篦齒蘇鐵

篦齒蘇鐵

篦齒蘇鐵屬常綠木本植物,樹幹粗短。圓柱狀,常不分枝,植物體呈棕櫚狀。葉大,革質,多為一回羽狀複葉,螺鏇狀排列於樹幹上部。雌雄異株;雄球花為一木質大球花(小孢子葉球),直立,具柄,單生於莖頂,由多數的鱗片狀或盾形的雄蕊(小孢子葉)構成,每個雄蕊下面遍布多數球狀的室花葯(小孢子囊),小孢子(花粉粒)發育所產生的精子細胞有多數纖毛;大孢子葉葉狀或盾狀,叢生於莖頂。種子核果狀,有3層種皮。胚乳豐富。是中國的瀕危物種。

基本信息

篦齒蘇鐵篦齒蘇鐵

基本概述

種中文名:篦齒蘇鐵

篦齒蘇鐵篦齒蘇鐵

科英文名:Cycadaceae

屬英文名:Cycas spp

種英文名:Cycas pectinata Griff.

科中文名:蘇鐵科

屬中文名:蘇鐵屬

篦齒蘇鐵現狀漸危種。近年來由於挖采作園林觀賞者日益俱增,同時雲南南部開發種植經濟作物,天然林被毀,在雌雄異株,不常花結子,致使植株急劇減少,有變為瀕危種類的危險。樹幹圓柱形,高1-6(15)米,徑30-40(70)厘米,葉痕脫落,樹皮光滑,僅莖頂部被宿存葉痕,無莖頂絨毛。

形態特徵

篦齒蘇鐵篦齒蘇鐵
棕櫚狀常綠植物,高達3米,樹幹圓柱形、覆被著宿存的葉柄。葉羽狀全裂,長1-1.5米,葉柄長15-30厘米,兩側 有長約2毫米的疏刺;羽片80-120對,硬革質,披針狀線形,長15-20厘米,寬6-8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不對稱,中脈在兩面均隆起。雌雄異株,雄球花單生莖頂,長圓錐狀,具多數螺鏇狀排列的小孢小葉,直徑10-15厘米,小孢子葉楔形,長3.5-4.5厘米,密被褐黃色絨毛,下面有多數3-5個聚生的小孢子囊;大孢子葉多數,簇生莖頂,密被褐黃色絨毛,上部斜方狀寬圓形、寬6-8厘米,有30餘個鑽形裂片,裂片長3-3.5厘米,先端尾狀刺尖,大孢子葉下部窄成粗的柄狀,長3-7厘,胚珠2-4,生於大孢子葉中部兩側。種子卵狀球形,長4.5-5厘米,直徑4-4.7厘米,熟時紅褐色。

地理分布

在我國分布於雲南南部紅河思茅西雙版納地區。生於海拔1 5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疏林下或次生灌叢間。印度尼泊爾中南半島各國均有分布。

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

篦齒蘇鐵篦齒蘇鐵
生長於熱帶北部季風區。年平均溫22℃,1月平均溫14℃,極端最 低溫常年在0℃以上,偶在特大寒潮南下年分可下達-3℃,7月平均溫28.1℃;年降水量1350毫米,集中於5-9月,占年雨量75%以上;年平均相對濕度81%。叉葉蘇鐵為喜鈣植物,通常生長在石灰岩低峰叢石山中下部,土壤為石灰岩土,中性至微鹼性反應,較肥沃濕潤。主要伴生植物有蜆木Burretodendro hsienmu Chun et How、東京桐Deutzianthus tonkinensis Gagnep.、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 (L.)Schott等

