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案
死傷者數以十萬計,對環境更造成難以補救的破壞。
傷亡數字
直接致死:2.5萬人間接致死:55萬人
永久殘廢:20多萬人
災難具體介紹
1969年,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中央邦博帕爾市北郊建立了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專門生產滴滅威、西維因等殺蟲劑。這些產品的化學原料是一種叫異氰酸甲酯(MIC)的劇毒氣體。1984年12月3日凌晨,這家工廠儲存液態異氰酸甲酯的鋼罐發生爆炸,40噸毒氣很快泄漏,引發了20世紀最著名的一場災難。
根據印度政府公布的數字,在毒氣泄漏後的頭3天,當地有3500人死亡。不過,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的獨立數據顯示,死亡人數在前3天其實已經達到8000至1萬之間,此後多年裡又有2.5萬人因為毒氣引發的後遺症死亡。還有10萬當時生活在爆炸工廠附近的居民患病,3萬人生活在飲用水被毒氣污染的地區。
據信,博帕爾毒氣泄漏事件迄今陸續致使超過55萬人死於和化學中毒有關的肺癌、腎衰竭、肝病等疾病,20多萬博帕爾居民永久殘廢,當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兒童夭折率也因為這次災難遠比印度其它城市高。博帕爾毒氣泄漏已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工業災難之一。
還原現場
空氣中瀰漫恐怖氣氛和死屍的惡臭
1984年12月2日午夜到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爾市,大地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人們還沉浸在美好的夢鄉里。沒有任何警告,沒有任何徵兆,一片“霧氣”在博帕爾市上空蔓延,很快,方圓40平方公里以內50萬人的居住區已整個兒被“霧氣”形成的雲霧籠罩了。人們睡夢中驚醒並開始咳嗽,呼吸困難,眼睛被灼傷。許多人在奔跑逃命時倒地身亡,還有一些人死在醫院裡,眾多的受害者擠滿了醫院,醫生卻對有毒物質的性質一無所知。
多年後,有人這樣寫道:“每當回想起博帕爾時,我就禁不住要記起這樣的畫面:每分鐘都有中毒者死去,他們的屍體被一個壓一個地堆砌在一起,然後放到卡車上,運往火葬場和墓地;他們的墳墓成排堆列;屍體在落日的餘暉中被火化;雞、犬、牛、羊也無一倖免,屍體橫七豎八地倒在沒有人煙的街道上;街上的房門都沒上鎖,卻不知主人何時才能回來;存活下的人已驚嚇得目瞪口呆,甚至無法表達心中的苦痛;空氣中瀰漫著一種恐懼的氣氛和死屍的惡臭。這是我對災難頭幾天的印象,至今仍不能磨滅。”
混亂,從最開始就是災難的一部分。那時,普瑞任博帕爾警察局局長,他回憶說:“1947年印度分治慘案發生的時候,我並不在場。但是,我聽說了那個故事:人們只是驚惶的四處逃命。我在博帕爾看到的這一幕著實可以和那時候的那種驚慌混亂相比了。”
“空氣中瀰漫著劇毒氣體。雖然實際上人們都是朝相反的方向跑的。但是我還是跑向殺蟲劑廠。大概是晚上12點左右我到了工廠,我問那裡的工作人員泄漏的是什麼氣體,用什麼方法可以解毒。但是他們沒有回答我的任何問題。直到凌晨三點的時候,才有人從工廠來到警察局告訴我那種泄漏的氣體是異氰酸甲酯。我從日常記錄簿上撕下來一張紙,把這幾個字寫在上面。我現在還保存著這張紙,留作紀念。”
人禍,人禍,還是人禍
到底是什麼氣體能夠含有如此劇毒,導致如此慘重之後果?一連串的證據表明,在這個事件的發生、發展以及善後過程中,聯合碳化物(印度)公司一再犯錯,導致這起事故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嚴重的中毒事件。
災難的源頭:管理錯誤+工人失誤
危險是在災難發生的前一天下午產生的。在例行日常保養的過程中,由於該公司殺蟲劑工廠維修工人的失誤,導致了水突然流入到裝有MIC氣體的儲藏罐內。MIC是一種氰化物,一旦遇水會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這次有水滲入載有MIC的儲藏罐內,令罐內產生極大的壓力,最後導致罐壁無法抵受壓力,罐內的化學物質泄漏至博帕爾市的上空。
其實,儲藏罐內的MIC氣體儲量本身就值得懷疑。“MIC是一種化學過渡態物質,每個人都知道儲藏它意味著要面臨很大的危險。所以沒有人敢管理大量的MIC氣體,也沒有人敢長時間的儲藏它”。事發當晚負責交接班工作的奎雷施說。他說,“公司在管理這种放射性氣體的時候太過於自負了,從來沒有真正的擔心這種氣體有可能引發的一系列的問題。”而據調查,事實是,當時公司在殺蟲劑銷售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於是盡力削減安全措施方面的開支。在常規檢查的過程中出現險情時,殺蟲劑廠的重要安全系統或者發生了故障或者被關閉了。
毒氣泄漏過程中,未教市民如何逃生
