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據中國醫科大學等科研單位對其提取物研究發現:其有效成份為蛇
葡萄素及雙氫楊梅素等黃酮類化合物,最小抑菌及殺菌濃度相當於等量黃連素。
經國家茶葉、營養、藥物科研究等權威機構檢測表明:它含有19種人體必須的營養成份和微量元素..它的鈣、鐵、鎂含量高,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較好的預防作用,對骨質疏鬆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它富含的膳食纖維、胡蘿蔔素和維生素E,對癌症有較好的預防作用。它錳含量高,極有利於長壽。它對革蘭氏陰性菌、流感甲型及乙型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藤茶簡介
--野外採集植物數據--
中文種名 | 顯齒蛇葡萄 |
拉丁學名 |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Hand.-Mazz.) W. T. Wang |
植物照片 | ColPlants |
科名 | 葡萄科 |
採集時間 | 2009年10月06日 |
採集地點 | 永順縣清坪 |
採集人 | 徐亮 、 陳潔 |
採集樣品類型 | 種子 |
引種材料類型 | 種子 |
生活型 | 草質藤木、落葉 |
生態環境 | 山腰、灌叢、 |
陰閉度 | 0.3 |
坡向 | 南向 |
土壤 | 黃壤 |
地形 | 山地 |
群落 | 針闊混交林 |
主要伴生植物 | 山烏桕、油桐、杉木、白櫟、軟條七薔薇、狹葉香港遠志、地菍 |
花顏色 | 黃綠色 |
果實顏色 | 黑色 |
種子顏色 | 灰褐色 |
根顏色 | 白色 |
莖顏色 | 黃白色 |
葉子顏色 | 棕褐色 |
花期 | 5月 |
果期 | 8月 |
平均鮮重(kg/m2) | 1.0(kg/m2) |
平均乾重(kg/m2) | 0.4(kg/m2) |
單位面積株數估算(株/ha) | 50 |
分布 | 普遍、 |
單位面積產量 | 8.0(kg/ha) |
地區蘊藏量評估 | 蘊藏量較小 |
油脂含量初檢 | >10% |
當地利用情況 | 利用較少 |
標本鑑定人 | 張代貴 |
藤茶,俗稱莓茶、土家神茶或土家甘露,又稱:土家神茶、土家甘露、端午茶、長壽藤、靈芝草、藤婆茶、龍鬚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屬顯齒蛇葡萄科Ampelopsis grossedentata(Hand-Mazz)W.T.wang的嫩莖葉。
特點
藤茶是必要的保健茶飲。
藤婆茶、藤茶
有學者研究認為:藤茶有消炎止咳祛痰作用,其祛痰止咳的作用與安妥明相似。實驗表明,藤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大腸埃希菌、痢疾桿菌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食品中常見細菌的抑制作用優於常用的防腐劑苯甲酸。此外,藤茶具有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及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藤茶中含有大量的黃酮類化合物,其主體物質為二氫楊梅素,它對自由基的清除率高達73.3%~91.5%,可減輕機體內氧化損傷,具有抗衰老的作用。藤茶還能減輕動物肝組織的變性和壞死程度,有保肝護肝之作用。
長期飲用藤茶有無毒副反應,這是“茶友”們曾經十分關心的一個問題。專家對廣西藤茶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進行長期毒性試驗,結果表明:在大鼠身上未發現與毒性有關的明顯病變,停藥後也未見藥物延遲性毒性反應。事實上,我國南方一些少數民族地區長年累月飲用此茶,尚未見到飲用藤茶出現不良情況的報導。
