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經驗
首先,積累豐富的音樂審美經驗。音樂審美經驗是青少年學生欣賞和創造音樂作品時產生的認識和愉悅的心理體驗。在世界音樂寶庫中,有大量優秀的音樂作品。如:冼星海1939年3月創作的《二月裡來》,聽了沁人心脾,使人仿佛可以聞到解放區泥土的芳香和新鮮的空氣;印尼克桑先生1940年創作的《梭羅河》表達了他對家鄉和祖國的無限熱愛。在國外的印尼僑民聽到這首歌時,常會激起思念祖國的感情,甚至流下激動的熱淚。廣大青少年學生應廣泛地、大量地涉取,擴大自己的音樂視野。在聽的過程中,要從多方面努力。如背記樂曲的主題和旋律,傾聽音樂的節奏特點與和聲效果,聽出音樂作品的基本情緒(或歡快跳躍、或優美抒情、或熱烈奔放、或深思懷念、或舒展遼闊、或起伏跌宕)。熟悉聲樂曲要知道聲樂的各種演唱形式,聽出各個聲部的音色特點。熟悉器樂曲要知道器樂的各種演奏形式,聽出常用民族和西洋樂器的音色,初步懂得各種樂器的性能與表現力。
發展提高
其次,發展和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音樂審美能力包括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音樂審美能力是在積累音樂審美經驗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感受、欣賞音樂美一般分為官能、感情和理智三個階段。官能欣賞主要滿足於悅耳,是比較膚淺的要獲得完美的藝術享受,必須進入感情和理智的欣賞階段。因此,青少年學生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掌握儘量多的音樂文化知識。如:作者和作品的時代背景、民族特徵、作者的創作個性、標題、音樂語言的表現功能、曲式和體裁。同時要進行從簡單到複雜的聽覺器官系統即音樂聽覺能力的訓練並形成習慣。因為馬克思說過:對於非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青少年還可以掌握一門樂器。親身實踐,來表現美、創造美,把音樂美帶到我們生活中去。我國民間音樂家華彥鈞通過二胡的親身實踐,為我國乃至世界音樂寶庫留下了豐厚的遺產。
形成情趣
最後,形成高尚的音樂審美情趣。音樂審美情趣是音樂審美情操的審美趣味的合稱,也就是對音樂作品的態度。在音樂審美活動中,選擇什麼美的審美對象,在很在程度上體現了一個人的審美情趣,也體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境界,由於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擅長於表現人的內心情感,在欣賞時,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進行積極的形象思維活動,動之以情地進行聯想,讓自己的情感與作品發生共鳴。從而進行美的薰陶,寓美於心靈之中。讓作品所體現的人類精神文明陶冶自己的情操,培養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質。
素質培養
音樂素質培養要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共同作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即學生自己要多動腦,勤實踐,老師要善於積極地引導和指導,同時,文藝市場應該為我們青少年一代創設良好的外部音樂環境,讓我們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們健康茁壯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