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7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七次會議(COP17/CMP7)將在南非東部海濱城市德班舉行。與會各國討論全球氣候變化及應對措施等重大問題。此次大會決定《京都協定書》第二承諾期是否延續。
減排協定
當來自200多個國家和機構的代表經過一晝夜艱難磋商走出會場時,疲態盡顯。這次原定於9日晚結束的大會因各方在部分焦點問題上分歧嚴重,只好拖延兩天后結束。之前,各方已進行了近14天的“馬拉松”式談判。
大會通過的4份決議,體現了開發中國家的兩個根本訴求:已開發國家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進一步減排;啟動綠色氣候基金。《議定書》1997年簽署,是氣候談判進程中關於減排唯一一個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檔案,第一承諾期將於2012年年末到期。
不完美的“里程碑”
大會要求《議定書》附屬檔案一締約方(主要由已開發國家構成)從2013年起執行第二承諾期,並在明年5月1日前提交各自的量化減排承諾。會議決定正式啟動“綠色氣候基金”,成立基金管理框架。2010年坎昆氣候變化大會確定創建這一基金,承諾到2020年已開發國家每年向開發中國家提供至少1000億美元,幫助後者適應氣候變化。
同時,大會也照顧到歐盟的主張,即成立“德班增強行動平台特設工作組”,負責2020年後減排溫室氣體的具體安排。不過,對於歐盟要求在最後決議中加入“有法律約束力的框架”等強硬措辭,大會主席建議採用更加靈活的辭彙,如“進程”和“議定書、法律工具”等。最終,各方接受了這個妥協方式。
南非國際關係與合作部部長馬沙巴內坦言,這些決議“並不完美”,但它們是“里程碑式”的。
環保者稱“遠還不夠”
分析師認為,儘管會議批准一攬子決議,但部分內容不夠具體,而且措辭留有巨大漏洞,可能讓某些國家得以逃避減排責任。如《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期限,決議沒有明確說明是5年或8年;對於綠色氣候基金,資金來源和管理機制仍是空白;沒有提及懲罰措施……
世界自然基金會能源和氣候部門主管史密斯說:“他們沒有達成真正協定。他們弱化立場,以便所有人都能入伙。”
環保人士認為,一攬子決議沒能解決最緊急議題,在減排方面沒能採取更迅速、更深入的行動。他們說,如果今後幾年內無法扭轉減排局面,全球可能陷入災難境地。(新華社專稿)
會議默認延期
加時衝刺
歷經兩周的談判,德班會議本應該在台北時間10日凌晨到達最後的時間節點。台北時間凌晨2點半,德班當地時間昨夜20點30分,但萬眾期待的一個協定、一個決定、甚至是一個說法,大家都沒有等到。
原定德班會議日程的最後一天12月9號會議日程結束,但是到目前為止會議的兩大焦點議題,一個是與會氣候基金,一個是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到目前為止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各方分歧還是比較大,現在各方代表都在深夜裡開會,這個會很可能延續到11日早晨或者有可能10日晚上結束宣布11日早上繼續開會,也就是說相當於會議延期一天,各方的分歧還是比較嚴重的。
現“假草案”
德班氣候大會10日進入“加時賽”階段,各方代表正在為謀求最後的積極成果而磋商,這時有人以東道主南非名義向各代表團散發一份偽造的“決議草案”,干擾了最後議程。
中國代表團官員向記者證實,這份偽造文本與真正的草案文本相差甚遠,有多處違背了開發中國家的利益,但散發者卻聲稱它已被由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國組成的“基礎四國”等幾個重要談判方所接受。當各方代表看出這份文本的造假之處並通知南非時,已經過了半天時間。“假草案”事件導致原定的最後會議議程被再次推遲。當地時間10日下午,一些代表團已經準備回國,氣候大會的會場德班國際會議中心裡,人少了很多。時間所剩不多,如果議程再次拖延,不排除德班大會無果而終的可能性
協定細節
減排第二承諾期
已開發國家從2013年起執行減排溫室氣體第二承諾期,並在明年5月1日前提交各自減排承諾。
“綠色氣候基金”
會議決定正式啟動“綠色氣候基金”,到2020年已開發國家每年向開發中國家提供至少1000億美元,幫助後者適應氣候變化。
特設工作組
大會照顧到歐盟主張,即成立“德班增強行動平台特設工作組”,負責2020年後減排溫室氣體的具體安排。
中方立場
解振華怒斥已開發國家:
我們已經做的,你們還沒做到
在11日凌晨的最後一次全體大會上,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在發言時高聲怒斥已開發國家,贏得很多與會代表的鼓掌喝彩。
