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貓泛白細胞減少症又名貓傳染性腸炎或貓瘟熱、貓瘟,是由貓細小病毒引起的貓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致死性傳染病。主要發生於1歲以內的幼貓,臨床表現為突發高熱、嘔吐、腹瀉、高度脫水和明顯的白細胞數減少,是家貓最常見的傳染病。
流行特徵
患病和康復帶毒動物是主要的傳染源,其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大量病毒,污染環境。野生動物的自然傳染主要因直接或間接接觸所致。易感動物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後即被傳染;病獸在病毒血症期間(急性期)蚤、虱、蟎等吸血昆蟲可成為本病的傳播媒介。妊娠母貓感染後還可經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
本病常見於貓和其它貓科動物以及非貓科的浣熊、貂等。貓科動物如家貓、野貓、山貓、豹貓、小靈貓、虎、豹、獅等均易感,尤以幼獸最易感;鼬科動物中的水貂、雪貂也易感;浣熊科動物中的蜜熊、長吻浣熊等也有感染的報導;小熊貓也可感染;人無感染本病的報導。各種年齡的動物都可感染髮病。但主要發生於1歲以下的幼齡動物。尤其2~5月齡的幼獸最為易感。1歲以內幼貓的感染率為83%,死亡率50%~60%,有時達90%~100%。
本病多見於冬末和春季(12月至翌年5月)。長途運輸、飼養管理條件急劇改變以及來源不同的動物混群飼養等應激因素可促進本病的暴發流行,導致90%以上的病死率 。
病原
本病病原是貓泛白細胞減少症病毒,屬細小病毒科,細小病毒屬的成員。本病毒對外界環境有較強的抵抗力.能耐受56℃、30分鐘的加熱處理,對pH值3~9具有一定的耐受力。低溫可長期保存。對70%酒精、有機碘化物、酚製劑和季胺溶液也具有較高的抵抗力。次氯酸對本病毒有殺滅作用。本病毒能凝集豬紅細胞。
症狀
本病潛伏期為2-9天,通常為4-5天。臨床表現為超急性型和急性型兩種:
超急性型:病貓的病程進展非常迅速,表現為精神沉鬱後幾小時內即發生昏迷和死亡。
急性型:病貓突然發病,表現為體溫升高至40-41.6'C以上,呈雙相體溫熱型,精神沉鬱,被毛粗亂,厭食,頻頻嘔吐。嘔吐物初期為無色黏液,後期為含有泡沫的黃綠色黏液。臨床屬頑固性嘔吐。多數貓在24-48小時內發生腹瀉,後期糞便惡臭帶血,呈咖啡色,往往導致嚴重的脫水,電解質失衡。病貓眼球下陷,頭低於兩前爪之間或將頭抵在水盆與食盆上。病貓採血化驗,可見明顯的白細胞迅速減少(降至每立方毫米4000個)。
病理變化
貓的眼觀病變主要在腸道,典型者可見假膜性炎症。小腸黏膜腫脹、炎症、充血、出血,嚴重的呈偽膜性炎症變化,腸壁增厚呈乳膠管狀。空腸和迴腸病變尤為嚴重,腸內有灰紅或黃綠色纖維素性壞死性假膜或纖維素條索;內容物灰黃色、水樣、惡臭。腸系膜淋巴結腫脹、充血、出血,呈紅白灰相間的大理石樣花紋。肝腫大、紅褐色。膽囊充滿粘稠膽汁。脾出血。肺充血、出血、水腫。
水貂病變主要在小腸,呈急性卡他性出血性腸炎,腸系膜淋巴結腫脹。
野生動物如金貓、虎、雲豹、獅等患此病的病變主要為小腸出血性炎症,腸內常充滿粉紅色水樣物;胃黏膜脫落,有出血斑,胃內有黃色液狀內容物;肝腫大,表面有針尖大出血點。
組織學檢查主要見腸黏膜、腸腺上皮細胞與腸淋巴濾泡上皮細胞變性,有的見有核內包涵體。包涵體周圍有一透明的明亮環。
診斷
根據病貓臨床症狀,流行特點,病理變化等,可做出初步診斷。為了確診本病,可經實驗室進行診斷:
組織學檢查:可見病死貓腸病變為隱窩擴張,伴有上皮細胞和壞死碎屑脫落在腸腔內,腸上皮細胞核內有包涵體。
