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齒蛇葡萄

顯齒蛇葡萄

顯齒蛇葡萄,木質藤本。小枝圓柱形,有顯著縱棱紋,無毛。卷鬚2叉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為1-2回羽狀複葉,2回羽狀複葉者基部一對為3小葉,小葉卵圓形,卵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2-5厘米,寬1-2.5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每側有2-5個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側脈3-5對,網脈微突出,最後一級網脈不明顯;無毛;托葉早落。花序為傘房狀多歧聚傘花序,與葉對生;花序梗長1.5-3.5厘米,無毛;花梗長1.5-2毫米,無毛;花蕾卵圓形,高1.5-2毫米,頂端圓形,無毛;萼碟形,邊緣波狀淺裂,無毛;花瓣5,卵橢圓形,高1.2-1.7毫米,無毛,雄蕊5,花葯卵圓形,長略甚於寬,花盤發達,波狀淺裂;子房下部與花盤合生,花柱鑽形,柱頭不明顯擴大。果近球形,直徑0.6-1厘米,有種子2-4顆;種子倒卵圓形,頂端圓形,基部有短喙,種臍在種子背面中部呈橢圓形,上部棱脊突出,表面有鈍肋紋突起,腹部中棱脊突出,兩側窪穴呈倒卵形,從基部向上達種子近中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小枝圓柱形,有顯著縱棱紋,無毛。卷鬚2叉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為1-2回羽狀複葉,2回羽狀複葉者基部一對為3小葉,小葉卵圓形,卵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2-5厘米,寬1-2.5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每側有2-5個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側脈3-5對,網脈微突出,最後一級網脈不明顯;無毛;托葉早落。

生長環境

顯齒蛇葡萄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主要分布於海拔500-1200米紅砂土壤 中,土壤PH4.5—6.5,氣候溫和、日照時間長、年降雨量充沛,在南部山區地區生溝谷林中或山坡灌叢大量分布,其中尤以張家界茅岩河羅塔坪鄉區域氣候最為適宜其生長。

分布範圍

廣東、廣西、湖南、湖北、雲南、貴州、江西、福建等。

主要價值

顯齒蛇葡萄味甘、淡,性涼,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濕、強筋骨、消炎、鎮痛等功效。民間將其幼嫩莖葉製成保健茶,用於治療感冒發熱、咽喉腫痛、黃疸型肝炎、皰癤等症已有數百年歷史,是一種典型的藥食兩用植物。

其主要有效成分為黃酮類化合物,並以二氫楊梅素含量最高。研究表明,顯齒蛇葡萄中總黃酮含量為7.5%—8.3%(質量分數),二氫楊梅素含量高達37.4%-40% ,粗蛋白、水溶性蛋白、胺基酸組分、總灰分、無機營養元素、多酚、水提取物含量豐富。

另含有亮氨酸、異氨酸、蛋氨酸等人體必需的17種胺基酸(人體無法自然合成),和鉀、鈣、鐵、鋅、鎂等14種微量元素,含量與當地地理、氣候環境等因素有關。

植物文化

源自明初《永定鄉土志》記載洪武十八年(1385年)土家族人在湘西南一帶發現了一種神茶,用其沖水飲用,能抵抗多種疾病,並認為這是上帝恩賜給土家人的一種奇世珍寶。純樸的土家人為了遵照土司王的政令,特將上等神茶製成精品向土司王朝貢,故稱“土司王茶”。
《明史》卷二百九十九列傳第一百八十七記載:“...乃窮搜博採,芟煩補闕,歷三十年,閱書八百餘家,稿三易而成書,曰《本草綱目》。增藥三百七十四種,厘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
名醫李時珍查閱古書記載:“洪武年間,太祖皇帝征討覃厚王,敵方傷亡慘重,後經一種‘野藤’治療,效果神奇。”經多方打探,方知此物長於大庸衛之林,別處無。公元1561年,大庸衛正逢各大土司之戰,李時珍首度進入大庸衛,飽受戰亂之苦,舉步維艱,尋,未果。
清末.清宮醫案記載光緒皇帝的病案:“耳鳴腦響亦將近十年”。“進膳不香,消化不快,精神欠佳,肢體倦怠。”“素號名醫,卻不如鄉間一草爾。”
公元1878年,光緒帝老師陳子賀先生回武夷山省親,途旅永定縣(今日張家界天子山)聽當地一位百歲老人講述一能治百病之神草。
而此時正值光緒帝患病之際,脈案記載:“面色青黃而滯,左鼻孔內腫痛漸消,乾燥稍減,時或涕見黑絲。”皇太醫的藥方只能維持一段時間過而復發。程先生聽見傳聞,頓覺帝之病有望痊癒,大喜。
光緒飲後感覺味道奇佳,便經常泡飲,神奇的是不到半年,聲音也洪亮了,紅痘和黑斑也消失了,皮膚變得光潤,光緒皇帝十分歡喜,即要人擬旨,命顯茶為“天子神茶”。陳子賀先生聞之,急奏請皇上,若皇上將顯茶降旨為天子茶,百姓誰敢喝?請皇上恩準,將顯茶歸還給百姓吧,造福您的萬民。光緒見陳先生獻茶有功、說得有理,特準奏老師的請旨,於是皇帝降旨顯茶為“土家神茶”,然,土家人需每年進貢顯茶,專供皇室享用。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素問·至真要大論》:“虛者補之”,“損者益之”。《神農本草經》云:“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
野史記載,御醫屈貴庭曾言:“此草效果神奇,可與其他藥物通用,無禁忌。性微涼但平和,前所未見。此生得見此物,餘生足矣。”