藤茶不含鞣酸,不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與吸收,不會奪取體內作為造血原料的鐵質;藤茶也不含有咖啡因一類具有興奮作用的化合物,故對於貧血、睡眠質量不高等人,且又喜歡飲茶而不敢飲茶者,藤茶也許是一種理想的代用品。

經國家九家醫學權威機構檢測,含黃酮粗蛋白12.8—13.8,總黃酮含量6—8.3,衛生部頒發保健食品證書總黃酮含量≥6。
類茶植物顯齒蛇葡萄有效成分的開發套用研究
完成單位:湖南農業大學
完成人員:楊偉麗 張友勝 劉仲華 黃建安 熊皓平 王文茂 朱 旗
組織鑑定單位:湖南省教育廳
鑑定日期:2001年12月14日 顯齡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是葡萄科蛇葡萄屬中的一種野生藤本植物,俗稱“藤茶”。顯齒蛇葡萄廣泛分布於我國長江流域以南的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雲南、貴州等省區,是一種可直接利用的天然野生植物資源。該課題對該植物化學成分進行了系統全面的研究,選題新穎,涉及天然植物研究和套用的學科前沿。該課題組運用薄層色譜、系列柱色譜、高效液相色譜、高速逆流色譜等先進分離手段和紫外、紅外、核磁共振、質譜、液質聯用和氣質聯用等先進的鑑定手段,對顯齒蛇葡萄的主要有效成分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在以下幾方面取得了突破和創新:
1、分離並鑑定了對人體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的7種化合物,其中4種為該植物首次報導,為全面弄清該植物中起主要藥理作用的功能成分奠定了基礎,並首次採用RP-HPLC新方法檢測二氫楊梅素和楊梅素的含量;
2、首次建立了新的大孔吸附樹脂柱色譜分離新方法,並成功地提純了二氫楊梅素;
3、最佳化了高速逆流色譜提純方法,獲得了99%以上純度的二氫楊梅素;
4、探明並比較了顯齒蛇葡萄提取物對常見食品污染菌的抑制效果,為其作為食品天然防腐劑提供了理論依據;
5、探明並比較了顯齒輪蛇葡萄提取物對常見呼吸道感染病菌的抑制效果,為其作新藥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
6、較系統地研究分析了不同產地、不同季節、不同樣品形式的植物中營養及功能成分組成,為全面系統開發該植物奠定了基礎;
7、鑑定了植物不同季節中揮發性化學成分的組成和含量,為該植物在食品、飲料等方面的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
該項研究設計合理,手段先進,試驗數據可靠,結論可信。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豐富和發展了顯齒蛇葡萄的套用理論與技術,對於其它天然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純化和測定,對顯齒蛇葡萄及其它植物的深度開發和利用均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該課題所獲得的顯齒蛇葡萄功能成分提取分離純化技術,可操作性強,試用於工業化生產中經濟效益顯著,市場前景可觀。文獻查新表明,本項研究所取得的系列成果在多個方面具有突破和創新。
本課題與國內外同類研究相比,居國內領先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建議儘快推廣套用二氫楊梅素的提制技術,並對該成分的二次深度開發套用立項進行新的研究。
