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旅遊

廈門旅遊

廈門又稱鷺島,是我國東南沿海風景秀麗的海濱城市,享有國際花園城市的美譽。它瀕臨台灣海峽,離金門僅數千米,是我國著名僑鄉,我國最早的四大經濟特區之一,我國十大重點旅遊城市之一。廈門原有大八景、景外景共24景,現又建成鼓浪嶼、南普陀等一條海上遊覽線。其中鼓浪嶼、萬石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廈門薈萃了海、島、山、岩、洞、寺、樓、亭、園、林等多種美景,吸引八方遊客。其周邊,廈門後花園三明的奇山秀水、泉州的名勝古蹟、惠安的惠女風情、茶都安溪的茶文化、莆田的媽祖文化、南靖土樓、武夷冊風光等,讓遊客流連忘返。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廈門廈門
2003年5月起,廈門市轄思明區、湖裡區、集美區、海滄區、同安區、翔安區6個市轄區。

思明區,位於廈門市南部,境域北緯24°26′~24°28′,東經118°03′~118°13′,由廈門本島南部和鼓浪嶼全島組成,北面與湖裡區毗鄰,東、西、南面與小金門諸島及漳州市隔海相望,總面積75.31平方公里。

湖裡區,成立於1987年11月,位於廈門島北部,轄5個街道、45個社區居委會,面積65.78平方公里,占廈門島面積的47%,海岸線長達24公里。

集美區,西北與漳州長泰交界,東北與同安區接壤,西南與海滄區毗鄰,東南連線廈門島,位居廈門市的幾何中心,區位優勢獨特。全區總面積276平方公里,設立有杏林、集美兩個台商投資區,是廈門經濟特區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視窗。

海滄區,與廈門島隔海相望,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1℃。地貌主要由丘陵、台地、平原組成,地勢平坦,地質結構穩定。優越的港口條件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早在三百多年前就使其成為福建南部拓海貿易的重要港口。孫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國方略》中提出了把海滄建成“東方大港”的宏偉構想。20世紀初期,英國“亞細亞”和“美國美孚”兩大國際財團也將海滄作為輸送石油的中轉站和船舶的加油基地。

同安區,別稱“銀城”,於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縣,1997年05月01日撤縣設區,2003年9月,廈門市區劃調整,原同安區一分為二,拆為同安區和翔安區。調整後,仍為廈門市最大行政區。

翔安區,2003年10月19日正式掛牌,是廈門市最年輕的行政區。翔安,寓意於翱翔安康。翔安地處海峽西岸經濟區最前沿,位於廈門市東部,東北與泉州市交界,西面與同安區接壤,南部隔海與金門島相望,居廈、漳、泉“金三角”核心地帶,是重要僑鄉和台胞祖籍地。

除正式行政區劃外,廈門市還設立有經濟管理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廈門市位於東經118°04'04",北緯24°26'46"附近,在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南部,與漳州、泉州相連,地處閩南金三角中部。
廈門市由廈門島、鼓浪嶼及其眾多小島嶼和同安、集美、海滄、翔安等組成,陸地面積有1699.39平方千米,海域面積有300多平方千米。其中廈門島面積約為132.5平方千米,是福建省的第四大島嶼,全島海岸線約為234千米。

廈門市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東南部、九龍江入海處,背靠漳州、泉州平原,瀕臨台灣海峽,整個海岸線蜿蜒曲折,全長234公里,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條件優越海峽性的天然良港,有史以來就是中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廈門港擁有多個港區和生產性泊位,已躋身國內大型一類港、世界貨櫃大港17強之列。

地形地貌

廈門地形以濱海平原、台地和丘陵為主。廈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勢地貌構成類型多樣,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灘涂等。西北部多中低山,其中位於同安與安溪交界處的雲頂山海拔1175.2米,為全市最高的山峰。從西北往東南,依次分布著高丘、低丘、階地、海積平原和灘涂,南面是廈門島和鼓浪嶼。雲頂山為廈門市最高峰,雲頂岩為廈門島最高峰,日光岩為鼓浪嶼最高峰。

廈門海域包括廈門港、外港區、馬鑾灣、同安灣、九龍江河口區和東側水道。廈門港外有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等島嶼橫列,內有廈門島、鼓浪嶼等島嶼屏障,是天然的避風良港,其海岸線蜿蜒曲折,全長234公里,其中12米以上深水岸線約43公里,適宜建港的深水岸線約27公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歷史上就是中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