血液學檢查:取病貓血液作白細胞檢查,當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白細胞總數減少到8000左右時,判斷為疑似病;白細胞總數減少到5000以下時,表示嚴重發病;白細胞總數減少到2000以下時,為典型發病。
血凝及血凝抑制試驗:採取貓糞便及感染細胞等都可用豬紅細胞作血凝試驗,以檢測病毒抗原。血凝條件為;稀釋劑是加有0.5%滅能兔血清的pH值6.0-6.4磷酸鹽緩衝液,0.7%-0.8%豬紅細胞胞懸液,感作溫度為4℃。血凝試驗具有很高的特異性、敏感性,準確率達95%。
採取貓血清作血凝抑制試驗檢測抗體,抗體價超過24者為陽性。
對家庭養貓者診斷本病可從以下幾點去考慮:
貓突然發病,體溫可達40℃左右(首次發熱為40度左右,24小時左右後降至常溫.2~3天后體溫再次升高40℃左右)呈雙相體溫熱型。
病貓嚴重嘔吐和腹瀉,腹瀉物帶血、惡臭,嘔吐物為黃綠水。
病貓精神沉鬱,在較短的時間內機體即呈現虛弱.嚴重脫水並致迅速消瘦。
病貓發現上述可疑症狀,應立即送獸醫所或寵物醫院就診。
防治措施
治療
對本病治療可用以下兩種方法:
特異性治療法:使用抗貓瘟熱血清治療,使用越早越好,使用劑量為按每千克體重1-2毫升,一天一次或隔天一次,連續注射2~3次。
對症治療法:對本病的治療主要是補液和維持電解質平衡,同時套用廣譜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有利於病貓的康復,具體措施如下:
止吐:用鹽酸甲氧氯普胺(胃復安)。按每千克體重1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
防止繼發感染:用氨苄青黴素,按每千克體重10-20毫克,每天2次;口服慶大黴素,按每千克體重0.5-1萬單位,每天2次。
補充電解質及營養:用5%葡萄糖鹽水50-150毫升、l0%維生素C按每千克體重0.1毫升、三磷酸腺苷按每千克體重1-2毫克、輔酶A按每千克體重10單位,一次靜脈滴注。複合維生素B注射液按每千克體重0.2毫升,肌肉注射。
在治療中大量使用高免血清或隔天給病貓輸全血1次,每次每千克體重10-20毫升,可明顯提高療效。
按上述方法積極治療外,精心護理可使病貓的死亡率降低。通常病貓在發病3~7天后,血清中抗體水平升高·抵抗力增強,臨床症狀便會逐漸減輕。
對症療法
止吐、消炎、解熱、止血、補糖、補鹼、補液。
胃復安注射液0.15~0.25毫升/千克體重,2次/日,肌肉注射。
慶大黴素1萬單位仟克體重,或卡那黴素5萬~10萬單位/千克體重,2次/日,肌肉注射。
柴胡注射液0.3毫升/千克體重,2次/日。
25%葡萄糖5~10毫升、5%碳酸氫鈉注射液5毫升,複方生理鹽水30~50毫升,混合靜脈注射。
止血可用維生素K3注射液0.3毫升/千克體重,2次/日,肌肉注射 。
預防
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定期接種貓泛白細胞減少症病毒滅活菌及貓泛白細胞減少症病毒弱毒苗。需特別注意的是:弱毒苗不能用於孕貓,也不能用在小於4周齡的仔貓,否則會導致腦性共濟失調。其合理的免疫程式為:
弱毒苗;在接種後3~5天即可產生較好的免疫力。第一次注射在9-10周齡進行,2-6周后作第2次免疫,滴鼻或肌肉注射均可,此弱毒苗不適用於妊娠貓和4周齡內的仔貓;
滅活疫苗:在斷奶後進行第一次注射.間隔3-4周后作第二次接種免疫,肌肉或皮下注射均可。成年貓的免疫程式也是間隔3-4周免疫兩次。不餵初乳的仔貓應注射抗血清,按每千克體重3毫升。及時加以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