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口濕地保護區

鴨綠江口濕地保護區

鴨綠江口濕地保護區為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遼寧省東港市境內。鴨綠江口濕地縣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87年,1995年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近海海岸濕地及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

簡介

鴨綠江口濕地保護區 鴨綠江口濕地保護區

鴨綠江口濕地保護區是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遼寧省東港市境內。由丹東鴨綠江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理。鴨綠江口濕地縣級自然保護區 成立於1987年,保護區總面積770平方千米,是遼寧省第二大濕地。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9.8℃,歷年最低氣溫﹣28.2℃,最高氣溫33.9℃。年均降水量680~1200毫米,最大降水量1321毫米。年均相對濕度為72%,年均日照時數2483小時,無霜期202天。全年盛行東北風,最大風速4.4米/秒。

濕地狀況

保護區濕地地貌包括濕地平原、沿海灘涂、河口三角洲、水下三角洲等。濕地沿東港市境內的海岸線,由東向西呈帶狀分布,地勢總體低洼平坦,除大鹿島海拔189米外,一些海島和丘陵海拔均在20~70米,沿海平原和灘涂、河口等海拔均在5米以下。濕地內河流密布,較大的河流有7條,主要是鴨綠江、大洋河,還有沙壩河、龍態河、棗兒河、衣龍河、小洋河,最終均注入黃海。濕地土壤主要有濱海鹽土、潮灘鹽土、草甸土、鹽化沼澤土、水稻土、及棕壤,除棕壤是由酸性岩和黃土、紅土等形成外,其他土壤都是由坡沖積物和沖積海積物形成的。濱海鹽土、潮灘鹽土主要分布在沿海灘涂;草甸土分布在農田和菜田;鹽化沼澤土分布在近海河口地帶;水稻土分布在沿海平原的水稻田;棕壤分布在北部海拔較高的地帶。

生物資源

保護區內有野生植物337種,其中野大豆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鳥類資源豐富,共有15目44科241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有8種,包括丹頂鶴、白枕鶴、白鶴、白鸛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29種,包括大天鵝、白額雁、小杓鷸等;世界瀕危鳥類有黑嘴鷗和斑背大葦鶯;《中日候鳥保護協定》規定種有114種;《中澳候鳥保護協定》規定種有43種。另有魚類88種,兩棲類3種,哺乳類1種,底棲動物74種,浮遊動物54種。

保護工作

鴨綠江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於1999年7月被濕地國際-亞太理事管理委員會正式列入東亞-澳大利亞涉禽網路。2001年建立了保護區孤山管理站,2006年建立了保護區東港管理站。2006年保護區與新西米蘭締結姊妹保護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