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黑釉

宋代黑釉

建窯黑釉瓷始燒於五代末北宋初,南宋達到了鼎盛時期,元末明初停燒,古籍中常稱為“烏泥建”、“黑建”、或“紫建”,在日本稱為“天目瓷”。由於黑釉茶盞為鬥茶的最佳器具,故黑釉盞的燒制盛極一時,從而促進了宋代黑釉瓷器的普遍發展,以至全國近三分之一的瓷窯,包括定窯、磁州窯、耀州窯等名窯均有燒制黑釉瓷,其中建窯生產的黑釉盞(簡稱"建盞")最為著名。就其胎質相對來講亦有粗細之分,其中結晶冰花紋釉、青黑釉類盞(中型),胎質較細膩;而大多銀兔毫、銀油滴等釉類盞一般胎體含砂量較多,為粗砂胎,其胎色亦特別黑,腹底釉較平齊。

文獻記載

建陽窯又稱建窯,為我國古代著名的民辦窯場,窯址位於今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的蘆花坪、大路後門、牛皮侖等地。建窯燒制的黑釉瓷產品,擺脫了傳統的單純黑色釉階段,它充分發揮了人類的聰明才智,創燒出豐富多彩、變化萬千又富有裝飾效果的黑釉瓷產品,品種包括兔毫釉、油滴釉(鷓鴣斑)、曜變釉、結晶冰花紋釉、芝麻花釉、龜裂紋釉、醬褐釉等由窯變產生的自然結晶釉產品,以及黑釉點白斑、黑釉鐵鏽花、黑釉描金彩等人工繪飾藝術的作品。黑釉裝飾多樣性的成就,突出表現在茶盞釉色裝飾藝術上,這與宋代社會盛行飲茶、鬥茶的風尚是分不開的。由於黑釉茶盞利於襯托白色茶末,易於觀察茶色而廣受時人喜愛,即使是北宋末年的徽宗皇帝趙佶,亦常與臣屬鬥茶,上行下效,頗具影響。由於黑釉茶盞為鬥茶的最佳器具,故黑釉盞的燒制盛極一時,從而促進了宋代黑釉瓷器的普遍發展,以至全國近三分之一的瓷窯,包括定窯、磁州窯、耀州窯等名窯均有燒制黑釉瓷,其中建窯生產的黑釉盞(簡稱"建盞")最為著名。以燒制黑釉盞供人們鬥茶而發展起來的建窯,利用當地特有的瓷土,創燒出許多不同凡響、色彩瑰麗,又別具一格的黑釉瓷茶盞,成為當時風行一時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產品。

建窯瓷胎 宋人察襄《茶錄》稱:“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又稱:“凡欲點茶,先須熁盞,盞令熱,冷則茶不浮。兔毫坯厚,久熱,用之適宜。”文獻所指的茶盞即為建窯生產的兔毫盞。建窯產品胎土富含高鐵成份,含砂量較多,胎體厚重,胎質粗糙而堅硬,其產品胎色分別有黑、紫黑、灰黑或紅褐等色。其優點是含鐵量高易於受熱,厚胎和胎內蘊含細微氣孔,亦利於茶湯的保溫,正適應了當時鬥茶要求茶盞在一定時間內保持茶湯溫度的條件。故在鑑別該窯器物時,應注意其器物手感相對較重,器底露胎處一般都有一層淺紅、醬紅、或深黑等胎色面,為含鐵質元素的胎土在高溫作用下,鐵質成份析出所造成的變化使然。其表露出來的胎面色澤較沉實、均勻而無光澤。就其胎質相對來講亦有粗細之分,其中結晶冰花紋釉、青黑釉類盞(中型),胎質較細膩;而大多銀兔毫、銀油滴等釉類盞一般胎體含砂量較多,為粗砂胎,其胎色亦特別黑,腹底釉較平齊。現代仿製的茶盞胎面泛鐵紅色,顯得較艷而薄,胎質相對較細膩,其修胎亦過於工整而圓滑,給人以拘謹之感。

