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8/cd5/nBnauM3X0czMwYzN2YTNyMzMxITMwYDNyATMwADMwAzMxAzL2UzL1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遼寧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遼寧省東港市境內,面積10.81萬公頃,1987年經原東溝縣人民
政府批准建立,1995年晉升為省級,1997年被批准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濱海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珍稀物種和生態環境,鴨綠江口濕地不但是水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同時具有蓄水調洪、調節氣候和降解污染等多種功能.自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來,克服了建區時間短、地方經濟不發達、機構建設不完備等因素,開展了大量工作,尤其近兩年其建設和管理正逐步走向正軌,為實現亞太地區遷徙水鳥保護戰略作出了積極努力。遼寧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中國海岸線的最北端,為華北和東北植物區系的交匯處。區內 陸地、灘涂、海洋三大生態系統交匯過渡,形成了包括蘆葦濕地、沼澤、湖沼、潮沼及河口灣等複雜多樣的生態系統類型,自然環境特殊、敏感、脆弱,濕地生態系統的形成與演變漫長而複雜。丹東鴨綠江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遼寧省丹東市境內,毗鄰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沿93公里海岸線呈帶狀分布。保護區總面積為108057公頃,1995年10月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7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9年7月25日被濕地國際—亞太理事管理委員會正式列入東亞—澳大利亞涉禽網路,成為七大網路成員之一。
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東港市境內,總面積770平方公里,是遼寧省第二大濕地,其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1985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7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野生動植物。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物種資源比較豐富,高等植物有64科、289種,其中野大豆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野生動物中,有魚類的88種、兩棲類3種、鳥類44科240種、底棲動物74種、浮遊動物54種。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丹頂鶴、白鸛等8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大天鵝、白琵鷺等30種,中日候鳥保護協定規定保護的227種候鳥中,保護區已發現有121種,占總數的55.3%,為東北亞重要的鳥類棲息的遷徙停歇地。本區還擁有非常豐富的經濟動植物資源,年產蘆葦5萬噸,文蛤、 蟶等水產品9萬多噸。保護區的建立,為全球提供了一個永久性的濱海濕地生態環境的天然本底和野生生物的基因庫,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價值。
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物種資源比較豐富,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337種,其中野大豆為國家重點保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5/121/nBnauM3X4MzMwIzM0cTNyMzMxITMwYDNyATMwADMwAzMxAzL3U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自然資源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5/d4d/nBnauM3X4AjM0gTN2cTNyMzMxITMwYDNyATMwADMwAzMxAzL3U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水禽資源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f/af7/nBnauM3X2gzMyEDO5cTNyMzMxITMwYDNyATMwADMwAzMxAzL3UzL1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生態功能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b/328/nBnauM3X3cDO3YDOxgTNyMzMxITMwYDNyATMwADMwAzMxAzL4U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生態系統功能穩定、結構複雜,既有內陸濕地生態系統和水域生態系統的特徵,又具有海洋和海岸生態系統的特徵,生態系統比較完整,是一個保護較好的自然綜合體。保護區由 內陸、 蘆葦沼澤、 沿海灘涂、 淺海海域、和 島嶼等多種生態系統組成,形成典型的河口—濱海濕地特徵,即鴨綠江口溫帶濕地自然生態系統。從全球環境的角度來看,鴨綠江口濱海濕地自然保護區所代表的生態系統,對於濕帶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和生產力等方面的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鴨綠江口濕地對於維護地區生態平衡,保持系統穩定意義重大
