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長沙窯是唐代南方重要的、規模甚大的青瓷窯場,其窯址位於湖南省長沙市郊銅官鎮瓦渣坪,所以又稱“銅官窯”或“瓦渣坪窯”。長沙窯始於初唐,興盛於中晚唐,終於五代。長沙窯最重要的成就,是最先把銅作為高溫著色劑套用到瓷器裝飾上,燒出了以銅紅作為裝飾的彩瓷,這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項重大發明,也是中國釉下彩繪的第一個里程碑,對宋代的鈞窯,元明清時期的釉里紅、豇豆紅、郎窯紅等銅紅釉產品的問世,都起到了最初的奠基作用。
長沙窯的產品種類較多,如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壺、瓶、杯、盤、碗、枕、燈等。其藝術裝飾主要表現在釉下及釉中彩繪、印花、模印印花、模印貼花、堆花、刻花、彩色斑點等手法的運用。紋飾有花草紋、鳥獸、魚、人物、園景等,另外,也有以詩和商品宣傳文字為題材的裝飾。以其上述特點,促使人們對它的價值深為看重。
歷史上長沙窯並未見於任何史書的記載,但據研究,它應從岳州窯發展而來,始於唐]初,興盛於中晚唐,而衰落五代末期至宋代初期。它是一處民間的瓷窯,早期以燒制碗、盆、壺、罐等生活器具為主,後來也兼燒鎮紙、硯台等文房用品和動物造型的玩具。其製品主要流行於長江中下游地區,也有不少出口,遠銷至日本、朝鮮、暹羅、南洋甚至西亞、非洲等地。
長沙窯早已廢棄達千年之久,目前僅存遺址,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已發掘了19處瓷窯,最大的達萬餘平方米。不少遺址內瓷器碎片堆積如山(自古瓦渣坪的地名由此而來),最厚的達4米之多。其中較典型的是陳家坪窯,它是一座龍窯,依山而建,窯床為斜坡式,長34米,寬4米,坡度約20度。其火膛、火門和風道、煙道等均為磚砌,窯底部有多層燒結面,窯內還殘存一些窯具。
長沙窯附近曾有著豐富的瓷土,部分採礦洞坑留存至今。現在古窯周邊的制陶業依舊比較發達,部分小型作坊還在使用傳統的工藝進行生產。
歷史
初唐(公元618一684年),瓷器大部分是開片青瓷和陶塑藝術品。如十二生肖、鎮墓獸、侍女、樂俑、胡人、駱駝、車馬等。
盛唐(公元684—756年),以素釉青瓷為主,並開始出現彩瓷。
中唐(公元756一840年),在從單色釉到多色釉燒成功的基礎上,研製出釉下彩精堪瓷品,並以格言、警句與五言、六言句為內容的書法裝飾瓷器,在陶瓷工藝中已形成新的形式,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晚唐(公元841—907年),造型趨向纖巧多變,裝飾流行於花鳥畫、印花、壓花以及單形式的宣染畫和彩釉畫等特有風格。
五代,黃巢起義,外商橫遭殺害,外銷受阻,長沙窯產品大部分瓷化程度差,脫釉現象多,不如邢窯之細白和堅緻,且湖南衡州地區的蔣家窯、瓦子墩窯及岳州洞庭湖一帶,大量燒制類似越窯的青瓷製品,給長沙窯的國內市場帶來了很大威脅,再加之長沙窯規模很大,原料、燃料日逐匱乏,迫使窯主們不得不改遷窯址或另謀生路,導致長沙窯晚期趨向衰落。
元末明初,長沙窯回光反照,繼承和發揚了多色釉的傳統技藝,特別是對銅綠釉、寶石藍釉、桔黃釉的研究很有造詣,並創製了器型多變,釉似流霞、色彩鮮艷的琉璃製品。
