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區

吳中區

吳中區位於蘇州市南部,北依蘇州古城區,東連崑山,南接吳江,西銜太湖;四周還分別與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技術開發區(虎丘區)、相城區接壤;與無錫、宜興、浙江湖州隔湖相望。全境東西寬92.95千米,南北長48.1千米。面積672平方千米。總人口54萬人(2004年)。區人民政府駐長橋街道,郵編:215128。代碼:320506。區號:0512。拼音:Wu Zhong Qu。千百年來,這塊有著深厚歷史文化積澱的土地上,人文薈萃,英才輩出。兵聖孫武、草聖張旭、塑聖楊惠之、繡聖沈壽,主持營造北京故宮的建築大師蒯祥以及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風範的范仲淹等一批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就生活在吳中大地,譜寫了吳中歷史千古流芳的華美篇章。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吳中區吳中區

吳中區位於蘇州南部,北依蘇州古城區,東連崑山,南接吳江,西銜太湖;四周還分別與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技術開發區(虎丘區)、相城區接壤;與無錫、宜興、浙江湖州隔湖相望。全區總面積770平方公里(不含太湖水面),人口59萬。

吳中區交通便捷,北有滬寧鐵路滬寧高速公路,東有蘇嘉杭高速公路。京杭大運河縱越全境。區境扼太湖之出口,為長江三角洲重要水利和交通樞紐。境內20多條骨幹河道縱橫交錯,溝通太湖澄湖石湖等湖盪。

吳中區吳中區
吳中區地處中亞熱帶北緣,屬季風氣候過度類型。因受海洋和太湖水體的調節作用,常年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故宜農宜林,宜漁宜牧,是名副其實的江南“魚米之鄉”。

吳中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古吳文化的發源地。如果從三山島哺乳動物化石和舊石器的發現來推斷,大概有一萬多年歷史;如果從商代末年(約公元前12世紀)泰伯、仲雍避奔江南建“勾吳”算起,至少有三千多年歷史(此後春秋戰國時期先後被稱為吳、越、楚);如果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建立吳縣算起,則有二千多年歷史。秦初,吳縣地域廣大,包括現在的常熟、吳江、嘉興等地在內。秦之後,吳縣的地域、轄屬屢有變化。至東漢末年,吳地屬孫權割據地。晉武帝滅孫皓,分天下為十九州,吳屬揚州。晉太康四年(283)縣境北部析置海虞縣(今常熟市)。宋、齊、梁、陳四代吳縣均為吳郡。梁代侯景之亂時,吳郡一度還曾被稱為吳州,後吳州、吳郡、吳縣治所同駐一城。隋唐時代,吳地平息戰亂後區轄有所變化。隋開皇九年(589)改吳州為蘇州。十一年(591)吳縣縣治遷徙至橫山(今新郭鎮)。唐武周萬歲通天元年(696)析吳縣東部地置長洲縣,兩縣分境合城而治。

隋唐時代,吳縣的農田水利和漕運事業得到較大的發展。大業六年(610),隋煬帝開鑿了大運河,吳縣不僅成為江南運河航運的要地,也使大片的農田灌溉得到了改善。“雲帆轉遼海,粳稻來東吳”、“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這些詩詠真實反映了當時吳縣物阜民豐的繁華景象。交通的改善,使吳縣的手工業和多種經營也同時得到發展。絲織和刺繡等開始盛譽天下,產品逐漸運銷海內外。

洞庭山的橘子、枇杷等花果成為“貢品”。“洞庭橘熟萬株金”、“樹樹煙籠疑帶火”即為洞庭山區果林的生動寫照。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吳、長洲兩縣均屬浙江西路。

