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大報恩寺

金陵大報恩寺

金陵大報恩寺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佛教寺廟之一,是明清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蹟,被西方人視為代表中國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亦是中國的象徵,與靈谷寺、天界寺並稱為金陵三大寺。其原址有建於吳赤烏三年(240年)的長乾寺及阿育王塔,史稱“江南佛寺之始”,永樂十年(1412年)重建,大報恩寺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標準來建設,金碧輝煌,晝夜通明。大報恩寺琉璃寶塔作為中國最具特色的標誌性建築物,被稱為“天下第一塔”,更有“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之譽,是當時中外人士遊歷金陵的必到之處。2008年,從大報恩寺前身的長乾寺地宮出土了震驚世界和佛教界的世界唯一一枚“佛頂真骨”、“感應舍利”、“諸聖舍利”以及“七寶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世界級文物與聖物,是中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寺廟遺址。2011年,評為“201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底,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正式開放。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金陵大報恩寺金陵大報恩寺

金陵大報恩寺,位於江蘇南京中華門外雨花路東側秦淮河畔長乾里,原址為南朝時期著名的長乾寺。傳說是明朝永樂皇帝(朱棣)為紀念其慘死的疑似為其生母的生母碽妃而興建的;另一說是為了紀念建文帝朱允炆,在1412年到1431年期間興建的一組規模龐大,有如宮殿般金碧輝煌的建築群。

金陵大報恩寺是南京歷史悠久的佛教寺廟,千餘年間,屢廢屢建,寺名亦屢屢更易。明清鼎盛時期,其範圍達“九里十三步”,曾與靈谷寺天界寺並稱為金陵三大寺,轄領城南一帶次大剎二座,中剎十四座。

金陵大報恩寺的歷史從孫吳開始,歷經各朝,有過長乾寺、天禧寺等名字,金陵大報恩寺塔的前身則是阿育王塔。

大報恩寺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佛教寺廟之一,是明清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蹟,被西方人視為代表中國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亦是中國的象徵,與靈谷寺、天界寺並稱為金陵三大寺。其原址有建於吳赤烏三年(240年)的長乾寺及阿育王塔,史稱“江南佛寺之始”,永樂十年(1412年)重建,大報恩寺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標準來建設,金碧輝煌,晝夜通明。大報恩寺琉璃寶塔作為中國最具特色的標誌性建築物,被稱為“天下第一塔”,更有“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之譽,是當時中外人士遊歷金陵的必到之處。

歷史沿革

.金陵大報恩寺

東吳赤烏年間(公元238年一250年),孫權建建初寺及阿育王塔,為江南塔寺之始;晉太康年間(公元280年─289年)復建,名長乾寺;宋改天禧寺,建聖感塔;元改慈恩旌忠教寺;明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毀於火。

永樂10年(公元1412年),明成祖以紀念明太祖和馬皇后為名,命工部於此重建大報恩寺及九層琉璃寶塔,實則紀念其生母碩妃,故此不惜代價,耗銀250萬兩,金錢百萬,徵調工役10萬餘人,歷時19年始完工。

之後的一千年間,金陵大報恩寺幾經興衰。到了明初,朱元璋在三年時間內花費黃金兩萬五千兩,用於重建、維修該寺、塔。但是在1408年,該寺、塔被人放火焚毀。

金陵大報恩寺塔的琉璃構件金陵大報恩寺塔的琉璃構件

1412年,朱棣下令重建大報恩寺,同時要求“造九級五色琉璃塔,曰第一塔”。大報恩寺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標準來建設。重建工程歷時16年(另一說法為19年),動用軍夫工匠10萬人,僅建塔一項費用,耗銀就達248.548萬兩,把鄭和下西洋剩下的100多萬兩也搭了進去。當時國家一年的總收入不到3000萬兩,當時每年給官員發的工資總額才66.6萬兩。

至20世紀30年代,塔基附近尚存塔頂承露盤一隻,後被侵華日軍劫去。現南京中華門外大報恩寺遺址僅餘巨碑一座。所幸埋藏於地下的琉璃寶塔構件陸續被發現,雖有損失,但遺存尚多,南京市政府已計畫利用這些構件重建大報恩寺琉璃寶塔。