清末民初,銅官鎮陶業生產趨向高峰,發展到十二條龍窯、六百多制陶工人,號稱湖南的陶都。但民國時期,長沙窯陶瓷又受到斫傷,藝術風格一落千丈,瀕於窯沉倒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多年的恢復、改造,生產規模、製造技術都有了飛躍發展,優秀傳統技藝得以復興和發揚,而且在國內首家研製成功白炻器、芝麻釉炻器和精細鐵炻器系列產品,沿著中古時期開闢的陶瓷之路,遠銷美、加、歐、港澳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使歷經千年滄桑的長沙窯又重展英姿。
工藝特點
長沙窯是在1957年被發現的,經過多次考古發掘,已出土了大量瓷器碎片。從這些器物來看,長沙窯瓷器的胎質多為灰白色,釉色以青、綠、藍、醬、黃等色為主,釉層較厚。它們的造型美觀別致,樣式新穎多變,尤其是瓷塑的動物玩具更是生動活潑、栩栩如生。而將文字和繪畫用於紋飾,也是它的一大特色。文字有民歌、詩文、諺語等,書寫在器物明處。繪畫有山水、人物、花鳥等題材,圖案清新自然,頗具生活情趣。
長沙窯主要有釉下彩、模印貼花、貼花、刻劃花、印花和鏤空等裝飾技法,其中以釉下彩最具特色。唐代以前的瓷器多為青瓷單色釉。而自唐代以後,人們開始使用釉下彩技法,就是將鐵、銅等呈色劑摻入顏料,用毛筆在未燒制的瓷器上上繪飾圖案,然後再覆蓋上一層釉並焙燒,使色彩從釉下呈現,大大提升了美觀度。這種技法是陶瓷製作和裝飾技法上的一次重大進步,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在長沙窯發現以前,人們只能找到最早為宋代生產的此類瓷器。而長沙窯出土的一些釉下彩瓷器都有銘文標示“元和三年”(808年)、“開成三年”(838年)、“大中九年”(855年)等紀年,因此可將釉下彩出現的最晚年代前推至唐。同時根據唐代關於湘瓷的一些文章詩句,並結合考古的地層關係,這裡也被基本認定為就是釉下彩的發源地。
瓷器胎釉
長沙窯製品有瓷胎與陶胎之分。陶胎土質不純且帶砂,燒成後呈褐色或鐵灰色,斷面粗糙、吸水性大,習稱缸瓦胎。瓷胎大多呈灰白色、香灰色、青灰色,含鐵1.5—2.5%,含二氧化矽72%—76.34%,含氧化鋁16.67%—20.73%,含二氧化鈦在1%左右,二氧化矽/氧化在4.09 ±0.5,化學組成相似於浙江青瓷和景德鎮瓷器,是具有南方鮮明特徵的一種屬富氧化矽質的瓷胎。
產品燒成溫度約在1150—1200℃,大多偏生燒,瓷胎斷面較粗,無半透明性,吸水率2%—7%,氣孔率大於10%,釉α>坯α,多數遺物釉層出現龜裂,用現代分類法應歸屬於炻器(STONE WARE)類產品,或稱半陶半瓷。
長沙窯胎釉特徵明顯體現在初唐時產品胎質較粗糙,欠堅硬,呈暗紅色,有微微灰黃灰青色,釉層顯薄,釉色青中發黃,有薑黃色傾向。唐中後期,胎色基本為深灰色或淺灰色,胎質較前堅硬精細,胎和釉粘結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瓷化程度已相當高。長沙窯的胎體,一般是粗厚的,和同時代的邢窯胎骨相比,相差很明顯。釉色主要是青色釉,除此還有白釉和褐色釉等。青色釉中又分為青黃色和青綠色兩種。釉質精細瑩潤,觀察釉面可見表面布滿無色細碎片,它細密、均勻、柔和分布。釉的表面往往是不均勻的,一個器物中可見釉層厚薄不勻現象。
其釉大多呈色,少數產品在灰白色胎上施以微泛青色的白釉,有的還先在坯體上塗抹薄層白色或淡灰色化妝粉,然後施釉,以增加釉色亮度,襯托彩繪圖案裝飾效果。施釉方法主要用盪釉、浸釉、淋釉、滴釉和塗釉。釉有青、醬、白、綠、紅和三彩釉等。
