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0–80cm。莖直立,帚狀分枝,有縱條棱。葉互生,條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2–4cm,寬3–7cm,先端鈍或失,基部寬楔形,全緣,無葉柄,兩面均密被粉狀短毛。頭狀花序單生於校頂而排成疏傘房狀,直徑1–2.5cm總苞片3層,有短粗毛及腺點;邊花舌狀,一層,舌片長1–1.5cm,淡紫色;盤花筒狀,長約3mm,黃色。瘦果倒卵形,長約2mm,淺褐色,扁平;冠毛糙毛狀,褐色,不等長,易脫落。植株
多年生草本,有長紡錘狀直根。
莖
莖直立,高30-70厘米,單生或數個叢生,被細硬毛,中部以上有近直立的帚狀分枝。
葉
下部葉在花期枯萎;中部葉多而密,條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矩圓形,長2.5-4厘米,寬0.4-0.6厘米,頂端鈍或漸尖,常有小尖頭,基部漸狹無柄,全緣,邊緣稍反卷;上部葉較小,條形;全部葉下面灰綠,兩面密被粉狀短絨毛;中脈在下面凸起。
花
頭狀花序單生枝端且排成疏傘房狀。總苞半球形,徑7-8毫米,長4毫米;總苞片3層,覆瓦狀排列,外層近條形,長1.5毫米,內層矩圓狀披針形,長几達4毫米,頂端尖,上部單質,有短粗毛及腺點。舌狀花1層,20餘個,管部長1毫米,有毛;舌片淡紫色,長11毫米,寬2.5毫米。管狀花花冠長3毫米,管部長1毫米,有毛。
果
瘦果倒卵形,長1.8-2毫米,寬1.5毫米,淺褐色,扁,有淺色邊肋,或一面有肋而果呈三棱形,上部有短毛及腺。冠毛帶褐色,長0.3-0.5毫米,不等長,弱而易脫落。
花果期
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我國西部、中部、東部、北部及東北部(四川、陝西南部、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蘇、山東、河南、山西、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及內蒙古東部);國外在蘇聯的東部西伯利亞、蒙古和朝鮮也有分布。全葉馬蘭是一種伴人植物,在人家附近、路旁、耕地以及撂荒地上多有分布,幾乎成為一種習見的雜草,並混生在次生闊葉林的林綠草地和灌叢的草本層中,在北方城鎮附近乾燥的低山丘陵上,也有形成大面積的純群落。本種在我國北方,開花期為7月上旬到g月中旬,比一般的飼用植物花期長得多。在吉林省長春引種栽培,每畝可收割青草866一1600kg,每株鮮重20—35g,產量中上等。
飼用價值
全葉馬蘭對各種家富有較好的適口性,其於草的化學成分。全葉馬蘭的營養成分,在粗蛋白質和粗脂肪的含量中偏上,灰分含量較高,1g鮮葉含維生素C0.6mg。青草和乾草,馬、牛、羊,均喜食,還可作兔和豬的飼草,加水蒸煮,拌入精料,氣味濃香。雖然產量不甚高,但飼用品質良好,整個植株幾乎都可供家畜飼用,花期過後,植株並不明顯硬化,較長期間保持質地柔軟,可以作飼用。
藥用價值
鎮咳作用
全葉馬蘭全草及根、莖、葉乙醇提取物,對小鼠噴霧濃氨水致咳所需時間(EDT50)有非常顯著的延長作用。全草延長EDT50達196%,根174%,莖141%,葉145%。說明全草、根止咳作用非常顯著;莖。葉亦有顯著的止咳作用,作用弱於可待因。對豚鼠的鎮咳作用,全草作用最強,其次是莖,而根、葉作用較弱。全草還能增強可待因的鎮咳作用。對神經系統的作用
全葉馬蘭的乙醇提取物5g/kg皮下注射,對苯甲酸鈉咖啡因和電刺激引起的小鼠驚厥有明顯的對抗作用,並能加強戊巴比妥鈉的催眠作用,以全草作用最強,而對自發活動的影響較小。
菊科·管狀花亞科·紫菀族
紫菀族為菊科中較大的族,它分布於全世界,尤以美洲溫帶地區種類最多。本族分六個亞族,在我國有五個亞族,29個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