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裂粘冠草
羽裂粘冠草(Myriactis delevayi Gagnep.),生山坡林下或山坡草地。海拔3000米。分布在中國大陸的雲南、四川等地,是生物學植物系統分類中雙子葉植物綱下一個的物種名稱。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羽裂粘冠草
- 別名:羽裂黏冠草;牙痛草;羽裂千星菊
- 拉丁學名:Myriactis delavayi
- 界:植物界
- 族:紫菀族(Astereae Cass.)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又稱木蘭綱。
- 亞綱:菊亞綱(Asteridae)
- 目:菊目(Asterales)
- 科:菊科(學名:Asteraceae),是菊亞綱最大的1科。
- 亞科:管狀花亞科(Carduoideae Kitam.)
- 屬:粘冠草屬(Myriactis)
- 種:羽裂粘冠草 Myriactis delevayi Gagnep.
- 命名者及年代:Gagnep.
- 分布區域:四川,雲南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8-50厘米。地下根狀莖通常U形彎曲,生多數不定根及單一的莖。莖直立,基部常彎曲,自中部分枝,分枝伸長、開展,或分枝短縮而纖細,或無分枝而近葶狀。全部莖枝無毛,光滑或僅上部有極稀疏的秕糠狀扁毛。中部莖葉披針形、長披針形,長4-7厘米,寬2.5-3.5厘米,羽狀深裂,側裂片2對或1對;頂裂片大,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邊緣有羽裂狀鋸齒;下部葉與莖中部葉同形;向上部的葉長披針形或長橢圓形或線形,羽狀淺裂或半裂。全部葉下部沿柄下延成狹翅,基部擴大或稍擴大貼莖,兩面幾無毛或僅沿脈有極稀疏的糠秕狀短毛,或有時沿葉緣有稀且長的緣毛。頭狀花序半球形,徑約8毫米,在莖枝頂端排列疏散,不成明顯花序式,或頭狀花序少數在莖頂和由於分枝短縮且變細的花序梗末端,稀疏排列成總狀花序式,或3個頭狀花序而下面的頭狀花序晚育而近葶狀。總苞片2-3層,長披針形,長3-4毫米;外層稍短,外面有時被塵狀柔毛。外圍舌狀雌花2-3層,舌片線形,頂端無齒裂;中管狀花檐部寬鍾狀,5裂齒。瘦果壓扁,倒披針形,長2.5毫米,邊緣脈狀加厚,頂端有短喙,喙部有粘質分泌物。花果期8-9月。
菊科·管狀花亞科·紫菀族
紫菀族為菊科中較大的族,它分布於全世界,尤以美洲溫帶地區種類最多。本族分六個亞族,在我國有五個亞族,29個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