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組織宗旨
團結、動員廣大會員和科技工作者,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推動資源學科建設和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中心,加強自然資源的綜合研究,促進資源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與繁榮,促進資源科技的普及與推廣,促進資源科技人才的成長與提高,促進資源科技與經濟社會的結合。為廣大會員和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提高公民科技素質服務,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創新型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主要任務
學會的主要任務是:開展學術活動,活躍學術思想,促進學科建設和資源科學的發展;普及資源科學知識,傳播資源科學思想和方法,推廣資源工程的先進技術,開展和舉辦民眾性的特別是青少年的資源科學知識教育活動;承擔國家和地區有關資源科技發展戰略、政策和經濟建設中的重大決策諮詢和科技論證,對國家和地區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整治和管理等問題,積極提出合理化建議,向社會和有關部門推薦科研成果和進行科學服務;開展民間國際科學技術交流活動,組織和參加同國外有關學術團體和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科技合作和學術活動;編輯、出版有關自然資源方面的學術著作、刊物和普及讀物,總結中國資源科學研究的理論和實踐,加強對資源科學的研究及科技成果的宣傳和推廣工作;開展繼續教育和培訓,積極發現並向有關部門推薦自然資源科技人才,表彰獎勵優秀科技工作者,維護科技人員的合法權益,反映會員的意見和呼聲。1、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活躍學術思想,促進學科建設和資源科學的發展。2、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方法,推廣先進技術,開展民眾性特別是青少年的資源科學知識教育活動。3、承擔國家和地區有關資源發展戰略、政策和經濟建設中的重大決策科技論證,對國家和地區自然資源的調查、評價、開發、利用管理問題發揮諮詢作用,積極提出合理化建議。4、編輯出版有關自然資源方面的學術著作、刊物和普及讀物,推動我國資源科學體系的建立、完善和發展。5、舉薦優秀科技人才,維護科技人員的合法權益,反映會員的建議,表彰優秀資源科技工作者。6、開展學會志願者活動,推進志願者互認工作,探索學會辦事機構新的工作方式。7、開展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從事與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科學技術開發和技術轉讓。學術刊物

組織結構
學會會員
學會現有會員4000餘人,其中院士會員13人。團體會員單位34個。下設14個專業委員會、2個工作委員會。主辦學術期刊2個。學會還積極協助湖南省、湖北省、福建省、山東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等5個省(區)建立了省級自然資源學會。
理事成員
第六屆名譽理事長
孫鴻烈、石玉林
第六屆榮譽理事名單(19名)
蔡述明陳傳友陳泮勤顧家裕關鳳峻何岩李周李晶李世奎林學鈺劉世榮潘盛洲宋乃公孫九林張本
張正敏鄭度周榮漢朱鶴健
第六屆理事會領導名單
理事長:劉紀遠
常務副理事長:成升魁
副理事長:王浩、李善同、張福鎖、陳曦、鄭凌志、高瓊
秘書長:沈鐳
第六屆常務理事會名單(41名)
成升魁陳曦陳發虎陳健飛鄧國平鄧偉董鎖成段金廒杜耘封志明黃鐵青高瓊高峻何賢傑李善同
李曉兵林振山劉紀遠劉彥隨林家彬任建蘭任志遠史培軍沈鐳石敏俊孫佑海王浩謝高地夏軍
楊桂山楊存建楊玉盛張福鎖張文開鄭凌志鄭新奇趙惠新周啟星周寅康周宏春莊大方
第六屆理事會名單(121名)
成升魁陳曦陳發虎陳健飛陳士林陳新平查良松崔彬 曹新元曹霞丁永建鄧偉鄧國平杜耘段金廒
董鎖成 董德明封志明高瓊高峻谷樹忠胡遠滿胡寶清何賢傑 黃鐵青黃敬峰黃河清黃璐琦黃賢金
江榮風紀昌明李善同 李天宏李小地李小娟李曉兵李玉江李青豐林家彬林建平 林振山劉紀遠劉高煥
劉紅玉劉雪華劉彥隨劉玉橋廖和平龍花樓馬金珠馬躍進米文寶閔慶文梅亞東倪廣恆倪紅偉 倪紹祥
潘志華濮勵傑千懷遂喬建勇任建蘭任志遠尚鶴史培軍沈鐳沈渭壽石敏俊史學正孫佑海汪雲甲王浩
王芳王乃昂王仰麟王方浩王彥輝王艷芬王宏英王英傑王建華王靜愛魏曉魏鐵軍魏後凱吳炳方
謝高地謝跟蹤夏軍薛東前嚴登華楊存建楊桂山楊紅生楊玉盛姚治君曾剛張福鎖張衛峰張文開
張憲洲張翔張友靜張新安張占倉章光新趙惠新趙小敏甄霖鄭凌志鄭新奇周大邁周宏春周珂周啟星
周寅康朱照宇朱連奇祝凌燕莊大方 左其亭
第六屆理事會秘書處
秘書長:沈鐳
副秘書長:葉苹姚治君閔慶文王建華包安明姜棟
王方浩何建武徐霞姜魯光
辦公室主任:葉苹
相關規定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會員管理辦法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通過)
第一條為加強中國自然資源學會(以下簡稱“學會”)會員管理,保障會員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民政部《社會團體管理條例》和《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章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學會會員分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會員的登記和發證工作由學會辦公室辦理。
第三條凡從事自然資源及相關學科的科學研究、工程技術、教育以及經營管理工作者和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符合《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章程》規定的會員條件,由個人或單位申請,經學會理事會批准後,可成為本會會員。
個人會員:具有相當於中級職稱以上專業技術職稱者;高等院校本科畢業生,在生產、科研、教學單位從事自然資源科技工作三年以上,並具有一定學術水平和獨立工作能力者,或非高等院校本科畢業,而具有上述同等學歷和工作經驗者;熱心和積極支持自然資源研究工作的有關部門的領導幹部和熱心支持學會工作的企業家;在學博士生和獲得碩士學位以上者,
團體會員:與本學會專業有關,具有一定數量的科技隊伍,並願意參加學會有關活動,支持學會各項科技工作的科研、教學、生產等企事業單位以及依法成立的有關學術性社會團體。
本學會與團體會員建立業務聯繫和相互支持關係。團體會員中的個人不等於個人會員。
外籍會員:自然資源學科領域的外籍學者,擁護本會章程,由本人提出申請,本會會員介紹,經本會常務理事會批准,可吸收為本會外籍會員。由本會頒發外籍會員證書,並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備案。
第四條團體會員入會程式:
(一)申請單位向學會提出申請;
(二)填寫《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團體會員入會申請表》(可向學會辦公室索取或從學會網站下載);
(三)法人證書複印件和法人代碼複印件、單位簡介;
(四)社會團體提供社團法人登記證書(複印件)和章程;
(五)將材料報學會辦公室,辦公室審核後報理事會批准;
(六)頒發團體會員證書。
第五條個人會員入會程式:
(一)個人向學會提出申請;
(二)填寫《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個人會員入會申請表》;
(三)提供近期正面免冠照片(一寸或二寸)二張;
(四)將個人材料加蓋單位公章報學會辦公室;
(五)經學會辦公室審核後報理事會批准;
(六)頒發由全國統一編號的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個人會員證書。
第六條會員的權利
(一)有本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對學會工作有建議權、批評權和監督權;
(三)優先或優惠參加學會組織的國際、國內學術交流、考察等活動;
(四)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在學會的刊物和網站上發表論文、發布科研成果和產品信息;
(五)優先獲得技術指導和信息服務的權利;
(六)享受由學會主辦各種活動和會刊、網站上發布信息、刊登廣告、參加展示的優惠政策;
(七)有權要求學會保護其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八)有權要求學會協助團體會員單位舉辦培訓班、學術研討會等活動;
(九)有權要求學會向政府及相關部門反映其合理意見和建議;
(十)有申請退會的權利。
第七條會員的義務
(一)遵守學會章程和有關管理規定,維護學會聲譽;
(二)執行學會決議,完成學會委託的任務;
(三)積極參與和協助學會組織的學術交流和科普活動,積極向學會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資料;
(四)按規定繳納會費;
(五)完成協會交辦的事宜。
第八條繳納會費
根據民政部、財政部關於調整社會團體會費政策(民發[2003]95號)的檔案精神,結合我會的情況,會費繳納標準和相關要求如下:
(一)會費繳納標準
團體會員:每年1000元;
個人會員:每年100元;
理事會員:每年400元;
外籍會員:每年100美元。
(二)會費繳納時間
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應在每年1月1日至3月1日期間繳納當年會費,新會員應在領取會員證1個月內繳納當年會費。也可以按屆(五年一屆)繳納會費;
(三)會費的管理與使用
會費的管理:學會實行獨立核算,按照有關規定,在銀行開立帳戶,會費收支情況單獨設立科目。學會辦公室每兩年向理事會公布會費收支情況。
會費的使用:收取的會費全部用於學術交流和為會員提供服務,如:為會員辦理證件、提供信息、宣傳材料等開支;舉辦各種活動的補貼性開支;召開代表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理事長辦公會等會議的部分開支;對有突出貢獻的單位或個人會員的獎勵;辦理會員提案和社團管理條例規定的經費開支等。
按時繳納會費的會員和團體會員,可以以優惠的價格定購《自然資源學報》,學會辦公室定期寄《中國自然資源學會通訊》;按時繳納會費的理事會員,除定期寄《中國自然資源學會通訊》外,另贈送《自然資源學報》和資源科學學科建設與發展的有關資料。
(四)繳納會費是會員的基本義務,應該認真履行。學會將對按規定繳納團體和個人予以通報表彰;對逾期一年不繳納會費的團體和個人視為自動退會,收回“會員證”,並予以公開通報。
第九條本辦法的解釋權屬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常務理事會
第十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此辦法2004年4月26日經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第五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
組織章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本會的名稱為中國自然資源學會(以下簡稱本會),英文譯名ChinaSocietyofNaturalResources,縮寫CSNR。
第二條本會是由從事自然資源及相關學科的科學研究、工程技術、教育以及管理工作者和單位,自願組成並依法登記成立的全國性、學術性的非營利社會組織,是中國科協的組成部分,是發展我國自然資源科技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
第三條本會的宗旨是:團結、動員廣大會員和科技工作者,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推動資源學科建設和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中心,加強自然資源的綜合研究,促進資源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與繁榮,促進資源科技的普及與推廣,促進資源科技人才的成長與提高,促進資源科技與經濟社會的結合。為廣大會員和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提高公民科技素質服務,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創新型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第四條本會在活動中遵守國家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主義道德風尚,認真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民主辦會的原則,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理論聯繫實際的優良學風,團結全體會員和科技工作者,為實施科教興國、實現我國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做出貢獻。
第五條本會接受業務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的業務指導與監督管理。
第六條本會住所:北京市朝陽區大屯路甲11號,郵編:100101。本會辦事機構設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第二章業務範圍
第七條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活躍學術思想,促進學科建設和資源科學的發展。學術交流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自然資源研究理論、方法和新技術的套用;自然資源調查、評價、規劃、開發、利用、管理和保護等方面的研究;區域自然資源綜合研究、管理評價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經驗,以及國內外自然資源研究的新進展和發展趨勢。
第八條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方法,推廣先進技術,開展民眾性特別是青少年的資源科學知識教育活動。
第九條承擔國家和地區有關資源發展戰略、政策和經濟建設中的重大決策科技論證,對國家和地區自然資源的調查、評價、開發、利用管理問題發揮諮詢作用,積極提出合理化建議。
第十條依照有關規定編輯出版有關自然資源方面的學術著作、刊物和普及讀物,提高全民對資源以及資源可持續利用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的認識,樹立新的自然資源觀,推動我國資源科學體系的建立、完善和發展。
第十一條舉薦優秀科技人才,維護科技人員的合法權益,反映會員的建議,舉辦為會員和資源科技工作者服務的各種活動。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表彰優秀資源科技工作者,