吳中區的古鎮是遊人紛至沓來的好去處,如甪直、東山、西山、木瀆、光福等地,其中以甪直“水鄉橋鎮”最具特色。甪直鎮內古有“72頂半橋”,今存各式石橋41座,是中國橋樑最多的市鎮,有“古橋博物館”之稱。境內還有依傍京杭大運河的寶帶橋,是我國現存最長的連拱橋。1992年,在胥口新建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增添了許多新的旅遊景點;1994年建成中國內湖第一長橋太湖大橋,更是錦上添花,形成了獨特的橋島勝景。

吳中區吳中區
吳中區自然資源雄厚,物產富饒,名品眾多。銀魚、梅鱭魚和白蝦被譽為“太湖三寶”。吳中是枇杷和桂花全國五大產區之一、銀杏全國十大產區之一,吳中還是全國三大種蜂基地之一。特產洞庭(山)碧螺春茶被列入全國十大名茶,享譽海內外。東部水鄉盛產鮮藕、荸薺、水紅菱等蔬果。境內擁有豐富的銅、鐵、鉛、鋅、高嶺土(全國開採量最多)、花崗岩瓷石太湖石等各類礦產資源。吳中工藝最具特色的有蘇繡、緙絲、澄泥硯、金山石雕等等。

撤市設區後,吳中區與古城區、蘇州工業園區和蘇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無縫對接”,找準自己在工業化、城市化中的位置,合理調整產業布局,確立了經濟發展的戰略轉移,形成了新的發展態勢。以開發建設蘇州城南工業帶和環太湖旅遊經濟區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和增長點,計畫用5~10年的時間全面實現工業化、城市化,率先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以嶄新的面貌成為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天堂中的天堂”。

行政區劃

吳中區轄8個街道、10個鎮:長橋街道、開發區街道、越溪街道郭巷街道橫涇街道、香山街道、蘇苑街道、龍西街道、甪直鎮車坊鎮藏書鎮木瀆鎮胥口鎮浦莊鎮、渡村鎮、東山鎮光福鎮西山鎮

歷史沿革

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建立吳縣算起,則有二千多年歷史。秦初,吳縣地域廣大,包括現在的常熟、吳江、嘉興等地在內。秦之後,吳縣的地域、轄屬屢有變化。至東漢末年,吳地屬孫權割據地。晉武帝滅孫皓,分天下為十九州,吳屬揚州。晉太康四年(283)縣境北部析置海虞縣(今常熟市)。宋、齊、梁、陳四代吳縣均為吳郡。梁代侯景之亂時,吳郡一度還曾被稱為吳州,後吳州、吳郡、吳縣治所同駐一城。

歷史

隋開皇九年(589)改吳州為蘇州。十一年(591)吳縣縣治遷徙至橫山(今新郭鎮)。唐武周萬歲通天元年(696)析吳縣東部地置長洲縣,兩縣分境合城而治。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吳、長洲兩縣均屬浙江西路。清雍正二年(1724),劃長洲縣東南部建立元和縣,與吳縣、長洲縣合城而治。後又劃吳縣東山、西山建太湖、靖湖兩廳。至1912年,復並三縣兩廳為吳縣。1928年,劃吳縣城區設蘇州市,1930年撤銷市建置,轄區復歸吳縣。
1949年4月27日,吳縣解放,市、縣分設,析城區和郊區置蘇州市,周圍鄉村為吳縣,東山、西山及太湖湖區劃建太湖行政辦事處。1953年5月,蘇南人民行政公署太湖辦事處改建震澤縣。1959年撤銷震澤縣,復併入吳縣,隸屬蘇州專員公署(1960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震澤縣,併入吳縣)。
解放後的吳縣,沒有另建縣城,全縣的黨政機關駐於蘇州市區。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1984年開始,吳縣在離蘇州市中心約3千米的城南開闢總面積為20平方千米的新城區。1989年8月,吳縣機關遷入新城區。
1995年6月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吳縣,設立吳縣市,以原吳縣行政區域為吳縣市區域,市人民政府駐長橋鎮。
2000年,吳縣市轄29個鎮。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1128429人,其中各鎮人口(人): 長橋鎮 24920 車坊鎮 46709 郭巷鎮 32331 角直鎮 63068 越溪鎮 19370 望亭鎮 39692 通安鎮 41723 東橋鎮 26379 黃埭鎮 45693 黃橋鎮 27393 東渚鎮 33541 鎮湖鎮 20202 陸慕鎮 48758 蠡口鎮 44001 西山鎮 42196 渭塘鎮 34042 北橋鎮 37557 太平鎮 28918 湘城鎮 29267 陽澄湖鎮 21007 木瀆鎮 71438 藏書鎮 28673 光福鎮 38999 胥口鎮 22110 太湖鎮 9577 橫涇鎮 36764 浦莊鎮 21752 渡村鎮 25252 東山鎮 52492 月浜虛擬街道 25656 蘇苑虛擬街道 24997 龍西虛擬街道 24600 吳縣市經濟開發區虛擬鎮 25185 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虛擬鎮 11266 江蘇省太湖採石公司虛擬鎮 2901 

