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貓病毒性鼻氣管炎病又稱為傳染性鼻氣管炎,是貓的一種急性上部呼吸道感染性非常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本病的病原體是貓鼻氣管炎皰疹病毒。在自然條件下,一般都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貓感染本病後,病毒能在病貓的鼻腔、咽喉、氣管、結膜和舌的上皮細胞內繁殖,並隨其分泌物排到體外。有些貓感染後不呈現症狀,稱為隱性感染,但仍能向外排出病毒。因此,當健康貓接觸了被病毒污染的飼料、水、用具和周圍環境時,就可引起本病的擴大傳播。試驗證明,病毒也可通過飛沫迅速傳播。本病成年和幼體貓均易發生,特別是幼仔感染後,嚴重的會引起死亡。病原
本病病原是貓鼻氣管炎皰疹病毒I型,屬皰疹病毒科,皰疹病毒屬。它具有皰疹病毒的一般特徵。本病毒對外界環境抵抗力較弱,在一60℃時可存活3個月;加熱至50℃經4-5分鐘滅活;在乾燥條件下12小時以內即可滅活;對酸,乙醚和氰仿等脂溶劑敏感。本病毒可吸附和凝集貓紅細胞。流行特點
病毒與貓直接接觸傳播:這是貓病毒性鼻氣管炎最主要的傳播方式。病毒經鼻、眼、口腔分泌物排出,病貓和健康貓通過鼻與鼻直接接觸及吸入含有病毒的飛沫經呼吸道感染。
間接傳播:貓病毒性鼻氣管炎病毒可以隨著貓咪打噴嚏或咳嗽或口水而污染周圍的環境如家具、水盤、食盤、貓砂盤、籠子和牆壁等,當其他健康的貓咪接觸到這些受病毒污染的東西時就會受到病毒感染從而發病,病毒也可以通過人及其身上衣物的攜帶作用而感染給其他貓咪。
母體傳播:貓病毒性鼻氣管炎病毒可以通過胎盤從母貓身上傳染給小貓,因此得了這種病的貓是不能懷孕的。
症狀
本病潛伏期為2-6天,人工感染(肌肉注射、靜脈注射或滴鼻)潛伏期不足48小時。仔貓較成年貓易感染·症狀嚴重。患病貓在病初就體溫升高,精神沉鬱,食慾減退,體重下降,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明顯,陣發性噴嚏和咳嗽、羞明、流淚、結膜炎、鼻腔分泌物增多。鼻液先為漿液性後為黏膿性。成年貓在患此病時有結膜充血、水腫表現,在舌、硬齶軟齶、口唇還可發生潰瘍。耐過性的貓則轉為慢性,表現為咳嗽、呼吸道阻塞及鼻竇炎症狀,個別病貓還可造成慢性角膜炎、結膜炎及失明。患病仔貓約半數可導致死亡·在並發細菌感染時死亡率更高。
病理變化
對病死貓進行屍檢,可見鼻腔和鼻甲骨黏膜、喉頭和氣管呈瀰漫性充血。重病例的鼻腔、鼻甲骨黏膜壞死、眼結膜、扁桃腺、會厭軟骨、喉頭、氣管、支氣管甚至細支氣管的部分黏膜上皮發生局灶性壞死。慢性病例可見鼻竇炎病變。診斷
根據本病的流行特點和臨床症狀、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因為FHV-1的病狀和另外幾種貓的傳染病有類似之處,如貓的杯狀病毒病(FCV)、貓瘟熱(FPV)和貓肺炎(依原體感染),故臨床診斷較困難。確診時需要進行特異性的血清學反應或病毒分離才能做出準確診斷。也可用病貓眼結膜和上呼吸道黏膜塗片或做組織切片,用FHV-1螢光抗體染色,可做出準確快速診斷。
防治措施
治療:本病目前尚缺乏較好的治療方法,只能對症治療防止繼發感染,對病貓套用廣譜抗生素可有效地防止細菌繼發感染,防止後遺症的發生。另據文獻報導,5一碘脫氧脲嘧啶核苷可用以治療貓鼻氣管炎病毒感染時引起的潰瘍性角膜炎,人工合成的核苷類藥物則具有抗皰疹病毒感染的功效。預防:目前市場已有預防貓鼻氣管炎的弱毒苗,該藥劑可單獨套用也可與貓杯狀病毒弱毒苗共同套用,還可與貓泛白細胞減少症及貓衣原體肺炎疫菌共同套用,其效果均較佳。此外,平時要加強飼養管理,保持室內清潔衛生,並經常消毒 。
治療心得
幼貓患此病時全身症狀較為嚴重,一般表現為嚴重的脫水、發燒、不食、結膜炎和鼻氣管炎。治療原則是控制繼發感染、輸液支持療法是極為重要的。不但要補充足夠的水份、離子還要補充能量和營養。另外有種叫做“貓安”的精氨酸在發病初期,能很好的阻礙病毒複製,有一定的療效。幼貓患病後病程較長,一般要1個月左右的時間康復。對於結膜炎的治療,若角膜無潰瘍則選用含激素類的抗生素眼藥水效果會很明顯。對於結膜水腫嚴重的病例,可向眼內滴高滲的葡萄糖水來消腫。就算是症狀基本改善後,也一定要繼續用藥2周左右,否則很容易病情加重 。
目前預防貓病毒性鼻氣管炎的最有效辦法對健康貓進行免疫,目前北京地區常用的是進口的貓用FPV、FHV、FCV三聯苗,60天首免,30天加強免疫1次,以後每年免疫1次,可以得到良好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