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市西竺寺

贛州市西竺寺

西竺寺位於雲龍縣石門鎮象麓村,距城約3公里。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明永曆六年(1652年)增修。現存主殿,單檐歇山頂,通面闊13.9米,通進深11.3米,前檐廈廊闊3.2米,卷棚式頂,門楹懸“竺國宗風”橫匾,殿記憶體十八羅漢塑像,保護完好。1987年公布為雲龍縣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西竺寺位於西華山上。西華山位於贛州市石城縣城西邊2公里因而得名,主峰海拔573米,舊名烏石嶂,系琴江八景之一,稱“烏嶂松雲”。主峰頂有廟宇西竺寺以及80年修建的電視轉播台。

歷史

西竺寺位於城西二公里處的西華山山頂,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

遠眺寺廟遠眺寺廟

西華山又名烏石嶂,周匝綿亘約五公里,幽泉怪石,所在多有。這裡經常雲遮霧繞,昔時古松參天,氣象萬千,著名的琴江八境“烏嶂松雲”就是這裡。今古樹不存,然新松蔥鬱,壯麗猶在。如今山頂建起電視差轉台,又添景致。

古文詩詞

西華山主峰海拔573米,“登眺時,佳氣盈城,眾山若螺,大江之流,淨如匹練。每遇雲起,由麓及巔,籠照萬象。”(清道光四年編《石城縣誌》)環顧遠處,盡領略“環縣皆山,山多石,聳峙如城”縣名的來由。西華山南麓的五龍巖還有著名的琴江八境之一的“龍巖瀑布。,岩上瀑布高數丈,瀉落處,飛花濺王,聲如雷轟;瀑布終年不竭,下接以潭,深不可測。清編縣誌載:“潭底有竅,潛通城西赤江灘”、又載:“唐貞觀中,土人見龐眉五老,笑語岩中,跡之烏有,惟五龍交戲潭中。土人驚怖走,疾風急雨隨之,遂以得名。”清代貢生陳益新描寫道:“野棠細翠綴岩幽,絕壁霏霏走玉虬。雲氣倒垂簾影動,月痕低印水晶浮。驚人晴雨飛還急,出壑潛龍吼未休。日暮更看嵐欲滴,清冷一片散寒邱。”

古代石刻

五龍巖還有眾多古代石刻。如宋代武經大夫殿前司催鋒軍統制陳孝榮題刻有“清勝五龍巖”五個大字;南宋邑令趙東之題刻:“停騎時兜踏草鞋,人岩一逕古莓苔。四時泉噴無寒雪,萬古潭轟不蟄雷。地設山屏扃造化,天然石蓋隔塵埃。不知點滴龍宮水,幾向人間作雨來?”元朝豐城人李克家等也有題刻。西竺寺原名“西竺庵”,古時多為尼姑居住,主殿“大雄寶殿。呈鸞殿風貌。西華山山腰的西華岩還依岩建了一庵,名叫“西華庵”,是西竺寺的腳庵。西華山香客遊人一年四季絡繹不絕。

贛州市寺廟觀堂

贛州城宗教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寺廟林立之地。有首民謠說得非常形象:“好笑好笑真好笑,有廟無神,有神無廟,廟對廟,廟連廟,廟疊廟,廟重廟。贛州城裡到底有幾座廟,天王老子也不知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