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史前
約5000年前 (新石器時代),今金庭鎮 (原西山鎮)俞家渡一帶有人類活動,生產磨製石器及陶器,從事漁獵等生產活動。
古代
夏初,大禹治水過西山,在今禹期山一帶召集各部落首領,禹分天下為九州,西山屬九州之一的揚州。
商末,西山始屬吳境。
周元王三年 (公元前473年),越滅吳,西山歸越。
周赧王九年 (公元前306年),楚滅越,西山歸楚,屬春申君黃歇之封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設吳縣,隸屬會稽郡,西山始屬吳縣。
三國,東吳太傅闞澤退隱西山,舍宅建文化寺和盤龍寺。
隋朝,後魏建威將軍鄭茂之子鄭白麟自滎陽攜家渡江遷至西山角里,為洞庭甪里鄭氏遷山始祖。
宋朝,元祐八年 (1093年),建甪頭寨,設甪里巡檢司,額管士兵144名,負責太湖及島內的防禦、治安。崇寧四年 (1105年),朱勔為建汴京壽山艮岳,大興“花石綱”,西山謝姑山、石公山等地的太湖石被采掠一空,百姓深受其害。建炎三年 (1129年),宋高宗趙構渡江南遷,北方人口大量南移。此後,一批貴族及後裔為避戰亂,陸續到西山隱居,形成以徐、陸、沈、蔡、蔣、馬、屠、勞八大宗族為代表的南渡隱逸望族群。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患及太湖,西山設大勝、石公、元山、甪頭、龜山、廟山六寨防倭。倭寇由胥口入太湖,掠橫山,泊元山,劫西山。江南道、浙江道各出兵500駐紮甪頭,設太湖營游擊衙署防倭抗倭。
清朝,雍正十三年 (1735年),東山設太湖廳 (縣級建置),三十六都 (三山島)從西山的洞庭鄉劃出,歸東山的蔡仙鄉。乾隆中期後,西山民事亦由太湖廳管轄。
近現代
清鹹豐十年 (1860年)十一月十六日,太平軍侍王李世賢率水軍從溧陽出發,攻克西山,距甪頭。次年二月,攻克東山,設東珊縣,轄東西兩山。
清同治二年 (1863年)秋,太平軍撤離西山,復歸清蘇州府太湖廳。
清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在西山建靖湖廳 (縣級建置),廳治在後堡。羅甘嘗出資在東村創辦吳縣求忠第一初等國小堂,為西山新式教育之開端。
民國元年 (1912年)1月,廢太湖、靖湖廳,設太湖縣,轄東西山,鏇易名為洞庭縣。7月,撤洞庭縣,併入吳縣。
民國二年 (1913年),在林屋洞前的靈佑觀東院設西山區行政委員署。
民國十七年 (1928年),西山區行政委員署改為西山鄉行政局。
民國十八年 (1929年)8月,西山劃為吳縣第十九區,設8鎮15鄉。
民國二十三年 (1934年)11月,推行保甲制,西山劃為吳縣第十三區,設2鎮8鄉,共73保、729甲、7508戶。
民國三十六年 (1947年)2月,西山被編為西山區,設2鎮5鄉,共91保、676甲。
民國三十七年 (1948年)5月,西山、東山兩區合併成立洞庭區,區署在東山,西山設練瀆鎮、大夏鎮、四皓鄉,共30保。
民國三十八年 (1949年)4月30日,中共西山區委、區政府機構進駐西山。5月1日,中共西山區委、西山區人民政府、西山派出所正式成立。區公所設在後堡。7月,為配合剿匪,成立太湖區行政辦事處(隸屬蘇州行政區,縣級機構),轄東山、西山、馬山等地,辦公在東山雕花樓。
1950年3月,廢除保甲制,西山劃為7個小鄉。4月,西山區劃為1鎮8鄉2直屬村,設60個行政村。太湖區行政辦事處成立,西山歸其管轄。
1951年6月,太湖區行政辦事處撤銷,西山仍屬吳縣。
1952年7月,復建蘇南人民行政公署太湖辦事處,西山歸其管轄。10月,西山區改稱太湖行政區第二區。
1953年5月1日,太湖行政區第二區復名為西山區,太湖辦事處改建為震澤縣,西山屬震澤縣。
1956年3月,西山撤小鄉建大鄉,全區分石公、東河、建設3個鄉,共5個高級社,39個初級社。
1958年,西山島設立金庭人民公社。
1959年4月,震澤縣撤銷,西山復屬吳縣。
1963年,金庭公社分為金庭、石公、建設3個公社。
1987年,金庭、石公、建設3個公社撤銷,合併為西山鎮,鎮治設在鎮夏。
2001年3月1日,吳縣市撤銷,併入蘇州市,原轄區劃分為吳中、相城兩個區。西山鎮屬蘇州市吳中區。
2007年6月28日,西山鎮正式更名為金庭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金庭鎮中心位置處於北緯31°08′, 東經120°18′,地處蘇州太湖東南部,位於姑蘇城西南35公里,距蘇南碩放國際機場55公里,距上海120公里,轄境包括太湖中西山島及周圍34個太湖小島,總面積84.22平方公里。
地形地勢
金庭鎮的主要地貌類型有低洼圩田平原、山前沖積平原、低山、石英砂岩丘陵、花崗岩丘陵、石灰岩丘陵、山塢和湖灣。
太湖諸山為浙西天目山向東北延伸的余脈,在明代王鏊的《七十二峰記》中,太湖中馬山、西山、東山3處共有72峰,其中西山有41峰。其中,整個西山(金庭鎮)的最高峰是位於中西部的縹緲峰,達336.6米。
金庭鎮所轄太湖島嶼眾多,其中有居民常年居住的有西洞庭山、橫山、陰山、葉山(1996年劃出)四島。人工圍墾和自然淤塞對西山地貌的影響十分明顯。烏龜山 (居山)、搭褳山、大謝姑山、小謝姑山、瓦山、青浮山等原是太湖小島,20世紀60年代末因圍湖造田而與西洞庭山相連。
氣候條件
金庭鎮屬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類型,加上太湖水體的調節作用,具有四季分明、溫暖濕潤、降水豐沛、日照充足和無霜期較長的氣候特點。年平均溫度在16℃左右,全年中溫度最高的是7、8月,極端最高氣溫為39℃;最低的是1、2月,極端最低氣溫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