特殊結晶釉

宋代黑釉宋代黑釉

建窯在中國制瓷史上的傑出成就,

就在於它首創了幾種特殊的結晶釉,這些具有裝飾性的結晶釉,變化最為奇異獨特,並博得眾多文人雅士的讚許和喜愛,從現有實物資料看,建窯燒造的黑釉瓷產品,立足於黑釉中求取變化,其千姿百態的自然窯變結晶釉所煥發出的神奇異彩,令人嘆為觀止。釉色裝飾品種更被人們冠以各種美名,諸如金兔毫、黃兔毫、銀兔毫、灰兔毫、鷓鴣斑、油滴釉、曜變釉等美譽,此類品種亦最為名貴。該窯製品的胎釉化學成份和所用原料基本相同,僅於釉中鐵及微量氧化物含量配方不同。這些不同配方的黑釉品種,因不同的燒成溫度和氣氛,形成了不同的釉紋機理和釉面效果。在燒制過種中,火的溫度和氣氛,起著複雜而又微妙的作用。

純黑釉

純黑釉為建窯產品的常見釉色,文獻稱為“紺黑”。其釉藥的主要著色劑為氧化鐵和氧化錳,尤其是氧化錳的含量接近1%時,呈色為純黑光亮,純黑釉釉層相對較厚,由於正燒緣故,盞、碗口沿釉層較薄,但仍有光澤,腹部以下釉層漸厚,釉內氣泡細小而多,呈霧氣狀成片分布。有的釉面泛藍、黃色塊斑,有的釉面可見到棕眼,有的黑釉內散布狀若芝麻大小的金黃色結晶斑點,有的黑釉色黑如漆,用放大鏡觀察,可看到重疊密布的銀白色結晶狀斑點,新仿建窯黑釉盞,釉面光亮刺目,有的釉面棕眼較大和多。

兔毫釉

為宋代黑釉茶盞中最為流行和特殊的品種,亦為建窯生產最多、最具特色的產品。因其在黑或褐色釉釉層中透射了均勻細密、狀若兔毫的自然結晶釉紋,故名。又因其釉中閃現出各種變幻莫測的色彩,故民間又有金兔毫、銀兔毫、黃兔毫、灰兔毫、藍兔毫等別稱。關於兔毫盞紋飾,宋代文人墨客就有許多詩句讚頌,梅堯臣《次韻和永叔嘗新茶雜言》:“兔毛紫盞自相稱,清泉不必求蝦蟆。” 蔡襄《北苑十詠》有“兔毛紫甌新,蟹眼清泉煮。”句。蘇軾《送南屏謙師》曰:“道人繞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勿驚午盞兔毛斑,打出舂翁鵝兒酒。” 並賦詩讚曰:“蟹眼煎成聲未老,兔毛傾毛色尤宜。”黃山谷詩讚:“兔褐金絲寶碗,松風蟹眼新湯。” 楊萬里《以六一泉煮雙井茶》詩讚:“鷹爪新茶蟹眼湯,松風鳴雪兔毫霜”。趙佶在《大觀茶論》中亦稱:“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以上所記兔毫、兔毛、玉毫、兔褐金絲等,均為兔毫盞之別名。其形成的釉紋機理與胎釉有關,由於瓷土含氧化鐵成份高,在高溫燒制過程中,釉受熱產生的氣泡將熔入釉中的鐵微粒帶至釉面,當溫度達1300℃以上時,釉層流動,富含鐵質的部分,流成細長似兔毫的條紋。由於兔毫釉盞施釉厚,釉藥在高溫下流動性較大,釉水由上而下逐漸加厚,形成盞口沿內外釉層較薄,口沿上部無光澤,呈現褐色或醬色,亦有的泛青黑色,表面呈現粗糙的小斑點,故有的傳世品口沿鑲銀或銅邊,其底部釉層厚,外壁近底足部分的釉水呈聚釉狀或垂流成滴珠狀。毫毛顏色由深漸淺,紋理由密漸疏,用放大鏡觀察,各長條形的兔毫內均可見到線條柔和的黑色魚鱗狀紋,其褐色毫毛紋理中間顯深,向兩側邊緣漸淺。金兔毫釉紋較粗而清晰。黃兔毫釉紋亦較粗,釉內結晶斑紋呈醬黃色,有垂珠現象。

銀兔毫

在放大鏡下可見毫毛泛藍或銀白色光澤,結晶紋較粗,有的間雜以泛藍色的曜斑,釉面用側光看有的閃藍,有的泛銀色光澤;盛清水觀察,其釉面帶銀藍色,一般外壁的黑釉至底部聚釉凸起的部分相對較均勻、整齊。灰兔毫釉口沿無光澤,釉內氣泡清亮爽朗,毫紋微顯得向下凹陷,由上至下逐漸變成藍色,或顯白色。

