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叢書名:蓬瀛仙館道教文化叢書·神仙傳記系列內容簡介
目錄緣起
總序
序一
序二
序言
第一章道教的神仙信仰
第一節道教信奉的神和仙
一、道教神仙的分類
二、神仙信仰的人文精神
第二節神仙實有神仙可學
一、神仙實有人能長生
二、神仙可學長生可致
第三節神仙與道教的人格理想
一、神仙以長生為生命之美
二、神仙以至真為生命之美
三、神仙以至善為生命之美
四、神仙以逍遙為生命之美
第二章道與神仙
第一節道神一元論
一、道神一元
二、道生神
三、道性與神性
第二節神仙與陰陽五行
一、道教與陰陽五行思想
二、神仙的陰陽五行屬性
第三節生道合一得道成仙
一、生,道之別體
二、生道合一長生久視
第三章神仙品位和譜系
第一節神仙稱謂和仙品
一、神仙的稱謂
二、神仙的品位
第二節道教神仙譜系
一、神仙譜系的源流
二、道教神仙關係系統圖表
第四章道教諸神聖紀
第一節先天神聖
一、道教最高尊神“三清”
二、“四御”尊神——三清之輔佐
三、“斗姆元君”——北斗眾星之母
四、共理陰陽二氣的西王母、東王公
五、四極五老護法四聖
六、三十二天帝三十六土皇
七、天地水三官大帝
八、諸天星君
九、雷部及風雨雲電諸神
十、太乙救苦天尊及冥世神靈
十一、護法天將
十二、火部及監生司、天醫司諸神
十三、人體身神
十四、其他上聖高真
第二節後天仙真
一、始祖黃帝
二、道祖老子
三、五大真人
四、四大天師
五、群仙洞真
六、五祖七真
七、天師世家
第三節社稷神靈
一、社稷地祇
二、功國神靈
第四節民俗諸神
一、吉祥神
二、佑護神
三、居家神
四、出行神
五、婚育神
六、文化神
七、物靈神
附錄三元五臘聖誕日期
第五章神仙的洞天福地
第一節一炁化三清
第二節三十六天三十六地
一、三十六天
二、三十六地
第三節十洲三島五方六國
一、十洲三島
二、五方六國
第四節洞天和福地
一、十大洞天
二、三十六小洞天
三、七十二福地
第五節五嶽四瀆
一、海外五嶽
二、人間五嶽
三、四瀆
第六節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廬
一、二十四治
二、三十六靖廬
第七節祖庭仙跡
一、終南山
二、龍虎山
三、武當山
四、嶗山
五、崑嵛山
第六章神仙理論和修煉方術
第一節仙真修煉理論和成神觀
一、功德成神觀
二、勸善成仙說
三、修道長生論
第二節神仙修煉方術
一、導引術
二、行(服)氣術
三、存思術
四、服食(餌)術
五、房中術
六、攝養術
七、外丹術
八、內丹術
第七章神仙傳記、神仙造像和繪像
第一節神仙傳記簡介
第二節神仙造像和繪像
一、著名的神仙造像
二、著名的道教壁畫
三、道教神仙畫
附錄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香港蓬瀛仙館
簡介
《道教神仙》專章探討“道與神仙”,從“道神一元論”、“神仙與陰陽五行”、“生道合一得道成仙”角度,從理論高度論證“道”的信仰與“神仙”相統一的問題。較為詳細地闡述了神仙品位、譜系源流、神仙關係系統,和神仙修煉理論、修煉方術,及神仙的洞天福地。清尊神上清靈寶天尊玉清元始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為道家哲學“三一”學說的象徵。《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由無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氣,由元氣化生陰陽二氣,陰陽之相和,生天下萬物。第十四章又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認為一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分三,本則常一”。後來道教以此衍化出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位為最尊,《道教義樞》卷七引《太真科》說:“大羅生玄元始三氣,化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氣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從此三氣各生,”據《雲簋七籖》和《道法會元》等道書記載,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無元,其氣始青,真道升聖境,天寶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氣元黃,仙道升真境,靈寶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氣玄白;人道升仙境,道 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種民天,即三界之上,災所不及四種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羅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寶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概述