2000年12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吳縣市,設立蘇州市吳中區、相城區。吳中區轄原縣級吳縣市的長橋、胥口、木瀆、橫涇、浦莊、渡村、東山、西山、藏書、光福、鎮湖、東渚、甪直、車坊、郭巷15個鎮。區人民政府駐長橋鎮。2001年2月28日,吳中區正式掛牌。
2001年,吳中區轄15個鎮:長橋鎮、胥口鎮、木瀆鎮、橫涇鎮、浦莊鎮、渡村鎮、東山鎮、西山鎮、藏書鎮、光福鎮、鎮湖鎮、東渚鎮、甪直鎮、車坊鎮、郭巷鎮。
2002年9月,蘇州市進行區劃調整,將吳中區的東渚鎮、鎮湖街道劃歸虎丘區管轄。

行政區劃

吳中區轄13個鎮:長橋鎮、甪直鎮、車坊鎮、郭巷鎮、光福鎮、藏書鎮、木瀆鎮、胥口鎮、橫涇鎮、浦莊鎮、渡村鎮、東山鎮、西山鎮。(根據江蘇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碼整理)
長橋鎮 轄:社區居委會(蠡墅、先鋒、新家、龍橋、龍西、新南、新北)。
甪直鎮 轄:居委會(甪青、正陽、中和、建新、南匯);村委會(淞南、淞港、淞浦、澄北、澄湖、澄東、甫里、甫南、甫港、甫田)。
車坊鎮 轄:居委會(車坊);村委會(江灣、朝前、鄂田、旺浜、華雲、前港、湖浜、澄湖、長渠、瑤盛、李家、金園、大倉、橫港、車漁、三馬)。
郭巷鎮 轄:居委會(郭巷);社區居委會(塘北);村委會(黃潦、潦涇、長豐、灣里、浮橋、塘東、戈灣、五浦、六浦、徐浜、雙浜、姜莊、尹山、六豐、善浦、塘南、姜家、獨墅湖、馬巷、官浦、通橋)。
光福鎮 轄:居委會(梅園、東淹湖、太湖);村委會(福利、舟山、鄧尉、香雪、湖中、沖山、府巷、迂里)。
藏書鎮 轄:居委會(藏書);村委會(藏東、藏南、藏西、藏北、藏中)。
木瀆鎮 轄:社區居委會(香溪、花苑、白塔、同春、翠坊、下塘、胥江);村委會(靈岩、堯峰、金山、天平、姑蘇、西跨塘)。
胥口鎮 轄:社區居委會(胥江、子胥);村委會(東欣、新峰、箭涇、香山)。
橫涇鎮 轄:居委會(上塘、下塘、西環);村委會(新路、新齊、鎮南、新眾、堯南、新思、三星、上莊、後巷、馬家、新湖、上林)。
浦莊鎮 轄:居委會(浦莊);村委會(湖橋、浦莊、馬舍、石莊、界路、東吳)。
渡村鎮 轄:居委會(渡村);村委會(牛橋、石塘、石舍、採蓮、前塘、靈湖、陸舍)。
東山鎮 轄:居委會(東山、葉巷、渡橋、西新);村委會(楊灣、三山、碧螺、潦里、陸巷、雙灣、莫厘、吳巷、渡口、渡橋、太湖、新潦)。
西山鎮 轄:居委會(鎮夏、東河);村委會(元山、蔣東、庭山、林屋、秉常、石公、東蔡、縹緲、衙甪里、堂里、東河、東村)。
直轄居委會 轄:社區居委會(月浜、月浜二村龍港村、寶帶、月亮灣、嘉寶花園、東吳花園、澹臺湖、北區、苑聯、苑東、苑南、苑北、南區、東吳、北巷、西塘、南巷、文衛、水香苑、水香六村、新景苑、新苑、吳中苑、龍苑、盤蠡、龍西新村美之國花園龍華苑)。
開發區 轄:居委會(龍南、新江、碧波、白雲街、南港、盛豐苑、商貿城、吳中商城);社區居委會(寶帶橋、紅莊、東湖、南石湖、珠村、吳山、龍翔、莫舍、溪上、木林);村委會(張橋、旺山)。
度假區 轄:居委會(蔣墩、長沙、葉山、中心);村委會(梅舍、郁舍、香山、小橫山);江蘇省太湖採石公司、吳中區良種場、吳中區林場

