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平型關戰役遺址位於平型關東北5公里的山西省靈丘縣小寨、關溝一帶,溝谷全長7公里左右,兩邊是高數丈的陡崖。平型關在與靈丘縣相鄰的山西省繁峙縣城東北65公里處,是明代修建的內長城的一處有名的關隘,這裡是一道很狹長的古道,東通冀北,西抵雁門關,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這裡建有平型關戰役紀念館。位置
平型關戰役遺址,北連恆山余脈,南接五台山脈,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峪谷幽深,危岩突起。一條峽谷山路,長達七公里,東通河北,西接雁門,地勢險要,關城虎踞嶺上,正方形,周長3000餘米。城樓巍巍,高約八米,南北各置一門。原皆有瓮城,現僅存北瓮城。城內正中有過街樓,舊曾設顯赫的反武衙門,現改建為民房。城東2.5公里處為關門,門洞內置一塊大型石碑,上鐫“平型關”三個大字,字型雄健峭拔。城南面東西高處,各有烽火台一座,遠遠可見。城北有大郎城遺址,傳為宋將楊延昭鎮駐之地。概況
平型關戰役遺址位於平型關東北5公里的山西省靈丘縣小寨、關溝一帶,溝谷全長7公里左右,兩邊是高數丈的陡崖。平型關在與靈丘縣相鄰的山西省繁峙縣城東北65公里處,是明代修建的內長城的一處有名的關隘,這裡是一道很狹長的古道,東通冀北,西抵雁門關,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這裡建有平型關戰役紀念館。抗日戰爭爆發後,侵華日軍占據平、津後,向山西省平型關、雁門關一帶進攻,企圖奪取太原。1937年9月24日夜,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長林彪率領3個團冒雨設伏於平型關東北峽谷兩側的懸崖上,並於第二天清晨成功伏擊了日本侵略軍板垣師團第二十一旅團主力及其輜重車輛,殲敵1000餘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八路軍出師首戰平型關,給銳氣正勝的日軍以迎頭痛擊,大大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日鬥爭的士氣。
景觀
平型關戰役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大同城東南靈丘縣城西南東河南鎮的蔡家峪、小寨及白崖台鄉的關溝、辛詰、跑池一帶。因南鄰平型關而得名。遺址處於一天然溝壑,兩邊高山陡崖如削,高達數十米,地勢十分險要。公路蜿蜒盤繞其間
歷史背景
1937年9月,山西北部日軍第五師團及關東軍五部,由廣靈進攻靈丘、平型關一線,企圖會同正(定)太(原)線之敵,奪取太原。國民黨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命傅作義部前往抵抗,中共領導的八路軍一一五師主力,在師長林彪率領下趕到平型關以配合友軍。平型關戰役是抗日戰爭爆發以來中國國共兩黨軍隊第一次聯手阻擊進犯日軍並取得勝利的著名戰役。戰爭介紹
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出師華北抗日戰場後首戰大捷,同時也是全國抗戰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利。八路軍出師華北挺進山西之際,日軍第5師團在察哈爾派遣軍的配合下,正沿平綏路進攻長城沿線,企圖南下進攻太原,奪取山西腹地,並從右翼配合華北方面軍在平漢路的作戰。中國第2戰區制定了沿長城各隘阻擊日軍的作戰計畫,在平型關方面,決心集合重兵殲滅來犯之敵,並請求八路軍配合側擊日軍。為了配合友軍作戰,保衛山西,振奮八路軍軍威,八路軍115師成功進行了平型關伏擊戰,取得首戰大捷。
1937年9月上旬,根據作戰計畫,八路軍115師開赴平型關附近。平型關位於山西省東北部,是晉東北的一個咽喉要道,兩側峰巒迭起,陡峭險峻,左側有東跑池、老爺廟等制高點,右側是白崖台等山嶺。在關前,是一條由西南向東北延伸的狹窄溝道,是伏擊殲敵的理想地。2日,日軍第五師團第21旅團一部,由靈丘向平型關進犯,並占領東跑池地區。23日,115師決心抓住日軍驕橫、疏於戒備的弱點,利用平型關東北的有利地形,以伏擊手段殲敵,並召開連以上幹部會議,進行深入的戰鬥動員。24日深夜,115師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進入白崖台等預置好的戰鬥陣地。25日拂曉,日軍第五師團第21旅後續部隊乘汽車100餘輛,附輜重大車200餘輛,沿靈丘——平型關公路由東向西開進。7時許,該部全部進入第115師預伏陣地。第115師抓住戰機,立即命令全線開火,並乘敵陷於混亂之際,適時發起衝擊。115師一部殲敵先頭,阻其沿公路南竄之路;一部分割包圍日軍後尾部隊,斷其退路;一部衝過公路迅速搶占老爺廟及其以北高地;一部阻斷先期占領東跑池的日軍回援;一部阻斷日軍第五師團派出的增援部隊。經過激烈戰鬥,全殲被圍日軍,大獲全勝。
此戰,取得重大戰果。八路軍115師共擊斃日軍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步槍1000餘支,機槍20餘挺,火炮一門,以及大批軍用物資,取得了全國抗戰開始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利。