氣候條件

廈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8月份雨量最多,風力一般3~4級,常向主導風力為東北風。由於太平洋溫差氣流的關係,每年平均受4~5次颱風的影響,且多集中在7~9月份。

自然資源

土地

全市土地總面積1569.3k㎡,其中以低丘、台地類型為主,占土地總面積的62.5%,其次是平原和灘涂,各占14%和7.7%。耕地土壤類型有6個土類、11個亞類、21個土屬、42個土種,多分布在海拔50米左右的低丘、台地和平原,坡度多在25度以下,紅壤和水稻土占了耕地總面積的78%以上,土壤肥力中下等,中低產田占總面積的比重較大,約占總耕地面積的60%以上。

水利

廈門雖位於中國南方濕潤地區,但水資源條件仍然較差,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143.5毫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2.35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890立方米,為中國人均占有量的38%,低於國際公認人均水資源警戒線1700立方米。

2005年,全市共有水利工程2.3萬處,小型以上水庫108座,總庫容量2.57億立方米,全市地表水資源量15.89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2.64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16.17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055立方米。全市年供水總量6.1699億立方米(不含海水供應量),其中農業用水量所占比例最高,占44.3%。

經濟概況

解放前,廈門是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商業消費性海島城市,經濟基礎脆弱,結構畸型,生產落後。

解放初到1978年,由於受到海防前線國家投資少、“大躍進”對生產力的破壞和“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廈門市社會經濟發展不穩定,人民生活停留在較低水平。1978年,全市生產總值僅4.8億元,財政收入1.54億元,分別比1950年增長11.1倍和20.26倍,年均增幅僅9.3%和11.5%。工業總產值7.21億元,農業總產值1.5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4億元,分別比1950年增長33.3倍、4.0倍和4.2倍,年均增幅為13.5%、5.9%和6.1%。人均生產總值僅528元,職工年平均工資62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8元,比1950年分別增長4.9倍、24.3%和1.8倍,年均增幅分別僅6.6%、0.8%和3.7%。

截止2003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累計達到1946.37億元,建成各類房屋面積達6258.28萬平方米,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全市實現生產總值759.69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1394.17億元,完成農業總產值30.4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分別比1950年增長496倍、5032倍和14.8倍,年均遞增12.4%、17.4%和5.3%。財政總收入149.2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0.34億元,比1950年分別增長2131倍和535倍,年均遞增l5.6%和12.6%。全市人均生產總值(按戶籍人口計算)達到5358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1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52元,人民生活步入富裕型小康

2015全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66億元,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9億元,下降0.5%;第二產業增加值1509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1933.1億元,增長6.5%。結構調整最佳化推進,廈門三次產業結構為0.7:43.5:55.8,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持續居全省九地市首位。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9.04萬元,折合1.45萬美元。

文化

民俗文化

閩南地區特有的餅文化外延的一種民俗活動。是在中秋節時用於娛樂的一種遊戲,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傳統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專有名為會餅,相傳這種遊戲可以預測人未來一年內的運氣。

正月初三忌拜年,廈門傳統習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門拜年,要在家裡祭祀亡靈。有諺語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意思是初三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那么這個習俗是怎么來的呢?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占領廈門外島浯嶼。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於過年而疏於守備,大股倭寇乘機攻城,軍民奮起抵抗敵人,激戰二日三夜,倭寇才敗退,但城內軍民傷亡極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親友,弔喪亡靈,哭聲震天,無暇到別家登門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廈門居民把此日作為忌日,久而久之,成為慣例。

飲食文化

以廈門菜為代表之一的閩菜位列中國八大菜系,兼帶台灣、潮汕風味。廈門菜餚創出清、鮮、淡、脆、略帶微辣的獨特風味,尤以生猛海鮮、仿古藥膳、普陀素菜、風味小吃著稱。

廈門全年盛產海鮮,種類繁多,有龍蝦、鮑魚、螃蟹,還是蝦、螺、貝類等。

特色小吃有:面線糊、沙茶麵、土筍凍、海蠣煎、炸五香、花生湯、燒肉粽等。

宗教信仰

廈門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以佛教為主。閩南古剎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在海內外負盛名;基督教新街禮拜堂被稱為“中華第一聖堂”;天主教廈門教區設於鼓浪嶼,是閩南天主教對外交往的中心。