三靈寶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寶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雲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據《集說詮真》引《讀書紀數略》云:“三清者玉清聖境,元始居之;上清聖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時,道教的三清尊神還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經”的神化。《雲簋七籖》卷六《三洞經教部》說:“《道門大論》雲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達妙,其統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會之靈章。”根據《道法會元》卷一《清微道法樞紐》關於清微神位的記載;清微聖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經部,太玄輔之,傳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靈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經部,太平輔之,傳靈寶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靈玄老君代表洞神經部,太清輔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貫三洞,傳道德派和正一派。玉皇大帝(玉皇無妻,玉皇並非像一般小說中所說,西王母為其妻)玉皇大帝,居於太微玉清宮,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究其名號,據《玉帝聖號同異考》說:“玉帝聖號,崇自牿劫前,中古復尊上,重稱讚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見聞,所皈重,隨其彰著,敬上諸神之號,以定稱謂。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漢武帝上太微垣星主號也,二梵天玉帝,漢宣帝上天市垣帝主號也,三焰華少微玉帝,漢哀帝上先天定位號也;四紫微玉帝,漢光帝上後乾號也。皆非此玉帝。此玉帝號昊天金閥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又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是帝宰諸天,永不毀淪。”宄其信仰,緣於古代宗教,古時即有支配日、月、風、雨等自然變化和人間禍福、生死、壽天吉凶等人生命運的最高神
“帝”和“上帝”的說法。西周以後又稱“皇天”、“昊天”、“天帝”等。南朝時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中已有“玉皇道君”、“高上玉帝”的稱呼,排列在玉清三元宮右第十一和第十九的位置。隋唐時,“玉皇”信仰普遍盛行,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夢仙》詩中就有“仰謁玉皇帝,稽首前至誠”的詩句。詩人元稹《以州宅夸樂天》一詩中亦有“我是玉皇香案史”之句。大約在唐宋之際成書的重要道經《高上玉皇本行集經》詳細敘述了玉皇的出身和來歷:很久以前,有個光嚴妙樂國,國王淨德和王后寶月光老年無子,於是令道士舉行祈禱,後夢太上道君抱一嬰兒賜予王后,夢醒後而有孕。懷胎一年,於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誕生於王宮。太子長大後繼承位,不久舍國去普明香嚴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經過三千劫始證金仙。又超過億劫,始證玉帝。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八年(1105年),尊玉皇上帝聖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六年(1116年),又尊玉皇尊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道教認為玉皇為眾神之王,在道教神階中地位極高,神權最大。