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帕爾中毒事件

博帕爾中毒事件

人們從朦朧中被毒氣熏醒,頭重腳輕,四肢無力,而且得不到任何幫助,約1萬人躺在了博帕爾市的大街上,再也沒有起來,另外10萬人不同程度地中毒。

概述

博帕爾事件發生於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爾市(Bhopal)美國聯合碳化物(Union carbide)屬下的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設於博帕爾貧民區附近一所農藥廠發生氰化物異氰酸甲酯(Methyl Isocyanate)泄漏事件。當時有二千多名博帕爾貧民區居民即時喪命,後來更有兩萬人死於這次災難,二十多世博帕爾居民因而永久殘廢,現時當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兒童夭折率,仍然因這些災難遠比其他印度城市為高。該事件被認為史上最嚴重的工業災難之一。

位置位置

博帕爾事件

1984年12月2日午夜到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爾市,大地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人們還沉浸在美好的夢鄉里。沒有任何警告,沒有任何徵兆,一片“霧氣”在博帕爾市上空蔓延,很快,方圓40平方公里以內50萬人的居住區已整個兒被“霧氣”形成的雲霧籠罩了。人們睡夢中驚醒並開始咳嗽,呼吸困難,眼睛被灼傷。許多人在奔跑逃命時倒地身亡,還有一些人死在醫院裡,眾多的受害者擠滿了醫院,醫生卻對有毒物質的性質一無所知。
博帕爾在印度半島的位置 多年後,有人這樣寫道:“每當回想起博帕爾時,我就禁不住要記起這樣的畫面:每分鐘都有中毒者死去,他們的屍體被一個壓一個地堆砌在一起,然後放到卡車上,運往火葬場和墓地;他們的墳幕成排堆列;屍體在落日的餘輝中被火化;雞、犬、牛、羊也無一倖免,屍體橫七豎八地倒在沒有人煙的街道上;街上的房門都沒上鎖,卻不知主人何時才能回來;存活下的人已驚嚇得目瞪口呆,甚至無法表達心中的苦痛;空氣中瀰漫著一種恐懼的氣氛和死屍的惡臭。這是我對災難頭幾天的印象,至今仍不能磨滅。”
混亂,從最一開始就是災難的一部分。那時,Swaral Puri任博帕爾警察局局長,他回憶說:“1947年印度分治慘案發生的時候,我並不在場。但是,我聽說了那個故事:人們只是驚惶的四處逃命。我在博帕爾看到的這一幕著實可以和那時候的那種驚慌混亂相比了。”
“空氣中瀰漫著劇毒氣體。雖然實際上人們都是朝相反的方向跑的。但是我還是跑向殺蟲劑廠。大概是晚上12點左右我到了工廠,我問那裡的工作人員泄漏的是什麼氣體,用什麼方法可以解毒。但是他們沒有回答我的任何問題。直到凌晨三點的時候,才有人從工廠來到警察局告訴我那種泄漏的氣體是異氰酸鉀(MIC)。我從日常記錄薄上撕下來一張紙,把這幾個字寫在上面。我現在還保存著這張紙,留作紀念。”
 到災難發生的第三天,統計數據顯示,中毒死亡人數已達8000人,受傷人數達 500,000人。事件還造成122例的流產和死產,77名新生兒出生不久後死去,9名嬰兒畸形。到19年後的今天為止,死亡人數已升至20,000人。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嚴重的中毒事件。

災難源頭

到底是什麼氣體能夠含有如此劇毒,導致如此慘重之後果?一連串的證據表明,這個事件跟美國聯合碳化公司印度公司設在博帕爾市的一個殺蟲劑工廠有關。
危險是在災難發生的前一天的下午產生的。在例行日常保養的過程中,由於該廠維修工人的失誤導致了水突然流入到裝有MIC氣體的儲藏罐內,生成了一種極其危險的不穩定的混合物。其實,儲藏罐內的MIC氣體儲量本身就值得懷疑。“MIC是一種化學過渡態物質,每個人都知道儲藏它意味著要面臨很大的危險。所以沒有人敢管理大量的MIC氣體,也沒有人敢長時間的儲藏它”。事發當晚負責交接班工作的 Shakeel Quereshi說,現在他在印度法庭因刑事犯罪而被指控。他說,“公司在管理這种放射性氣體的時候太過於自負了,它從來沒有真正的擔心這種氣體有可能引發的一系列的問題。”而據調查,事實是,當時公司在殺蟲劑銷售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於是盡力削減安全措施方面的開支。在常規檢查的過程中出現險情時,殺蟲劑廠的重要安全系統或者發生了故障或者被關閉了。
 而且,在事發之後,該工廠仍沒有盡到向市民提供逃生信息的責任;他們對市民的生命有著驚人的漠視。儘管向警察報告情況花了三個小時的時間,工廠的管理者仍有足夠的時間把所有的工人轉移到安全地帶。“沒有一個從工廠逃出來的人死亡,原因之一就是他們都被告知要朝相反的方向跑,逃離城市,並且用蘸水的濕布保持眼睛的濕潤”,Quereshi說。但是當災難迫近的時候,公司卻沒有對當地居民做出任何警告,當致使氣體(包括異氰酸甲酯、氰化氫和其他毒氣)從儲藏罐中泄漏出來的時候,他們沒有給予博帕爾市民最基本的建議——不要驚慌,要待在家裡並保持眼睛濕潤。更為雪上加霜的是公司迅速決定把災難的嚴重性和影響故意說得輕微些,想以此來挽回形象。災難過後的幾天,聯合碳化公司的健康、安全和環境事務的負責人捷克森布朗寧仍舊把這種氣體描述為“僅僅是一種強催淚瓦斯”。甚至在災難的即時後果— —幾千人死亡,更多人將一生被病魔纏繞——被公布後,公司還是繼續著相同的做法。據悉,當時這個工廠泄漏了40噸的劇毒氣體。
博帕爾事件博帕爾事件