文化遺產

廈門廈門
廈門市入選國務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的有南音、高甲戲、歌仔戲、答嘴鼓、漆線雕、童謠(閩南童謠)、講古、民間信俗(保生大帝信俗)、中秋博餅、民間信俗(閩台送王船)、抬閣(海滄蜈蚣閣)、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

高甲戲,發源於福建泉州,又名“戈甲戲”、“九角戲”、“大班”、“土班”,是閩南諸劇種中流播區域最廣、觀眾面最多的一個地方戲曲劇種,源於明末清初閩南農村流行的一種裝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術的化裝遊行。

歌仔戲,(發音:歌子戲,或歌崽戲,後者在台灣較流行),是20世紀初葉發源於漳州的傳統戲曲,故亦稱之為薌劇,後傳到台灣並得到進一步發揚。“歌仔”有小曲、民歌的意思(歌仔用國語表達就是“小歌”),歌仔戲以摻雜文言的閩南語為主,讓社會大眾也能接觸文雅辭彙或忠孝節義故事,成為早期閩南地區和台灣社會重要娛樂活動之一。
漆線雕,中國漆藝文化寶庫中的藝術瑰寶之一,是閩南地區的傳統工藝。它形成於明末清初,至晚清時逐漸成熟。漆線雕被套用於佛像裝飾,俗稱“裝佛”,長期以來一直作為一種特殊行業廣泛流傳。漆線雕做工精細雅致,形象逼真生動,風格古樸莊重,畫面栩栩如生,堪稱藝苑奇葩,中國一絕。

交通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位於廈門半島北端,距市中心10公里,於1983年10月通航,在廈門半島北部的中埔、埔仔、高崎村附近。2014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86萬人次,列世界百強機場第80位;旅客吞吐量列國內民航機場第11位,貨郵吞吐量列國內民航機場第8位。高崎機場作為長三角與珠三角之間最重要的國際航空樞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國際幹線機場和區域性航空樞紐港,也是廈門航空有限公司的基地機場。

廈門翔安國際機場,規劃建設國際機場,規劃占地面積約14平方公里,定位為中國重要的國際機場、區域性樞紐機場、國際貨運口岸機場、兩岸交流門戶機場。根據規劃,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F級,跑道長度3600米,屬國際最高等級。機場計畫於2018年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使用。截至2015年8月,國家發改委正在受理廈門新機場立項申請。

風景名勝

鼓浪嶼

2007年05月08日起被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被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中國最美五大城區之首”,素有“海上花園”的美稱。島上完好地保留著許多具有中外建築風格的建築物,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譽。嶼上居民喜愛音樂,鋼琴擁有密度高,被贊為琴島。主要旅遊景點有:日光岩、菽莊花園、海濱浴場、鄭成功紀念館等。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中外遊人來此觀光遊覽。

南普陀寺

位於廈門島南部五老峰下。始建於唐代,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寺內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建築精美,雄偉宏麗,各殿供奉彌勒、三世尊佛、千手觀音、四大天王、十八羅漢等。藏經閣珍藏佛教文物豐富多彩,有經典、佛像、宋代銅鐘、古書等,明萬曆年間血書《妙法蓮花經》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觀音等最為名貴。寺宇周圍保留眾多題刻,著名的有明萬曆陳第、沈有容題名石刻和清乾隆御製碑。寺後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寬一丈。寺後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號“五老凌霄”。

廈門大學

依山傍海,正大門與南普陀寺景區大門緊鄰,另一邊則是美麗的海濱沙灘與胡里山炮台,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校園之一”。

環島路

廈門國際馬拉松比賽的主賽道,被譽為世界最美的馬拉松賽道。路間的綠化是《鼓浪嶼之波》的樂譜,路旁還有馬拉松塑像,還有紅色道路的部分,這一段道路只有行人通行。附近有椰風寨和胡里山炮台等景點。

廈門同安影視城

位於廈門市同安區五顯鎮的東溪河西岸,占地面積1000畝,是一處大型的仿古人造娛樂城。距廈門市35公里,位於北辰山、梵天寺旅遊線上。是前遠華集團投資興建的仿古人造景觀娛樂城。於1998年落成。

