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comb.Nov. : .]
中國植物志:74:108
易危依據:2004《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第一卷(紅色名錄)將該植物定為易危種。
組中文名:心葉組
組拉丁名:Sect。CordifOlium
族拉丁名:Trib,Astereae Cass.
形態特徵
長柄馬蘭根狀莖橫走。莖直立,高50—70厘米,細,被開展或捲曲的長毛,不分枝或有l一2個花序枝,有疏生的葉。基部葉在花期枯萎或少數生存,下部葉有長12一16厘米的細而向基部漸擴大抱莖的葉柄,葉片寬卵圓形,長6—7厘米,寬4—6厘米,基部平或淺心形,邊緣有具小尖頭的粗鋸齒,頂端尖或急尖;中部葉心形,有漸短的柄,有圓形的粗鋸齒;上部葉小,近全緣,且漸狹成條狀披針形的苞葉;全部葉質薄,兩面被疏毛,邊緣、下面沿脈及葉柄被較密的長毛;近掌狀基出脈,側脈2—3對在遠離邊緣處相連線,網脈多少顯明。
長柄馬蘭頭狀花序3.5—4.5厘米;總苞片2—3層,等長,條形或倒披針形,長5—6毫米,頂端漸尖,有鑽形尖頭,草質;內層上部草質,有毛,邊緣膜質,縫狀。舌狀花1層,約30個,管部長2毫米,近基部有疏毛,舌片淺紫色,條形,長達20毫米,寬l—1.3毫米。管狀花長約3毫米,管部短,無毛。子房圓柱形,稍扁,近無毛;瘦果未見到。冠毛污白色,長0.3一l毫米,有不等長的膜片狀毛。花期六月。
生存環境
長柄馬蘭產於中國四川省西部(寶興、梅里川)海拔2500米左右的山谷溪岸。
本種提示
長柄馬蘭由於葉和總苞片的形狀和舌狀花的構造在本屬中與其它種極易區別。可能與日本的K.miqueUanaKitam.比較接近,但後者有較小的舌片和較長的管狀花。A.TrichanthusHand.·Mazz.與本種有同一模式標本,應作為異名。
菊科·管狀花亞科·紫菀族
紫菀族為菊科中較大的族,它分布於全世界,尤以美洲溫帶地區種類最多。本族分六個亞族,在我國有五個亞族,29個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