2004年行政區劃

甪直鎮面積 63.99平方千米,人口 78985人。光福鎮面積 69.12平方千米,人口 56658人。
藏書鎮面積 43.97平方千米,人口 31172人。木瀆鎮面積 38.23平方千米,人口110000人。
胥口鎮面積100.00平方千米,人口 20423人。浦莊鎮面積 28.75平方千米,人口 29580人。
渡村鎮面積 29.79平方千米,人口 32851人。東山鎮面積 63.00平方千米,人口 56044人。
西山鎮面積 83.42平方千米,人口 42668人。(根據《江蘇省統計年鑑·電子版》整理。缺街道數據。)

自然地理

吳中地形

吳中區吳中區
吳中區位於蘇州市南部,北依蘇州古城區,東連崑山,南接吳江,西銜太湖;四周還分別與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技術開發區(虎丘區)、相城區接壤;與無錫、宜興、浙江湖州隔湖相望。吳中區是典型的東部水網地區,地處長江下游,為太湖水網平原的一部分。境內水網稠密,江河湖泊眾多。東部以平原為主,由水網平原、低洼圩田平原等構成。全境東西寬92.95千米,南北長48.1千米。

土質:吳中區平原地面組成大部分屬河流沖積、湖積相物質,淺層內以灰色變形較小、強度較高的粘性土為主,質地緊實,一般承載力為20T/M2左右。全區地面平均海撥約5M,地勢平坦,坡度平緩,地勢符合國家工程建設標高。