道經中稱其居住昊天金閥彌羅天宮,妙相莊嚴,法身無上,統御諸天,綜領萬聖,主宰宇宙,開化萬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統御萬靈,而無量度人,為天界至尊之神,萬天帝王。簡而言之,道教認為:玉皇總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間),十方(四方、四維、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獄畜生、餓鬼)的一切陰陽禍福。每年的臘月廿五,玉皇要親自陣聖下界,親自巡視察看各方情況。依據眾生道俗的菩惡良莠來賞善罰惡。正月初九為玉皇聖誕,俗稱“玉皇會”
,傳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這一天都要隆重慶賀,玉皇在其誕辰日的下午回鸞返回天宮。是時道教宮觀內均要舉行隆重的慶賀科儀。四御尊神勾陳上宮天皇大帝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 南極長生大帝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四御為道教天界尊神中輔佐“三清”的四位尊神,所以又稱“四輔”。他們的全稱是: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修真十書》卷七《丹訣歌》中說:“九九道至成真日,三清四御朝天節。”《道法會元》稱“三清”、“四御”為“七寶”,認為三清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四御是統率天地的萬神者。此外,四御還協助玉皇執掌天道。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四時氣候;南極長生大帝協助玉皇執掌人間壽天禍福,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並主宰人間兵革之事;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協助玉皇執掌陰陽生育,萬物生長,與大地河山之秀。在比較著名的道教宮觀中,主要大殿除三清殿、玉皇閣外,還建有專門供奉四御的四御殿,四御神像頭戴冕旒,身著朝服,雍窖華貴,為人間帝王形象。三清、四御作為道教尊神群體,常被合稱。此外,道教還有“六御”之說。他們為:統御萬天的玉皇大帝、統御萬雷的勾陳大帝、統御萬星的紫徽大帝、統御萬類的青華大帝(又稱太乙救苦天尊)、統御萬靈的長生大帝、統御萬地的后土皇地祗。
這種說法源於中國古代“六合”觀念,所謂“六合”,指宇宙的巨大空間,即上、下、四方(東、西、南、北)。南宋劉用光《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對此的排列順序為:玉清上帝、上清上帝、太清大帝、昊天至尊玉皇上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東極太乙救苦天尊(即青華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后土皇地祗。前三尊為三清,後六尊則構成了上(玉皇)、下(后土)、四方的“六合”布局。道教稱之為“昊天六御宸尊”,加上三清,合為“九皇御號”。後來,為了符台道經四輔(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分類,去掉了“玉皇大帝”和“青華大帝”,成今日之“四御”。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又稱“紫微北極大帝”,“北極大帝”,“北極星君”,四御之一。紫微北極大帝信仰來源於中國古代星辰崇拜,北極即是北極星的簡稱,又稱“北辰”、“天樞”,居於紫徽垣內。《上清靈寶大法》卷四說:“北極大帝則紫徽垣中帝座是也。按《天文志》云:南極入地三十六度,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天形倚側。蓋半出地上,半還地中,萬星萬炁悉皆左鏇,惟南北極之樞而不動,故天得以動轉也。世人望之在北而曰北極,其實正居天中。為萬星之宗主,三界之亞君,次於吳天,上應元炁是為北極紫微大帝也。”《後漢書》卷四十八亦曰:“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故紫微垣即為紫微宮,後來皇帝亦將其居住的地方稱為紫禁城。道教認為北辰是永遠不動的星,位於上天的最中間,位置最高,最為尊貴,是“眾星之主”,“眾神之本”。因此對他極為尊崇。《晉書·天文志》稱:“北極五星,鉤陳六星,皆在紫微宮中,北極、北辰最尊也;其細星,天之樞也。”並以之為“大帝之座”、“天子常居也”。唐孔穎達《書·說命》中疏曰:“北斗環繞北極,猶卿士之周衛天子也,五星行於列宿,