飲用價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審查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現批准顯齒蛇葡萄葉、磷蝦油、馬克斯克魯維酵母為新食品原料。

顯齒蛇葡萄葉表面形成植物蛋白霜,為植物黃酮類析出物晶體,白色晶體物質越多品質越高,具有極高的藥用飲用價值。

葡萄科、蛇葡萄屬植物

蛇葡萄屬葡萄科,約60種,分布於北美和亞洲,我國有9種,南北均產之,其中最常見的為蛇葡萄A. brevipedunculata(Maxim. )Trautv. 藤本;卷鬚分叉,頂端不擴大;葉互生,單葉或複葉;花兩性,排成與葉對生的聚傘花序;花雜性;花萼不明顯;花瓣4—5,分離而擴展,逐片脫落;雄蕊短而與花瓣同數;花盤隆起,與子房合生;子房2室,有柔弱的花柱;果為一小漿果,有種子1—4顆。

葡萄科植物(一)

葡萄科,雙子葉植物,約12屬,700種,大部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有7屬,約109種,南北均產之。藤本,常具與葉對生之卷鬚,稀為直立灌木;葉互生,單葉或複葉;花小,兩性或單性,4-5數,通常排成聚傘花序;萼片分離或基部連合;花瓣與萼片同數,分離或有時帽狀粘合而整塊脫落;花盤環狀或分裂;雄蕊4-6,與花瓣對生;子房上位,2至多室,每室有胚珠2顆;果為一漿果。
草崖藤(原變種)
異葉地錦
銹毛長柄地錦
絨毛蛇葡萄(原變種)
栓翅地錦
三葉地錦(原變種)
大理烏蘞莓
毛脈花葉地錦
毛脈地錦
綠葉地錦
花葉地錦(原變種)
花葉地錦
紅三葉地錦
地錦屬
長柄地錦(原變種)
長柄地錦
窄葉火筒樹
圓腺火筒樹
台灣火筒樹
密花火筒樹
白毛烏蘞莓(原變種)
白毛烏蘞莓
光葉火筒樹
大葉山葡萄
單羽火筒樹
大葉火筒樹
糙毛火筒樹
掌葉白粉藤
翼莖白粉藤
五葉白粉藤
文山青紫葛
貼生白粉藤
四棱白粉藤
青紫葛
毛葉苦郎藤
苦朗藤
苦郎藤
雞心藤
海南大葉白粉藤
粉果藤
大葉蛇葡萄(原變種)
大葉白粉藤(原變種)
大葉白粉藤
翅莖白粉藤
剛毛蛇葡萄
異葉蛇葡萄(原變種)
櫻葉烏蘞莓
藍果蛇葡萄(原變種)
狹葉烏蘞莓
膝曲烏蘞莓
三裂蛇葡萄(原變種)
烏蘞莓(原變種)
脫毛烏蘞莓
草葡萄
鳥足烏蘞莓
南亞烏蘞莓(原變種)
南亞烏蘞莓
墨脫烏蘞莓
毛三裂葉蛇葡萄
毛烏蘞莓
瀾滄烏蘞莓
節毛烏蘞莓
烏頭葉蛇葡萄(原變種)
尖葉烏蘞莓
華中烏蘞莓
福貢烏蘞莓
短柄烏蘞莓
小葉地錦
大葉蛇葡萄
三裂蛇葡萄
柔毛大葉蛇葡萄
絨毛蛇葡萄
滇南青紫葛
槭葉蛇葡萄
毛枝蛇葡萄
毛葉蛇葡萄
毛序蛇葡萄
毛三裂蛇葡萄
酸蘞藤
律葉蛇葡萄
錫金酸蘞藤
掌裂蛇葡萄
尖齒蛇葡萄
灰毛蛇葡萄
四川酸蘞藤
光葉蛇葡萄
紅河酸蘞藤
狹葉蛇葡萄
貢山蛇葡萄
脫絨蛇葡萄
粉葉蛇葡萄
東北蛇葡萄
三葉地錦
火筒樹屬
火筒樹
菲律賓火筒樹
白粉藤屬
廣東蛇葡萄
心葉烏蘞莓
牯嶺蛇葡萄
三葉烏蘞莓
勐臘烏蘞莓
酸蘞藤屬
三裂葉蛇葡萄
掌裂草葡萄
葎葉蛇葡萄
西藏酸蘞藤
銹毛蛇葡萄
顯齒蛇葡萄
蛇葡萄
烏蘞莓屬
角花烏蘞莓
藍果蛇葡萄
羽葉蛇葡萄
異葉蛇葡萄
烏頭葉蛇葡萄
蛇葡萄屬
白蘞
大葉烏蘞莓
白粉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