平型關大捷在日軍長驅直入、國民黨軍隊節節後退的形勢下,有力打擊了日軍的瘋狂氣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使全國人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從而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民心、士氣,訊息傳開,全國各界莫不歡欣鼓舞,紛紛發來賀信賀電,大大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同時在整個戰略上,為忻口作戰贏得了準備時間,有效地鉗制了日軍第5師的行動,並且從側翼支援了平漢路的作戰。
1937年9月25日拂曉,日本侵略軍坂垣師團21旅團進入這段峽谷古道,預先埋伏在崖頂由林彪指揮的八路軍115師發起進攻,激戰一日,大獲全勝。殲敵1000餘人,毀壞、繳獲敵汽車100餘輛,大車200餘輛,九二式野戰炮1門,輕重機槍20挺,步槍1000餘支,戰馬50餘匹及其他軍需物資。115師師長林彪在戰鬥結束後被協作參戰的國民黨士兵誤傷,留下終生疾患。平型關戰役震驚中外,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喚起了世界進步力量對中國人民的聲援與支持。老爺廟位於公路之西,坐西朝東,依山而建,前低後高,是溝塹的制高點,為敵我爭奪戰最激烈的地方,戰役中為八路軍686團指揮所,戰後全師聚此廟前舉行祝捷大會,為珍貴的紀念地。平型關紀念館
1970年在老爺廟對面建立了“平型關紀念館”,該館建築面積825平方米,展出面積163.2平方米,展出內容圖文並茂、真實具體,再現了當年平型關大捷的全過程。1.平型關戰役遺址旅遊交通
在靈丘縣武裝部那裡有直達平型關戰役遺址的班車,每天5趟,車票6元。
景區級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山西省靈丘縣白崖台鄉
景區相關服務設施:景區門口有停車場;加油站在縣城到平型關的沿途就有;鄉上有衛生所,較大的醫院在縣城有;靈丘縣城有建行、農行、工行。
2.平型關戰役遺址旅遊門票(免費參觀,開放時間:8:00~18:00)
平型關戰役遺址位於平型關東北5公里的山西省靈丘縣小寨、關溝一帶,溝谷全長7公里左右,兩邊是高數丈的陡崖。平型關在與靈丘縣相鄰的山西省繁峙縣城東北 65公里處,是明代修建的內長城的一處有名的關隘,這裡是一道很狹長的古道,東通冀北,西抵雁門關,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主景區規劃面積4.8萬畝,包括平型關關口、戰役紀念館、主戰場喬溝、老爺廟、鄧峰寺五個主要景點。1961年,平型關戰役遺址被國務院定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
交通:在靈丘縣武裝部那裡有直達平型關戰役遺址的班車,每天5趟,車票6元。景區級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山西省靈丘縣白崖台鄉 景區相關服務設施:景區門口有停車場;加油站在縣城到平型關的沿途就有;鄉上有衛生所,較大的醫院在縣城有;靈丘縣城有建行、農行、工行。
忻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 忻州位於山西省北中部,該區扼"晉陽北路門戶",四周環山,地域遼闊,為秦晉高原的一部分,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平型關戰役和忻口戰役就發生在這裡。目前已形成以煤炭,冶金,機械,化工,電力為主體的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農業生產也有相當基礎,成為全省重要的糧油產區之一。 該地區文化歷史悠久,自然旅遊資源多面廣,峻峭奇特,人文旅遊資源古老獨特,佛教聖地,革命革址,文物古蹟較多且名揚中外。 |
景點 | 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 | 南茹八路軍總部舊址 | 平型關戰役遺址 | 西河頭地道 | 徐向前故居 | 閻錫山舊居 | 阿育王塔 | 白佛堂 | 邊靖樓 | 岱嶽殿 | 貂嬋故里 | 汾源天池 | 公主寺 | 公孫杵臼墓 | 古城代縣 | 關帝廟 | 關王廟 | 管涔山風景區 | 圭峰寺 | 海潮庵 | 洪福寺 | 護城樓 | 惠濟寺 | 金安寺 | 金洞寺 | 靜居寺石窟 | 歷代長城 | 林泉寺 | 蘆芽山 | 娘娘灘 | 寧武關 | 偏關 | 普濟橋 | 三關 | 三聖寺 | 雁門關 | 石徑禪院 | 壽寧寺 | 宋氏牌樓 | 台駘廟與支鍋奇石 | 天涯山 | 五峰山 | 忻口遺址 | 忻州城樓 | 忻州古城 | 秀容書院 | 岩山寺 | 楊忠武祠 | 迤西洞 | 禹王洞 |元好問墓 | 趙杲觀 | 忠烈祠 | 朱氏牌樓 | 五台山 | 管涔山情人谷景區 | 趙杲觀 | 汾源水利風景區 | 五寨自然保護區 | 馬營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