(一)青釉:色是棗黃、棗青、榨菜青或蝦青色,總的感覺是青中偏黃,概稱“青瓷”。
(二)醬釉:色淺者呈棕色、咖啡色、醬黃;色深者呈醬黑色。醬色釉往往先塗青色底釉後再施醬彩,也有先施醬釉後再覆罩一薄層透明青黃釉的。
(三)白釉:長沙窯的白釉作乳濁式或微帶淺灰色,狀如凝脂,積如蠟淚,潤澤而不甚光亮。不透明,有碎紋,或作大塊冰裂紋。近似“哥窯”製品,遜色於“定瓷”之光亮、質堅。
(四)彩釉:有寶石藍釉、孔雀綠釉、紅彩等。
(五)寶石藍釉:釉色似湖藍而不透明,似碧水而不清澈碧綠。釉質渾厚素雅,或作寶石狀自然紋理,而類似寶石,故稱“寶石藍釉”。
(六)孔雀綠釉:一種呈藍綠色,它在棗黃色罩釉的覆蓋下形成草綠色;另一種是銅綠,即以銅粉為發色基在氧化焰高溫中燒成孔雀綠。
(七)紅彩:有紫紅、褐紅、紅綠諸色。這種紅彩當屬銅金屬在還原焰中燒成。
(八)重彩:除了釉下彩繪與釉下塊狀釉裝飾外,還有青釉上通體復罩藍彩的。
藝術特徵
敦實的藝術特徵長沙窯出土的陶瓷器中,壺的數量很多。其造型都很豐滿,大都壺頸偏短,壺腹體量偏大,因此形體給人感覺偏胖;壺的底足直徑大都較長,器形更顯敦實。有一部分為溜肩橢腹壺,更顯挺拔。罐的口徑長,只略短於底徑,器形像中間略鼓起的圓筒,尤顯莊重大方;有些罐的腹部直徑大於器身的高度,更顯渾圓結實。長沙窯出土的瓶與壺的造型難以區別,都是同樣的敦實圓渾。但出土的文物中有自名為“瓶”者,其中長頸大盤口瓶的口徑只略短於腹部直徑和底徑,與其它窯的瓶類造型不同,同時期的越窯的秘色瓶則多有長頸小口,顯得修長俊俏,溫潤秀美。可以看出長沙窯出土的陶瓷器中,代表性的壺、罐、瓶類等器具造型敦實,有一種陽剛之美。
長沙窯器具的裝飾以獨具特色的青色釉下彩繪花紋飾最為出名。其內容有人物、走獸、花草、幾何抽象圖案。長沙窯的釉下彩裝飾以線描為主,其用筆和設色已有一定的規範性,主要可分三種類型:
第一種為鐵線式,多用於褐彩白描,線條靈活,猶如鐵線一般遒勁有力。
第二種為棉線式,以粗線條做沒骨畫,大多數呈綠色。這種線條有如浸水絨線,其軟如綿。
第三種為複合式線條,即鐵線式和棉線式兩種線條配合使用,它是長沙窯釉下彩繪中獨具特色的表現形式。一般用綠色棉線式線條勾畫輪廓,再用褐黃色鐵線條描繪細部,比如動物的眼、嘴、羽毛,植物的葉脈等等。線條剛柔相濟,色彩對比協調。若是寫意畫的裝飾圖案,則用筆灑脫肯定,線條變化莫測,像草書一樣瀟灑率性,如行雲流水般,與器形的弧線相互映襯。
長沙窯的器具所顯示出來的這種細膩中不失灑脫之美,深深根植於楚文化當中。秦漢以後,楚地憑藉豐厚的文化積澱和寬鬆的文化環境,成為南學的搖籃,禪宗的溫床,理學的中心和新學的基地。正是在這種楚文化的影響下,才出現了長沙窯器具圓渾飽滿的造型與寫意般的裝飾圖案。特別是其裝飾圖案,構圖多流轉迴旋之態,線條兼凝重與輕盈之美,是楚文化精神內涵的生動反映。
質樸的藝術特徵
長沙窯的產品不屬於高檔瓷。胎質一般不夠精細,或含有細砂;雖然胎壁輕薄,但內壁往往殘留凹凸不平的工具痕。而且,其燒成溫度不高,沒有達到真正的瓷化程度。長沙窯出土的壺具的流部大都為稜柱形,這些棱形不是很規範,棱邊寬窄不一,多少不定,以八棱形最多,也有九棱、十棱或多至十二棱,據推測棱邊是以快刀信手削出。長沙窯碗碟的圈足製作一般比較粗放,底沿往往有明顯的刀削痕,孔心順手鏇挖而不正圓,甚至歪斜作桃子形。與長沙窯相比,同時期邢窯和越窯的器具造型更為端莊,底足也很規整。長沙窯器具不規則而嚴謹的造型,雖然略顯隨意,卻讓人感覺自然暢快,有一種清新的質樸之風。