沼澤、灘涂是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濕地是保護環境穩定、維護生態平衡的主要因素。因此,如果鴨綠江口濕地自然保護區內的大面積濕地遭到破壞,這裡的生態系統將失去其主體,其蓄水調洪、調節氣候、淨化水質等生態功能將喪失,陸地、淡水、海水、灘涂等環境內的生物就會減少,甚至消失,東北亞這一重要的鳥類棲息和遷徙站也將消失正是由於自然保護區內濕地的存在,使得區內動、植物和水生生物得以大量的繁殖和生存,並在生態系統內進行著物質的循環和能量的流動。也正由於自然保護區內濕地存在,使得它不僅對中國北方,而且對朝鮮等鄰國都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可以說鴨綠江口濱海濕地是遼東區域生態平衡的主要維護者。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b/bf5/nBnauM3X2MTM3cTMzgTNyMzMxITMwYDNyATMwADMwAzMxAzL4U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由於受地形、氣候、土壤、潮汐等自然條件的影響,鴨綠江口濱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生物資源豐富,物種繁多。在這裡保存了如此眾多的動物和植物,可視為一座巨大的天然基因庫。在現在和未來將會給人類提供寶貴的材料。必須清楚認識到,像鴨綠江口濕地自然保護區這樣保存完整的天然基因庫是為數不多的,因此,它能得以保存不僅是自然保護的需要,更主要是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需要。
4、鴨綠江口濕地為遷徙涉禽重要的停歇地
鴨綠江口濕地位於中國海岸線的最北端,是北遷涉禽的最後停歇地,每年5-6月份,在這裡停歇的鳥類數量十分可觀。今年在鴨綠江口環志同時,國家鳥類環志中心和澳大利亞專家一次在一個點位發現涉禽10萬隻左右。而且保護區的濕地為眾多的水禽、涉禽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清潔的水源和安全的隱蔽地。
保護措施
1、制定《丹東鴨綠江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 ,並通過專家論證和國家環保總局審核。規劃根據保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f/e37/nBnauM3X3YzN3QDN0gTNyMzMxITMwYDNyATMwADMwAzMxAzL4U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2、加強機構建設。1999年成立了鴨綠江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編制為7人,與丹東市環保局生態中心一套人馬兩塊牌子。2000年,成立了由主管市長為主任,由環保、林業、土地、海洋、丹紙一廠為成員的保護區管理委員會,制定聯席會議制度,實現了共同參與的管理體系。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保護區管理提供保證。投資200多萬元,進行保護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完成了大型標誌工程、宣傳標牌工程、界標工程,提高了保護區的宣傳力度,明確了功能分區的界線。二是購置了必備的管護設施、交通設施和辦公設施等,保證了基礎性工作的正常開展。
4、強化管理,有效保護自然資源。根據保護區的功能分區,也進行了分類管理,對核心區和緩衝區嚴禁項目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2/2a6/nBnauM3X4IDNyIjN3gTNyMzMxITMwYDNyATMwADMwAzMxAzL4U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5、紮實基礎,認真做好保護區工作。在加大保護區建設和保護的同時,進行保護區基礎工作。一是對保護區重點地區進行了土地資源利用情況調查,摸清了保護區土地的基本情況。二是進行鳥類項目調查,經過四年的考察基本掌握了保護區內遷徙涉禽的基本情況。三是加強保護區項目申報工作。四是開展了保護區遷徙涉禽環志工作。
6、加大宣傳力度,擴大保護區的影響。
利用外國專家考察、標誌工程揭幕、地球日、環境日,廟會、世紀行等機會,通過各類媒體進行宣傳。同時,還在丹東二中,周邊鄉鎮國小等學校開展大規模的社區宣傳教育活動,收到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一個保護濕地、保護鳥類、保護環境的濃厚氛圍。在積極宣傳的同時,同國際組織進行了廣泛的合作,先後有澳大利亞、紐西蘭、朝鮮等專家組成的亞太涉禽項目組來我區進行參觀考察研究,派人到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去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促進了國際交流與合作。
面臨威脅
目前鴨綠江口濕地面臨兩大威脅,一是濕地資源退化。野生動物尤其是鳥類數量和種類明顯減少,同10年前相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d/f61/nBnauM3X3cTO5UjMyAjNyMzMxITMwYDNyATMwADMwAzMxAzLwY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相關對策
近幾年的鴨綠江口濕地建設和管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f/1d4/nBnauM3X0QTO5YzM5kTNyMzMxITMwYDNyATMwADMwAzMxAzL5U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1、加強濕地管理,加大宣傳力度。保護好鳥類資源首先必須保護好其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因此,為合理利用濕地資源,我們必須加強濕地管理,加大執法力度,把違法和破壞濕地資源的案件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進行處理,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同時向廣大民眾進行保護濕地、保護鳥類的重要意義和遵紀守法的宣傳教育。
2、深入對涉禽及其棲息環境的資源調查與科學研究。多年來,雖然對保護區進行了一些常規性調查研究,但還很不全面,特別是涉禽遷徙規律、範圍、種群數量變化規律及壽命的研究很少,要進一步深入涉禽及棲息環境的資源調查,開展專題性研究。同時要積極參與國際項目研究,尤其是同朝鮮共同研究鴨綠江口生態環境專題,儘快加入全球中國生態區,不斷加強對濕地的認識,為保護、發展和合理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3、廣泛宣傳,提倡社區參與。保護區的宣傳工作要進一步加強,除了平時的宣傳工作外,要加大周邊民眾宣傳力度,開展一些大型宣傳活動,將其宣傳活動深入到學校、社區。
4、開展生態旅遊這一新興產業,從而帶動保護區周邊地區的地方經濟發展。保護區具有開展生態旅遊的天然條件,儘快建立生態旅遊區,加強對外開放,吸引世界各地的鳥類專家和旅遊者前來考察和參觀,促進地方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