分布區地處雲南高原亞熱帶南部季風常綠闊葉林區域。年平均溫度16 -20℃,年降水量1 000-1 500毫米,集中於雨季降落,乾季較長。土壤為磚紅壤,pH值4.5- 6。常生於以厚緣青岡Cyclobalanopsis thorelii (Hick.et A Camus)Hu、毛葉青岡 C.KERI I(Craib)Hu、峨眉木荷Schima wallichii Choisy為優勢的常綠闊葉林中;或在余甘子phyll anthus emblica L.、毛果箕盤子Glochidion eriocarpum Champ.為標誌的次生灌叢中也可 見到。常1-3年開花一次,花期在6-7月,種子在翌年2-3月成熟。通常4-5月自莖頂萌發新葉,常宿存3-4年,而葉柄基則常宿存於莖幹。

蘇鐵科

篦齒蘇鐵篦齒蘇鐵
蘇鐵科出現於古生代二疊紀,中生代三疊紀至早白堊世最繁盛,晚白堊世劇減,進入新生代第三紀至第四紀更為減少。生存的蘇鐵科植物共10屬約110種,分布於東西半球的熱帶及南亞熱帶,少數種可沿乾熱河谷伸至中亞熱帶。

篦齒蘇鐵屬於蘇鐵科,裸子植物,一億四千萬年前就普遍生長在地球上。是常綠喬木,單生或叢生,一回羽狀複葉,雌花雄花均著生於乾頂,雌雄異株,高可達三公尺葉生於頂部,向四方開展,葉暗綠色,有光澤,硬質,先端尖,雄花頂生,成圓錐形,雌花半球狀,頭狀花序。葉痕螺狀排列,像盔甲包圍樹幹,耐火性 強,小葉橫剖面反卷。種子扁平到卵形,外種皮朱紅色。一般用作觀賞。
藥  用 : 四季可采根和葉,夏季採花,冬季采種子洗淨曬乾備用。葉含(Cycasin)有毒,並有抗癌作用。
★ 注意:蘇鐵種子和莖頂部樹心有毒,用時宜慎。

瀕危等級

篦齒蘇鐵篦齒蘇鐵
中國植物紅皮書--稀有瀕危植物(第一冊) 一級
1992年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錄(第一批) 一級
199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一級
1996年

保護價值

篦齒蘇鐵篦齒蘇鐵
其大孢子葉的形狀與二迭紀的化石蘇鐵相似,對研究蘇鐵類植物的演化、分布及 古地理、古氣候等都有價值。樹姿優美奇特,供觀賞。

保護措施

應在思茅西雙版納選擇適宜地區劃為自然保護區加以保護;並應研究結實生物 學特性,作為生產多量實生苗的科學依據。

種植技術

篦齒蘇鐵篦齒蘇鐵
一、栽植前處理

新引進的篦齒蘇鐵要進行適當的處理。首先剪去葉片和腐朽根,根部的傷口要鋸平或修剪平整。樹幹有損傷、腐爛的,要將腐爛部分割除,再用高濃度高錳酸鉀溶液塗於傷口處,使傷口氧化,有利於傷口癒合,防止病蟲害侵入。最後用加有生根粉的黃泥漿塗抹根部,促進髮根。植後用速撲殺800倍、甲基托布津500倍混合液噴灑全樹,每周1次,連噴2~3次,殺死隨樹的病蟲。