猶州牧之省察諸侯也,二十八宿布於四方,猶諸侯為天子守土也,天象皆為尊卑相正之法。”至於紫微北極大帝的來歷,《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引《北斗本生經》曰:“昔龍漢初劫,有周上御國紫光夫人於上春日,遊玩至溫玉池邊,方脫衣澡盥,忽感蓮蕊九苞,一開發,化生九子,夫人護抱鞠養宮中,志願性成聖哲,佐輔乾坤,諸子洎壯冠乃各修,園地功行俱滿,白晝沖天,並受得三清貴職矣!天皇大帝,長子也,紫徽上宮紀綱,元化眾星主領。紫微大帝,第二子,佐北極中目明堂布政下土。道經中稱紫微北極大帝的職能為:執掌天經地緯,以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諸神,是一切現象的宗王,能呼風喚雨,役使雷電鬼神。如《九天應元雷聲昔化天尊玉樞寶經集注》卷上曰:“北極紫微大帝掌握五雷也。”由此紫微大帝受到歷代帝王的崇祀,尤其在宋代,常與玉皇大帝一起奉祀。現在四川大足等地,還可見到宋代塑造的紫徽大帝神像。《明史·禮志四》載:“明時,宮廷還敕建了紫微殿,”設象祭告“。其形象為帝王打扮,旁邊有威風凜凜的武將護衛,十分高貴威嚴。紫微大帝的神誕日為農曆的四月十八日。南極長生大帝全稱“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統天元聖天尊”,居高上神霄玉清府,簡稱神雷玉府。對於南極長生大帝的來歷,有兩種說法:其一為元始天王長子之說。據道經《高上神雷玉清真王紫書大法.序》載:“昔太空未成,元炁未生,元始天王為昊莽溟律大梵之祖,凝神結胎,名曰混沌。混沌既拆,乃有天地。中外之炁,方名混虛。元始天王,運化開圖,金容赫日,玉相如天,陶育妙精,分辟乾坤。乃自玉京上山下游。遇萬炁祖母太玄玉極元景自然九天上玄玉清神母,行上清大洞雌雄三一混化之道,生子八人,長曰南極長生大帝。亦號九龍扶桑日宮大帝。亦號高上神霄玉清王。一身三名,其聖一也。”這位真王,凝神金闕,思念世間一切眾生三災八難,一切眾苦九幽泉酆,一切罪魂受報緣對。又因牿劫相求,無量眾苦,不捨晝夜,生死往來,如鏇車輪。故真王以神通力,憫三界一切眾生,即詣玉清天中元始上帝,金閥之下,禮請殷勤,乞問紫微上宮紫玉瓊蕊之笈,於九霄寶籙之內,請《神霄真王秘法》一部三卷……
元始上帝即敕太皇萬福真君以《高上神霄玉清真長生護命秘法》傳付下世。其二為元始天王第九子之說。據道經《高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稱元始天王“第九子位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專制九霄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尊統領”。同時,《高上神雷玉清真王紫書大法》卷一《元始八子封職》中對南極長生大帝的神職亦有記載,謂南極長生大帝任高
上神雷玉清王,職太陽九炁玉賢君、玉清保仙王,諱棍洞,字曜華。同卷《八帝封號官職位》中亦稱:“第一子任神霄玉清天王,綽霄太平應化道主大帝,遙領扶桑太陽九炁神君。勾陳上宮天皇大帝簡稱“勾陳大帝”、“天皇大帝”,為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三位神。天皇大帝與北極紫微大帝一樣源於我國古代星辰崇拜,《上精靈寶大法》卷四稱天皇大帝:“乃北極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聯綴微曲如勾,是名勾陳,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為天皇大帝也。其總萬星,位同北極卻為樞紐,而天皇亦隨天而精,上應始口(左先右刂)。”其實,勾陳同“鉤陳”,是天上紫微垣中的星座名,靠近北極星,共自六顆星組成。《星經》稱:“勾陳六星在五帝下,為後宮,大帝正妃。又住天子六將軍,又主三公。”所以後人又以勾陳為後宮。《晉書·天文志》又稱:“勾陳六星皆在紫微宮中。……勾陳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主御群靈,執萬神圖。”道教吸收了這些信仰,稱龍漢年問有一國王名叫同御,聖德無邊,時人稟受八萬四千大劫;國王有一玉妃,明哲慈慧,號曰紫光夫人,誓塵劫中已發至願,願生聖子,輔佐乾坤,以裨造化;後三千劫,此王出世,因上春日百花榮茂之時,遊戲後苑至金蓮溫玉池邊,脫服澡盥,忽有所感,蓮花九苞,應時開發,化生九子,其二長子是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二長帝君,居紫微垣太虛宮中勾陳之位,掌握符圖紀綱元化,為眾星之主領。是說見於道經《玉清無上靈寶自然北斗本生真經》中。