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紅

釉里紅

釉里紅是元代江西景德鎮創燒的一種釉下彩繪。它以銅的氧化物為著色劑,高溫還原後呈現紅色。但真正色彩鮮艷的極為罕見,這是因為它的製作過程複雜。古代瓷工在製作釉里紅瓷器時,先要在瓷坯上描繪圖案,然後施上一層透明釉後,再進窯在1300℃左右的高溫中一次燒成。

釉里紅瓷創燒於元代。釉里紅的最大特點是燒制難度大,成品率極低。它是以銅為著色劑,在白胎上直接繪製各種圖案紋飾,在上面施一層釉,銅在高溫還原焰中發出了紅色,所以名叫“釉里紅”……

外形及顏色

釉里紅釉里紅

釉里紅系用銅紅料在瓷胎上繪畫,施透明釉後在高溫中一次燒成。其紅色用銅紅料在釉下,故屬釉下彩 。釉里紅瓷創燒於元代。釉里紅的最大特點燒制難度大,成品率極低。它是以銅為著色劑,在白胎上直接繪製各種圖案紋飾,在上面施一層釉,銅在高溫還原焰中發出了紅色,所以名叫“釉里紅”。銅離子對溫度極為敏感,在窯爐中火候不到,呈現黑紅色或灰紅色;火候稍過,銅離子便揮發,從釉層中溢出,呈現特有的飛紅現象或乾脆褪色,紋飾不連貫。當時燒柴窯很難控制窯溫,只有憑把樁師父的經驗,無法大規模生產,所以釉里紅產量一直很小。

到了明洪武朝,釉里紅瓷卻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從實物遺存量上比較,甚至比青花瓷還多。洪武早期的製品多呈黑紅,不夠鮮艷,甚至有些燒成了“釉里黑”也未被打碎埋掉。即便如此,此類品種貫穿洪武朝始終,堅持不懈。中、晚期多呈較純正紅色。風格古樸、厚重,器型碩大,紋飾豐滿,氣勢奪人。

元代釉里紅大多呈灰黑色,器物以居多。裝飾簡單,有纏枝蓮、纏枝牡丹、草葉紋等。
釉里紅釉里紅
洪武年釉里紅較為盛行,呈色淺紅而帶灰色。當時的器物釉面有的有紋片。除了玉壺春瓶、玉壺春執壺及口徑在20厘米的大碗為釉底外,其它均為糙底。裝飾以線描為主,紋飾有纏枝菊紋、纏枝牡丹、纏枝蓮等,與元代的人物故事、動物、魚藻等圖案相比,就顯得簡單了。器型除了瓶、外,還有盤、碗、罐等。
雍正時的釉里紅呈色鮮紅且有層次,燒造 得極為成功,可謂歷史高峰。當時器型有等,紋飾以三魚、五蝠為多見。
釉里紅釉里紅
與青花瓷同時期,元代的景德鎮瓷工還發明了釉里紅瓷,這也是一個重大的創新項目,可以說與青花瓷是一樹綻開的兩支並蒂花。
釉里紅瓷是以銅紅釉(氧化銅)在瓷胎上繪製蘊含紋,然後自以透明釉,在高溫還原焰中燒成後,紋飾在釉下呈現紅色,柔和美觀。釉里紅的製作是均窯紫紅斑釉變而來的。鈞窯的紫紅斑紋原為自然形態,其形有的象蝙蝠,有的象魚,其後漸次為人工所控制。
釉里紅常常與青花配合裝飾,稱青花釉里紅瓷,或叫青花火紫,形成一種別致的裝飾紋樣。由於燒制難度較大,元代的產量不多,留傳器物也很少。現存的一件標有“至元戊寅銘款的青花釉里紅瓷器,是元代釉里流傳至今的珍品。
釉里紅釉里紅
用銅紅料在瓷器坯胎上描繪紋飾,然後罩一層透明釉,在1200℃左右的還原焰中一次燒成,銅發紅色,又在釉下,故名“釉里紅”。純正的銅紅釉色彩華麗、氣氛熱烈,深受歡迎。早在唐代長沙窯,就偶有釉下銅紅彩的產品。元代景德鎮成功地燒制釉里紅器。六十年代,河北保定曾出土元代青花袖裡紅製品。以後在江西高安也出土元代青花釉里紅缸。菲律賓存有我國元代的外銷釉里紅器。到明代,洪武朝釉里紅較為盛行,但紅色往往暈散而不太鮮艷。宣德朝有成功的釉里紅魚紋高足杯等留世。明中期以後曾一度衰落,明末有小件器的生產。清康熙朝恢復明代前期水平,並新制釉里紅、青花和豆青色的釉里三彩新品種。雍正時的產品更趨精進,不僅色澤鮮紅,而且成品率極高,特別是青花和釉里紅在同一器上的青花釉里紅品種更為突出。乾隆以後,釉里紅的生產技術一直末能達到這一水平。