在事發之後,該工廠仍沒有盡到向市民提供逃生信息的責任;他們對市民的生命有著驚人的漠視。儘管向警察報告情況花了三個小時的時間,工廠的管理者仍有足夠時間把所有的工人轉移到安全地帶。“沒有一個從工廠逃出來的人死亡,原因之一就是他們都被告知要朝相反的方向跑,逃離城市,並且用蘸水的濕布保持眼睛的濕潤”,奎雷施說。但是當災難迫近的時候,公司卻沒有對當地居民做出任何警告,當毒氣從儲藏罐中泄漏出來的時候,他們沒有給予博帕爾市民最基本的建議——不要驚慌,要待在家裡並保持眼睛濕潤。更為雪上加霜的是,公司迅速決定把災難的嚴重性和影響故意說得輕微些,想以此來挽回形象。災難過後的幾天,公司的健康、安全和環境事務的負責人捷克森布朗寧仍舊把這種氣體描述為“僅僅是一種強催淚瓦斯”。甚至在災難的即時後果——幾千人死亡,更多人將一生被病魔纏繞——被公布後,公司還是繼續著相同的做法。據悉,當時這個工廠泄漏了40噸的劇毒氣體。
慘案發生後,未向醫院提供毒氣信息
事發後的救助也不能說是成功的,當時唯一一所參加救治的省級醫院是海密達醫院。該醫院的薩特帕西醫生對2萬多具受難者的屍體進行了屍體解剖,結果表明“從氣體中毒者的屍體中我們可以找到至少27種有害的化學物質,而這些化學物質只可能來源於他們所吸入的有毒氣體。然而,公司卻沒有提供任何信息說明該氣體含有這些化學成分。”這位醫生說,“即使在今天也沒有人知道正確治療MIC氣體中毒的方法”,“由於公司處理這種氣體已經有數十年的時間了,聯合碳化物公司有責任向公眾和醫療組織建議治療MIC氣體中毒的一系列措施。但是我們沒有收到任何由該公司提供的關於治療措施的信息。”公司的調查信息,包括1963年和1970年在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進行的調查信息,都被視為“商業秘密”而一直沒有公開。
處理結果
25年後才判決
印度中央調查局在災難發生後曾對12名相關人士提出指控,包括美國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時任執行長沃倫·安德森和公司的8名印度籍高管以及公司本身和旗下的兩家小公司。
德新社報導,共有12名法官審理這一案件。法官聽取178名目擊者證詞,審查超過3000份檔案後作出這一判決。8名涉案人員因“玩忽職守”獲罪。印度中央邦博帕爾市法院負責本案的首席法官莫漢·蒂瓦里說:“8人均有罪。”
由於一名遭到起訴的印度高管已經死亡,這家法院7日以玩忽職守致他人死亡判決餘下7名印度籍高管有罪,但沒有立即宣布量刑。這7名被告包括當時的印方主席克沙布·馬欣德拉,很多人已經是70多歲,按照這項罪名,他們最多將被判處兩年監禁。
毒氣泄漏事件的倖存者和家屬以及當地的活動家7日早早聚集到法院周圍,
舉著橫幅抗議對肇事者的懲罰太輕太晚。由於做出有罪判決的是印度的一家地方法院,被告還有權向高一級法院提出抗訴。“博帕爾毒氣泄漏受害者抗爭”組織的卡爾尼克無奈地說:“即使最後被判定有罪,2年的監禁又能代表什麼,再說他們還可以抗訴。”“只有當有罪的公司和個人得到足夠的懲罰,才能實現公平公正。”
美方被告賠錢了事
作為本案的主要負責人,公司的美國老闆安德森沒有出庭受審。災難發生後,安德森曾在印度遭警方拘捕,但很快就離開印度回國,之後就再也沒有在印度法院的審理程式中露面,目前他生活在紐約。去年7月,這家法庭對安德森發出逮捕令,並要求印度中央政府向華盛頓施壓要求引渡,但一直沒有下文。目前尚不清楚印度政府是否曾就此事向美國交涉。
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在1989年向印度政府支付了4.7億美元的賠償金,該公司在1999年被陶氏化學收購。陶氏化學在2009年博帕爾泄漏事件25周年時曾表示,聯合碳化物公司已經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來幫助受害者和他們的家人,稱印度政府有責任向當地居民提供乾淨的飲用水和醫療服務。
2009年進行的一項環境檢測顯示,在當年爆炸工廠的周圍依然有明顯的化學殘留物,這些有毒物質污染了地下水和土壤,導致當地很多人生病。因為毒氣泄漏失去工作能力或者患上慢性病的受害者當年獲得了1000到2000美元不等的賠償,但是還有很多受害者一分錢都沒有拿到。
印度總理辛格在泄漏事件25周年紀念活動中稱這起悲劇“一直折磨著所有印度人的良心”,承諾要繼續解決當地飲用水遭污染問題。
事件影響
博帕爾的災難產生後,世界輿論為之大嘩。不少報刊紛紛載文指責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指出它設在印度的工廠與設在美國本土西維吉尼亞的工廠在環境安全的維護措施方面,採取的是“雙重標準”。
跨國公司往往把更富危險性的工廠開辦在開發中國家,以逃避其在國內必須遵守的嚴厲限制。現在這已成為帶有明顯傾向性的問題。
拉·甘地總理代表印度政府要求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賠償損失,同時鄭重宣布,印度政府今後不準許在人口稠密地區生產任何危險物質。 由於這次大災難,世界各國化學集團改變了拒絕與社區通報的態度,亦加強了安全措施。但亦因這事件,很多環保人士以及民眾,都反對將化工廠設於鄰近民居的地點。新化工廠的設定,都會引發民眾的抗爭。
地球一小時相關背景知識
“地球一小時”活動是由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全球最大的環保活動。該活動號召大家在每年3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關上燈,並做出一個環保改變,同時動員身邊的其他人也加入環保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