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巷鎮

郭巷鎮

郭巷鎮是位於蘇州古城外東南郊的現在屬於吳中區下轄的一個鄉鎮。它北連中新合作的工業園區,西臨吳中區城區,與吳中經濟開發區隔河相望,蘇州高新技術開發區近在咫尺。如今的郭巷轄有11個社區,總面積53.96平方公里,本地人口4.5萬人,外來人口15萬人,區域規劃常住人口達30萬人。1987年增加到0.23平方公里,2005年則已增加到2.85平方公里,街道除老街外,還新增了郭新東路、郭新西路、郭新北路、尹豐路和通達路、姜莊路、馬村路等。

基本信息

歷史鎮名

 郭巷鎮 郭巷鎮
郭巷地區有人類居住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5300年前的崧澤文化時期。而郭巷集鎮的歷史,可至少可追溯到600多年前的明代初期。
郭巷集鎮的得名是否與郭姓居民有關,現在已無從考證。當地父老口口相傳,小鎮最早只有施、董、陳三個姓的居民,其中施家祖上來自崇明,據說是一隻官船搖來的;董家祖上也來自崇明,曾在施府任吹鼓手;陳家祖上則是師爺出身,可能來自河南。對於郭巷的“郭”,不少父老認為只是附郭(外城)的意思。
憑著一度擁有較多大規格建築的優勢,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區劃調整中,位置偏於一隅的郭巷小鎮成為鄉(公社)政府駐地,從此徹底蓋過尹山鎮,成為尹山湖及周邊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郭巷小鎮的建成區面積不斷擴大,人口不斷增多。解放時,這裡的建成區面積只有0.097平方公里,1987年增加到0.23平方公里,2005年則已增加到2.85平方公里,街道除老街外,還新增了郭新東路、郭新西路、郭新北路、尹豐路和通達路、姜莊路、馬村路等。

地理交通

地處滬寧經濟走廊,水陸空交通十分便捷
距上海市虹橋國際機場70公里
距上海浦東國際機場110公里
蘇州光福機場60公里
距上海港100公里
距張家港港96公里
距蘇州火車站、滬寧高速公路8公里

經濟建設

 郭巷鎮 郭巷鎮
這些年,郭巷經濟快速發展,已形成以出口加工區和河東高新工業園為龍頭,姜莊、雙浜、金絲港工業小區為基礎的工業板塊發展格局,偉創力、華電科技等龍頭企業增長迅猛,成為領跑工業產業轉型升級的樣本,吳淞江科技產業園作為吳中區重點載體項目,正在加緊投資建設中。
與此同時,蘇州最大的菜籃子南環橋市場、米袋子蘇州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均落戶於此,蘇州古玩城也於去年底在北港路對外迎客,東環路汽車一條街銷售量持續攀升。
依託親水優勢、生態優勢、地利優勢,郭巷街道房地產業發展迅猛,仁恆、保利、中海、九龍倉等地產龍頭爭相搶駐。業界評價,隨著尹山湖公園、寶帶公園、商業水街的開工建設,尹山湖·獨墅湖雙湖板塊必將成為蘇州城市發展的新標桿之一。
此鎮現經濟環境正在日進千里之速前進著,自身擁有極強的先天自然優勢,吸引著各方的投資人士紛紛在此鎮掘金的熱潮。現正在處於鎮政府東遷的行動當中。

招商引資

傾力打造商貿產業帶。即東環路沿線的商貿產業帶,現已經進駐汽車品牌有賓士、寶馬福特、別克、帕薩特、桑塔納、富康、福駿、廣州本田、廈門金龍、東南、慶鈴、金杯、一氣寶來等二十多個品牌。總投資數億元,預計兩年時間內,在東環路沿線將出現集汽車銷售、特約維修和定點代理的商貿新景觀。

歷史人物

顧雍(168—243)三國時吳國丞相。顧氏為越王勾踐之後,封於蘇州城東澄湖邊之搖城(今屬車坊鎮),後世子孫散居蘇州城鄉,為蘇州望族。據《吳門表隱》記載,顧雍宅在葑門外曹巷村(今郭巷街道塘南村柴家浜、巷門裡一帶,柴家浜實為曹家浜),該書編者顧震濤系顧氏後裔,諳熟鄉邦文獻,記述可信度高。
顧雍字元嘆,少時曾跟從蔡邕學習琴、書。二十歲經州郡表薦,任合肥長,後轉任曲阿、上虞等地,均有政績。建安五年(200年)孫權任會稽太守時,以顧雍為郡丞,負責處理太守事務。任內討伐寇賊,使境內恢復安寧,升左司馬。孫權建立吳國後,顧雍遷任大理奉常,領尚書令,封陽遂鄉侯。顧雍不喜聲張,拜侯後回到家鄉,家人竟然不知這件事。黃武四年(225年)改任太常,進封醴陵侯,又代孫邵為丞相,平尚書事。性不飲酒,平時寡言少語。為相十九年,所選文武將吏,能量才而用,使之各盡其職;獎懲功過,能明察秋毫,以國為重。因此孫權對顧雍的政見言聽計從,連兩朝元老、輔國將軍張昭上疏“法令太稠,刑罰微重,宜有所蠲免”,孫權也要詢問顧雍,得到證實後才實施。孫權還經常派中書郎到顧雍處咨訪國事。