吳中山脈

吳中區西部有低山丘陵,系浙西天目山向東北延伸的余脈,成“島”狀分布在太湖之中和沿岸鎮內。境內山脈最高峰為穹窿山,主峰笠帽峰海拔341.7米。

吳中區穹窿山
穹窿山:道教名山勝地。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境內。海拔342米,是蘇州內的最高山,俗有“陽山萬丈高,不到穹窿半截腰”之說。山有三高峰,一曰大茅峰,一曰二茅峰,三曰三茅峰,傳因茅山三茅真君曾至此禮拜北斗,故名。登臨頂峰,舉目四望,東有堯峰、烏龍諸山,西有鳳凰、玄墓等山,北有靈岩、天平山巒,南面太湖七十二峰,盡入眼帘,美不勝收。群山諸峰構成圓周,穹窿處於圓心,似萬星環拱北極一星,呈萬山環拱穹窿雄姿,鬼斧神工,巧妙自然。相傳古時仙人赤松子及漢代功臣張良均曾於此山隱居修道,山上尚存其拄杖泉、煉丹台、升仙台、國師龕等古蹟;漢代建有上真觀,清代道士施亮生曾募資重修原觀並增建大小道教建築5,000餘間,使其漸為江南一大道教勝地。時山下有下院、善義橋,山腰建有本山護法神劉天君殿,盤旋而上則是上真觀,觀前有一山門,入門有靈官殿、仙聖宗師殿、三茅真君殿、玉皇殿、三清殿、天醫殿、善司殿、三元殿、關帝殿、斗姆殿、呂祖殿、神虎殿、太乙殿、文昌殿、玄帝殿、崇福閣、應靜齋、養和堂等等殿宇建築,後因年久失修,日趨衰落,遂漸被毀,僅存遺址。據《茅山志》所載,穹窿上真觀“為句曲三茅真君行宮”。
吳中區吳中區

蟠螭山:蟠螭山位於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光福鎮的蟠螭山,俗稱南山,因其東隅石壁如峭又稱石壁山。山頂有明代憨山大師遺蹟“憨山台”及兩棵明代鴛鴦銀杏樹和一棵元代石楠樹。這裡以自然風光和人文遺蹟見長,是賞太湖美景、觀摩崖石刻、抒思幽之情的絕佳之處,每當日暮時分,晚霞與漁帆共舞,矯橋為湖天作界。

吳中水文

水文:據資料統計,全區最高水位平均值3.38M(吳淞標高,下同),最低水位平均值2.43M,常年水位平均值2.83M。

吳中氣候

吳中區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溫度15.7℃,年平均降水量1088.5mm(最多1782.9mm,最少600mm):常年6月16日入梅,7月9日出梅,梅雨量194mm;無霜期240天;年日照時數1940.3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45%。

吳中自然資源

吳中區自然資源雄厚,物產富饒,名品眾多。銀魚、梅鱭魚和白蝦被譽為“太湖三寶”。吳中是枇杷和桂花全國五大產區之一、銀杏全國十大產區之一,吳中還是全國三大種蜂基地之一。特產洞庭(山)碧螺春茶被列入全國十大名茶,享譽海內外。東部水鄉盛產鮮藕、荸薺、水紅菱等蔬果。境內擁有豐富的銅、鐵、鉛、鋅、高嶺土(全國開採量最多)、花崗岩、瓷石、太湖石等各類礦產資源。吳中工藝最具特色的有蘇繡、緙絲、澄泥硯、金山石雕等等。

經濟概況

吳中區的工業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社辦企業開始起步,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全區工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壯大,目前已形成了從傳統的絲綢服裝、工藝、建材化工到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工業已經成為全區經濟的主要支柱。2002年全區實現工業產值322億元,實現工業銷售304億元,利稅25.4億元。

吳中區吳中區
進入新世紀,吳中區抓住撤市建區的契機,作出了加快開發建設200平方公里的蘇州城南工業帶的戰略部署,全力構築工業經濟發展新的載體,營造新的優勢,加快推進工業化、城市化進程。蘇州城南工業帶的基本目標是,以省級吳中經濟開發區為龍頭,向東、向南、向西拓展,形成“一個中心區、兩個配套區、一個經濟區”。通過3--,5年的開發建設,形成200平方公里的大開發構架,最終形成300--,500億美元的項目投入、50--,80億元的財政收入,全區人均GDP達到8000--,10000美元,成為吳中區未來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和核心增長極。