相傳建造該塔時曾一式燒制三份琉璃構件,一份用來建塔,兩份埋入地下用於替換。

金陵大報恩寺塔的琉璃構件金陵大報恩寺塔的琉璃構件

1958年在眼香廟、芙蓉山、窟崗村一帶出土的大批琉璃構件上多帶有墨書的字號標記。構件現分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館。

1856年,太平天國發生內亂,由於擔心石達開部隊占據制高點向城內發炮,大報恩寺被北王韋昌輝下令炸毀,僅存一青銅色塔剎(1930年代後失蹤)和8米高的石碑。相傳建造該塔時曾一式燒制三份琉璃構件,一份用來建塔,兩份埋入地下用於替換。

1958年在眼香廟、芙蓉山、窟崗村一帶出土的大批琉璃構件上多帶有墨書的字號標記。構件現分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

2004年後南京市政府開始籌劃復建事宜。

2007年,金陵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正式啟動建設。

2008年8月6日,金陵大報恩寺地宮鐵函被正式打開。

2008年8月7日,南京大報恩寺鐵函中阿育王塔的發現,震驚世界。

2008年11月22日下午,鎏金七寶阿育王塔瘞藏千年之後,被工作人員從鐵函內“請出”,“塔王”重現世間。

2010年6月12日,南京金陵大報恩寺七寶阿育王塔金棺銀槨被打開,佛頂真骨盛世重光。佛頂骨舍利將在棲霞寺法堂舉行為期1個月的供奉瞻禮活動,供信眾瞻拜。

位於考古遺址區的金陵大報恩寺文化園區項目也於2010年內正式開工,其中大報恩寺琉璃塔重建工程將率先啟動。工程完工後,佛頂骨舍利將被迎請至琉璃塔內供奉。

建築布局

鎮寺之寶——金鐵大磬鎮寺之寶——金鐵大磬

金陵大報恩寺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標準來建設。地基上先釘入粗大木樁,然後縱火焚燒,使之變成木炭,再用鐵輪滾石碾壓夯實,木炭上加鋪一層硃砂,以防潮、殺蟲。寺內有殿閣20多座,畫廊118處,經房38間。歷時19年,耗銀250萬兩,徵調工役10多萬人。

金陵大報恩寺周長達九里十三步,內有金剛殿、左右碑亭、天王殿、大殿、佛殿、大禪殿、後禪殿、左右觀音殿、法堂、祖師堂、無梁殿、伽藍殿、藏經前殿、藏經殿、左右貯經廊、輪藏殿、禪堂、韋馱殿、經房、東西方丈、三藏殿、鐘樓等,僧院一百四十八房,東西畫廊廊房一百一十八間,規模極其宏大。

寺中還種有鄭和自西洋帶回的五穀樹、婆娑樹等奇花異草。當時佛教的十大宗派在寺內都設有講座,供僧徒任意選修;並雕版印刷了號稱“南藏”的大部頭佛經637函5千餘卷收藏於寺內。

金陵大報恩寺大殿俗稱碩妃殿,其中供奉有碩妃的碑位,每年由禮部按時祭祀,除此之外終年封閉,不許進入。

大報恩寺琉璃塔
金陵大報恩寺琉璃塔金陵大報恩寺琉璃塔

金陵大報恩寺琉璃塔位於碩妃殿後,位於大殿後的大報恩寺琉璃塔,建造於永樂十年,宣德三年竣工,九層八面,高達78.2米,甚至數十里外長江上也可望見。

塔身白瓷貼面,每磚中央浮雕一佛像;自下至上各層用磚數量均相等,僅體積逐層縮小。拱門琉璃門券。每層的復瓦和拱門都用五色琉璃構件,飾有獅子、白象、飛羊等佛教題材的五色琉璃磚。剎頂鑲嵌金銀珠寶。角梁下懸掛風鈴152個,日夜作響,聲聞數里。自建成之日起就點燃長明塔燈140盞,每天耗油64斤,金碧輝煌,晝夜通明。塔內壁布滿佛龕。該塔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更被17世紀進入中國的西方傳教士稱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觀之一。也是南京的象徵。