另宋張君房《雲笈七羲》卷二十四稱:“璇璣星君,字處行,勾陳六星主之,常陳天之虎責也。”並列勾陳上宮目天皇大帝名目,列為四御之一。勾陳大帝的職能為:協助玉皇大帝執掌南北兩極和天、地、人三才,統御眾星,並主持人間兵革之事。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神,簡稱“后土”,俗稱“后土娘娘”。與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台,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后土信仰源於中國古代對土地的崇拜。《禮記·都特牲》曰:“地載萬物,天垂象,取材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故教民美報焉。”古代人們生括有賴於地,故“親於地”,並加以“美報、獻祭”,
遂有“后土”崇拜,大約始於春秋時期。關於后土的記載很多,大多集中在《左傳》、《禮記》、《山梅經》、《淮南子》中,文意大致稱后土為共工氏之子,為中央之神。如:《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日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后土為社。《禮記·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禮記·月令》:“中央土,其帝黃帝,其神后土。” (鄭註:此黃精之君,土官之神也,后土亦顓頊氏之子,曰黎,兼為土官。)《山梅經·梅內經》:“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郭璞註:生十二子,皆以歲名名之,故云然。袁珂《山梅經全譯》案:古神話當謂噎鳴生十二歲或噎鳴生一歲之十二月。《山梅經·大荒西經》:“黎(后土)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此噎鳴,蓋時間之神也。)《山梅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郝懿行註:后土,共工氏之子勾龍也,見昭十九年《左傳》,又見《山梅經》。《山梅經·梅內經》:“共工生后土。”袁珂《山梅經全譯》案:《國語·魯語》云:“共工氏之霸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即此經“共工生后土”之歷史。《楚辭·招魂》:“君元下此幽都些。”王逸註: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稱幽都《淮南子·天文訓》:“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后土。” 以上關於后土的記載,有的是作為神仙出現的,有的是作為一般人出現的,有的則記官名,均為男性。但是中國古代傳統,以天陽地陰,在甲骨文與金文中,“後”字均為女人形狀。至於“土”,《釋名·釋天》曰:“土,吐也,能吐生萬物也。東王公與西王母共為道教尊神的東王公,又稱“木公”,“東華帝君”。究其源,可追溯到戰國時期,當時楚地信仰“東皇太一”神,又稱“東君”,即為神化了的太陽神(太陽星君),此為東王公之前身。東王公一詞,始見於晉葛洪《枕中書》,書中稱之為扶桑大帝,文曰:“元始君經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頭,治三萬六千歲,書為扶桑大帝東王公,
號日元陽父扶桑大帝,住在碧梅之中。”《仙傳抬遺》說他“冠三維之冠,服九色雲霞之服,亦號玉皇君。”《真靈位業圖》將其排在上清左位,號曰太微東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顯示了其由日神演變而來。對於東王公的來歷有諸多記載,《枕中書》稱他為元始天尊與太元聖母所生。《仙傳抬遺》又說他為青陽之元氣,百物之先也。《酉陽雜俎·前集》卷一和《列仙全傳》卷一皆稱其諱倪,安君明,鍾化於碧梅之上,蒼靈之墟。道教創立後,將東王公納入神系,稱其主陽和之氣,理於東方,亦號王公焉。與金母皆挺質太玄,毓神玄奧,於東方溟溟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氣而形成,與西王母共理二氣而育養天地、陶鈞萬物,凡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男子登仙得道者悉所掌焉。《塵外記》所說與《列仙傳》略同,稱東王公居方諸山上,並說方諸山在東梅之內,其諸司命三十五,所以錄天上人問罪福,帝君為大司命總統之。山上有東華台,帝君常以丁卯日登台四望學道之品者。凡仙有九品,一曰九天真皇,二日三天真皇,三曰太上真人,四曰飛天真人,五曰靈仙,六曰真人,七曰靈人,八曰飛仙,九曰仙人。凡此品次,升仙得道之時,得先拜木公(東王公),後謁金母(西王母),此後才得升入九天,入參三清,拜太上而觀元始。故漢初有小兒歌謠曰:“著青裙,入天門,揖金母,拜木公。”時人皆不知道,只有子房往而視之,並說:“此東王公之童也。”聲稱從前元始天尊告十方天人曰:“吾自造言混沌,化生二儀,役御陰陽,始封皇上元君。自東華扶桑大帝陽,始封皇上元君。自東華扶桑大等棱量水火,定平劫數,中皇元年,太上於玉清瓊房金閥上宮授帝寶經花圈玉訣,使傳後學玉名合真之人。”故《玄綱》云:“東華不秘於真訣是也。”紫府為東華帝君校功行的地方。秦漢時,相傳海中有三島,而十洲位列其中:上島三洲,為蓬萊、方丈、瀛洲;中島三洲,為美蓉、閬苑、瑤池;下島三洲,為赤城、