歷史

釉里紅釉里紅
自從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以來,明代釉里紅瓷品在國際拍賣市場上價位扶搖直上。1986年,一件明洪武釉里紅牡丹蓮花紋大盤在香港以940萬港元為日本人拍走,據專家估計,此品當今若再上市拍賣,價位當在2000萬港元以上!1989年,一件洪武釉里紅牡丹菊花大碗更以2035萬港元的創世界紀錄價位在港拍賣成交。這一價位不僅是釉里紅瓷品和明瓷拍賣之最,也是中國文物藝術品在國際拍賣市場上所創高價位紀錄之一。至今,明代釉里紅瓷品在國際拍賣市場的高價位一直保持穩定狀態,幾乎每件明釉里紅瓷品,都能在拍賣市場上以不低於百萬港元的價位成交!影響所及,清初釉里紅瓷品,在拍賣市場上價位也直追明瓷。

特點

釉里紅釉里紅
按照瓷器鑑賞家的說法,本色地瓷器加彩始於宋代。至明代發明彩色極多,釉里紅、釉里黑釉里藍即其佼佼者。所謂釉里紅,即是先上一層白釉,再上一層紅色,然後又上一層薄釉,最後再畫上花繪紋藻。
近世瓷器市場上,將深紅寶石釉之類釉里紅瓷稱為“郎窯”,而將紅色玻璃釉、桔皮釉之類釉里紅瓷稱為“積紅”。
其實近世以來,郎窯瓷品即已為瓷器商所重視。“郎”是指康熙朝監督瓷業之官郎廷極,而一般瓷商則誤為雍正乾隆年間供奉內廷的法國人郎世寧。郎世寧並未監督造瓷。郎廷極官至江西巡撫,他監督造瓷之事,藍浦《景德鎮陶錄》、阮葵生
釉里紅釉里紅
《茶餘客話》均有記載。而且,所謂“郎窯瓷”也有一層誤會。所謂“郎窯瓷”,其實是指的明“祭紅”之寶石釉,而不一定為後來的郎制。可見,“郎窯瓷”是對明清兩代的釉里紅瓷品的一種含混的稱呼。
“祭紅”發明於明代宣德朝,乃當時朝廷祭郊壇用品所創之色。又稱“霽紅”,是說其色“如朝霞霽色”。一名“積紅”,又名“醉紅”,還叫“雞紅”。這些都是由於當時無專門記錄瓷品之書,而被瓷器商人們俗呼訛音所造成種種異名。前面已經說到,明代“祭紅”被瓷商們分稱為二:其寶石釉被稱為“大紅”,而瓷商們則將明清以來這類瓷品皆混稱之為“郎窯”,另一種鮮紅釉,則被瓷器鑑賞家們稱為“積紅”,如項子京《瓷器圖說》即然。
釉里紅釉里紅

寶石釉在瓷器鑑賞家口裡又被稱為“寶石紅”,此品始於明代宣德朝,盛於萬曆朝,到康熙時仿製者已不如前,此後則成絕響。這種瓷器,大都為亮釉,極其名貴。亮釉是一種薄釉,寶石釉其明如鏡,其潤如玉,其赤如雞血,其通如石之凍。谷應泰《博物要覽》又稱之為“西紅寶石”。這是釉里紅瓷中的極品,當紅國際市場的釉里紅瓷品即屬這一類。
而被瓷器鑑賞家們特稱之為“積紅”的“鮮紅釉”,其實和“寶石紅”之“祭紅”本為一物。二者的區別是,“寶石紅”為深紅,有小開片,無款識;“積紅”(鮮紅釉)為鮮紅或朱紅、粉紅,不開片,有款識。“積紅”惟因其釉色不如“寶石紅”之透亮,其價值就大跌落了。
釉里紅瓷品走紅當今國際市場的原因,一則因其色調紅透艷麗之美,令人嘆絕;再則這類瓷品燒制工藝極難掌握,常有“千窯一寶”之說;三是明代彩料多采自外國,受材料限制,歷朝燒制此品的時間都不太長久,清初所制,尚沿用前朝遺料,這就是造成釉里紅瓷傳世成品數量稀少而彌足珍貴價位至今居高不下的原因了。