二氫楊梅素:藤茶提取物(Ampelopsis grossedentata(Hand-Mazz)WT Wan)
植物來源: 藤茶屬葡萄科,蛇葡萄屬,學名為顯齒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木質藤本,植物體全部無毛;卷鬚二分叉,長可達12cm。葉為二回羽狀複葉,長可達21cm,小葉9~15片,最下羽片有小葉3片;枝頂部葉為一回羽狀複葉;小葉草質或薄紙質,長橢圓形、卵形、菱狀狹卵形或披針形,長2.5~7cm,寬1~3cm,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粗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幼葉略帶紫紅色;葉柄長1.5~3cm,枝上部葉幾無柄,頂生小葉具柄,側生小葉無柄,稍偏斜。聚傘花序與葉對生;總花梗長3~5cm;花小,黃綠色;花萼淺杯狀,花瓣5片,長圓形;雄蕊5枚;花盤淺杯狀。漿果近球形,直徑7~10mm。花期6~9月,果期7~11月。
提取部位:葉。
產地生源: 雲南、廣西、廣東、江西、湖南、貴州、湖北、福建(南靖、上杭、龍巖、連城、長汀、永安、三明、沙縣、寧化、建寧、南平、建甌、建陽、武夷山、浦城、順昌、光澤)等海拔400~1300米的山地灌叢中、林中、石上、河邊。
採收時間: 4~8月份。
有效成分: 二氫楊梅素Dihydromyricetin DMY
氣味: 氣特殊
外觀: 純白色粉末
溶解性: 25 ℃水中溶解度為 4%,熱水中溶解度更大;易溶於乙醇及丙酮,極微溶於醋酸乙酯。
CAS No. 27200-12--0
分子量: 320
分子式: C15H12 O8
功效: 二氫楊梅素是葡萄科蛇葡萄屬的一種野生木質藤本植物,其中主要活性成分為黃酮類化合物,此類物質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血栓、抗腫瘤、消炎等多種奇特功效;而二氫楊梅素是較為特殊的一種黃酮類化合物,除具有黃酮類化合物的一般特性外,還具有解除醇中毒、預防酒精肝、脂肪肝、抑制肝細胞惡化、降低肝癌的發病率等作用。是保肝護肝,解酒醒酒的良品。
本品為葡萄屬植物藤茶提取物,藤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為黃酮類化合物,此類物質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血栓、抗腫瘤、消炎等多種奇特功效;而二氫楊梅素是較為特殊的一種黃酮類化合物,除具有黃酮類化合物的一般特性外,還具有解除醇中毒、預防酒精肝、脂肪肝、抑制肝細胞惡化、降低肝癌的發病率等作用。
當酒精攝入過量,超過人體肝臟的代謝能力和解毒能力時,酒精就會對肝細胞產生直接或間接損害、刺激脂肪合成、缺氧、產生乙醛而誘導各有關酶系活性而導致擾亂肝臟代謝等等。引起一系列臨床症狀,導致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肝纖維化以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的發生。另外,乙醇的代謝物乙醛是造成酒後第二天頭昏和惡醉的主要原因,是給肝臟帶來損害的主要物質。大量的臨床試驗證明,二氫楊梅素可以保護肝臟,加速乙醇代謝產物乙醛迅速分解,變成無毒物質,降低對肝細胞的損害。
另一方面,二氫楊梅素能夠改善肝細胞損傷引起的血清乳酸脫氫酶活力增加,抑制肝性M細胞膠原纖維的形成,從而起到保肝護肝的作用,大幅度降低乙醇對肝臟的損傷,使肝臟正常狀態迅速得到恢復。
同時,二氫楊梅素起效迅速,並且作用持久,是保肝護肝,解酒醒酒的良品
藤茶形態