玄關、桃源。三島九洲鼎峙洪蒙之中。三島之間有紫府州,為東華帝君別理統傳靈官職位,較量群仙功行,自地仙而至神仙,神仙而至天仙,天仙而轉真聖,入虛無洞天的地方。凡此三遷都是由東華帝君主管。據《三教授神大全》卷一釋曰:“東華者,以帝君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也,分治東極,居東華之上也。紫府者,職居紫府,統三十五四司,遷轉洞虛宮較品真仙也。陽者主東方少陽之氣,生化萬匯也。帝君者,位東方諸天之尊,君牧眾聖,為生物之主。”故《易》曰:“帝出乎震也。”因此有“東華紫府少陽帝君”之稱。又《真教元符經》云:“昔二儀未分,溟滓蒙洪如雞子,玄黃之中生自然。有盤古真人移古就今,是曰盤古,乃是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遊行虛空之中。又有太元聖母化生天脊膂中,經百劫,天王行施,聖母連生天皇,號上皇元年,始世三萬六千歲,受元始上帝符命,為東目大帝扶桑大君東皇公,號曰元陽。據諸道經記載,東王公又號青童君、東方諸、青提帝君,名號雖殊,但有一東華。後來又給他安排姓氏、配對(西王母)職能(掌管男性仙籍),並尊稱為“東華紫府少陽帝君”。其誕辰日為農曆的二月初六。太乙救苦天尊太乙救苦天尊有“尋聲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號,簡稱救苦天尊。相傳其為玉皇大帝二侍者之一,配合玉帝統御萬類。道教說他由青玄上帝神化而來,誓願救度一切眾生,所以炁化救苦天尊以度世。據《太乙救苦護身妙經》說:“東方長樂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恆沙數,物隨聲應。或住天宮,或降人間,或居地獄,或攝群耶,或為仙童玉女,或為帝君聖人,或為天尊真人,或為金剛神王,或為魔王力士,或為天師道士,或為皇人老君,或為天醫功曹,或為男子女子,或為文武官宰,或為都大元師,或為教師禪師,或為風師雨師,神通無量,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應物隨機。”
“此聖在天呼太一福神,在世呼為大慈仁者,在地獄呼為日耀帝君,在外道攝耶呼為獅子明王,在水府呼為洞洲帝君。”若遇到困難,只要祈禱天尊或“誦念聖號”,即可“解憂排難,化凶為吉”,亦可“功行圓滿,天日升天”。至於天尊的形象,《道教靈驗記》描繪道:端坐於九色蓮花座,周圍有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簇擁寶座,頭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
眾多真人、力士、金剛神王、金童玉女恃衛在他身旁。其誕辰日為農曆的十一月十一日,相傳民間的《拔度血湖寶懺》是他傳授的。又《青玄濟煉鐵鑵施自全集》稱他:身騎九頭獅子,手持楊柳灑瓊漿以救苦度亡,“東極青華妙嚴宮,紫霧霞光徹太空;千朵蓮花映寶座,九頭獅子出雲中;南極丹台開寶笈,北都玄禁破羅豐;唯願垂光來救苦,眾等稽首禮慈窖;施食功德不思議,孤魂滯魄早超升”。對於天尊的神職,《漂放蓮燈集·放生咒》曰:“天羅神,地羅神,慧劍出鞘斬妖精,一切災難化為塵,尋聲救苦解救羅網苦辛,太乙救苦天尊救苦救難度眾生。” 《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五七曰:“太一尋聲救苦天尊主煉仙魄”和“太一救苦天尊隨形赴感,尋聲救苦天尊應念垂慈。”道經還稱東極青玄上帝即化太乙救苦天尊,又應化十方,而為十方救苦天尊。《十王告簡全集》中即列有十方救苦天尊的職能,稱:東方玉寶皇上天尊:“位列震宮,尊居卯位,執掌風雷地獄,權衡霹靂之威,行善者作於青篇,作惡者標於黑簿,考察無私。南方玄真萬福天尊:“位列離宮,尊居午位,執掌火醫地獄,威專烈焰之權,杳杳冥譴,莫破幽之燭,茫茫苦梅,難逢濟險之舟,生死殊途,輪目不免。”西方太妙至極天尊:“位列兌宮,尊居酉位,執掌金鋼地獄,威司考掠之權,詮量功德,了無毫髮之私,報對冤仇,備極再三之間,善篇有記,罪積無差。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位居坎宮,尊居子位,執掌冥冷地獄,權衡冰雪之威,城峙四同之鐵,欲出無門,劍生萬樹之傍,實觀有懼,眾生無賴,五苦難逃。