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齒目

貧齒目

貧齒目又稱為“異關節類”(Xenarthra)。原始真獸類之一,是現存最古老的真獸類,包括食蟻獸科、樹懶科和犰狳科。

基本信息

分布

大食蟻獸大食蟻獸

美洲特產。貧齒目原本僅分布於南美洲,但在南北美洲再次相連後,部分貧齒目成員進入了北美洲。但在始新世,於現在德國一帶出現了歐洲食蟻獸eurotamandua(已滅絕)。

進化

貧齒目的複雜的進化發展過程,主要發生在南美大陸。最早的貧齒目化石,發現於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的晚古新世(Riochican期)地層中。從那時開始到現代,它的地理分布始終十分局限。10多年前,我們只知道,在中新世以前,這一目的化石只發現於南美,只是到上新世南北美大陸聯結後,才有一些種類傳布到北美,且在那裡一度曾相當繁盛,而後多數種類趨於絕滅。近年來,在中國廣東南雄晚古新世地層中發現了一具十分完整的、具有初發異關節的貧齒目骨架──東方蕾貧齒獸(Erna-nodonantelios)。在歐洲中始新世地層中,也發現了一具完整的歐食蟻獸骨架(Eurotamandua joresi)。這兩處的貧齒目化石,是這一目在美洲之外的僅有記錄,它們的時代是這么早,這對於研究貧齒目的起源,以及亞洲、南美間陸塊的古地理聯繫等,都提出了許多目前科學知識無法解決的問題。

特徵

性器官

該目動物的雌體具單子宮或雙角子宮,雄獸睪丸位於腹腔內,乳頭腋位、胸位或鼠鼷位。

形態

體重一般4~20千克,最大者達55千克;體長15~130厘米。壽命10年以上。

牙齒

貧齒目里的動物,有的沒牙齒,有的祇有少數幾顆牙齒,發育也不完全,而且牙齒上沒有琺瑯質保護。

前肢

貧齒目的動物,前肢有二指或三指,相當大,指頭上有尖長而強有力的爪,後肢有五趾。像大食蟻獸就會利用前肢的大爪子,跟牠的敵人打鬥,防衛自己。

大腦

大腦不發達。

骨骼

1、在後部胸椎和腰椎上具附加的關節,因而又被稱為異節目。

2、肩胛骨發育有第二肩胛岡。

3、坐骨與近端尾椎癒合,形成坐尾聯合。

4、骨質胸肋遠端具複雜關節面,以與胸骨相關節。

5、有的類型中出現骨板覆蓋於皮膚表面等顯著特點。

此外,這類動物還保留了一些其他有胎盤哺乳動物所沒有的原始特徵,如:吻端保留隔頜骨;一些現生類型維持體溫恆定的能力較差等。貧齒類除供作科學研究外,多數種類可供觀賞。食蟻獸科和犰狳科的許多種類因能消滅大量害蟲和毒蛇而對人類有益。

分類

貧齒目傳統上曾包括過幾乎所有牙齒稀少或沒有牙齒的現生及化石類型的哺乳動物,如非洲的土豚(後歸入管齒目),東南亞和非洲的穿山甲(後歸入鱗甲目)、絕滅的化石類群紐齒類,以及南美現生的樹懶、食蟻獸及犰狳。

實際上,這些由於適應相似食性,而牙齒大為退化的動物,系統上是完全不同的。建立在系統發育基礎上而不是表面形態相似性基礎上的現代分類學,則把貧齒目看作是有胎盤哺乳動物中一類非常原始的類群,它僅包括現今生存於南美的樹懶、食蟻獸、犰狳(少數分布到北美南部一些地區),以及它們的化石類型。

亞目

貧齒目通常可分為3個亞目:

有甲亞目。包括犰狳科和已絕滅的雕齒獸科

披毛亞目。包括大地懶科、大懶獸科、磨齒獸科、已絕滅動物和現生的樹懶科。

蠕舌亞目。只有食蟻獸科,現生類型有3屬3種。貧齒目現生種類約31種,分歸屬於食蟻獸科、樹懶科犰狳科

貧齒目

貧齒目貧齒目是哺乳綱的一目,是新大陸最有特色的代表性動物,貧齒目動物有兩個特徵:一是無齒或少齒;二是大腦不發達。
有甲亞目犰狳科雕齒獸科(已絕滅)
披毛亞目大地懶科大懶獸科磨齒獸科;現生的樹懶科
蠕舌亞目食蟻獸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