警示

事發後的救助也不能說是成功的,當時唯一一所參加救治的省級醫院是海密達醫院。該醫院的Satpathy醫生對20,000具受難者的屍體進行了屍體解剖,結果表明 “從氣體中毒者的屍體中我們可以找到至少27種有害的化學物質,而這些化學物質只可能來源於他們所吸入的有毒氣體。然而,公司卻沒有提供任何信息說明該氣體含有這些化學成分。” 這位醫生說,“即使在今天也沒有人知道正確治療MIC氣體中毒的方法”,“由於公司處理這種氣體已經有數十年的時間了,聯合碳化公司有責任向公眾和醫療組織建議治療MIC氣體中毒的一系列措施。但是我們沒有收到任何由該公司提供的關於治療措施的信息。”公司的調查信息,包括1963年和1970年在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進行的調查信息,都被視為“商業秘密”而一直沒有公開。
倖存者也並不是幸運者,大多數的倖存者都注定要面臨早逝的悲慘命運,他們的肺部損壞無法修復,失去了工作能力,只有最微薄的救濟金。而這些遺留下來的有毒的化學物質正影響著他們的後代的健康。
災難對社會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受害者日漸衰弱枯萎,然而聯合碳化和他的印度子公司-聯合碳化印度有限公司所受的影響卻是最小的。總賠償金只有4.7億美元,與美孚石油公司迄今為止為1989年阿拉斯加瓦爾迪茲石油漏油事件所付的50 億美元懲罰性賠償金來比真是九牛一毛。儘管美孚石油公司仍在向地方法院要求權利——試圖減少損失賠償的數量——但是他們已付的賠償金就已大大超過了聯合碳化為博帕爾案件所支付的任何一項賠款。在阿拉斯加事件中沒有一個人死亡,然而在博帕爾事件卻有20,000人死亡。美孚公司為清洗每一隻被石油污染的水獺花費940 美元;而在博帕爾,那些被災難奪取生命的人收到的人均賠償金才有500美元,幾乎不足以支付五年的最基本的醫療費用。幾年後聯合炭化被美國陶氏化學公司購併,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化學聯合企業,這個企業仍然從聯合碳化的資產中收益,然而卻拒絕為以前的過失承擔責任。Sam Smolik,陶氏化學公司的環境、健康和安全副決裁的話曾經被廣為引用“……1984年發生的可怕的博帕爾悲劇為我們所有從事化學工業的人士敲響了警鐘……”但是,博帕爾人民卻沒有看到這警鐘帶來的任何效果!
災難給人們,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們以慘痛的教訓和深刻的警示。20世紀後半期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已開發國家打著種種美妙的旗號到第三世界尋找發財機會,很多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的工業,都被轉移到了第三世界。他們的投資給第三世界帶來一定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在環境、健康等方面給第三世界國家帶來了種種不良後果甚至博帕爾這樣的災難。有些國家,甚至把自己的垃圾甚至核廢料“出口”給不已開發國家。這告訴人們,引進外資不能盲目,不僅要看到當前的利益,更要關注其對社會造成的各種影響。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拒絕類似聯合炭化這樣的企業入境,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當然,自己國家的工業也同樣要注意這樣的問題。隨著化學工業和核工業的發展,我們尤其要時時警惕,不能再出現造成重大傷亡的劇毒氣體瀉漏事件。

事件的化學問題

這次災難泄漏的化學物質,稱為異氰酸甲酯(Methyl Isocyanate),是一種氰化物,一旦遇水會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
根據事件的報告,這次有水滲入載有異氰酸甲酯的儲藏罐內,令罐內產生極大的壓力,最後導致罐壁無法抵受壓力,罐內的化學物質泄漏至博帕爾市的上空。

法律問題

在災難發生後,死難者的代表分別向印度和美國法院提出賠償訴訟。最後由印度政府,代表死難者向印度最高法院提出賠償要求,最後裁定美國聯合碳化物集團、以及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需要賠償4億7千萬美元。由印度政府成立基金,分配給各死難者。
但官司仍未完結,現時美國紐約的法院,仍然處理美國聯合碳化物一切法律責任的繼承者兼母公司,美國陶氏化工是否有責任為博帕爾災難進行善後工作。

2004年的惡作劇

2004年12月3日,事件的20周年,英國廣播公司播出訪問片段,一名聲稱陶氏化工的代表宣布公司願意清理災難現場和賠償死傷者。播出後陶氏化工的股價在23分鐘內下跌4.2%,市值約20億美元。陶氏化工立即發表聲明指該名受訪者與公司毫無關係。BBC發出更正並播出道歉聲明。該名受訪者原來是惡作劇組織The Yes Man的成員。該組織於2002年曾冒認陶氏化工設立網站解釋博帕爾事件經過。2004年,BBC一名監製向假冒的網站發出電郵,邀請接受訪問,The Yes Man的成員欣然答允。該組織表示他們這樣做是為了向大眾展示企業如何能夠為事件作出補償,以及為事件爭取曝光,因為該次災難已漸被淡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