解振華在發言中強烈批評一些已開發國家拒不履行承諾、反而向開發中國家施壓的做法。他說,“一些國家,我們不是看你說什麼,我們是在看你做什麼。一些國家已經做出承諾,但並沒有落實承諾,並沒有兌現承諾,並沒有採取真正的行動。”
說到這裡,解振華的聲調逐步提高,接連發出質問。
“講大幅度率先減排,減了嗎?要對開發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你提供了嗎?講了20年到現在並沒有兌現。我們是開發中國家,我們要發展,我們要消除貧困,我們要保護環境,該做的我們都做了,我們已經做的,你們還沒有做到,你有什麼資格在這裡講這些道理給我?!”
解振華話音剛落,現場立即想起熱烈的歡呼聲和掌聲。
印方態度
印度稱讚同決議“很不情願”
印度代表團11日在會議上呼籲,應對氣候問題不能忘記公平原則。
歐盟負責氣候事務的委員赫澤高在全會上不斷強調歐盟的“路線圖”計畫,並提出一定要有2018年生效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框架”。
對此,印度代表團團長納塔拉詹強烈反對,並激動地反駁:“公平在哪裡?”她說,世界上已經有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框架”,就是《京都議定書》,已開發國家非但沒有落實《議定書》所要求的減排指標,還要求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大國與已開發國家一樣總量減排,放到一個新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框架”中,這嚴重違背了公平原則和“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納塔拉詹當天說,印方迫於不公正壓力妥協,只能不情願地贊同決議。
內幕訊息
中印等四國“抱團作戰”德班氣候大會上,由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組成的“基礎四國”團結一致,在非洲集團等談判方的支持下,在開發中國家最關切的問題上用一個聲音說話,是德班能取得“里程碑式”成功的主要驅動力。
事實上,四個發展中大國人口超過全球總人口三分之一,經濟總量龐大,它們的共同聲音對會議進程無疑會產生重大影響。
大會期間,不斷有謠言稱“基礎四國”已分裂,某些成員倒向已開發國家的主張。對此,“基礎四國”的代表團不僅用語言闢謠,更用行動證明團結。
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對新華社記者說:“我們每天要碰頭三四次,每個重大表態都經過協商。”
會議期間,四國聯合舉行發布會;閉門磋商後,四國代表往往聯袂而出;在11日的全會上,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強烈聲援印度代表團團長納塔拉詹對“公平”的呼籲,使這一呼聲的分量陡然加重,並為決議問世鋪平了道路。
五大成果
就本次會議的結果而言,中國認為,一是堅持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和“巴厘路線圖”授權,堅持了雙軌談判機制,堅持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二是就開發中國家最為關心的《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問題作出了安排;三是在資金問題上取得了重要進展,啟動了綠色氣候基金;四是在《坎昆協定》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了適應、技術、能力建設和透明度的機制安排;五是深入討論了2020年後進一步加強公約實施的安排,並明確了相關進程,向國際社會發出積極信號。
但中國同時指出,德班會議未能全部完成“巴厘路線圖”談判,落實《坎昆協定》和德班會議成果仍需時日。各方在有關2020年後加強公約實施的安排上還需要做更多工作。中方表示,已開發國家在自身減排和向開發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轉讓支持的政治意願不足,是影響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努力的最主要因素。
地球一小時相關背景知識
“地球一小時”活動是由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全球最大的環保活動。該活動號召大家在每年3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關上燈,並做出一個環保改變,同時動員身邊的其他人也加入環保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