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通常粗壯,高達1米。根莖短,橫走。莖直立,基部徑達1厘米。自中部或基部分枝,分枝粗壯,斜升。全部莖枝無毛,光滑,或僅接頭狀花序處被稀疏短毛或糠粃狀毛。中部莖葉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4-10厘米,寬2.5-4.5厘米,邊緣有大鋸齒或圓鋸齒,下部沿葉柄下延成具翅的葉柄,柄基擴大貼莖;基生葉及莖下部的葉較大,間或淺裂或深裂,而側裂片1-2對,極少有3對的,葉柄長達10厘米;上部莖葉漸小,長橢圓形或長披針形,漸無柄,基部擴大貼莖或耳狀擴大抱莖,接花序下部的葉邊緣有小齒或無齒;全部葉上面無毛,下面沿脈有極稀疏的短柔毛。頭狀花序球形或半球形,徑1-1.5厘米,單生莖頂或枝端,多數頭狀花序排列成疏鬆的傘房狀或傘房狀圓錐花序。總苞片2-3層,幾等長,外面被微柔毛。邊緣舌狀雌花多層;舌片圓形,長寬相當,頂端圓形或微凹;兩性花管狀,檐部寬鍾狀,頂端4齒裂,管部有微柔毛。瘦果壓扁,邊緣脈狀加厚,頂端有粘質分泌物。無冠毛。花果期4-11月。
生長分布
產於西藏、雲南、貴州、四川及湖北、廣西、廣東、江西。印度、尼泊爾、錫金、越南北部都有分布。
功能用途
傈僳藥:尾能狂莫:根莖治痢疾,腸炎,中耳炎,牙痛,關節紅腫熱痛,慢性腹瀉等《怒江藥》。
拉祜藥:大魚眼草,拍羅:全株治小兒高燒不退,骨折,無名腫毒,外傷出血《拉祜藥》。
菊科·管狀花亞科·紫菀族
紫菀族為菊科中較大的族,它分布於全世界,尤以美洲溫帶地區種類最多。本族分六個亞族,在我國有五個亞族,29個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