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位列艮宮,尊居醜位,執掌鑊揚地獄,威張煮潰之權,七情六慾,難逃業境之分明,五體四肢,最苦風月之持掠,死生判注,善惡攸分。”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位列巽宮,尊居幽府,執掌銅柱地獄,威專履足之刑,辯明善惡,如日月之無私,注判姓名,若風雷之莫測。凡有眾生,難逃六道。”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位列坤宮,尊居泉曲,執掌屠割地獄,威權刀割之刑,無偏無黨,賞刑罰於多劫千生,難理難明,辨枉直於四甸九日,死生展轉,功德定分。”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位列乾宮,尊居陰府,執掌火車地獄,威司運轉之權,設衡石而考功過,平等無私,主夙人以判升沉,
磨研有當,無私無曲,不順不逆。”上方玉虛明皇天尊:“敕合乾元,德隆坤域,執掌昔掠地獄,威張熾盛之權,三百六甸之黜陟,事事難明,一十八地獄之經由,人人戰慄,凡積愆於平日,必定罪於斯時,九地輪目,三途往返。”下方真皇洞神天尊:“位尊幽都,名尊十帝,執掌羅豐之府,權衡憲法之嚴,有生有死,兩分而入之機,無黨無偏,三等幽冥之持,他時所造,此際何逃。”上述諸天尊的神性職守,已體現出地府冥王的職能。為了治理九幽冥府神鬼之事,十方救苦天尊還化十方冥王、真君。東方玉寶皇上天尊化冥府一殿泰素妙廣真君秉廣大王,神居玄冥宮,神誕二月一日。南方玄真萬福天尊化冥府二殿陰德定休真君楚江大王,神居昔明宮,神誕三月一日。西方太妙至極天尊化冥府三殿洞明昔靜真君宋帝大王,神居糾集宮,神誕二月八日。北方玄上玉宸天尊化冥府四殿玄德五靈真君伍官大王,神居太和宮,神誕二月十八日。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化冥府五殿最勝耀靈真君閻羅大王,神居糾綸宮,神誕元月八日。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化冥府六殿寶肅昭成真君卞城大王,神居明晨宮,神誕三月八日。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化冥府七殿等觀明理真君泰山大王,神居神華宮,神誕三月廿七日。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化冥府八殿飛魔衍慶真君都市大王,神居碧真宮,神誕四月一日。上方玉虛明皇天尊化冥府九殿無上正度真君平等大王,神居七非宮,神誕四月八日。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化冥府十殿五華威靈真君輪轉大王,神居肅英宮,神誕四月廿七日。西王母東晉葛洪在《枕中書》中稱其為元始天王與太玄聖母通氣結精後所生之女,號日“太真西王母”,是西漢夫人,“所治群仙無量也”。後來《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二二又宣稱她是自“西華至妙之氣”所化生,“生而飛翔
,以主毓神元奧於渺葬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氣,結氣成形”。而成太陰之精,女仙之宗,與太陽之精東王公相配匹,“共理二氣,而育養天地,陶鈞萬物矣”。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鹹所隸屬。凡是世上成仙之人,進入天庭,都要“先見西王母,後謁東王公”,然後才能進入三清境,拜見元始天尊。據說黃帝討蚩尤之暴,鹹所未禁,當黃帝歸息太山之上,王母遣使者授以廣三寸,長一尺,青瑩如玉,丹血為文的真符,裁其戰略密訣:“太一在前,天一在後,得之者勝,戰則克矣。並且命九天玄女授黃帝以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黃帝細心研讀了玄子之術後,遂克蚩尤於中原。當虞舜攝位佐堯治事時,王母遣使授舜自玉環。舜即位後,又授舜以神州地圖,遂使舜建功立業。在黃帝九州疆域的基礎上,將疆域擴展為十二卅。此時王母又遣使獻給舜一種古雅的樂器——白玉管,舜吹之以和八風。魏時,曹植作《仙人篇》頌日:“東過王母廬,俯視五嶽間。”這“王母廬”即今之山東泰山腳下王母池,唐代時稱之為瑤池。據載,王母曾於泰山王母池,集聚群仙,所以其後創建道觀加以祭祀,隋朝李諤有文日:昔黃帝建岱嶽觀,遣玉女七人,雲冠羽衣,修奉香以迎王母。此外,崇奉西王母的內容在敦煌莫高窟壁畫中亦有體現。在世人的心目中,西王母就是調和陰陽,致召萬靈,統括真聖,“若隱若現,運百靈而準今”的女仙。她有“三千侍女,奏笙簧之元樂,百歲蟠桃,開金碧之靈園”。她的神威,使“十方高聖同擁護,九曜仙真共策行”。如此高聖仙真,當然會贏得普遍的尊敬和信奉。據說西王母的誕辰日是七月十八,但每年的三月初三,天界各路神仙都會集於瑤池,為王母慶壽,謂為“蟠桃會”。同時,她還常出入天庭,賜福賜壽於人間的善男信女。簡譜
