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
jī huáng ㄐㄧ ㄏㄨㄤˊ
雞黃(雞黃)
亦作“雞黃”。 1.雞蛋黃。《說郛》卷二二引 宋 蘇軾 《物類相感志·禽魚》:“雞黃雙者生兩頭及三足雞。”
(2).比喻如雞蛋黃之物。 唐 黃滔 《融結為河嶽賦》:“豈非斷乎鼇足之時,剖彼雞黃之日,二儀各立以交泰,一氣旁流而洋溢。”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背畫天圖,子星曆歷;東升日影,雞黃團團。”
(3).指小雞。孵出不久的小雞身上的絨毛大多呈黃色,故稱。 明劉若愚《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林衡署、蕃毓署、嘉蔬署、良牧署……職掌進宮瓜蓏、襍果、菜、栽培樹木、雞黃、鵝黃、鴨蜑、小豬等項。”
一種藥材
雞黃完整者多呈卵形,質輕,表面金黃至黃褐色,細膩而有光澤。中醫學認為雞黃氣清香,味微苦而後甜,性涼。可用於陽瘺、早泄、月經不調、口瘡癰腫、療毒症。由於天然雞黃很珍貴,國際上的價格要高於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