藤茶為攀援藤本全株無毛,卷鬚與葉對生葉互生,2回羽狀複葉有9—13小葉,1回羽狀複葉有3—7小葉,呈橢圓型或卵型,長2.5—9cm,寬1.6—5cm,邊有明顯小齒,網脈明顯,花五數,黃綠色,聚傘型花序與葉對生,漿果卵球型,成熟時紫黑色,直徑5—6mm。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血壓、高血脂病人日益增多,截止2013年5月,無臨床特效治療藥物,常規化學藥品開發難度大、價位高、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神農金康藤茶具有明顯的降脂降壓、清熱解毒和抗菌消炎功效,迄今未發現任何毒副作用,代茶飲用,口感良好,是清除人體內有害物質的“清潔劑”,長期飲用,能消除人體亞健康。
生長環境
藤茶多為野生藤茶,分布於廣西、雲貴、湖南、湖北等地,適宜於生長在山林較多、水土肥沃濕潤之地,因水土、空氣等環境各異而品質不一,藤茶因其具有極高的醫藥價值及營養成份而被社會各界所重視。但論口味純正、天然養生,當以生於海拔1300-2000米左右的山坡灌叢及山谷疏林的為上品。其生長環境——土壤,水源,空氣,必須未受到過任何污染,方為真正純天然、原生態、無污染的野生植物飲品。
發現藤茶(民間傳記)
南北朝時,庾嶺北麓南野縣地【今江西大余縣】,奇女鄧婄,芳齡16,羞花閉月,通書畫,善舞步。禎明元年(587年),後主陳叔寶選妃,婄其中。佳人鬱積神傷,飯不思,夜難寐,嶂氣引身,未及啟程,封頭蓋臉滿生瘡癤。躲此劫,落病根。探名細郎中,瘡難愈。二載余,淚洗臉,玉人成糟糠。鄉鄰背稱“藤婆” 【鄧婄---藤婆,當地諧音相近,意卻不同,藤婆----指珠黃孺弱婦人,意:‘一攀藤樣’】 。婄醜羞於人,削髮為尼,修行雲山庵【位於大庾左拔雲山深山老林之中,始建晉朝末年,是大庾最早的寺廟尼庵,除本埠人常到此上香,還有鄰里祟義、上猶、廣東南雄、始興,和湖南汝城等外埠香客】。法號:慈心。
婄坐蒲參佛,瘡嚇人,適此,必下地入山輔雜役,亦清靜。是年秋月,婄作園地,見地旁纏樹野藤結果無數,細指大小,紅黑相間,一竄一竄,鳥蜂皆食。婄試食,熟果甜,青果澀,稍許,口潤舌甘,實舒爽。日復食之,月余,瘡結痂。愈膚無瑕。婄聰慧,近食作如常,唯添食藤蔓野果,對疾安乎?!婄悅,見藤果食,剩果捎庵待日享用。
一日,了塵師傅,不知何故,滿嘴舌瘡,唇齒沖絳,難吞咽。煎草服藥,疾往復。婄入寢房,端藤果,引師食之,善、仁【慈心師姐:慈善、師妹:慈仁】茫然,婄敘近食藤蔓野果其瘡癤愈痂症輕效優。師聽之,半否信凝。隨食藤果。翌日,師舌瘡愈半,能飲食。姐妹喜,亦入埂坳摘藤果,常食之。旬余,善【虔南人,今贛州全南縣】頭癬【俗稱:發癩痢】疾愈。善喜泣!
秋末近,藤果落,葉黃,婄脯前瘡癤零星未愈。煞心,奈何改食藤葉,澀,難咽。婄盼疾愈,日食藤葉一撮。霜至,葉萎落,心痛,眉愁難收。師傅姐妹亦揪於心,施無計。不日,婄早起,拿簍挑筐入林,晌後,摘藤葉無數。善、仁懵愣。婄悅極,呼姐妹抬拍籃【當地一種用來曬東西用的工具】,撒葉曝日。師抿嘴悅盈,曉婄憂葉落,乾備冬用。
葉燥勁而難咽,姐妹醒其和水,適咽吞。婄怕葉水相淡而力減,持嚼燥葉月許。師:藤葉燥,水淖軟,適嚼。婄糾之水淖藤葉。不日,婄恰入燥葉燙缽【盛有開水的陶缽】淖之,仁腹痛絞滾於地。婄、善乾急,傾許,師捧燙缽、梓油【木梓茶油】至,滴油仁臍眼,燙缽肚腹往復【適寒傷襲肚之方】,半柱香時,仁仍痛絞不止,汗滿香腮。師覺仁染痧氣,囑善煮蛋【古時民間最常用的“雞蛋滾痧法】。蛋尚煮,鍋無空;仁渴難耐,恰無滾水【燒開後稍放涼的開水】。婄尚想淖葉之事,時已柱香,水成鵝黃,亦淨,撈葉取水。仁飲半缽,稍時,仁:腹暢舒安矣,淖葉之水,甘露也,清涼喉鼻爽!婄亦輕吸小口,真乃甘爽,味無澀。嚼泡葉,淡味泛。
師姐妹覺藤葉神也。愈善頭癬;化師口瘍;緩仁腹絞,婄瘡亦愈九成。此藤真乃神賜!
婄始泡藤葉湯茶,渣棄,味神爽。久覺渣棄可惜,亦拾渣葉塗擦瘡癤,至汁乾止,月半,瘡速愈,膚脂肌嫩似無患瘡。藤婆復鄧婄,靚賽仙娘。婄甭避香客,怡伴青燈,淨心佛緣。
雲山庵始泡藤葉茶湯賜香客路人。保平安,澤一方!