顧榮(?—312)西晉官吏。字彥先,顧雍孫。丰神明悟,與薛謙、陸機兄弟等稱為五俊。任吳國黃門侍郎、太子輔義都尉。西晉滅吳後,與陸機兄弟一起赴洛陽,時號“三俊”,拜郎中,歷尚書郎廷尉正。相繼任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等人的僚屬。晉惠帝司馬衷西遷長安,征為散吉期常侍。後以八王之亂南歸,擔任東海王司馬越的軍咨祭酒。司馬睿南渡後,在王導的引薦下,顧榮擔任了軍司和散騎常侍,聯絡南方人士,協助創建東晉政權。後卒於官,贈侍中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元”。墓在黃天盪東巷門裡(實在今塘南村盛頭浜)祖居附近,墓西有祠,題為顧將軍廟。該地因而俗稱顧墓。曾孫顧愷之(著名畫家,一說顧榮曾孫顧愷之與畫家顧愷之系兩個人)墓相傳在尹山巔。

袁易(1262—1306)元代詩人、藏書家,赭墩村(今郭巷街道東部)人,字通甫,號靜春居士。出生官宦世家,從小受到良好教育,曾任徽州路石洞山長(一種在書院中負責講學、總領院務的職務),大德五年(1301)回赭墩,此後便不再出門任職,建江南園林式建築靜春堂。堂中有書萬卷,並且都親手校對。善於寫詩,著有《靜春堂詩集》(四卷)及《靜春詞》(一卷)。《四庫全書》評論袁易之詩說:“有元作者綺縟居多,袁易詩雖所傳無幾,而風骨遒上,故足以高步一時……”(資料來源:《郭巷鎮志》)
永隆(1360—1392)明初高僧。俗姓施,蘇州人。在襁褓中即不食葷腥,少年一心求學佛法。二十歲後入尹山(今屬郭巷街道)崇福寺,投奔禮天泉澤法師之孫永定,祝髮為僧。重建崇福寺大雄寶殿。洪武二十五年,朝廷決定對僧人進行考核,然後確認其身份。永隆帶領徒弟們赴京試經,並請求給予度牒。當時各地到京沙彌三千餘人,許多人並不諳熟經文,只是想冒請度牒。朱元璋知道後大怒,下令將這些人都送到錦衣衛充當軍人,永隆奏請通過焚身免除對其他僧人的懲罰,得到朱元璋允許。焚身前取香一瓣,書“風調雨順”四字,讓內臣上奏朱元璋,遇到旱災用此香祈雨,必定靈驗。後逢大旱,朱元璋召來僧錄司官,迎送永隆所遺之香到天禧寺率眾禱雨,以三日為限,當天夜裡就天降大雨,朱元璋大喜,對群臣說:“這真是永隆雨啊!”於是御製《落魄僧》詩表彰永隆。同年八月,永隆弟子時習把永隆的靈骨帶回蘇州,安葬在尹山寺內,並建造了一隻石塔。永樂二年(1404),著名僧人道衍(姚廣孝)為撰塔銘,由蘇州北禪講寺前住持德完書寫,南陽滕用亨篆額。

練塤,明初官吏。字聲伯,後更名則成。祖籍福建浦城,父練士章(字文達)曾任蘇州某海道萬戶府的總管,因之遷居郭巷鎮尹山,宅址在今尹山街8號一帶。練塤幼時即以氣節自負,與眾少合,洪武十一年(1378)在尹山澹臺書院中設義塾,延儒士高平人范煥為師,供里中子弟就學,還割田三十畝作為辦學經費。明初學者宋濂為作《長洲練氏義塾記》。後練塤以文學拜左春坊司直郎,充東宮經筵講官,負責教授太子。擔任言官,盡心盡責,遭到同僚的嫉恨。曾糾改尚書不法事,得到明太祖的讚許,特賜錦衣一襲,升河南道監御史(正七品)。後遭嫉恨者中傷,調任雲南廣西府推官。最後被人下毒而死,年僅三十七歲,時人都為之惋惜。歸葬光福鳳凰山。
練綱(1402—1477),明代官吏。字從道,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郭巷鎮尹山街8號一帶)人。明宣德十年(1435)鄉試第二名舉人,入太學,以諳熟《春秋》著名。正統十四年(1449),蒙古瓦剌部大舉進攻明朝,八月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被俘,弟朱祁鈺監國,後登位為代宗。因當時蒙古軍威脅猶在,朝廷內部鬥爭也很激烈,大臣們都惶遽不安,不敢昌言得失。練綱不顧自身安危,上《中興要事八條》(也稱《中興八策》)。十月,蒙古軍圍攻北京,練綱又上《勤王急務》一疏,代宗採納了他的意見,並任命他為監察御史。

