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第五泄記

觀第五泄記

觀第五泄記,選自《西湖記述》(《武林掌故叢編》第二集)。

基本信息

簡介

作品名稱:觀第五泄記

作品年底:明代

作者:袁宏道

文學體裁:散文

原文

觀第五泄記觀第五泄記
觀第五泄記① 從山門②右折,得石徑。數步聞疾雷聲,心悸。山僧曰:“此瀑聲也。”疾趨,度石罅(13),瀑見。石青削③,不容寸膚④,三面皆郛⑤立。瀑行青壁間,撼山掉谷,噴雪直下,怒石橫激⑥如虹,忽卷掣折⑦而後注,水態愈偉,山行之極觀也。遊人坐欹⑧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絲,虛空皆緯⑨,至飛雨瀉崖,而猶不忍去。暮歸,各賦詩。所目既奇,思亦變幻,恍惚牛鬼蛇神⑩,不知作何等語。時夜已午,魈⑾呼虎之聲,如在床幾間。彼此諦觀⑿,鬚眉毛髮,種種皆豎,俱若鬼矣。(選自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漢族,荊州公安(今屬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合稱“公安三袁”。宏道任吳縣縣令時,在任僅二年,就使“一縣大治”,“吳民大悅”。辭去縣令後,“為人貸得百金”,作妻室生活費用。宰相申時行讚嘆說:“二百年來,無此令矣!”他辭去吳縣縣令,在蘇杭一帶遊玩,寫下了很多著名的遊記,如《虎丘記》《初至西湖記》等。他生性酷愛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險登臨。他曾說“戀軀惜命,何用游山?”“與其死於床,何若死於一片冷石也。”

注釋

①第五泄:第五個瀑布。今浙江諸暨境內,此處有五大瀑布,當地人稱瀑布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

②山門:廟門;指五泄寺的大門。

⑧青削:顏色青綠,陡峭如刀削。

④寸膚:古代計算長度,一指寬叫寸,四指並在一起的寬度叫膚。此處形容山石林立,間隔極窄。

⑤郛(fú):古代城的外城牆。

⑥怒石橫激:突兀的岩山橫攔瀑布,激起水花。

⑦掣折:轉折。

⑧欹(qī):斜靠。

⑨緯:編織物的橫線。

⑩牛鬼蛇神:比喻各種怪誕的形象。牛鬼是佛經中所說的地獄中的牛頭虎,蛇神指蛇精。⑾魈(xiāo):山中的鬼怪。

⑿諦觀:仔細看。

(13)掉:搖動

譯文

從廟門往右拐,有一個石頭鋪的小路。走幾步聽到很響的打雷聲,心裡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說:“這是瀑布的聲音。”快步走去,邁過一塊石頭縫隙,就看見了瀑布。石頭青綠,陡峭如刀削,達不到寸膚(長度單位)的寬度,三面石頭就像外城一樣聳立。瀑布在青壁間落下,震撼著山谷,就像直著向下噴出雪花一樣,突兀的岩山橫攔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邊水浪突然捲起來然後才落回水中,水的氣勢更加雄壯,是游山看到的最壯觀的景色了。遊人們或坐或靠著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臉接住迸起的水沫,開始就像一絲涼線,空空的都像編織物的橫線,到了飛雨瀉崖,還留戀不想回去。傍晚回來,遊人們各自寫詩讚嘆。所看到的景色已經非常綺麗,回想起來更加變幻,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種怪誕形象,不知該怎么描述。這時已經半夜,山鬼呼喚老虎的聲音,就像在床邊一樣。大家相互仔細看著對方,鬍子眉毛頭髮汗毛,全都樹立起來了,就好像鬼一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