二、栽植技術

1、選址

篦齒蘇鐵耐旱忌水,要求光照良好,選址要注意選在通風透光、排水性好的地方。

2、種植技術

(1)要淺種、堆高種植,一般種植深度為40~60厘米,種植過深不利髮根,且易積水,造成根部腐爛。

(2)挖深坑後用中、粗砂和地表土按1∶2的比例混合回填,同時每坑拌入克敵100克、敵克松50克進行土壤消毒,防止病蟲侵害根部。

篦齒蘇鐵篦齒蘇鐵
(3)根據樹的大小採用人工種植或機械吊種。注意選擇好觀賞面,重心要穩,填土時一定要夯實,填滿並高出地面20~40厘米,以防止倒伏,並有利排水。

(4)對樹幹形狀較奇特,重心不穩的樹要用木條或鐵絲固定,待土層緊實,發出新根,樹體穩定時再撤除

(5)種植時不放肥料,待發新根後再補施。種植後及時澆透水,要注意小水慢澆,使土層均勻下沉,防止倒伏。

栽培要點

繁殖用種子。種子壽命短。果熟採收後最播於苗慶,約1-2個月即可發芽出苗。幼苗期生長緩慢,須加強苗期管理。同時在母樹根基能萌生新苗,也可以分櫱繁殖。

與蘇鐵的區別

篦齒蘇鐵篦齒蘇鐵
國家三級植物篦齒蘇鐵,其植株外形與其它蘇鐵類植物類似,然而它的葉柄兩側生有明顯的齒狀刺。同時植物學家還發現其大孢子葉與地質時代二疊紀的化石蘇鐵十分相似,說明在演化關係上的接近,因而篦齒蘇鐵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值得我們加以保護。

篦齒蘇鐵主莖高3米,最高可達15米。葉集生於莖頂。葉柄長15-30厘米,兩側疏生20-30枚刺,刺長1-2毫米。葉羽狀全裂,羽片80-140對,條形,厚革質,挺直或微彎,長13-25厘米。雄球花序長錐狀圓柱形,長30-40厘米。雌球花序半球形,大孢子葉密被黃褐色絨毛,卵圓形三角狀卵形,長8-10厘米,寬8-11厘米,兩側有裂片。

本種分布於雲南西南部,以及印度尼泊爾緬甸寮國等地。除就地保護外,應引種栽培。在西雙版納植物園、深圳仙湖植物園已引植成功。

相似物種

1. 攀枝花蘇鐵

篦齒蘇鐵篦齒蘇鐵
攀枝花蘇鐵分布地區地處金沙江中段,地勢陡峭,河谷深切,山體相 對高度大,地形封閉,受乾熱河谷氣候效應的影響,其氣候冬季溫和,日照充足,熱量豐富,屬南亞熱帶半乾旱河谷氣候類型。年平均溫約20℃,最低溫-1-2℃,極端最高溫達40.7 ℃;年降水量約760毫米,乾濕季明顯,6-10月為濕潤季,占全年降水量的89,11-5月為旱季;年平均相對濕度61%,2-5月則低於50%;無霜期294天。土壤為石灰岩、砂頁岩母岩發育而成的山地碳酸鹽紅褐土和山地黃紅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偶有鹼性)反應。攀枝花蘇鐵成叢生長,群落中喬木植物稀疏低矮,外貌呈稀樹灌叢,其組成種類因海拔的不同而略有差異,常見的種類為錐連櫟Quercus franchetii SKan、毛葉橄仁Terminalia franchetii Gagne p.野漆Toxicoden dron succedaneum (L.)O. Kuntze.、東桑子Dodonaea viscosa (L.)Jacq .、金沙羊蹄甲Bxuhinia delavayi Franch.、毛葉柿Diospyros mollifolia Rehd.et Wils. 、雅致霧水葛Pouzolzia elegans Wedd.、光禿銀葉鐵線蓮Clematis delavayri var. calve scens Schneid.、小菅草Themeda hookeri (Griseb.) A.Camus、小葉草Arthraxon micro phyllus Hockst.、旱茅Eremopogon delavayi(Hack.) A.Camus、小葉草Arthraxon micro phyllus Hochst.、旱茅Eremopogon delavayi(Hack.)A.Camus、芸香草Cymbopogen distans(Nees)W. Wats、龍鬚草、Eulaliopsis binata(Rtez.)C.E.Hubb.扭黃茅Heteropogon cont ortus (L.) Beaur.ex Roem.et Schult.等。攀枝花蘇鐵根肉質,無主根,根部具有大量的珊瑚狀菌根,常生於岩壁石縫,具有抗旱,抗火、耐貧者脊的特性。在產地幾乎每年都有部分植株開花結實,花期始於3月,9月種子成熟。開花的雌雄植株,當年一般不再生新葉。
篦齒蘇鐵篦齒蘇鐵
2. 台灣蘇鐵

