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自稱郡望昌黎,出身於小官吏家庭,幼喪父,兄韓會撫養之。會能文章,對愈有影響。貞元二年(786),19歲的韓愈赴長安參加進士考試,直到貞元八年(792)第四次應考,才考中進士。此後又連續三次應吏部博學宏詞科考試,皆不中。直到29歲才在董晉幕府中得到了一個觀察推官的微小官職。36歲時,任監察御史,不久就被貶為陽山縣令。此後直到50歲,官職一直浮沉不定。元和十二年,韓愈50歲時,因參與平定淮西之役表現出處理軍國大事的才能,遷為吏部侍郎,進入朝廷上層統治集團。但兩年後,他卻因上表諫迎佛骨而觸怒憲宗,險些憲宗被處死,幸得裴度等大臣挽救,才免於一死,被貶為潮州(在今廣東)刺史。在潮州八個月,宦官殺憲宗,立穆宗,韓愈被召回朝,後歷官國子監祭酒、京兆尹、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長慶四年(824)病逝於長安,終年57歲。有《昌黎先生集》。今人整理注釋的韓集有馬通伯《韓昌黎文集校注》、錢仲聯《韓昌黎詩系年集釋》、童第德《韓集校銓》等。
內容提要
本書是根據近代古文名家桐城馬其昶(一八五五─一九三○)的遺稿編輯而成的。
馬氏用他自己的研究心得,並採集了明清兩代主要是清代各家的評說,在文字訓詁、名物制度、史實疏證各方面,都對舊注作了許多的訂正和補充,舊本字句訛奪的地方,也作了細心的校勘。
原稿完成歷時十三年,所涉及的資料,極為廣博,其中有些是未刊的傳抄本和手稿,對各家的說法,折衷去取,下了一番選擇工夫,文字上亦刪繁節蕪,作了很多的加工工作。關於文學欣賞方面,書中集有各家評語,這些文評,就其總的精神來說,出自桐城派古文義法的角度,不免為封建的觀點立場所局限,但其中某些具體分析,對研究者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目錄
出版說明
韓昌黎文集校注敘例
昌黎先生集序
昌黎集敘說
重校昌黎集凡例
第一卷 賦 雜著
感二鳥賦
復志賦
閔己賦
別知賦(以上四篇,原本入第一卷,以下本卷至第七卷為古詩,第八卷為聯句,第九卷至第十卷為律詩)
原道
原性
原毀
原人
原鬼
行難
雜說(四首)
讀荀
讀鶡冠子
讀儀禮
讀墨子(以上原本為第十一卷)
獲麟解
師說
進學解
本政
守戒
五箴(五首並序)
後漢三賢贊(三首)
諱辯
訟風伯
伯夷頌(以上原本為第十二卷)
第二卷 雜著 書 啟
子產不毀鄉校頌
釋言
愛直贈李君房別
張中丞傳後敘
河中府連理木頌
汴州東西水門記
徐泗濠三州節度掌書記廳石記
記
科斗書後記(以上原本為第十三卷)
鄆州溪堂詩
貓相乳
進士策問(十三首)
改葬服議
省試學生代齋郎議
禘祫議
省試顏子不貳過論
與李秘書論小功不稅書
太學生何蕃傳
答張籍書
重答張籍書(以上原本為第十四卷)
與孟東野書
上李尚書書
賀徐州張僕射白兔書
上兵部李侍郎書
答尉遲生書
答楊子書
上襄陽於相公書
上鄭尚書相公啟
上留守鄭相公啟(以上原本為第十五卷)
第三卷 書
上宰相書
後十九日復上書
後二十九日復上書
答侯繼書
答崔立之書
答李翊書
重答翊書
代張籍與李浙東書
李秀才書
答陳生書
與李翱書(以上原本為第十六卷)
上張僕射書
答胡生書
與於襄陽書
與崔羣書
答馮宿書
與衞中行書
上張僕射第二書
與馮宿論文書
與祠部陸員外書(以上原本為第十七卷)
與鳳翔邢尚書書
為人求薦書
答劉正夫書
答殷侍御書
答陳商書
答呂毉山人書
答渝州李使君書
