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由來
1979年7月,在全國研究保護長城工作會議上,許多專家、學者和文物保護工作者一致呼籲成立一個全國性的長城工作機構。1984年秋,在國家和各地有關部門以及民眾團體的支持下,在全國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海外華人、國際友好團體、友好人士的積極贊助下,“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活動迅速地展開。在這一活動的推動下,中國長城學會經過兩年多的籌備,於1987年6月2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
保護長城的意義
長城從公元前春秋戰國開始修建,到清初才停止大規模修築,歷時二千多年。歷代修建長城的總長度在5萬公里以上,分布在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等十幾個省、市、自治區。像這樣雄偉壯麗的建築在世界工程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1987年,長城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長城在軍事、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的發展、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方面都產生過巨大影響。長城還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屏障,對當時發展中原地區與中亞內陸的交通做出過重要貢獻。近代以來,長城的軍事防禦作用已經消失。但是,長城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堅強不屈的品格,寄託著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意志,她作為中華民族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的象徵,與世長存。長城,世界一大奇蹟,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工程,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勤勞和智慧,是中華歷史文明的標誌,是人類歷史文化的瑰寶。
領導成員
名譽會長
(第一任名譽會長:習仲勛)王定國何魯麗顧問(按姓氏筆劃排列)
白介夫 呂濟民張鏡源鄭孝燮 郭錫權 徐頌陶 夏國治何理良會長
許嘉璐常務副會長
王欽敏張黎周友良副會長(按姓氏筆劃排列)
柳斌杰張柏陳昊蘇周乾峙郭華東潘貴玉張曉蘭張廷皓陳文沛董宜勝高德康邵雪民韓 英郝守泉陳海燕蔡德明董耀會
秘書長
吳國強常務副秘書長
程國余副秘書長(按姓氏筆劃排列)
程國余楊俊健吳 帆閆建民周緒銀黃元黃柯王建平楊克木曹大為李東林潔楊柳青周幼馬楊志軍鄒殿興夏曉梅韓光輝
李鴻賓王子今李庚張義豐王心源呂新波宋有榮
常務理事(51人)(按姓氏筆劃排列)
才利民 孔繁峙 孔繁德孔令銅馬文治 於希賢王樹林 尹均科 白玉明孫志升吉 人 朱士光 許嘉璐 李文儒 李開成 劉瑞旗 李秦生 李鴻賓
辛占山蘇士澍 蘇文洋陳文沛 陳昊蘇 張廣瑞 張文彬 張曉蘭 張 驥
張立柱 張希舜 張皓邵華澤 楊志軍 吳帆吳國強 周乾峙周曉陸
周幼馬 趙芳志 鈕茂生 趙城璽 姜命夏 夏曉梅 曹大為韓 英 韓光輝
曾朝銘 董耀會 騰 安 虞音蔡德明 藏啟元 魏世元
辦事機構
中國長城學會秘書處中國長城學會保護基金管理委員會中國長城學會文化旅遊管理委員會中國長城學會文化交流部中國長城學會長城書畫院中國長城學會國際交流部《萬里長城》、《中國長城博物館》編輯部
直屬二級分會
長城保護基金管理委員會文化旅遊管理委員會長城專家委員會小記者工作委員會藝術和文化工作委員會旅遊工作委員會
NGO組織之環境保護協會二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 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