經考證,金陵大報恩寺塔的前身阿育王塔約建於東漢獻帝的興平年間(公元194年一195年),是南京最古老的佛塔,也是中國最早的佛塔之一。建塔者極有可能是秣陵人符融,他曾任徐州刺史陶謙麾下之廣陵、下邳、彭城三郡的運漕官,並以漕運所得經費建廟蓋塔。符融為最早見於正史的中國閣樓式佛塔的創始者,後退守故里秣陵,為孫策攻滅。

據說燒制這些琉璃構件時摻入了鄭和下西洋帶回的火山灰,故琉璃色澤極為潤艷。塔頂為重達二千兩的黃金寶頂,其下為鐵質九極相輪,計重3600斤,再下為俯仰對置的一對承露盤,一說為鐵質,外裹黃金厚寸許,一說為風磨銅質,直徑12尺,重4500斤,內放佛經及大批珠寶金銀。

塔內外置長明燈146盞,日夜輪值點燈的少年達百人,每晝夜耗燈油達64斤。此塔開了世界琉璃寶塔的先河,當時便號稱“第一塔”,“海外夷蠻重譯至者,百有餘國,見報恩寺塔必頂禮讚嘆而去,謂四大部洲所無也”;明末傑出的散文家張岱幽默地稱之為“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近世更被與長城、羅馬大劇場、比薩斜塔等並列,譽為“中古時期世界七大奇觀之一”。此塔所用五色琉璃瓦、琉璃構件及白瓷磚,均燒制出一式三份,建塔時用去一份,另二份編號埋入地下,塔身有缺損時,根據編號很快就可找出所需備件配補。

文化研究

《妙法蓮華經》《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監督建造大報恩寺的人,有史料說除了工部侍郎黃立恭,另一個重要人物就是三寶太監鄭和,由於鄭和同時身負下西洋的重任,難以全力照顧此事,因此工程進展緩慢,直到朱棣死了都沒全部完工。但是,鄭和的後裔、江蘇省鄭和研究會理事鄭自海經過考證後提出另一種說法,大報恩寺開始並不是鄭和督造的,而是由另一個宦官汪福主要負責,但是汪福挪用工匠做了別的事情,工程一再拖延,因此在宣德三年,皇帝下旨由鄭和接管該事,所以大報恩寺開始並不是鄭和督造的,但確實是在他手上完工的。

此後,鄭和專門為大報恩寺手書了一卷《妙法蓮華經》,經文全用金粉寫成,長達40多米。但是經書剛剛寫完,鄭和就去世了,死前命人將經書獻於寺中。後來,大報恩寺遭了大火,經書就流失出去,後來輾轉多年,流落到浙江平湖的報本寺中。

重建的大報恩寺,占地廣闊恢宏,依山臨水,周圍達九里十三步,幾乎包括今長乾橋東南、雨花路以西的全部街區在內。大報恩寺塔的琉璃構件據明末張岱《陶庵夢憶》所載,當年建造大報恩寺塔時,共燒制了三套完整的琉璃構件,建塔時用了一套,另外兩套則編上字號埋入地下,若塔上損壞一塊,只要將字號報告工部,就可將備件取出進行更換。可是那兩套構件,由於年代久遠,確切地點仍是未解之謎。有專家在調查中發現,明代燒制琉璃配件的窯址在窯崗村,即今安德門一帶,估計地下可能仍有配件。

另一種說法是備件就埋藏於大報恩寺塔塔基下。中央大學張惠衣教授在《金陵大報恩寺塔志》中記載,琉璃塔被毀之時,備件庫也同時被炸毀。這一帶如今多是平房,在未進行深入挖掘之前,這個謎終將埋藏地下。