城隍是城市守護神,道教中的一位專門扶正祛惡、護衛城邦的神。六朝時,郢城中已有祠,俗號城隍神。 唐朝後,城隍神信仰盛行起來;宋代榮立國家祀典,各府州縣皆產戾祭祀;元代在京都建城隍廟,封神為“佑聖王”,成為封建國家的守護大神;明代屢受封賜,明太祖封都、府、州、縣城隍為王、公、侯、伯不等。後放心,只稱某府、州、縣城隍之神。職責為護國安邦、剪凶除惡、調和風雨、管領亡魂諸事。舊時,常在農曆四、五月舉行城隍會,把城隍神放到神輿上,由人扛抬巡行,謂之出駕。後隨人扮的牛頭馬面、判官小鬼,以示懲惡勸善。中國道教神仙簡介(部分)22007-06-12 08:45 三官 為天官、地官、水官的合稱。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分別為天官、地官、水官的生日,故三官又稱三元,尊為“三官大帝”或“三元大帝”,為道教最先奉祀的神團。職司為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武當山太和宮三官閣內供奉有三官像。五百靈官道教神名。相傳,真武入武當山修道時,其父淨樂國王遣大臣率五百兵追趕之,後來五百兵亦修道不返,皆成神仙,稱為五百靈官;五百靈官的統帥,就是五顯靈官,亦稱“靈官大聖華光五大元帥”。其形象為戴冠著袍,雙手捧笏,恭順待立。王靈官為道教的護法神,鎮守山門。
相傳,王靈宮姓王名善,北宋末道士,嘗從西蜀薩守堅愛護符法,是林靈素的再傳弟子。王善死後為靈官,玉帝封為玉樞火府天將,主事糾察天上、人間功過,懲惡揚善。武當山保存有銅鑄鎏金王靈官像,形像為三目圓睜,滿髯高翹,口露獠牙,面容威嚴,披甲執鞭。斗姆道教信奉的智慧女神,為北斗眾星之母。道書說,斗姆原為龍漢年間周御王之妃,
名紫光夫人。生了九個兒子。老大、老二分別為勾陳大帝和紫微大帝,另七子分別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等北斗七星。武當山太上觀記憶體斗姆像,左右各四臂,手持日、月、弓、金玲、金印、戟等,戴冠著服,面容慈祥。趙元帥亦名趙公明、趙玄壇,道教信奉的四大護法神之一,財神。相傳,趙公明為終南山人,秦時避亂,隱終南山,精修得道,能驅雷役電,除瘟翦瘧,祛病禳災;能解釋公平,買賣求財,使之宜利和事。玉帝封他為“正一玄壇元帥,守護煉丹爐。形象為頭戴鐵冠,一手舉鐵鞭,一手持翹寶,黑面濃須,身跨黑虎,全副戎裝,非常威武。農曆三月十五為其誕辰日。”關元帥人稱關聖帝君、伏魔大帝、關帝、關公等,道教奉為護法神和武財神。關羽,字雲長,三國時蜀國大將。道書載,關帝前生是雷首山澤中的龍神,因吸黃河水教抗旱居民得罪天庭,後轉世於人。故有關羽為龍神轉世之說,宋代封為“義勇武安王”,明代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職司為司使祿、佑科舉、治病除災、驅邪除惡、誅罪叛逆、巡察真司、庇護商賈、招財進寶等。其形象為戴冠著鎧,紅面美髯,執青龍偃月刀。三霄娘娘為雲霄、瓊霄、碧霄的合稱,為感應隨世仙姑正神。
相傳為財神趙公明的三個妹妹,她們執掌混元金斗,凡是神、仙、人、聖、諸侯、天子等,不論貴賤貧愚與否,降生都要從金斗轉動。
從前信士求兒女,都要拜三霄娘娘。現在紫霄宮父母殿內供奉有三霄娘娘。頭戴飾寶鳳冠,身著華麗服飾,面容豐潤慈祥,各持寶物,文雅端坐。財神可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文財神是比干和范蠡(li),武財神是趙公明和關羽。武當山頂南廂房內供奉有比干、趙公明、關羽。趙公明和關羽既是財神,又是護法神。土地神又稱土地公、土地爺,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很低,是土地保護神,其信仰在農村更普遍。六朝時,將當時名人死後視為土地神,遍祀城鄉。唐朝,城市中心供城隍為主,城中土地神為城隍下屬。宋以後,土地神信仰盛行。其形象為衣著樸實,慈祥可親,平易近人的白髮黑衣老人,伴有老嫗,稱之為土地公玄武公、土地婆婆。舊時農村年節奉祀,以祈求保佑當年清靜,五穀豐登。 城隍是城市守護神,道教中的一位專門扶正祛惡、護衛城邦的神。六朝時,郢城中已有祠,俗號城隍神。唐朝後,城隍神信仰盛行起來;宋代榮立國家祀典,各府州縣皆產戾祭祀;元代在京都建城隍廟,封神為“佑聖王”,成為封建國家的守護大神;明代屢受封賜,明太祖封都、府、州、縣城隍為王、公、侯、伯不等。後放心,只稱某府、州、縣城隍之神。職責為護國安邦、剪凶除惡、調和風雨、管領亡魂諸事。舊時,常在農曆四、五月舉行城隍會,把城隍神放到神輿上,由人扛抬巡行,謂之出駕。後隨人扮的牛頭馬面、判官小鬼,以示懲惡勸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