長沙窯的陶瓷產品有著廣闊的國內外市場,主要原因在於它的產品物美價廉。長沙窯瓷能在既不如邢窯瓷器之白,又不如越窯瓷器之堅的劣勢局面下,擁有廣闊的國內外市場,它的價格定位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從以上特徵可以看出,長沙窯的陶瓷器具不屬於宮廷用的高檔瓷器,主要是用於外銷和國內廣大百姓使用,所以其器具的造型和裝飾呈現出濃厚的民間風韻,反映了老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長沙窯陶瓷器具的質樸生動之美,是湘楚大地的淳樸民風、生機蓬勃的風土人情的一個重要反映。長沙窯的陶瓷器具就像生活在這一片土地上的湖湘人一樣,具備了平和、樸實、憨厚的品格。
造型
長沙窯造型品種豐富,有盤、碟、碗、杯、洗、盆、瓶、罐、壺、枕、盒、文房用具、人物、動物、玩具等等,類別很多,式樣繁雜。大多以轆轤輪制為主,附屬檔案和零件如罐耳、壺柄、貼花等用單模或分模、手捏製成,還有採用雕刻、鏤空、堆塑、范模壓鑄等手法。器物造型除圓形器外,還出現了花形、瓜果形、仿動物形態和適應胡人喜愛的金屬器式樣酒壺和酒盞。品種繁多,造型豐富,前期產品形態豐滿端莊,線條園潤柔和,後期產品形態趨於雋麗,有一種出新意以應時宜之勢,大都具有雄渾消灑的唐代韻律。
長沙窯產品中常見一種壺,口寬、短直頸、溜肩、長腹,腹至腳底漸收,身有瓜棱形和長圓形,底足有一圈外撇,底可分平底、璧底、圈足。平底的是早期產品,璧底的略後,圈足最後。肩部設流,流分長曲流和短流兩種,短流刀削六面或八面,顯得古拙富有民間氣息,很有時代特徵。這種形式的短流,在同時代的越窯壺中也常有出現,流下的腹部往往繪有各種花紋,流的對稱位置在頸的上端和肩之間設一扁形把。整個壺的造型給人以古拙大方,實用美觀的感覺。
長沙窯的雕塑藝術非常成功,有人物和動物。人物有貴婦人、胖小孩、彈琴仕女、吹簫少女、持物的男女老少、騎獅、騎馬人等等。各種動物也很多,有威武的獅子,笨拙的大象,善走的奔馬,勇猛的小狗,機敏的小兔,肥笨的小豬,溫順的綿羊,歡躍的小鳥等等,還有雞、鵝、鴨等。這些雕塑都以簡練手法塑造,雖然精細不足,但不失準確傳神的形態,真是神態活現,令人喜愛。
瓷器紋飾
裝飾工藝以釉下彩繪花(包括書法題字)、釉上彩繪(外表不罩釉)、塊狀浸釉(或附加模印貼片)、潑墨(彩)渲染等手法作為主要特色。另外有刻花、劃花、鏤刻、堆塑、印花、貼花、剪紙和雕塑等其它工藝,很少使用刻劃花。釉下多彩是長沙窯裝飾工藝獨具特色的新工藝。具體地說,有以下獨創之處。
素釉裝飾
長沙窯早在中唐就在釉料中引入不同含量的銅或鐵、錳金屬做發色色基,經氧化焰或弱還原焰燒成而形成青釉、綠釉、醬釉、褐釉、紅釉。進行素釉裝飾。
模印貼花裝飾
模印是往往先刻劃需要的花紋,製成模子,有的是用刻有花紋的模子直接拍打在器物的坯胎上面,現出圖案。有的是在薄泥片上壓印出花紋。經低溫素燒,貼後施青釉,再在貼花處浸上褐釉,進行綜合裝飾,經過精心整修,產品規整光潔,是當時適應外銷的高級產品。
釉下裝飾
釉下裝飾是一千多年前長沙窯獨步一時的偉大創舉。釉下彩繪以氧化銅、氧化鐵做呈色劑,綠色是氧化銅,紅色、褐色是氧化鐵。氧化鐵在釉下呈褐色,在釉上呈紅色。長沙窯釉下彩繪有兩種。一是用彩色直接在坯胎上作畫,然後加蓋一層青釉在上,入窯高溫煅燒而成。二是先在坯胎上刻劃出花紋,在其上施彩色,然後罩上青釉,最後入窯燒成。大都先用銅紅鐵線勾勒,再用大筆蘸銅綠等色渲染完成,強調筆情墨趣。彩繪的色彩,常見有褐色、綠色、粉藍色、褐綠色或白色等。