目前,全區工業經濟發展迅猛,按照蘇州市的要求,努力構築外向型經濟、民營經濟和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規模型企業“三足鼎立”的新格局。外向型經濟優勢明顯,至2003年4月,全區共有註冊外商投資企業1052家,累計註冊外資25.2億美元。特別是近年來吳中區不斷完善各種投資環境,著力構築高水平、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外商投資企業投資強度不斷增大、質量不斷提高、規模不斷擴大,美國施樂公司、日本日立、東芝、西鐵城、丸紅、三菱、旭華成、中國台灣智寶、雅新、迎廣、佳鼎等著名跨國公司紛紛人駐吳中,絕大部分外商投資企業在吳中區取得了良好的投資收益。吳中區與世界上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和貿易關係,2002年全區實現進出口貿易總值12.4億美元,開放型經濟對全區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日益明顯。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已成為全區經濟新的生力軍。至2003年4月,全區註冊民營企業4896家,註冊資金49.7億元。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規模型企業已經具備了較好的基礎,一批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發展前景廣闊、市場形象良好的企業快速成長,對全區經濟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

蘇州吳中經濟開發區是1993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首批省級經濟開發區之一。這裡北依蘇州古城,東鄰中新合作蘇州工業園區,西連太湖風景區和蘇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與吳江市接壤。京杭大運河、205省道、蘇嘉杭高速、蘇州繞城高速(南段)貫穿全境,滬寧鐵路、滬寧高速公路近在咫尺,交通十分方便,區位優勢明顯,是蘇州城南工業帶的核心。進入新的世紀,吳中經濟開發區已成為一片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投資熱土。開發區內配套完善的基礎設施,高效優質的服務體系,吸引了眾多的中外客商。目前已有1000多家企業進區落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超過270家,分別來自美國、日本、荷蘭、法國、新加坡、韓國、加拿大以及台灣、香港等17個國家和地區,投資置業領域涉及精密機械、電子及IT產業、精細化工、生物醫藥、工藝服飾、新型建材、房地產等10多個行業,已批准外商投資總額超過25億美元。2002年開發區實現工業產值65億元,銷售收入63.34億,利稅總額5.5億元,增長65.8%。

吳中區吳中區
一批鎮級工業園區迅速崛起,勢頭良好。木瀆、角直作為全區經濟重鎮,工業發展繼續在全區處於領先。長橋鎮經濟開發區創建於2000年5月,位於吳中經濟開發區石湖路兩側,是“江蘇省新材料星火技術密集區”,現有外商投資企業30家,民資企業23家。區內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高新技術產品6隻,並承擔了科技部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2項、國家級暨省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2項,國家級暨省級火炬計畫項目5項,省級星火計畫項目3項,省級新產品試製計畫項目15項,市級科技項目23項,已形成了明顯的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優勢。胥口鎮是吳中區近年來升起的又一顆外向型經濟新星。胥口工業園由“蘇州胥江工業園”和“蘇州香山工業園”兩部分組成,總面積10平方公里。這裡基礎設施完備,緊靠蘇州繞城高速西山(胥口)道口,區位優勢明顯。目前已有。30餘家外商投資企業和近百家民營企業進區落戶,發展前景廣闊。此外,全區各鎮都創建了各具特色的工業開發區,為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批快速成長的規模型企業,成為全區工業經濟發展的旗幟和縮影。1993年脫胎於校辦企業的江蘇吳中集團公司,十多年來,產業不斷拓展,涉足服裝、醫藥、房地產、教育信息軟體與網路、基礎設施工程配套、商貿、資本運營等領域,初步成為一個現代化、國際化的企業集群。1999年,由江蘇吳中集團控股的“江蘇吳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滬掛牌上市,被譽為“中國普教第一股”。位於木瀆鎮的江蘇金貓工業集團公司,成立於1993年,是一家跨行業、多方位的國家級鄉鎮企業集團公司,擁有固定資產近15億元,職工4000餘人,連續多年位居省建材行業年利稅第一大戶。其核心企業蘇州金貓水泥有限公司,年產高標號水泥170萬噸,是中國水泥工業的新星,全國最大的水泥工業基地之一,生產的“金貓”牌水泥享譽海內外。位於吳中經濟開發區的蘇州東瑞製藥有限公司,主要開發生產頭孢類廣譜抗生素及新一代抗過敏藥物、糖尿病藥物、消化系統藥物、泌尿系統藥蘇州東瑞製藥有限公司物、類風濕關節炎藥物、抗高血壓藥物等化學藥品。產品質量穩定,銷量國內領先。惠氏—百宮(蘇州)製藥有限公司,是美國家庭用品公司在吳中經濟開發區投資的現代化製藥企業,主要產品有抗生素類藥、婦女保健品、多種維生素及鈣補充劑等,是全國醫藥生產的重要基地之一。由世界500強之一的台灣雅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吳中經濟開發區投資的雅新電子(蘇州)有限公司,是吳中區現代電子產業的代表,主要生產與佳能、富士、夏普、索尼等知名晶牌配套的電源供應器,同時研究開發了背投電視、顯示器、DVD播放機、家庭劇院等,產品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譽。蘇州天馬醫藥集團是吳中區第一家私營企業集團公司,主要生產無水乙醇、草酸二乙脂等醫藥中間體產品,具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交通

