧省轉化醫學研究中心13個;有遼寧省醫療中心32個 。
級別 | 實驗室名稱 | 實驗室名稱 |
國家重點實驗室 | 內分泌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 |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醫學細胞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免疫皮膚病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國家衛生計生委重點實驗室 | 國家衛生計生委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 國家衛生計生委免疫皮膚病學重點實驗室 |
國家衛生計生委小兒先天畸形重點實驗室 | 國家衛生計生委愛滋病免疫學重點實驗室 | |
遼寧省重點實驗室 | 遼寧省器官移植重點實驗室 | 遼寧省轉基因動物研究重點實驗室 |
遼寧省內分泌疾病重點實驗室 | 遼寧省愛滋病免疫學重點實驗室 | |
遼寧省影像診斷與介入治療重點實驗室 | 遼寧省醫學影像重點實驗室 | |
遼寧省婦科腫瘤與高危妊娠重點實驗室 | 遼寧省晶狀體學重點實驗室 | |
遼寧省砷生物學作用與砷中毒重點實驗室 | 遼寧省胃癌分子病理學重點實驗室 | |
遼寧省肺癌早診及分子病理學重點實驗室 | 遼寧省呼吸疾病重點實驗室 | |
遼寧省腫瘤藥物與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 | 遼寧省免疫皮膚病學重點實驗室 | |
遼寧省口腔疾病重點實驗室 | ||
遼寧省 普 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 普通高等高校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 普通高等高校皮膚病重點實驗室 |
普通高等高校胃癌分子病理及流行病學重點實驗室 | 普通高等高校愛滋病重點實驗室 | |
普通高等高校介入治療與器材開發重點實驗室 | 普通高等高校小兒先天畸形重點實驗室 | |
普通高等高校免疫相關性呼吸疾病重點實驗室 | 普通高等高校醫學影像重點實驗室 | |
普通高等高校自身免疫性內分泌疾病重點實驗室 | 普通高等高校婦產科重點實驗室 | |
普通高等高校低溫分子生物學與器官保存重點實驗室 | 普通高等高校晶狀體重點實驗室 | |
普通高等高校腫瘤藥物與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 | 普通高等高校腫瘤病因與預防重點實驗室 | |
普通高等高校實驗動物生物工程與轉基因技術套用重點實驗室 | ||
瀋陽市重點實驗室 | 瀋陽市實驗動物轉基因重點實驗室 | 瀋陽市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
瀋陽市腫瘤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 | 瀋陽市器官移植重點實驗室 |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2月,中國醫科大學圖書館是衛生部全國醫學文獻資源共享網路東北地區中心館,衛生部醫藥衛生科技項目查新諮詢單位;館藏紙質書刊118.26萬冊,電子資源計21TB;訂購中外文全文書刊資料庫31種,日文醫學文獻收藏尤其豐富,為全國日文醫學文獻中心館 。
• 學術刊物
截至2014年2月,該校主辦有各類學術期刊16種。其中《中國醫科大學學報》創刊於1951年,是遼寧省教育廳主管、中國醫科大學主辦的醫藥衛生類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報導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藥學等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新技術、新經驗。
所載論文或摘要被5家國際著名檢索系統和14家國內著名資料庫或檢索刊物收錄。獲1999年、2004年獲教育部科技司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二等獎;2006年、2008年、2010年獲教育部委託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開展的“中國高校精品·優秀·特色科技期刊評比活動”優秀科技期刊。2009年榮獲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校質量獎。中國科技信息所2011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公布的數據為:影響因子為0.343,總被引頻次為853 。
學術交流
2009年,中國醫大免疫皮膚病學重點實驗室主任陳洪鐸院士作為大會主席主持國際美容皮膚科大會(義大利)。2010年,該校獲外國專家局“引智項目”2項,經費9.7萬元。2009年至2011年,該校共承辦了國際性學術會議7次,承辦全國性學術會議26次 。
文化傳統
• 校徽
徽志為三角變形,底色為中國紅色,外框由內白外紅三條弧形邊組成,徽志中間CMU三個白色英文字母是中國醫科大學的英文縮寫,白色的中國醫科大學中文與英文全稱上下排列位於徽志下緣上方。
標識造型為三角形,外框由三條弧形邊組成,代表著中國醫科大學、原國立瀋陽醫學院(其前身為原滿洲醫科大學)和原私立遼寧醫科大學(其前身為原私立盛京醫科大學);表示中間CMU英文字母是中國醫科大學的英文縮寫,象徵醫學教育事業為聖潔的事業;郭沫若所寫中國醫科大學中文與英文全稱位於標識下緣上方,寓意中國醫科大學的事業永存並會更加發揚光大。表示顏色採用中國紅和白色組成,蘊含著中國文化哲學理念和中國醫科大學紅色血脈。紅色象徵著吉祥、喜氣、熱烈、鬥志、生命、中華民族、中國共產黨創建的醫科大學的紅色光榮歷史。白色象徵著純潔、高尚、神聖、不容妥協、難以侵犯的氣韻。
• 校訓
政治堅定,技術優良
產生背景:1932年2月22日,中國醫科大學(當時稱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在江西舉行開學典禮,首任校長賀誠作報告,在報告中強調了毛澤東同志關於中國醫科大學要培養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的紅色醫生辦學方針的指示。校訓取自毛澤東同志的指示 。
• 校歌
站在衛生工作的最前線,
我們是新醫學的技術工作者,
我們是新中國救護的先鋒。
在艱苦的鬥爭中,
學習緊張、樸素、仁慈、謹慎的作風,
創造政治堅定、
技術優良的幹部,
為革命工作,為大眾服務。
我們正是社會的治療家,
使受傷的祖國走向健康,走向新生。
同學們努力學習,勇敢前進,
建設新醫學的責任,
擔落在我們雙肩!