藍兔毫

釉面泛藍光,有的散布針眼大小的黑點,隨光晃動可見藍色條紋閃動。新仿黃兔毫釉,釉層較顯薄而亮,釉面光亮刺眼,仿佛鍍了一層銀白色薄膜,其黃色的兔毫紋排列整齊,紋樣相對較模糊,腹下部垂流的釉均勻整潔。

油滴釉

為宋代獨具特色的釉種之一,以建窯燒制的最為上乘,北宋初人陶谷《清異錄》稱:“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所指正是建窯生產的這種釉飾。油滴釉表面遍布大小不一的具有金屬光澤斑點,小的如針尖般,大的直徑達1厘米,色澤呈金色或銀白色。因斑點在黑色釉面呈現酷似鷓鴣胸前的羽毛斑紋,故古文獻稱之為“鷓鴣斑”。油滴釉在燒制過程中,主要著色劑氧化鐵發生分解,生成氣泡,致使氣泡周圍氧化鐵的含量比其他部位高。隨著溫度的升高,氣泡不斷產生和聚集,且氣泡 愈加增大,當達到一定程度時氣泡爆裂,富含水量鐵質的溶體升至釉面於原氣泡處密集,當釉冷卻收縮變平時,釉面形成飽和狀態,並以赤鐵礦和磁鐵礦的形式析出結晶體,即形成富金屬光澤的油滴狀斑點。油滴的形成與燒造火候和釉層厚薄相關,燒造操作火候恰到好處方可形成油滴,溫度過低難以燒出,過高又會使油滴過小,故油滴盞口沿處由於釉層稀薄一般不會形成油滴。油滴釉盞口沿一般無光澤,其器腹上部色澤泛金黃色,下部逐漸變淡而泛銀白色。用放大鏡觀察,各油滴斑點內,均分布有大小不一的黑色魚鱗狀紋。有的銀白色的油滴釉,由於燒窯時溫度過高而開始形成長條形狀,或油滴斑點間相雜以銀白色條狀結晶體。銀油滴隱約見有藍光。金油滴在放大鏡下觀察,呈不規則的醬釉色魚鱗狀紋,大小重疊在一起。新仿油滴釉各斑點內的魚鱗狀紋較少。

曜變釉

為建窯燒制的名貴品種,其特點是在凝厚的黑釉層面出現大小不一、分布不勻的油滴狀結晶斑點,斑點邊緣呈現以藍色為主的五光十色的光暈,隨著觀察方向的改變,光暈所產生的變化仿佛夜幕之星光芒閃爍。曜變釉燒製成功的產品為數極少,僅有的幾件於早年流散到日本,日本學者稱之為“曜變天目”,現被視為“國寶”珍藏。

結晶冰花紋釉

在燒窯過程中,由於受燒窯溫度和氣氛的影響,使器物釉質發生各種化學變化。亦可能是出於偶然性,燒造出各種奇特的結晶釉紋。結晶冰花紋釉為少見的名貴品種之一,未見文獻記載,筆者有幸見過一件完整的冰花紋釉斗笠形盞,其醬色釉的口沿釉層薄而無光澤,腹壁為自然開冰裂紋的醬色釉,開片紋線柔和,紋路呈三角形、矩形、多邊形等多種自然組合形狀;釉面清亮平滑,釉汁瑩潤。用放大鏡觀察,釉內氣泡呈霧氣狀,釉中間雜以無光澤的棕褐色紋,盞內底心聚黑釉。盞壁從側光觀看,隨光轉動可產生紫、棕、金、黃、銀、藍、黑等各色折射光,由於該品種稀少,而且釉紋獨特,故將其作珍貴品種在此單獨介紹。

黑釉瓷分類

雖然結晶形成的釉色和紋理不同,但釉藥化學成份與黑釉基本相同,同屬一個體系,同以鐵作呈色劑,同為高溫燒成的結晶釉,其區別僅在於釉中微量元素錳、鈷、銅、鉻等氧化著色劑的含量比值不同。由於在入窯燒過程中,受燒造溫度和氣氛的影響(如溫度偏低或火焰氣氛掌握不當等),產生出黑釉以外的其他顏色的結晶釉,多為燒制過程中的一種釉色變異現象,故亦在此納入黑釉瓷加以介紹。