l、釉下褐彩斑點圖案。是運用含鐵色料做成褐斑色釉先在素坯上點染揭斑圖案,再施蓋白釉或青釉,入1170℃左右窯中一次燒成,釉面平整光潤,褐斑永不脫落。
2、釉下綠色斑點。一般使用單一綠色料,也有用褐、綠、黑組成三彩,在胎上用斑點繪成斜方、四方、六方、環形、菱形等各種圖案,再施蓋青黃釉色,燒後色調極為調合。
3、釉下綠彩。瓷工們運用銅金屬發色製成綠色色料,在胎上任意畫幾筆雲霞或水波紋樣,或瓜果、辣椒寫意畫,施蓋透明釉,色調柔和,綠彩淡雅。
4、釉下褐綠彩繪。習見於運用褐、綠色料在瓷枕胎上繪畫花鳥題材。布局嚴謹,形態生動活潑,春意盎然,富有生氣。
長沙窯釉下彩初創階段,也有在坯體上採用雕刻和繪畫兼併手法,先刻劃出花鳥紋輪廓,然後在輪廓線內填彩,使畫面產生很好的立體效果。
詩文裝飾
詩文裝飾是長沙窯的始創,其形式多樣。彩繪的紋飾常見有幾何紋,如四方形、六方形、菱形、圓形等。還有雲帶紋、山峰紋之類,這種紋飾多用點彩而成,有的還繪成各種飛鳥、游龍、走獸、魚紋、花卉、人物等。這些繪畫,用筆簡練,自然灑脫,具有濃厚的民間生活氣息。開創了瓷器裝飾藝術的新天地。其次,有些產品反映佛教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的內涵,由於出口到西亞等地,因而就有一些椰棗等異國風格的裝飾。還有一些產品中甚至出現了金色捲髮女郎、異國情侶等西方人物形象。此外,還有反映馬球等運動場景的紋飾。另外,一些哲學格言、民間諺語也在長沙窯產品中有出現。
長沙窯花鳥畫造型雅拙生動,逼真誇張。其造型來源現實生活,取於自然,對客觀形象有細緻的觀察與深刻體會,畫出來的物體不是簡單地描摹,而是在描摹的基礎上大膽取捨、提煉、誇張、變形。卓爾不凡的釉下彩繪藝術完全是寫意的、遊戲的筆墨,這種簡約粗獷的形象具有強烈的象徵意味。
釉下彩繪裝飾紋樣,如山水、人物、花鳥大都是湘江兩岸極平常的景物,窯工隨手拈來,畫上器具立即變得生動而有趣,既是湘江兩岸自然風情的寫照,也是窯工那種生存智慧型與意趣的遺存,表現了一種率真、質樸的美感。
模印、帖花圖案常有飛鳳、飛鳥、飛雁、花蝶、獅子、走鹿、雙魚、武士等等。這些圖案構圖簡潔,線條粗細得體,均勻有力,沒有繁雜多餘,呆板堆砌之感。
長沙窯大執壺
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被稱為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的鎮館“壺王”長沙窯大執壺,竟被質疑為“贗品”。故宮博物院陶瓷專家楊靜榮公開質疑長沙窯大執壺為贗品。 “壺王”長沙窯大執壺,是丁仰振先生於2005年捐贈給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的。
瓷器之名窯(一)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中國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詞也有“中國”的意思。伴隨著一件件的瓷器精品,它們的誕生地同樣充滿了神秘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