20世紀50年代,南京文物考古工作者曾發掘出部分琉璃構件,後來復原出一件琉璃拱門,這似乎印證了三套構件之說,但實際上,又是對這種說法的一種反駁。首先,復原琉璃拱門時並不是按照上面的編號拼接的,而是依照紋樣復原的,所以編號之說大有疑點。

地位

報恩寺的史料見於唐代:

建康報恩寺聞者,齊渤海人也。幼年向佛,十二入寺,十六受戒。苦修《大智度論》、《中論》,樹“一心三觀”,啟天台之源。所入法門,非世可知。學者仰之,以為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又以憫寺所得櫬施,買海曲溪石樑為放生池,佛法廣播於江北。

建德六年,齊地佛門遭劫。聞率僧眾四十餘循海路奔健康。輒遇大風波,楫折船沉。忽現巨龜,負眾僧出水,須臾抵健康。聞口稱南無阿彌陀佛。龜對曰:師父曾記否,吾乃海曲放生池之老龜也。聞恍然大悟。奏聞宣帝,帝大悅,敕建報恩寺,香火祀之。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後,在今南京中華門外建越城,中華門地區成為南京的建城之始;大報恩寺塔立於南朝寺廟發祥地和江南佛教中心,早在明初之前,其原址及周邊地帶,曾有歷代官方及皇家敕建的許多寺塔,雖屢建屢毀,仍屢毀屢建,政權更迭十朝,唯興廟不變;歲月流逝千年,獨建塔不止。

公元247年東吳大帝孫權為康居國僧人會在長乾里修建建初寺和阿育王塔,成為江南塔寺之始;

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僧可政得唐三藏玄奘大師頂骨舍利,於長乾寺建塔瘞藏;

宋天禧元年(1017年),重修後的長乾寺改稱天禧寺,寺塔易名“聖感”;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詔改天禧寺為“元興慈恩旌忠教寺”,改塔名為“慈恩塔”;

明初,仍在歷代毀損的寺塔舊址上,新建大報恩寺、琉璃塔。

其遺址位於南京城南中華門外古長乾里,今晨光機械廠內。

大明之光

明初的大報恩寺與琉璃塔,為明成祖紀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所建。一說明成祖為紀念生母貢妃所建。建成後的大報恩寺為江南三大寺之一,是全國最大的講寺,為包容各派的佛教義學講堂,並一度成為管理全國佛教事務的僧錄寺所在地。被明成祖賜名為“第一塔”的大報恩寺琉璃塔,高約78米,為當時全國最高的建築和南京最具特色的標誌性建築,以五色琉璃精工砌築;塔頂懸掛140多盞篝燈,夜晚點燃時,幾十里外可見,當時有人稱讚琉璃塔“白天似金輪聳雲,夜間似華燈耀月”,並被張岱形容為“永樂之大窯器,中國之大古董”。1856年,大報恩寺與琉璃塔毀於太平天國的“天京事變”之中。

東西方之橋

16、17世紀,隨著西方傳教士和使團陸續到達中國,琉璃塔逐漸為西方世界所了解。他們驚嘆於琉璃塔的壯麗,把它稱為中國瓷塔(TheporcelaintowerofNanKing),並把它與萬里長城一道作為中國在西方人心中的表征,代表了中國在西方心目中的美好印象,又與埃及金字塔、英國巨石陣等一道被稱為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觀之一。

文化風水之巔

重建的金陵大報恩寺、琉璃塔,居古長乾里文化風水之巔,穩重而不失纖秀,玲瓏而不失莊嚴,矗立古長乾里高台,倒映外秦淮河水,與明城牆、中華門相守,和雨花台相望,在消失100多年之後,浴火重生,走出歷史封存的記憶,將再次成為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精神標高。

主要建築

從2007年初至2010年,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部對南京大報恩寺遺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古發掘,先後發現並清理了屬於明代大報恩寺的香水河橋,中軸線主幹道、天王殿、大殿、觀音殿、法堂,以及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的長乾寺真身塔地宮和北側的畫廊基礎等重要遺蹟,出土了以七寶阿育王塔、金棺銀槨為代表的一大批珍貴文物,獲得了極為重要的考古收穫。截至2010年中,油庫、畫廊、伽藍殿等建築遺蹟仍在清理髮掘之中。