偶日,一香客遇慈心,似識而不敢認,知鄧婄在此庵為尼,瘡癤滿身,藤婆樣。眼前尼師實象鄧婄:“師傅,族侄鄧婄亦在此庵,現可安好!多年勿見,實在念想,煩請師傅引婄一見”! 婄聽音熟,微揚螓首,驚呼族叔!
叔歸族裡,暢敘鄧婄雲山庵食藤果葉愈瘡癤,蟬脫天仙之貌。鄰里惑:藤婆焉能復鄧婄?!!……。
時值兵戈國劫,嶂沖垢污,疾染眾生,膚癢痘疹、天花皰瘡、腸瀉胃恙、口瘍咽腫……。莫名怪疾隨處常見。聞“藤婆”奇事,凝信參半。紛上左拔雲山庵探 “藤婆”之究。熟鄧婄而見慈心者嘖嘖稱奇!更贊“藤婆”掘此神藤葉湯。
香客至庵,喝大缽藤葉茶湯,緣沾仙氣化疾恙。歸而求庵殿討藤葉,防日患。慈心:藤似叫花賤,山野便是,葉自采,曬乾便成。香客:庵中藤葉沾菩薩仙氣,神奇效優,品極也!
數余載,鄰里族眾飯歇樂道藤葉茶湯,卻懵懂其名,唯知鄧婄 “藤婆湯茶”。久之,“藤婆茶”便成野藤之名。
唐開元四年大庾嶺路【大庾梅關古驛道】鑿通,南安【大庾縣古稱南安】隨承中原通南粵旅海邦交之官路。千載商賈如雲,萬足踐履,雲山庵“藤婆茶” 亦譽傳千邦。雅稱百般,然多表象而直稱其要:
有徽商至此,飲“藤婆茶”,贊之化疾神奇,嘆之耐瘠賤而如叫化遍野,樂稱其“叫化茶”。
亦有雲山參佛,遇慈善,曉之‘頭癬’愈功“藤婆茶”之虔南商客,傳至虔南【今贛州市龍南縣,這裡泛指三南】稱“藤婆茶”之“癩痢茶”;
有湘士官人至庾嶺而水土不服,瀉腸拉肚、腹絞疾痛,喝“藤婆茶”神愈而直稱之“肚痛茶”;
更有崖州【今海南省】富賈伏秋化署,飲“藤婆茶”, 嘆之甘長清爽,潤咽亮嗓,韻賽“甘露”齒過“ 醇香” 而譽褒 “甘露茶” !
客家遷徙,茶隨四方,形餅色白,香韻甘長,流入異鄉,皆贊之神爽。便別它茶,美其名曰:“客家白茶”。
歷史記載
民間飲用藤茶已近有六百年的歷史,可上溯到神農嘗百草時期。我國最早的《詩經總集》稱之為古茶勾藤。
相傳在清朝光緒年間,武夷山下有位叫陳子賀的先生在京城擔任光緒皇帝的老師,光緒皇帝當時身體較弱,食欲不振、臉色發黃、說話沙啞,臉上還常長紅痘和黑斑。皇宮太醫開出的處方一般只能維護一段時間,過後又會復發。光緒皇帝十分煩惱。有一年,陳子賀老師回家鄉探親,發現鄉親們經常飲用一種山上采來的野藤葉,人人精神飽滿,皮膚光潤,陳子賀先生試品嘗一下,發現此茶飲後先苦後甘,回味甘涼在咽喉很舒服。聯想光緒皇帝聲音沙啞,於是,便帶了一些回去給光緒皇帝品嘗。光緒試品嘗之後感覺味道不錯,便經常泡飲。不到半年時間,光緒皇帝不僅感覺咽喉清爽,而且臉上的紅痘、黑斑也逐漸消失,皮膚變得光潤起來,於是,光緒十分高興,便降下聖旨,命它為“天子藤茶”。陳老師聞之,急奏皇上:如皇上降旨命它為“天子藤茶”,那百姓誰還敢喝?還是讓在到百姓之中,造福黎民百姓吧。皇上覺得老師的言之有理,於是就降旨命它為“野藤茶”。由此,藤茶便逐漸在民間流傳起來。今天,藤茶甚至在東南亞各國也享有盛譽。
辨別方法
1、看形狀:梗粗,葉子較小,葉片較薄,
2、看顏色:白點均勻,無色澤發黑的腐葉,
3、品口感:先苦後甜,回甘力度大。
飲用方法
莓茶富含豐富的黃酮,黃酮具有很強的消炎作用。
取茶:5—15克
沖泡:85度左右開水沖泡,以500毫升水為宜,加蓋悶泡5分鐘。
酌飲:保健量:15—25克/天,治療量:30克以上/天
說明:每泡反覆沖泡不宜超過3次。
繁殖方法