施禮(明初),明代官吏。字尚儀,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父施宗義曾任福建建寧知府。施禮性情高邁,明朝洪武年間被地方上推薦給朝廷,永樂年間先後擔任過地官大夫(對財政官員的俗稱)、陝西清吏司員外、福建監察御史等職,後結廬於尹山湖濱、今郭巷集鎮所在地。
施悌(1451—?),明代官吏,字天祿,號介庵,郭巷集鎮人,施禮後裔,明代成化辛卯(1471)科舉人,弘治年間(1488—1505年)被選為湖廣永州府的同知,曾代理永州府知府事務,清惠相濟。掌管官吏升遷命運的考績中官劉瑾召見施悌,施悌避而不見。後任宗人府經歷,正德年間(1506—1521)出任姚安(今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一帶)知府,用禮法恩信教育百姓,還修繕學校,督促種桑植麻,除惡獎善,修建城內外街道。兩年後疾病發作,死在姚安。棺木後來運回蘇州,葬於尹山西麓祖墳,墓前有石豬、石羊。1751年,清乾隆皇帝下令將施悌的牌位放進墓旁的澹臺子祠,一起受祭祀,由施氏後裔主祭。

袁學瀾(1804—1879),清末詩人。渡橋村(今郭巷街道馬巷社區大橋頭村,又名袁村)人。原名景瀾,字文綺,別字春巢,自稱“巢史”,家境優越,勤於學業,以能詩著聲吳下。目前國內可見到他創作的詩詞近3000首,其中1200多首是吟詠吳地風俗民情、節令時序、名勝掌故之作,故被人們譽為“風俗詩人”。其《南宋宮詞》、《姑蘇竹枝詞》、《蘇台攬勝百詠》尤為時人所傳誦。另外如《田家四時絕句》、《游吳郡西山詩》、《編年詩》、《零錦詞》等影響也頗深遠。據《書舶傭譚》記載,他還有《適園詩》抄本24冊,共52卷,已流傳到日本人田中手中,目前國內尚未發現該詩集。人們以學瀾之詩能反映現實、針砭時弊,而稱其為“詩史”、“詩虎”。
1852年,袁學瀾購下蘇州城內官太尉橋西堍盧氏舊宅一所,營為宅園。因該宅鄰近名勝雙塔,於是自題為“雙塔影園”。該故居坐西向東,現有建築面積3275平方米,主要分南北兩路。南路第三進為大廳(系紗帽廳),舊額“仁德堂”;北路五進,三廳二樓,有花籃廳,額“怡軒”。
陳霆銳(1891-1976),民國著名律師。郭巷集鎮人,原名政,乳名翰臣,號霆銳,後以號行。父陳希濂(1867—1945年,字聆詩),1891年江南鄉試舉人第二名(亞元)。陳霆銳為美國密西根大學法科博士。在他和同仁們的奔走呼號、多方交涉下,不允許華人進入、並將華人與狗相提並論的上海黃浦公園,從1928年6月1日起對中國人開放。此外,他還為“五卅慘案”受害紗廠工人維權;為“七君子”辯護;參與收回上海租界的會審公廨,維護了我國的法權。後任台灣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