大報恩寺的南區與北區的建築格局完全不同,它不是按照中軸線一字排開,而是分成四個相對獨立的院落,分別承擔不同的功能。其西部是貯藏經書、經板的場所,名為藏經殿,收藏了全套《永樂南藏》的大藏經板。中部分布了兩個院落,偏北的院落是寺院管理機構的所在地,主要包括了方丈室、庫房等。偏南的院落名為三藏殿,是僧人習法、參禪的地方。供奉玄奘法師頂骨舍利的三藏塔即位於這一區域。最東部名為“旃檀林”,是僧人就餐、休息的場所。

在大報恩寺中,琉璃塔是最著名的單體建築,它九級八面,高達78米,是當時全國最高的建築,而且遍體以五彩琉璃為裝飾,有“天下第一塔”的美譽。

香水河橋

香水河橋為石拱橋,橋面總寬745厘米,通厚65厘米,七層,砌築於石板橋底上。

香水河河道

香水河橋之下即是香水河河道。河道橫貫南北,河道的兩岸與底部皆用長方形青條石鋪砌。

中軸線主幹道

在香水河橋和天王殿之間,沿著中軸線,發現了以長方形青石板鋪砌的主幹道。路面寬255厘米,殘長23.75米,厚16-20厘米。

天王殿

天王殿為帶有前廊與月台的五開間、三進深的大型建築,整體呈“雙凸字形”。它座落於夯土台基之上。

大殿

大報恩寺大殿俗稱碩妃殿,其中供奉有碩妃的碑位,每年由禮部按時祭祀,除此之外終年封閉,不許人進入。
大殿位於北區正中心的位置。底部設定大型夯土台基,殘存的高度約為5.2米。外圍圍繞一周寬度約為1.2米的基槽。殿內共發現兩排6個大型石柱礎。據文獻記載,該殿“高七丈一尺五寸、深十一丈四尺三寸、長十六丈七尺五寸”,按照現代尺寸換算就是高22.67米、深36.23米、長53.1米。其長寬數據與我們此次發掘的實際狀況基本吻合。

塔基

塔基位於大殿之後,與大殿皆位於大報恩寺遺址北區的中軸線上,距離大殿東側基槽12米。平面呈正八邊形,最大對徑約為25米。從外至內分為五層結構,中心部為地宮,圓形地宮直徑2.2米。地宮未遭盜掘,保存較好。

觀音殿

觀音殿位於塔基東側,為夯土台基式建築。為三開間三進深的高台式建築。

法堂

法堂位於北區中軸線最東端,為夯土台基式建築。為一三進深的建築。

御碑亭基址

御碑亭基址共兩座,分處中軸線南北兩側,南部為永樂所立御碑。北部為宣德年間所立御碑。

琉璃寶塔

位於大殿後的大報恩寺琉璃塔建造於永樂十年(1412年),宣德三年(1428年)竣工,九層八面,高達78.2米,甚至數十里外長江上也可望見。塔身白瓷貼面,拱門琉璃門券。底層建有迴廊(即宋代的“副階周匝”)。塔室為方形,塔檐、斗拱、平坐、欄桿飾有獅子、白象、飛羊等佛教題材的五色琉璃磚。由於各層傳遞,所以使用的磚瓦尺寸不一。

建造大報恩寺花了17年時間,而同時期工程量數倍於它的北京紫禁城,用時不過3年半。大報恩寺工程如此費時,主要因為琉璃塔的建設難度極大,不得不屢屢延期。據後人估算,僅修建琉璃塔一項所耗用的錢糧,折合白銀就高達248萬餘兩。