一、藤茶的有性繁殖:1、種子收集:在秋季10底左右,收集其成熟的漿果,曬乾備用。2、整地作畦秋後選排灌方便的黃紅壤田,深翻耕曬坯,待來年開春後畝施豬牛欄糞肥2500公斤,餅肥200公斤撒勻,然後耙土整地細成寬100 cm 、長500cm、高15 cm的畦。3、浸種消毒:用35℃左右的25%多菌靈800倍液浸種,約4小時,把種子撈起落乾水,4、播種用管理:撒播於土畦表面,用潮沙土把種子蓋著,再撒3%呋喃丹2公斤於畦表面防蟲,蓋上薄膜,保持土畦泥巴濕度為70%左右。出苗後做好通風,除草防病蟲害工作,待苗高達10公分時即可移栽。
二、藤茶的無性繁殖:1、種條收集:在秋季11底左右(霜期未到前),收集其成熟的木質化枝條,綑紮成把,在25%多菌靈800倍液中浸泡一下,落乾水分後,藏埋於含水量55%左右的細沙堆中(含有25%多菌靈,比例:細沙:多菌靈=1000:1)備用。2、整地作畦秋後選排灌方便的沙壤田,深翻耕曬坯;待來年開春後畝施豬牛欄糞肥2500公斤,餅肥200公斤撒勻,然後耙土整地細成寬100 cm 、長500 cm、高25 cm的畦。3、剪枝消毒:春分前後把藤茶枝條從沙土堆中挖出,颳去有病蟲害的枝條,把健康的藤茶枝剪成帶有三個枝節的種枝,每100根紮成把,用5000倍高錳酸鉀液浸種枝上端芽節處,約2小時,把種枝條撈起落乾水,再把下端(下面長根二個節)浸泡在6號、7號ABT生根粉(適扦條)濃度範圍一般為50~200(毫克/千克)液中2~12小時(這種處理方法對休眠枝特別重要,因為它能保證插條吸收的藥液全部用於不定根的形用,ABT生根粉處理插條的含量與浸泡時間成反比成)。4、扦插與管理:按5cm*6cm規格扦插條,扦插完後撒3%呋喃丹2公斤於畦表面防蟲,蓋上薄膜,保持土畦泥巴濕度為80%左右。出苗後做好通風,除草防病蟲害工作,待扦插條長出的新苗高達10公分時即可移栽。
營養成份
藤茶不僅是一種純天然的綠色飲品,更是一種藥效保健性能很強的茶中奇葩,它含有人體所需的蛋白質、膳食纖維、脂肪、胡蘿蔔素、維生素以及人體所需的鐵、鋅、鈣、鎂、鉀、鈉等微量元素,對預防肝火過盛、咽喉炎、高血壓等有獨特效果,還具有清熱解毒、美容抗衰老等作用,對睡眠質量不高的人來說,尤其可以改善睡眠質量。
它含有豐富的黃酮、胺基酸、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依據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所營養成分分析結果,每100g產品水分9.4g,熱量為291千卡,主要營養素蛋白質20.4g、脂肪0.8g、胡蘿蔔素5.23mg、維生素E6.32mg、鐵10.1mg、鋅1.58mg、鈣411.3mg、銅0.67mg、鎂121.6mg、硒10.62μg,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與《食物成分表》中茶葉類相比,其營養成分較齊全,優於一般茶葉,尤其是黃銅類化合物和硒的含量遠高於綠茶和花茶。藤茶富含硒,元素符號為Se,它是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加工方法
(1)直接太陽曬乾法:民間通常採用莖葉全株砍采,直接切成一寸左右的茶段,利用自然太陽曬乾,這樣加工生產的藤茶,全葉片狀,表面無白色結晶體析出,成茶色淡綠色,味淡不醇,無回味。
(2)水煮殺青曬乾法:同樣採用莖葉全株砍采,切成一寸長的茶段,用沸水煮撈殺青後,曬乾即為成品,這種加工方法生產的藤茶,半片狀(好難看的外形),色淡黃綠且帶白色結晶,味清淡無味且帶略澀味。
