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紡錘狀,直或彎,具纖維狀根。莖粗壯,直立,高80一150厘米,基部徑4—6毫米,具條棱,綠色或下部紅紫色,中部或中部以上有長分枝,被較密灰白色上彎糙短毛,雜有開展的疏柔毛。葉密集,基部葉花期凋落,下部葉倒披針形或披針形,長6—10厘米,寬1—3厘米,頂端尖或漸尖,基部漸狹成柄,邊緣上部每邊常有4—8個粗齒,基部全緣,中部和上部葉漸小,狹披針形或近線形,具齒或全緣,兩面特別下面被密糙短毛。頭狀花序多數,徑5—8毫米,在莖枝端排列成大而長的圓錐花序;花序梗長3—5毫米;總苞卵狀短圓柱狀,長4毫米,寬3—4毫米,總苞片3層,灰綠色,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頂端漸尖,背面被糙短毛,外層稍短或短於內層之半,內層長約4毫米,邊緣乾膜質;花托稍平,具明顯小窩孔,徑2—2.5毫米;雌花多層,長4—4.5毫米,管部細長,舌片淡黃色或淡紫色,極短細,絲狀,頂端具2細裂;兩性花6—11個,花冠淡黃色,長約4毫米,檐部狹漏斗形,上端具5齒裂,管部上部被疏微毛;瘦果線狀披針形,長1.2一1.5毫米,扁壓,被貼微毛;冠毛1層,初時白色,後變黃褐色。花期5—10月。
生物學特性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常生於山坡草地、曠野、路旁、荒地、河岸、溝邊。花果期5~10月。種子繁殖。
原產地:南美洲;現在已成為一種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泛分布的雜草。
中國分布現狀:雲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海南、江西、浙江、福建、台灣、西藏(吉隆)。
引入擴散原因和危害:19世紀中期引入中國,現為一種常見的區域性惡性雜草,擴散方式及危害性同小蓬草C. canadensis (L.) Cronq.,但植株更高大,可產生更多的果實。
生長習性
常生於山坡草地、曠野、路旁,是一種常見的雜草。
藥用價值
來源
蘇門白酒草的全草。
功效
溫肺止咳、祛風通絡、溫經止血。
主治
用於寒痰壅滯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滿脅痛等症。用於寒凝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關節疼痛、麻木不仁、筋骨疼痛等症。用於婦女子宮出血、崩漏、出血量多、淋漓不盡、色淡質清、畏寒肢冷、小便清長、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等症。
性味歸經
辛,溫。入肺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一10克。
菊科·管狀花亞科·紫菀族
紫菀族為菊科中較大的族,它分布於全世界,尤以美洲溫帶地區種類最多。本族分六個亞族,在我國有五個亞族,29個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