釉里紅的類別

釉里紅又分為:釉里紅線繪釉里紅拔白釉里紅塗繪

釉里紅線繪

釉里紅線繪,即在瓷胎上用線條描繪各種不同的圖案花紋,這是釉里紅最主要的裝飾手法,但由於高溫銅紅的燒成條件比較嚴格,往往會產生飛紅的現象。

釉里紅拔白

釉里紅拔白,其方法或在白胎上留出所需之圖案花紋部位,或在該部位上刻劃出圖案花紋,用銅紅料塗抹其他空餘之地,燒成後圖案花紋即在周圍紅色之中以胎釉本色顯現出來。

釉里紅塗繪

釉里紅塗繪,以銅紅料成片、成塊地塗繪成一定的圖案花紋。

舉例

釉里紅 青花釉里紅樓閣式穀倉
元代。通高29.5cm,橫寬20.5cm。倉樓為亭式重檐,瓦由釉里紅點彩串珠組成,飛檐、朱棟、雕欄,造型別致,華貴絢麗,充分體現了江南木構建築的特色。脊吻塑雙獅頭,四角飾捲雲,重脊中部各飾一朵雲紋,正脊中部飾以帶葉仰蓮,上置扁平形矛頭。倉樓系活動式裝置,中有子母口覆蓋於倉上,四立面下視均為四柱三間,倉樓內置寶座。正中後,以串珠組成“十”形鏤孔圖案,與前樓相通。兩旁有亭樓,底層前後均為兩柱夾倉。插板式活動倉門兩側用青料書直行楷書七言句對聯,右聯為“禾黍豐而倉廩實”,左聯為“子孫盛而福祿崇”,橫披“南山寶象壯五穀之倉”。後面柱間空檔為墓銘,青料直行楷書,計12行,159字。左右亭正面牆各用紅料楷書“五穀倉所”與“凌氏墓用”字。瓷匠把青白釉、紅釉、褐釉、釉里紅和釉下彩青花集中於穀倉之上,瓦壠桿均以串珠紋組成。樓閣及兩側亭樓上塑有10個優伶,有的手執掌扇,有的懷抱琵琶,有的吹簫弄笛,有的甩袖起舞。上下左右有人物十八個,姿態各異。色澤絢麗,造型奇特,精絕無雙。1974年江西省景德鎮出土。現藏於:江西省博物院。
釉里紅 釉里紅芍藥紋賞瓶

清乾隆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高:28cm 口徑:9.1cm 足徑:12.3cm

主題紋樣用纏枝芍藥花表現。芍藥花朵的形狀與牡丹相似,唯葉子形狀不同。這件賞瓶雖然繪官窯款,卻是民窯器,因為:(1)、此為民間流傳器物;(2)、款識的線條比傳承有序的官窯款細;(3)、脛部、圈足上所繪螺絲狀葉子的笑靨紋與波線式卷草紋的用筆都比較草率;(4)、圈足足端尖圓且發淺棕色,乾隆官窯器的足端則渾圓且胎色潔白。為了便於官窯與民窯器物的比較,將此瓶收入本書。當時官窯實行官搭民燒的燒造體制,民窯器上繪有官窯款不足為奇

圖片欣賞

釉里紅釉里紅
釉里紅釉里紅
(圖)釉裡紅12辮花足盤底釉裡紅12辮花足盤底

古董

古董是指古人所留下來的珍奇物品。我國古代流傳至今的古董有陶瓷、玉器等。陶瓷的傳統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無機非金屬礦物為原料的人工工業產品。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產玉國,不僅開採歷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極廣,蘊量豐富。現在,就讓我們去看看這些古董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