施魁和(1886—1934),民國時期蘇州商業領袖。字筠清。父施仲榮(1851--1942),字松亭,郭巷集鎮人,後遷居蘇州城內西北街天后宮橋,開設“施和記緞莊。筠清6歲讀書,14歲輟學習商,1924年被選為蘇州商團團副,1928年擔任蘇州第一區行政委員,1930年改充第一區區長。職務最多時,曾兼任蘇州救火會聯合會會長、吳縣商會主席委員、國貨陳列館館長等十六職。1931年金雞湖重修李公堤,他率先襄助;又發起組織梅蘭芳、馬連良1933年1月到蘇州義演,並將義演收入全部用於慈善事業。鑒於日本侵占我東北三省,他與人發起建造國貨商場(今蘇州人民商場),並擔任第一任董事長,以抵制東洋貨,保護民族工業,振奮國民精神。1934年秋蘇州大旱,10月18日筠清赴婁門外勘災,回家後即感不適,多方求醫不見好轉,第二天病故。
袁水拍(1916—1982),著名詩人。原名光楣,字進修,小名壽官,渡橋村(今郭巷街道馬巷社區大橋頭村,又名袁村)人,袁學瀾哥哥袁學潮玄孫、清末詩人袁蘭升曾孫。1934年畢業於省立蘇州高中,次年考入上海滬江大學,三個月後報考上海中國銀行,當了一名練習生。抗戰爆發後,他隨中國銀行總帳室撤退到武漢,1938年再次撤退到香港,同時開展詩歌創作活動和參加文化界進步活動。建國後擔任《人民日報》社文藝部主任、《人民文學》、《詩刊》編委,中央宣傳部文藝處處長、文化部副部長等職,曾被選為第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粉碎“四人幫”後,水拍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1982年10月29日,一代詩人因肺間質纖維化病逝世。著作有《沸騰的歲月》、《人民》、《冬天,冬天》、《向日葵》、《馬凡陀山歌》等,他還單獨翻譯或與人合譯了《伐木者醒來吧》、《我的心呀在草原》、《土耳其詩選》、《馬克思主義與詩歌》、《論詩歌源流》、《聶魯達詩文集》等書,並輯譯了《現代美國詩歌》。長子袁懷雨,北京地質大學教授。

陳章(1900—1992年),郭巷集鎮人,字俊時,陳霆銳胞弟,美國普渡大學電機工程碩士,曾任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無線電系主任20多年,是我國著名的無線電專家,被譽為“電壇宗師”,去世後一半骨灰撒在了郭巷市河和尹山湖的交匯處。

自然資源

茭白又名菰、茭瓜、茭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爛田裡,開花所結籽粒被稱為“菰米”或“雕胡”,是古代的“六穀”之一,煮出的飯香氣撲鼻,是招待貴賓的佳品。菰感染黑粉菌後不抽穗,但莖部卻不斷膨大,逐漸形成紡錘形的肉質莖,這就是茭白。

郭巷茭白栽培歷史悠久,農戶種植經驗豐富,質量上乘,是蘇州一帶的名產。這裡的茭白分秋茭白和四月茭兩大類,主要種植在北部和中部。2000年,郭巷地區種植茭白達2000畝,總產420噸。

郭巷是中國三大燈草產地之一。2000年,全鎮種植燈草1549畝,年產約112.3萬公斤,主要種在境內的中部和北部。農閒時節,婦女們把曬乾的燈草一小扎一小扎蘸濕,然後戴上指頭箍,用“草刀”一根一根地劃,劃出的“草玉”賣給做中藥的或做燭芯的,剩下的殼就用來做蓑衣、絞繩索。

郭巷的蓑衣做工考究,厚實耐穿,不漏水,是遠近聞名的特產。編織的時候,人們先搓好領頭繩,然後把草殼一小股一小股編上去,做成“軀體”,再編上“翅膀”和“裙子”。草殼每隔三四寸就用細繩橫向固定,以防日後鬆散。背部受雨最多,編的時候會多編些草殼。“軀體”的兩側還做上搭鈕、背帶,披上後可以紮緊,防止身前受潮。這樣的蓑衣精巧耐用,難怪有人稱之為“別致的工藝之作”。

尹山湖美

 郭巷鎮 郭巷鎮
尹山湖景色提起尹山湖,許多蘇州人會想到這裡曾經興辦的多處“五七”幹校。其實,尹山湖的歷史遠不止這么長,最遲到宋元時期,這個湖泊就已形成。它原名尹山淹,總面積約6平方公里,其水系與獨墅湖、金雞湖相連,湖中魚蝦密生,湖邊茭草遍布。從湖底曾發現古陶器、古磚瓦等現象看,這裡最早是陸地,後來才因地陷或水平面上升而成為湖泊。在湖水的滋養下,千百年來,湖邊崛起了一個又一個村鎮。
隨著經濟的發展,尹山湖的景觀功能、生態功能越來越受重視,在這樣的背景下,2006年當地啟動尹山湖還湖工程,主要是在原尹山湖中央取土260萬立方米,形成一個水面面積約2.13平方公里、湖岸線長8公里的新尹山湖。根據今年1月公示的《蘇州市尹山湖周邊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新尹山湖所在區域功能定位為蘇州市東南部以居住和休閒功能為主的濱水新區,吳中區東部片區中心,規劃城市建設用地6.88平方公里,可容納居住人口約12萬人。
如今,新尹山湖開闊的水面波光粼粼,清澈的水體宛如碧玉翡翠,讓人心曠神怡。湖邊有林地、有湖石、有木棧道,讓這裡成為理想的休閒去處。湖中“漂”起的占地64畝的生態小島,更是還湖工程的點睛之筆,吸引了眾多鳥禽棲息。一個以湖為核心、以濱水綠廊為軸的開放型生態空間已經形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