吳中區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水利和交通樞紐。截至2014年,吳中區基本形成了以繞城高速公路西南段、蘇滬高速公路、蘇崑太高速公路和蘇嘉杭高速公路為快速通道,以227省道、343省道、230省道為主骨架,以吳中大道、東方大道、東山大道、環太湖公路、蘇同黎一級公路、東太湖大道、福湖路、甪錦線等區內主幹道為次骨架和以縱橫交錯的鎮村道路為補充的便捷、高效的公路網路,基本實現了高速公路互通出入口連線順暢,所有鄉鎮15分鐘內可上高速公路。
至2012年末,吳中區公路總里程達1185公里(不含市政道路),公路密度達159.7公里/百平方公里。境內河道縱橫交錯,航道總里程達330.33公里,其中有京杭大運河、蘇申內、外港線、蘇西線等7條等級航道。蘇州輕軌一號線在木瀆已實現了地面銜接,與建設中的蘇州輕軌二、三、四號線,分別將太湖度假區、吳中城區、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與蘇州城區緊密連線,形成了吳中區與蘇州各城區無縫對接的現代化大交通格局。

社會

文體事業

2010年,吳中區公益性文化陣地面積增加到11.1萬平方米。積極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民眾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水平進一步提升。成功舉辦首屆兵聖杯世界女子圍棋錦標賽。

教育事業

2010年,吳中區獲評省級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區。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穩步推進,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全面實施,老年大學和老幹部活動中心建設進展順利,吳中電大躋身“全國示範性基層電大”。

醫療衛生

2010年,吳中區完成社區衛生服務站標準化建設改造,區精神衛生康復中心和一批鄉鎮衛生院建設順利推進。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紮實履行公共衛生服務職能。建立區紅十字會常設機構。

社會保障

2010年,吳中區全年新增就業崗位5.3萬個,開發公益性崗位545個,實現城鎮困難人員就業2709名、失業人員再就業3773名,吳中籍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5%。二是進一步完善城鄉社保體系。城鎮五大社會保險淨增參保2.9萬餘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籌資標準提高到420元,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提高到400元,城鄉低保實現歷史性並軌,保障標準提高到420元。

生態環境

2010年,吳中區礦山整治完成復綠86.5萬平方米,環保重點項目和太湖水污染防治重點項目順利完成年度計畫,東太湖綜合整治完成退墾還湖、圍堰及排水工程。嚴格控制新開工高能耗、高污染項目,關停並轉一批化工企業,“十一五”減排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吳中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均達100%,陸地森林覆蓋率達29.1%,國家生態區建設通過國家級考核驗收。

土產特產

太湖白蝦

太湖白蝦俗稱“水晶蝦”,是“太湖三寶”之一。通體透明,晶瑩如玉,略見棕色斑紋。每年的5—6月是白蝦的產卵盛期,這時捕撈的蝦大多抱卵,漁民稱之“蠶子蝦”,農曆六、七月,為捕撈旺季。