第十二條開展學會志願者活動,推進志願者互認工作,探索學會辦事機構新的工作方式。
第十三條開展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從事與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科學技術開發和技術轉讓。
第十四條符合本會宗旨的其他活動。
第三章會員
第十五條本會會員包括個人會員和單位會員。
第十六條申請加入本會的會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本會的章程;
(二)有加入本會的意願;
(三)在本會的學科領域內具有一定的影響;
(四)個人會員還應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從事自然資源相關工作,具有中級或相當於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獲得碩士以上學位的科學研究、工程技術、教育以及經營管理工作者;
2、高等院校本科畢業生,在生產、科研、教學單位從事自然資源科技工作三年以上,並具有一定學術水平和獨立工作能力者,或非高等院校本科畢業,而具有上述同等學歷和工作經驗者;
3、積極支持自然資源研究工作的有關部門的領導幹部,熱心支持學會工作的企業家;
4、從事自然資源研究、獲得碩士以上學位的在讀研究生和本會志願者。
(五)單位會員應是與本會學科或專業有關,具有一定數量的科技人員,支持學會工作的科研、教學、生產等企事業單位以及依法成立的有關學術性社會團體。
第十七條會員入會的程式:
(一)提交入會申請,其中個人會員須經兩名會員介紹或單位推薦;
(二)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討論通過;
(三)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閉會期間,個人會員可由學會辦公室或分支機構審核,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確認;
(四)由本會頒發會員證。
第十八條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本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參加本會舉辦的活動;
(三)獲得本會服務的優先權;
(四)對本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五)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第十九條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本會章程,執行本會的決議;
(二)維護本會合法權益;
(三)完成本會委託的工作,積極參加本會組織的活動;
(四)按規定繳納會費;
(五)支持學會工作,提供有關資料。
第二十條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本會,並交回本會頒發的會員證。
會員如果2年不繳納會費或不參加本會活動的,視為自動退會。
第二十一條會員如有嚴重違反本章程的行為,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研究通過,予以除名。
第四章組織機構和負責人
第二十二條本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每五年舉行一次。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召開的,須理事會研究決定,並經業務主管單位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同意。延期最長不超過一年。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
(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制定和修改會費標準;
(五)決定終止事宜;
(六)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二十三條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須有2/3以上的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代表半數以上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四條理事會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閉會期間領導本會開展日常工作,對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負責。理事會每年召開一次會議;遇特殊情況,也可採取通訊形式召開。
第二十五條理事人選應是學術上有成就、學風正派、能參加學會實際工作的專家、教授、科學家和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及熱心學會工作並從事資源科學組織管理工作的領導幹部和企業家。
榮譽理事:不再擔任學會領導職務的學會理事長、副理事長、常務理事和院士會員,經學會常務理事會研究後,可成為學會榮譽理事。
第二十六條理事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執行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產生和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常務理事;
(三)籌備召開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情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或除名;
(六)決定設立辦事機構、分支機構;
(七)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領導本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十)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第二十七條理事會須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理事2/3以上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八條常務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在理事會閉會期間行使第二十六條第一、三、五、六、七、八、九款的職權,對理事會負責。常務理事人數不超過理事人數的1/3。
第二十九條常務理事會每半年召開一次會議;特殊情況可採取通訊形式召開。常務理事會須有2/3以上常務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常務理事2/3以上通過方能生效。
第三十條本會的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政治素質好;
(二)在本會業務領域內有較高造詣或有較大影響;
(三)理事長、副理事長最高任職年齡不超過70周歲,秘書長年齡不超過62歲;
(四)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
(五)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六)工作作風民主。