景點三絕

如果將大報恩寺比喻為一頂璀璨的皇冠,那么琉璃塔無疑是這頂皇冠上最熠熠生輝的明珠,在它存在的400多年中,中國沒有其它任何一座建築可以與之比肩。當年,在南京城的任何一個地方,人們只要抬頭南望,都能夠看到它擎天巨柱般雄偉的身姿。建大報恩寺花了17年時間,而同時期工程量數倍於它的北京紫禁城,用時不過3年半。大報恩寺工程如此費時,主要因為琉璃塔的建設難度極大,不得不屢屢延期。據後人估算,僅修建琉璃塔一項所耗用的錢糧,折合白銀就高達248萬餘兩。

明成祖朱棣給琉璃塔御賜了“第一塔”的塔名,其特點可以歸納為“三絕”:

第一絕:巨構殊形,高聳雲日。琉璃塔是有確切記載的中國古代最高的建築之一。塔為八邊形,共9層,通高78.02米,相當於26層樓房的高度。

琉璃塔最頂部是用純金製成的寶珠,直徑約為4米,據說重達2000餘兩,每層的檐角下都懸掛銅製的風鈴,從上至下共152隻,即使在輕輕的微風之中,清脆的鈴聲也可聲聞數里。

第二絕,通體琉璃,獨步古今。琉璃塔的主體為磚砌,除了塔頂有一根“管心木”之外,整個建築當中“不施寸木”。其內、外表層全部用各種造型、各種顏色的琉璃構件榫合而成。這種獨特的裝飾藝術讓琉璃塔贏得了“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的美譽。

琉璃塔所用的各種琉璃構件幾乎每件的形狀、尺寸、顏色和紋飾都有差異,因而製作和燒制極為不易。這是琉璃塔建設時間長達17年的重要原因。據記載,當時每個構件都燒制了三套,一套當時安裝,另兩套藏於地下。建國以後,南京的窯崗村、眼香廟一帶,先後出土過大量的與琉璃塔有關的琉璃構件,背後大都有墨書的編號和標記,證明了歷史記載的可靠。

第三絕,長夜深沉,佛燈永明。每當暮色來臨之時,琉璃塔上就會點燃144盞如火炬般明亮的油燈,徹夜不熄。無論是月落星稀的傍晚,還是風雨如注的黑夜,無論是在鐘山腳下的叢林之中,還是大江之上的漁舟之內,人們都能夠看見這座高塔上永不熄滅的燈光。

九層琉璃塔的每一面牆壁之上,都有2扇窗戶,總計144扇。這些窗戶全部用磨製得極薄的蚌殼進行封閉,144盞油燈就分別安置在窗戶之內。這些蚌殼製成的窗罩名叫“明瓦”,是平板玻璃引進之前中國最好的建築採光材料。自宣德三年琉璃塔建成之日起,大報恩寺就安排了100名僧人輪流值班,負責給油燈添油、剪芯,擦拭明瓦,確保夜夜塔燈通明。在琉璃塔旁邊,建造了一座油庫,用於儲存燃燈所需的燈油。根據一份明代官員向皇帝提交的賬單記載,琉璃塔上每盞油燈每夜所需的燈油為六兩四錢,整個琉璃塔每月所耗用的燈油總量為1530斤。 

令人痛惜不已的是,琉璃塔這一曠世傑作毀於太平天國的“天京內訌”。1856年,北王韋昌輝因為擔心翼王石達開占領城外的琉璃塔,架炮攻擊城內,派兵一面在塔下挖地道引爆炸藥,一面用火炮直接轟擊塔身,最終使琉璃塔化作一堆瓦礫,而大報恩寺的其他建築也被由此引發的大火全部燒毀。

考古發掘

出土石碑

發掘出的石碑發掘出的石碑

大報恩寺地宮出土石碑上的文字記載,這座地宮屬於北宋長乾寺,舍利函中藏有的都是稀世國寶:感應舍利十顆、佛頂真骨、諸聖舍利、金棺銀槨、七寶阿育王塔。這些寶貝是被“進呈”然後“以鐵口函安置”的。

史料記載,梁大同八年,梁武帝改造阿育王佛塔,發掘出了舊塔下的舍利和佛發爪。佛祖的頭髮呈青紺色,當時的僧人們用手把佛祖的頭髮拉直,頭髮的長度有幾層樓那么長。除了這些,梁武帝還挖到了前朝的人們禮佛的金銀杯、劍、釧、釵、鑷等諸雜寶物。