廈門北辰山

位於廈門市同安區五顯鎮境內,為低山丘陵、花崗岩地貌,以十二龍潭瀑布為主要特色。十二龍潭兩側奇峰怪石,景色宜人。下游的竹壩水庫,水面寬闊,岸線曲折。坐落在山麓的古剎“廣利廟”是閩王王審知兄弟兵變起事的“竹林間”王公宮。歷代名人雅士在景區內留下許多詩詞墨寶,如宋代朱熹的“仙宛”等。

北辰山俗稱北山岩,景區內主要山峰牛嶺峰海拔779米,開閩王王審知入閩的典故就發生於此。景區內八仙、神農氏、七仙女的傳說以及同安歷代名人軼事,無不折射出北辰山璀璨的歷史光芒。景區以廈門二十名景之一十二龍潭瀑布為主要特色。

梵天寺

位於廈門市同安區輪山路大輪山南麓。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廟之一,與福州鼓山湧泉寺、莆田廣化寺、泉州開元寺、漳州南山寺連為福建沿海一線的名寺。在廈門與南普陀寺同為廈門著名的佛寺,同安梵天禪寺創建於隋代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比廈門南普陀寺早300多年,比泉州開元寺早100多年,乃八閩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其原名興教寺,有庵七十二所。宋熙寧二年(1069年)合為一區,賜名“梵天禪寺”。“大輪梵天”以其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被列入“廈門二十名景”。

廈門金光湖原始森林

位於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內田村,距同安城區23公里,廈門市區60公里。林區山形如“湖”狀,四周六條山嶺和兩座小山交相環抱,構成“金”字形,旭日初生、葉露晶瑩、金光閃閃,故名“金光湖”。金光湖被譽為“閩南的西雙版納”,林海茫茫,野生動植物品種繁多,不勝枚舉,林區總面積7768畝,最高海拔845米。林區古木參天,曲徑幽回,身處林海,不僅可以飽覽大自然秀麗風光,還可盡情享受“森林氧吧”的無窮樂趣。區內有國家一級、二級保護植物及其它樹林,還有珍稀動物。

胡里山炮台

位於廈門東南端海岬突出部,靠近廈門大學,是中國洋務運動的產物,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炮台總面積7萬多平方米,城堡面積1.3萬多平方米,分為戰坪區、兵營區和後山區,內開砌暗道,築造護牆、彈藥庫、兵房、官廳、山頂瞭望廳等。炮台結構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歐洲和中國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

天竺山森林公園

位於廈門市郊西北部的國營天竺山林場內,景區以同處在150米等高線的東、西兩大山門為主軸分成兩個部分。150米等高線以上的山地為森林公園部分,建成天竺湖、兩二湖、皓月湖、百竹園、攬月路、好望角、鴛鴦溪谷等景點,另有真寂寺和龍門寺遺址等人文景觀。150米等高線以下的平緩地帶為休閒娛樂度假區,擁有風情度假區、高級度假酒店區、體育公園區、動物園區、現代農業科技園區、閩台果蔬花卉區。

廈門五緣灣濕地公園

位於廈門機場和翔安隧道兩大門戶之間,是島內惟一一塊集水景、溫泉、植被、濕地、海灣等多種自然資源於一身的風水寶地,是廈門五緣灣片區帶動項目之一,占地85公頃,面積相當於半個鼓浪嶼,是廈門最大的公園,也是最大的濕地生態園區,被稱為是廈門的城市綠肺。

觀音山海濱

位於廈門東部,緊臨環島路,面向廈門東海域,與金門隔海相望,周邊有香山、雞山、觀音山、虎仔山等。其西部為觀音山國際商務運營中心,南面靠近國際會展中心、國際會議中心、國際網球中心、國際遊艇俱樂部。

廈門園博苑

地址選在“華僑旗幟”陳嘉庚先生的故鄉——集美中洲島。園博園規劃片區總面積6.76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3.03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園博園主展區、生態濕地公園、水景及水上運動、溫泉度假村等商業配套設施。園博園片區規劃以半島、島嶼的形式進行總體布局,由九個島嶼和兩個半島組成。其中五個為展園島嶼,四個小島為生態景觀島。以此為基礎,分期規劃建設東邊的自然原生島、西側的杏林苑、中部的教育之園、石文化園和北側的山林休閒園,形成一片中央公園式的大綠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