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貴州參與式農村發展工作網(GuiZhouParticipatoryRuralAppraisalNetwork貴州PRA)簡稱“貴州PRA”。貴州PRA網正在註冊過程中。1998年,貴州PRA網在雲南PRA網資助的5萬塊錢下成立。成立時,貴州PRA選擇了不註冊的狀態。一方面是受經費限制:網路當時並沒有足夠的經費可以負擔註冊所帶來的機構實體的費用;另一方面,誰來擔當法人的角色也不是太明確。
簡述
PRA網發起人之一,貴州師大的老師任曉冬介紹,現在之所以要註冊,是基於目前的形勢。他所說的形勢是指,國家自去年開始對NGO的“關注”。網路中眾多網員和單位的活動,很容易受到相關部門關注。註冊勢在必行。貴州供銷合作社願意做PRA網的掛靠單位。註冊後的PRA網會面臨很多問題,誰做法人?法人的出現必然和以往民主選舉協調人的方式相違背。另外,PRA網本是一個開放的機制,只要對網路感興趣,經常參加小組會議,就可以成為會員,但PRA網註冊後,必然要抬高進入門檻,以降低機構風險。PRA網成立的第二年,得到福特基金會2萬美元的資助。其功能很簡單,每年一次年會,出三、四期簡報,做四、五個培訓。兩三年後,PRA網已經有了很好的聲譽。“當時做了決策,PRA網不申請做項目。”任曉冬認為,當時決定的只將PRA網作為項目分享的平台,不做項目,為現在PRA的發展,做了鋪墊。建立在分享交流信息基礎上的PRA網到現在為止,沒有什麼矛盾。架構
現在PRA網的架構是,一個辦公室,一個專職秘書,一個協調管理委員會;PRA網分成六組,每個組都有組長和協調人,六個協調人,PRA網再選一個總協調人。做決策是協調人會議。貴州PRA網的辦公室設在貴州師大,“貴州師範大學自然保護與社區發展研究中心”內,同時,這箇中心還是貴州田野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貴州師範大學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心的辦公室。PRA網不像強勢的NGO,有很強的控制力,很強的發展計畫,很強硬的去追求資源,現在PRA網作為交流信息和能力建設的平台已經足夠。在經歷了8年多的發展後,PRA網目前在貴州有極高的聲譽,與PRA網這種不貪多求大,立足定位,有條不紊發展的策略有關係,其是很多國際機構合作的對象。這也正如任曉冬的性格,在貴州師大教授生態學的任曉冬看來,NGO和參與式發展只是其感興趣的領域而已,與爭取多少資源無關,更與酬勞無關。就這么簡單。在未來,PRA網會加強與西北地區的交流。網員制
貴州參與式農村發展工作網(簡稱貴州PRA)成立於1998年,最初得到雲南PRA網的資助。貴州PRA是一個網員制的非營利性工作網路。網路致力於參與性發展理念和方法的套用與實踐,致力於參與式發展的知識創新、經驗分享和信息交流,注重實證研究、自身能力建設和合作夥伴的關係。PRA網由協調人、管委會、監委會、和各小組構成,包括六個小組:自然保護與社區發展小組、社會性別與民族小組、社會林業小組、農村發展小組、傳統知識小組和雷山小組。目前有網員230多人。他們來自政府機構、大學、科研院所、媒體、學術團體及以農村社區等不同學術和職業背景,對參與式有著共同的愛好和興趣。共同的理念
PRA網有自己的價值觀、目標任務和發展戰略,並民主選舉產生協調人和管理委員會負責對網路進行參與式民主化管理;各小組在共同的理念下,自行決定發展戰略和目標,推舉自己的小組長,開展相應活動。網員們互相交流、平等參與,從實踐中學習參與式。合作夥伴
現在PRA網有一個專職的工作人員。合作夥伴有:福特基金會,溫洛克,香港樂施會,社區夥伴,英國行動援助,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拿大基金會,國際保護,亞洲基金會,世界宣明會,法國發展發起協會,雲南PRA網。地址:貴陽市寶山北路180號貴州師範大學自然保護與社區發展研究中心550001貴州師範大學介紹
貴州師範大學創立於1941年,原名貴陽師範學院。1985年更名為貴州師範大學,1996年被貴州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屬重點大學。2002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並獲得“良好”等級。 學校現有兩個校區(寶山校區、白雲校區),設有16個學院、2個教學部、1所繼續教育學院、1所獨立學院;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8個,1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6個本科專業,18個高職專業,72個成人教育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等10個學科門類;設有13個校級研究所,以及實驗中心、計算機網路中心。學校現有5個省級重點學科(自然地理學、植物學、文藝學、中國近現代史、課程與教學論)、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貴州省山地信息與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1個貴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文學·教育與文化傳播研究中心)、1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分中心、1個“貴州省科技文獻資源共享平台”,以及“貴州省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貴州省教師教育現代化教學實習基地”;有教育部掛靠的“全國外語考試貴州考試中心”、“信息技術及套用培訓基地”、“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培訓中心”;有“貴州省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中心”、“貴州省教師資格認證中心”、“貴州省高考評卷基地”及貴州省高等教育網上招生現場等。截至2005年底,教職工總數為1862人,專任教師1128人。其中正高職稱145人(教授139人)、副高職稱354人(副教授265人)、講師390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70人,兼職博士生導師3人;博士47人、碩士248人,留學歸國人員55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6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省管專家12人、省青年科技人才2人、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1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校首席專家5人、學術帶頭人37人。NGO組織之環境保護協會二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 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