棕櫚狀常綠植物,直徑20-35厘米,莖幹圓柱形,覆被著宿存的葉柄基部。葉羽狀全裂,長達180厘米,寬20-40厘米;羽片90-140對,線形,革質,亮深綠色,長18-25厘米 ,寬7-12毫米,無毛;邊稍增厚,不反卷,中脈在兩面隆起或稍隆起;葉柄長15-40厘米,兩側有短刺。雌雄異株;小孢子葉球頂生,長橢圓狀圓柱形,長約50厘米,直徑9-10厘米,小孢子葉多數,近楔形,長2.5-4厘米;大孢子葉多數,簇生莖端,長17-25厘米,密被黃銹 色絨毛,後變無毛,上部斜方狀圓形或寬卵形寬7-8厘米,羽狀半裂,裂片鑽形,先端刺尖 ,頂生裂片稍大,有鋸齒或再分裂;下部柄狀,長10-15厘米,中上部兩側著生4-6枚無毛的胚珠

地理分布 分布於中國台灣台東縣紅葉溪上游及海岸山脈、台中縣清水及海南陵水、瓊中、保亭等地。在台東縣紅葉溪上游和海南瓊中縣毛路村的深山峭壁里,尚有天然林及天然植株 。

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 台灣蘇鐵主要分布於北回歸線附近及其以南地區。氣候特點是高溫多 雨,年平均溫20-24℃,1月平均溫11-19℃,7月平均溫24-28℃,年降水量1 500-2 000毫米。通常生長在向陽的溝谷懸岩峭壁間或溪河兩岸疏林中。喜充足的陽光和濕潤、肥沃的土壤 ,也能耐短期乾旱。具有抗火燒、喜溫暖、畏冷濕、忌遮蔭等特徵。台灣蘇鐵在分布區內一般都能開花,但種子很少成熟。花期4-5月,種子當年秋年冬成熟脫落,但種胚要到第二年秋季才發育完全。10多年生植株通常在莖幹基部產生小芽,芽體長大成分枝,分枝基部又生新的小芽,再產生新分枝。

保護價值 台灣蘇鐵為中國特有種,間斷分布於台灣和海南,對研究地史的變遷和植物區系,有一定的科研價值。樹形優美,是很好的觀賞植物。

附錄

篦齒蘇鐵篦齒蘇鐵
雲南蘇鐵(yunnan sutie)Cycas siamensis Miq.漸危種。本種與篦齒蘇鐵的區別在於樹幹較短,葉柄較長;羽片薄革質,基部圓,兩側對稱;大孢子葉密被紅褐色絨毛,後變無毛,上部卵狀菱形,寬3-5厘米,有20-25個鑽形裂片,下部柄狀,長5-7厘米,胚珠生於柄的中部;種子較小,長2-3厘米,直徑1.8-2.5厘米,成熟時黃褐色或淺褐色。分布於雲南南部蒙自、建水、石屏彌勒、金平、景洪、潞西等地(分布圖上用▲表示),生於海拔700-1 500米向陽山坡的灌叢中或蔬林下。緬甸泰國越南也有分布。1. http://www.69123.com/Article/57/55903.htm

2. http://www.ddyuanlin.com/photo/v38198.html

3. http://mkd.lyge.cn/zhanzheng/a13/003/%CB%D5%CC%FA%BF%C6.htm

4. http://www.sdagri.gov.cn/ServicePlam/servlet/KViewServlet?flag=2&id=4244

5.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316/327/2007/2007022050388.html

受保護植物

世界上的植物很多,因此給人類的生活環境帶來了五彩繽紛的色彩,但是由於人類的不合理活動導致了很多植物處在了瀕臨滅絕的邊緣,其中很多植物已經滅絕,這次任務中的植物就是受保護的植物,希望能夠加強人類對這些植物的保護意識,共同來維護我們生存的家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