太湖銀魚

它和梅鱭魚、白蝦並稱為“太湖三寶”是我國主要的口水產品。銀魚又稱“膾殘魚”,俗稱麵條或面杖魚,魚身細長,略圓,形如玉簪,通體細嫩透明,柔若無骨,無腸,潔白無鱗,色澤似銀,故稱銀魚。

枇杷

枇杷屬多年生薔薇科常綠喬木,是江南早熟水果之一,與楊梅、櫻桃並稱“初夏果品三姐妹”,又因其具有秋萌、冬花、春實、夏熟備四時之氣而譽為“百果中的奇珍”。

栗子

栗子亦稱板栗,山毛櫸科,落葉喬木,樹高可達20米,初夏開花,秋季采果實。栗子有南北之分,“北栗”以房山良鄉為最,“南栗”則以太湖地區出產的為著名。

旅遊資源

吳中區既有湖光山色之美,又有人文風物之華。太湖風景名勝區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共規劃建設13個景區,其中西山、東山、光福、木瀆、甪直、石湖等6個景區在吳中區境內。景區內的山水湖泊、園林第宅和文物古蹟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不僅互相滲透,連成一片,而且各具特色。

吳中區吳中區

太湖中的西山,是一個群島風光、現代農業、古蹟眾多的湖島景區,有梅園石公山林屋洞羅漢寺春熙堂禹王廟古樟園包山寺明月灣、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等景點。太湖東南的東山,是一個以花果叢林和元明清三代古建築為特色的山水景區,有啟園、雕花樓、明善堂、軒轅宮、紫金庵、陸巷村、雨花台、三山島等景點。太湖東岸的光福,是以春梅、秋桂為主的植物景觀和自然山水組合見勝的景區,有聖恩寺、香雪海、窯上村、石壁、塔山等景點。木瀆是一個以山水石景為特色和吳越遺蹟、第宅園林為主的景區,有天平山靈岩山、天池山古松園榜眼府第虹飲山房羨園、盤隱草堂等景點。甪直是以古羅漢塑像和古橋老街著名的典型江南水鄉景區,有保聖寺、葉聖陶紀念館、萬盛米行、王韜紀念館、蕭宅、張陵山等景點。此外,1992年開始建設的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建有水上樂園、鳳凰台、曇花庵等景點。

名人

闔閭(?—前496),又作闔廬,姓姬,名光,吳王諸樊之子,故又稱“公子光”。春秋末期吳國國君,公元前514至前496年在位,為“春秋五霸”之一。
伍子胥(?—公元前484年),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
朱買臣(?—公元前115年),字翁子,西漢吳郡吳縣人。漢武帝大臣、辭賦家。
練塤,字聲伯,後更名則成,明初人。祖籍福建浦城,父練士章(字文達)曾任蘇州某海道萬戶府的總管,因之遷居郭巷鎮尹山,宅址在今尹山街8號一帶。練塤幼時即以氣節自負,與眾少合,
練綱(1402—1477)字從道,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郭巷鎮尹山街8號一帶)人。明宣德十年(1435)鄉試第二名舉人,入太學,以諳熟《春秋》著名。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子畏,號桃花庵主、六如居士等,吳縣人。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
葉聖陶(1894年—1988年),名紹鈞,字秉臣,吳縣人。現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會活動家。
王大珩(1915年─2011年),吳縣人,光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大珩是我國光學界公認的學術權威和組織領導者。
金聖歎(1608年—1661年),名采,字若采,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一說本姓張,名喟。吳縣人。清初文學家、文學批評家。
陸龜蒙(?—約881年),字魯望,號天隨子,長洲縣人,居甫里(今甪直),別號甫里先生、江湖散人等,晚唐文學家、詩人。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吳縣人。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
范成大(1126年—1193年),氣字致籠、號石湖居士,吳縣人。南宋政治家、文學家、詩人。

江蘇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蘇州市縣級行政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