(3)炒青攤曬法:選用藤茶的枝葉為原料,用熱鍋殺炒青,揉成條狀,炒至5成乾,然後太陽曬至全乾,這種方法加工的藤茶,茶形條片狀,黑白相間,白色結晶析出多枝,乾較少,味淡甜,有回甘,且帶一定的餿味,酸味較重。市場上流通的藤茶有一部分屬這類方法加工出來的產品。
(4)炒青渥漚生產法:藤茶的這種加工法有點象紅茶的常規生產,選材是藤茶泡開的藤茶底葉嫩枝葉,揉成條狀後,進入渥漚間發酵一至二天,再散塊入炒鍋炒乾至成品。這種方法加工的藤茶,茶形條片狀,黑白相間,白色結晶全部析出,有效成份丟失也最多,味淡甜,有回甘,且帶一定的餿澀味,酸味較重。市場上流通的藤茶產品大部分屬這類方法加工出來的產品。
(5)物理生物工程制茶法:這種方法選用的藤茶嫩葉為原料,採用專用殺青鍋在特定的溫度,時間與環境下殺青,同時採用生物物理工程進行蛋白酶化轉移技術進行有效轉化。然後用炒乾機二至三次分段炒至全乾至成品。這種方法生產的藤茶,既保持了藤茶的原汁原味,又防止了藤茶結晶體的大量析出,且茶條好,色淡黃綠,略帶少量藤茶結晶析出白點,茶味醇正甘甜,回味無窮,屬藤茶上品。
中藥材
【藥名】藤茶
烘乾藤茶
【別名】霉茶。
【漢語拼音】teng ch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mpelopsis megalophylla Diels et Gilg
【功效】清熱利濕;平肝降壓;活血通絡
【科屬分類】葡萄科
【主治】痢疾;泄瀉;小便淋痛;高血壓;頭昏目脹;跌打損傷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300-1950m的山坡灌叢或山谷疏林中。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摘嫩枝葉,置沸水中稍燙一下,即時撈起,瀝乾水分,攤放通風處吹乾,至表面現有星點白霜時,即可烘乾收藏。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陝西、甘肅、湖北等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泡茶。
【出處】 《中國中草藥彙編》記載:藤茶味甘淡,性涼,具有清熱解毒,降暑生津,祛風濕,強筋骨,消炎利尿,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緩解酒精作用等功效。長期飲用對皮膚癬癩,黃疸性肝炎,感冒風熱,咽喉腫痛,急性結膜炎,痛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護扶養顏等都有極好作用。
古藤茶
古藤茶民間飲用歷史可上溯到神農嘗百草時期。我國最早的《詩經總集》稱之為古茶 勾藤。它不僅是一種純天然的綠色飲料,更是一種藥效保健性能很強的茶中奇葩,它含有豐富的黃銅、胺基酸、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民間飲用歷史。千百年來,上自皇家下到平民無不稱奇。現據營養學,茶學專家研究,藤茶富含植物營養素。其中的雙氫楊梅素具有卓著的清熱排毒,利喉消腫,抗菌消炎,抗流感B肝病毒以及輔助降"三高"防治心腦血管等疾病之作用。如今,古藤茶已成為現代都市人時尚健康的茶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