地宮鐵函

金棺銀槨金棺銀槨

2008年8月6日,金陵大報恩寺地宮鐵函被正式打開。隨著封住鐵函的兩層鐵板被取出,一尊閃耀著金光的寶塔塔尖露出。專家認為,這很可能就是七寶阿育王塔。6日9時30分,鐵函開啟工程正式啟動。千年鐵函的兩層鐵質蓋板被順利取出。鐵函內積滿了略顯渾濁的液體,露出一個由絲織物包裹、形狀類似塔尖的物體。隨著考古人員將鐵函內積水抽取完畢,考古專家打開頂部絲綢包裹,露出了一個金碧輝煌的寶塔尖部。

專家初步分析,函內器物應當是七寶阿育王塔。根據目測,寶塔高度不足1米,很可能在寶塔下另有乾坤。這個千年鐵函是截止2008年中國發現的最大地宮舍利函,約50厘米見方,134厘米高。根據該地宮此前出土的石碑記載,鐵函內藏有“感應舍利十顆”“佛頂真骨”、“金棺銀槨”以及“七寶阿育王塔”。

傳說軼事

明武宗時期南京大報恩寺方丈為西林大師。正德十五年(1519年),明武宗朱厚照駕臨大報恩寺,他進入琉璃塔底層大殿時,突然發現地下留著一個長方形的小孔。他向司值的僧人詢問,僧人驚慌之中說這是“金井”(墓葬中放置棺木的地方留的小孔)。朱厚照聽了面帶怒容,大報恩寺方丈西林大師不得已道出舍利的秘密,並稱這叫“氣眼”,留此氣眼是為了讓佛祖舍利接觸生氣,保持靈性。

遺址申遺

2012年11月,南京大報恩寺遺址作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項目遺產點之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根據日程,2015年完成準備工作,2016年正式送交世遺大會審議。

遺址公園

牛首山將利用現有礦坑建設地宮牛首山將利用現有礦坑建設地宮

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和牛首山遺址公園工程項目於2012年9月17日奠基,預計2014年8月前建成主體工程並部分對外開放。

位於中華門外的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建設將以全面保護遺址原真性、展示出土文物和考古挖掘成果為主。原宋代長乾寺地宮上將搭建一個輕質的保護建築,夜晚可通過燈光展示五色琉璃塔的形象。長乾寺地宮內發現的佛教至高聖物佛頂骨舍利將迎請至“補天闕現雙塔”後的江寧牛首山遺址公園建地宮供奉。

金陵大報恩寺硫璃塔暨遺址公園規劃範圍為:北臨秦淮河,南抵正學路,西到雨花路,東至金陵機械製造廠房,占地約7.6公頃

為表現金陵第一名剎的氣勢,寺廟宇區的內容將包括廟前廣場、牌坊、山門、鐘鼓樓、香河橋、明代御碑、天王殿、左右配殿、大雄寶殿等。大報恩寺琉璃塔復建時,不但尺寸、形狀等照舊,還將採用原來工藝方法,確保五彩琉璃塔“原汁原味”。

世界中古七大奇蹟

奇蹟名
所在地
修建年代
相關人物
古羅馬競技場 義大利羅馬 建於公元72年至82年間 斯巴達克斯維斯帕先
亞歷山大地下陵墓 利比亞 公元前215年 亞歷山大大帝
長城 中國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蒙恬孟姜女
巨石陣 英格蘭威爾特郡索爾茲伯里平原 約建於公元前4000-2000年,屬新石器時代末期至青銅時代
金陵大報恩寺琉璃寶塔 位於中國江蘇南京中華門外雨花路東側秦淮河畔長乾里 公元1412年1431年期間 明成祖朱棣
比薩斜塔 義大利比薩城 公元1173年 伯納諾•畢薩諾
索菲亞大教堂 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 公元537年 安提美斯查士丁尼大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