• 題詞
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毛澤東
中國醫大,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做出了貢獻。現今情況變了,全國解放了,今後的任務更加繁重。 教育一定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教育要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一定要把人民的醫科大學辦好。——毛澤東
發揚紅軍衛校傳統,辦好社會主義醫科大學。——江澤民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 黨委書記 | 朱京海 | |
黨委副書記 | 校長 | 聞德亮 | |
專職黨委副書記 | 閆靈均 | ||
副校級領導 | 郭啟勇 | ||
副校長 | 專職副校長 | 尚紅 | |
黨委常委 | 於曉松、王平、劉瑩 | ||
紀委書記 | 張錦徽 |
傑出校友
中國醫科大學建校至今,共培養了8萬多名高級醫學專門人才,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地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國家衛生管理的著名領導幹部和醫學界的著名專家學者。據不完全統計,擔任副部級以上職務百餘位,原衛生部、現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正、副部長(主任)9位,將軍40多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5位。
姓 名 | 職 務 及 成 就 |
吳英愷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胸心血管外科和心血管病流行學奠基人之一 |
劉玉清 | 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心血管放射—影像主要創建人 |
吳鹹中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西醫結合領域的開拓者之一 |
於維漢 | 中國工程院院士,地方病學專家。哈爾濱醫科大學名譽校長 |
陳洪鐸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高守一 | 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微生物學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 |
李朝義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重大交叉前沿研究項目“腦和意識研究”首席科學家。 |
徐洵 | 中國工程院院士,海洋生物工程專家。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 |
王正國 | 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衝擊傷、創傷彈道學、交通醫學研究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
吳天一 | 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醫學(高原醫學)專家。科技部高原醫學研究國際重點實驗室主任。 |
姚新生 | 中國工程院院士,瀋陽藥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中藥天然藥物研究中心主任。 |
周后元 | 中國工程院院士,藥物化學專家。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研究員。 |
丁健 | 中國工程院院士,抗腫瘤藥物的藥理藥效學專家,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
韓德民 | 中國工程院院士,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領軍人物。北京同仁醫院院長 |
傅連暲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副部長 |
賀誠 | 衛生部黨組書記,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一級八一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獲得者 |
王斌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副部長 |
江一真 | 中國共產黨第一屆、第二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衛生部部長兼黨組書記 |
黃樹則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副部長 |
崔義田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副部長 |
郭子恆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副部長 |
顧英奇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副部長 |
耿德章 | 中華人民共和國康復醫學會會長 |
王立忠 |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常務副會長 |
馬曉偉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
佟志武 | 遼寧省第十一屆、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
滕衛平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遼寧省委員會第十一屆委員會副主席 |
徐延豪 |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CAST)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 |
陳峻青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得者,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科主任 |
潘子民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得者,中國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耳鼻喉科主任 |
辛彥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得者,中國醫科大學腫瘤研究所第四研究室主任 |
王維林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得者,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小兒外科教研室主任、小兒普外科主任 |
徐克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得者,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 |
尚紅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得者,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愛滋病確認實驗室主任 |
孫英賢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得者,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主任 |
張學 |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學院醫學遺傳學系主任 |
高興華 |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王曉民 | “973”計畫首席科學家,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 |
王以政 |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
周邊環境
校本部地址:遼寧省瀋陽市瀋北新區蒲河路77號
Address:No.77 Puhe Road,Shenyang North New Area,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P.R. China
郵政編碼:110122
老校區地址:遼寧省瀋陽市和平區北二馬路92號
Address:No.92 of Beima Road,Heping District,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P.R. China
郵政編碼:110001
2009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二)
在《2009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以280.15分再列榜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224.66分、219.14分獲得第2、第3名。至此,在《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已經連續13年位居榜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已經連續10年保持中國大學前三名。2009中國大學評價顯示,浙江大學在科學研究領域以122.01分首次領先北京大學(120.74分)。 |
2009中國大學醫學50強
醫學包括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口腔醫學、中醫學、法醫學、護理學、藥學等8個學科類,共有16個本科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