答元侍御書(以上原本為第十八卷)
與鄭相公書
與袁相公書
與鄂州柳中丞書
又一首
答魏博田仆射書
與華州李尚書書
京尹不台參答友人書
第四卷 序
送陸歙州詩序
送孟東野序
送許郢州序
送竇從事序
上巳日燕太學聽彈琴詩序
送齊暭下第序
送陳密序
送李願歸盤谷序
送牛堪序(以上原本為第十九卷)
送董邵南序
贈崔復州序
贈張童子序
送浮屠文暢師序
送何堅序
送廖道士序
送王秀才序
送孟秀才序
送王秀才序
送幽州李端公序(以上原本為第二十卷)
送張道士序
送高閒上人序
送殷員外序
送權秀才序
送湖南李正字序
送鄭尚書序
送水陸運使韓侍御歸所治序
送鄭十校理序
韋侍講盛山十二詩序
石鼎聯句序(並詩‧以上原本為第二十一卷)
第五卷 哀辭 祭文
祭田橫墓文
題哀辭後
獨孤申叔哀辭
祭穆員外文
祭郴州李使君文
薛助教文
祭虞部張員外文
祭河南張員外文
祭左司李員外太夫人文
祭薛中丞文
祭裴太常文
潮州祭神文(五首‧以上原本為第二十二卷)
袁州祭神文(三首)
祭柳子厚文
祭湘君夫人文
祭竇司業文
祭侯主簿文
祭竹林神文
曲江祭龍文
祭馬僕射文
吊武侍御所畫佛文
祭故陝府李司馬文
祭十二兄文
祭鄭夫人文
祭十二郎文
祭周氏侄女文
祭滂文
祭李氏二十九娘子文
祭張給事文
祭女挐女文(以上原本為第二十三卷)
第六卷 碑誌
李元賓墓銘
崔評事墓銘
施先生墓銘
考功員外盧君墓銘
施州房使君鄭夫人殯表
清邊郡王楊燕奇碑文
河南少尹裴君墓志銘
國子助教河東薛君墓志銘
監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韋氏夫人墓志銘(以上原本為第二十四卷)
登封縣尉盧殷墓誌
興元少尹房君墓誌
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銘
集賢院校理石君墓志銘
唐故江西觀察使韋公墓志銘
唐故河南府王屋縣尉畢君墓志銘
試大理評事胡君墓銘
襄陽盧丞墓志銘
唐河中府法曹張君墓碣銘
太原府參軍苗君墓志銘(以上原本為第二十五卷)
唐朝散大夫贈司勛員外郎孔君墓志銘
故中散大夫河南尹杜君墓志銘
唐銀青光祿大夫守左散騎常侍致仕上柱國襄陽郡王平陽路公神道碑銘
烏氏廟碑銘
唐故河東節度觀察使滎陽鄭公神道碑文
魏博節度觀察使沂國公先廟碑銘(以上原本為第二十六卷)
劉統軍碑
衢州徐偃王廟碑
袁氏先廟碑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
唐故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右金吾衞大將軍贈工部尚書太原郡公神道碑文(以上原本為第二十七卷)
息國夫人墓志銘
扶風郡夫人墓志銘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銘(以上原本為第二十八卷)
唐故朝散大夫商州刺史除名徙封州董府君墓志銘
貞曜先生墓志銘
唐故秘書少監贈絳州刺史獨孤府君墓志銘
唐故虞部員外郎張府君墓志銘
唐故檢校尚書左僕射右龍武軍統軍劉公墓志銘(以上原本為第二十九卷)
第七卷 碑誌
唐故監察御史衞府君墓志銘
唐故河南令張君墓志銘
鳳翔隴州節度使李公墓志銘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監胡良公墓神道碑
唐故相權公墓銘
平淮西碑(以上原本為第三十卷)
南海神廟碑
處州孔子廟碑
柳州羅池廟碑
黃陵廟碑
唐故江南西道觀察使贈左散騎常侍太原王公神道碑(以上原本為第三十一卷)