第三十一條本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超過規定年齡的,由理事會討論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方可擔任。
第三十二條本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任期五年,任期最長不得超過兩屆。因特殊情況需延長任期的,須經全國會員代表大會2/3以上代表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方可任職。
第三十三條本會理事長為本會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代表本會簽署有關重要檔案。
如因特殊情況,需由副理事長或秘書長擔任法定代表人,應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方可擔任。
本會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他團體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十四條本會理事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會、常務理事會;
(二)檢查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決議的落實情況。
第三十五條本會秘書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主持辦事機構開展日常工作,組織實施年度工作計畫;
(二)協調各分支機構開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書長以及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主要負責人,提交理事會或常務事會決定;
(四)決定辦事機構、分支機構專職工作人員的聘用;
(五)處理其他日常事務。
第五章辦事機構和分支機構
第三十六條本會辦事機構為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辦公室,是在理事會領導下、授權秘書長具體負責的常設專職業務機構。
第三十七條根據本會工作需要,設立若干工作委員會,作為理事會領導下的工作性分支機構。
第三十八條為促進學科發展,學會根據專業工作需要,設立若干專業委員會,專業委員會實行委員會制,正、副主任委員由專業委員會選舉產生,報理事會聘任。
專業委員會的職責是:在學會的領導下,負責組織開展本專業的學術活動,包括學術交流、科技諮詢、科普宣傳、出版刊物等。
第三十九條本會分支機構須按照有關規定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後報社團登記管理機關審批。分支機構名稱前須冠以“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字樣。分支機構不具有法人主體資格,無權對外簽署任何協定。
第六章資產管理、使用原則
第四十條本會經費來源:
(一)會費;
(二)捐贈;
(三)政府或有關機構資助;
(四)在核准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五)其他合法收入。
第四十條本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會員會費。
本會開展表彰活動,不收取任何費用。
第四十一條本會經費必須用於章程規定的業務範圍和事業的發展,不得在會員及工作人員中分配。
第四十二條本會建立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配備具有專業資格的會計人員,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準確、完整;出納不得兼任會計,會計人員必須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離職時,必須與接管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第四十三條本會的資產,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本會的資產管理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管理制度,接受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和財政、稅務部門的監督。資產來源屬於國家撥款或者社會捐贈、資助的,必須接受審計機關的監督,並將有關情況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第四十四條本會換屆或更換法定代表人前須接受財務審計。
第四十五條本會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參照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七章章程的修改程式
第四十六條對本會章程的修改,須經理事會通過後,報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審議,並在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通過後15日內,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經業務主管單位同意、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核准後生效。
第八章終止程式及終止後的財產處理
第四十七條本會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於分立、合併等原因需要註銷的,由理事會或常務事會提出終止動議,經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辦理註銷登記手續後即為終止。
第四十八條本會終止前,須在業務主管單位及有關單位的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清理債權債務,處理善後事宜。清算期間,不得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
第四十九條本會終止後的剩餘財產,在業務主管單位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的監督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用於發展與本會宗旨相關的事業。
第九章附則
第五十條本會會徽由大寫字母“C”、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平放書籍以及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英文縮寫“CSNR”等要素組成。
第五十一條本章程的解釋權屬本會理事會。
第五十二條本章程經2009年10月9日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
第五十三條本章程自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核准之日起生效。
NGO組織之環境保護協會二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 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