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披雪瀑記

這是一篇遊記,與作者的另一篇遊記《游雙溪記》堪稱姊妹篇。從所記景點看,雙溪在桐城以北龍眠鄉境內,距城約十里之遙;披雪瀑在桐城以西原毛河鄉境內,距城八里,均為桐城附近著名的遊覽景點。從遊覽時間看,游雙溪在前,游披雪瀑在後,前後相距不過十天,從中可見作者遊興之濃以及對家鄉山水的喜愛。

基本信息

【名稱】《觀披雪瀑記》

【年代】清代

【作者】姚鼐

【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觀披雪瀑記⑴

雙溪歸後十日,借一青、仲孚、應宿,觀披雪之瀑。水源出乎西山,東流兩石壁之隘,隘中陷為石潭,大腹合口若罌⑶,瀑墜罌中,奮而再起,飛沫散霧,蛇折雷奔,乃至平地。

其地南距縣治七八里,西北距雙溪亦七八里;中間一嶺,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厲⑷,若故為詭愕以相變焉者。是吾邑之奇也。石潭壁上有刻文曰:“敷陽王孚信道、建安陳信臣、榮陽張曉子厚、合淝皇甫升。紹聖而子正月甲寅。”凡三十六字。信臣、皇甫、甲寅之下,各有二字損焉。以茲瀑之近依縣治,而余昔嘗來游,未及至而返。後二十餘年,及今乃履其地,人前後觀茲瀑者多矣,未有言見北宋人題名者,至余輩乃發出之。人事得失之難期⑸,而物顯晦之無常也往往若此⑹,余以是慨然而復記之。

作品注釋

⑴披雪瀑:安徽桐城著名的風景點之一,位於今桐城市區西北。

⑵雙溪:位於今桐城龍眠鄉境內龍眠河與椒園小河匯流處,故稱“雙溪”。

⑶罌:大腹小口的瓦器。

⑷峭厲:陡峻。

⑸期:希望,預期。

⑹顯晦:明與暗。

作品簡析

這是一篇遊記,與作者的另一篇遊記《游雙溪記》堪稱姊妹篇。從所記景點看,雙溪在桐城以北龍眠鄉境內,距城約十里之遙;披雪瀑在桐城以西原毛河鄉境內,距城八里,均為桐城附近著名的遊覽景點。從遊覽時間看,游雙溪在前,游披雪瀑在後,前後相距不過十天,從中可見作者遊興之濃以及對家鄉山水的喜愛。另外,這兩篇遊記均寫得小巧精緻而又情韻生動。

這篇小品短小精悍,文詞凝鍊,精巧有致。全文不足三百字,寫景狀物極為生動。前一部分交待披雪瀑水源所出之後,描摹瀑下深潭:“大腹弁口若罌。”生動的比喻把景物的形狀逼真地再現於讀者面前。以下再狀瀑布:“瀑墜罌中,奮而再起,飛沫散霧,蛇折雷奔,乃至平地”。五個鏗鏘有力的短句寫得有聲、有色、有形、有勢,將瀑布的氣勢、聲威和形狀和盤托出。其中“墜、奮、起”等幾個動詞更是筆力千鈞,生動傳神。

文章後一部分,記敘了石潭壁上所存的宋代石刻文字。披雪瀑近依縣城,游者眾多,然而此前從未聽人說過發現宋代石刻,作者不由得發出感慨:人事得失難期,而物顯晦無常。世上客觀存在而暫未被人們發現的事物又該有多少!這種寫法與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引導讀者欣賞景物的同時,給人以深刻有益的啟示。

作者簡介

姚鼐(1731-1815)清代儒家學者,經學家、文學家,“桐城派”主要代表之一。安徽桐城人。字姬傳、夢谷,其室名“惜抱軒”,人稱惜抱先生。公元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進士及第,曾任刑部郎中,充山東、湖南鄉試考官,會試同考官,主持梅花、紫陽、敬敷諸書院講席共40年。姚鼐繼承同鄉方苞劉大櫆姚范的古文之學,成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其文簡潔清淡,紆徐要渺,雍容和易,一如其人,在桐城派諸家中,最富有情韻,實際上是偏於“陰柔”之美。著有《惜抱軒全集》88卷,又有《法帖題跋》、《左傳補註》、《國語補註》、《公羊傳補註》、《縠梁傳補註》、《九經說》、《老子章義》、《子章義》等。所輯文總集《古文辭類纂》、詩選集《五七言今體詩鈔》,流傳甚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