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
柳子厚墓志銘
唐故昭武校尉守左金吾衞將軍李公墓志銘
唐故朝散大夫尚書庫部郎中鄭君墓志銘
唐故朝散大夫越州刺史薛公墓志銘(以上原本為第三十二卷)
楚國夫人墓志銘
唐故國子司業竇公墓志銘
唐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墓志銘
故江南西道觀察使贈左散騎常侍太原王公墓志銘
殿中少監馬君墓誌(以上原本為第三十三卷)
南陽樊紹述墓志銘
中大夫陝府左司馬李公墓志銘
故幽州節度判官贈給事中清河張君墓志銘
河南府法曹參軍盧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銘
故貝州司法參軍李君墓志銘
處士盧君墓志銘
故太學博士李君墓志銘(以上原本為第三十四卷)
盧渾墓志銘
虢州司戶韓府君墓志銘
四門博士周況妻韓氏墓志銘
韓滂墓志銘
女挐壙銘
河南緱氏主簿唐充妻盧氏墓志銘
乳母墓銘(以上原本為第三十五卷)
第八卷 雜文 狀 表狀
瘞硯銘
毛穎傳
送窮文
鱷魚文(以上原本為第三十六卷)
贈太傅董公行狀
與汝州盧郎中論薦侯喜狀
論今年權停舉選狀
請復國子監生徒狀
唐故贈絳州刺史馬府君行狀
復讎狀
錢重物輕狀(以上原本為第三十七卷)
為韋相公讓官表
為宰相賀雪表
進順宗皇帝實錄表狀
為裴相公讓官表
為宰相賀白龜狀
冬薦官殷侑狀
進王用碑文狀
謝許受王用男人事物狀
薦樊宗師狀
舉錢徽自代狀
進撰平淮西碑文表
奏韓弘人事物表
謝許受韓弘物狀(以上原本為第三十八卷)
論捕賊行賞表
論佛骨表
潮州刺史謝上表
賀冊尊號表
袁州刺史謝上表
賀皇帝即位表
賀赦表
賀冊皇太后表
賀慶雲表
舉張惟素自代狀
舉韓泰自代狀
尉國哀表
舉薦張籍狀
請上尊號表
舉韋顗自代狀(以上原本為第三十九卷)
論孔戣致仕狀
舉馬摠自代狀
賀雨表
賀太陽不虧狀
舉張正甫自代狀
袁州申使狀
國子監論新注學官牒
黃家賊事宜狀
應所在典帖良人男女等狀
論淮西事宜狀
論變鹽法事宜狀(以上原本為第四十卷)
文外集上卷
請遷玄宗廟議(以上二篇‧原本入第一卷‧○原本第一卷共為七篇‧內有詩歌五首)
上賈滑州書
上考功崔虞部書
與少室李拾遺書
答劉秀才論史書
與大顛師書(以上原本為第二卷)
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
送浮屠令縱西遊序(以上原本為第三卷)
通解
擇言解
鄠人對
河南府同官記
記宜城驛
題李生壁(以上原本為第四卷)
除崔羣戶部侍郎制
祭董相公文
祭石君文
祭房君文
高君仙硯銘
高君畫贊
潮州請置鄉校牒(以上原本為第五卷)
文外集下卷
順宗實錄卷第一(原本為第六卷)
順宗實錄卷第二(原本為第七卷)
順宗實錄卷第三(原本為第八卷)
順宗實錄卷第四(原本為第九卷)
順宗實錄卷第五(原本為第十卷)
遺文
答侯生問論語書(本篇前原本有聯句及詩歌十五首)
皇帝即位賀宰相啟
奏汴州得嘉禾嘉瓜狀
皇帝即位賀諸道狀
皇帝即位降赦賀觀察使狀
潮州謝孔大夫狀
憲宗崩慰諸道疏
長安慈恩塔題名
洛北惠林寺題名
謁少室李渤題名
福先塔寺題名
嵩山天封宮題名
迓杜兼題名
華獄題名
集外文 附錄
三器論
上張徐州薦薛公達書
下邳侯革華傳
集傳
新唐書本傳
文錄序(趙德)
記舊本韓文後(歐陽修)
潮州韓文公廟碑(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