青黑釉

~釉色光亮,黑中泛青,器口沿青黑色,釉層較薄,有的口沿甚至無釉、無光澤,器口沿至底部釉層由薄漸厚,有垂珠現象,釉色由青漸黑。用放大鏡觀察,釉內見到大小不一、分布均勻的清爽透亮的氣泡。

灰黑釉

~全器釉面較勻淨光澤,黑釉內遍布乳白色釉,猶如黑色釉面罩以灰白色薄紗。

灰白釉

~全器施釉較均勻,釉色灰白,有乳濁狀的結晶斑點,在泛黑色的釉內有一層薄薄的白色呈霧狀氣泡。有的釉面開紋片較多,有的灰色釉面帶有窯變紫斑紋。

芝麻花紋釉

~在灰青色釉內滿布均勻的針眼大小的青褐色結晶斑點,口沿釉層較薄。

龜裂紋釉

~所施工釉層較均勻,在灰黃色釉內,均布金黃色小點,釉面均勻分布有深褐色若龜裂狀的釉紋。

黑褐釉

~褐色釉面無甚光澤,褐色釉內時有黑釉顯現,或成片復蓋於黑釉上,黑釉內有褐色的絲狀紋。

紫金釉

~釉色顯深紅,口沿無光澤,在其橙色地上散布褐黃色與紅色小斑點。

砂金釉

~釉面較紫,金釉粗,無甚光澤,從垂釉珠的斷面觀看,釉內為亮黑色,僅於表面有薄薄的一層鐵紅色釉層。

柿紅釉

~釉面光澤不強,紅褐色釉面有深紅色小結晶點,放大鏡觀察,釉中遍布圓形雪花狀紅色結晶小斑點,各小圓斑點內又有放射紋,顯得極為美麗。

窯變花釉

~用放大鏡觀察,釉自器物口沿由上至下,如針眼般的黑色結晶釉小點逐漸增多,有的盞內壁有呈放射狀黑色釉裝飾。

窯變紅釉

~釉面呈紫紅色,用放大鏡觀察,釉內黑褐色地上滿布紫紅色無規則的條狀紋理,醬紅色口沿無光澤,底部聚釉處近似黑色。有的器物紋理基本一致,但色澤呈黃色。

褐紅釉

~釉色呈褐紅色,釉面溫潤,釉光較弱,口沿無光澤,較平滑的褐紅色釉面上,有一層泛銀白色霧狀小氣泡密布。

醬褐釉

~口沿至器腹施釉較均勻,較少垂珠現象,其淺褐色釉層內,密集散布有醬紫、紅色的小點混雜。

裝飾

建窯還燒造人工繪飾的紋樣,即在黑釉瓷上加飾各種裝飾。這類裝飾器物,紋樣明朗,強調了圖案布局的對稱性。其燒造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在未燒胎坯上,先施釉,再繪飾紋樣,經入窯一次高溫燒成。如黑釉點白斑裝飾,即先施黑釉,再以毛筆蘸乳白釉人工點飾白斑,燒造出的白色釉斑較平滑,氣泡清晰爽朗、大小分明、分布均勻,其黑白接面較柔和協調地形成一體。現代仿製此種裝飾為二次燒成,所點白釉斑表面明亮泛灰且突起,氣泡渾濁,白色釉斑復蓋於黑釉面,黑白接面清晰,對比分明,顯得十分呆板。又如黑釉鐵鏽花裝飾,即在施好黑釉的坯體上用氧化鐵作著色劑繪飾紋樣,經入窯一次高溫燒成,紋飾中的鐵結晶體呈現出鐵繡紅色。鐵繡紅色中部均無光澤,兩側近黑釉處有一層淡淡的光澤。有的在黑色的盞壁上部飾以排列整齊的鐵鏽紅色;有的在黑釉盞壁上點飾鐵鏽斑紋,由上至下,由大漸小,分布均勻,帶規律性地排列;有的盞壁為褐色釉,僅盞內心為黑色釉,黑色釉呈放射狀圖案,可能為當時工匠著意仿製兔毫紋而燒制的品種。二是在經高溫燒成的黑釉瓷面上繪飾紋樣,再經入窯二次低溫燒成。如黑釉描金彩裝飾,即在經高溫燒成的黑釉器面上描繪花蝶、竹蘭、書寫文字、詩句等金彩,經二次低溫燒成,此類彩飾經年久日深發生氧化作用極易脫彩,故常見此類裝飾的紋樣及為暗淡,模糊不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