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過敏

藥物過敏

藥物過敏也叫藥物變態反應,是因用藥引起的過敏反應。過敏反應是一類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免疫反應的異常,無論是過強或過弱,對身體都是不利的,會引起一系列的病變;由藥物引起的這種情況就是藥物過敏。常表現為皮膚潮紅、發癢、心悸、皮疹、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出現休克或死亡。

基本信息

概述

藥物過敏藥物過敏

“過敏”(Allergy)這個詞源於希臘,原意是“不正常的反應”。現代醫學認為是由於免疫系統錯把一些原本無害的物質當作危險的外來入侵者,反應過度形成了過敏。統計顯示,生活中有1/3的人發生過不同程度的過敏。

藥物過敏反應常由藥物降解產物或雜質引起,通常與用藥劑量無關,僅見於少數特異體質病人。特異體質病人即使是使用常規劑量或者小劑量時同樣會發生過敏反應。

藥物的過敏反應一般發生在用藥的當時或片刻之後,也有的發生在用藥後的較長一段時間

青黴素的過敏反應率居各種藥物過敏反應的首位,約占用藥人數的0.7%~10%。其過敏性休克反應率也最高,占用藥人數的0.004%~0.015%。

發現

藥物過敏是人類認識最早的一類過敏反應。歐洲中世紀時肆虐的烈性傳染病如鼠疫霍亂等曾導致大量人口的死亡,甚至毀滅城鎮。

當時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用倖存者的恢復期血清進行注射。當大量的患者從這種治療中獲益時,卻有小部分人因注射這種血清而發生了嚴重的反應甚至導致死亡。

這是人類首次觀察到的過敏反應現象,對這種現象的研究導致一門新的學科----變態反應學----的形成。

因素

藥物過敏的發生有兩個必要因素:過敏體質和與藥物的接觸,兩者缺一不可。

過敏體質是遺傳決定的。具有遺傳過敏體質的人約占人口的1/3或更多,這些人容易發生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蕁麻疹濕疹等;

另一個因素是暴露於致敏藥物。並不是所有藥物都能引起過敏反應。能引起過敏反應的藥物稱為致敏藥物。所以,藥物過敏只發生於有過敏體質的人,並且必須因用藥引起

臨床表現

由於藥物反應可累及到各個系統器官,範圍廣,有全身的亦有局部的。本文只討論部分典型的藥疹和少數特殊類型的藥物反應。

變應性藥疹

這是藥疹中種類最多且最常見的一種類型。根據其潛伏期、發生髮展情況、皮疹表現及轉歸等,至少可分為10多個亞型,如固定性紅斑、猩紅熱樣紅斑、麻疹樣紅斑、蕁麻疹樣藥疹、多形紅斑樣藥疹、結節紅斑樣藥疹、玫瑰糠疹樣藥疹、紫癜形藥疹及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形藥疹等。它們具有下列一些共同點:①有一定潛伏期,一般為4~20日,平均7~8日,如已被致敏,再次用同樣藥物,常在24小時,平均7~8小時內即可發病。最短者僅數分鐘,遲者亦不超過72小時;②多數起病突然,可先有畏寒、不適、發熱等前驅症狀;③皮疹發生髮展,除固定紅斑外,照例呈泛發性和對稱性分布;④常伴輕重不一的全身性反應,輕者可不明顯,重者可頭痛、寒戰、高熱等;⑤病程有一定自限性,輕者在一周左右,重者亦不超過一月;⑥除在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形藥疹預後較差外,余均較好。以下分別介紹幾種有代表性的亞型。
1.固定性紅斑(固定疹)
是藥疹中最常見的一種,據統計占藥疹的22%~44%。常見的致病藥物為磺胺類(以長效磺胺占首位)、四環素類及鎮靜藥,水腫性斑片,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清楚,重者斑上有一至數個水皰或大皰。紅斑數一至數片不等,分布不對稱。可發生在任何部位,常好發於口唇及外生殖器等皮膚黏膜交界處,常因摩擦引起糜爛。如復發,通常仍在原處發作,與前一次留下的色素斑完全或部分重疊,且常較前一次擴大、增多。皮損局部可伴瘙癢,皮損廣泛者間有不同程度的發熱。紅斑消退後常留下紫褐色色素斑,多年不退盡,具有診斷價值。少數不帶紫色的水腫性紅斑,則消退快,且可不留痕跡。個別病例可伴發多形紅斑樣藥疹、蕁麻疹樣藥疹或麻疹樣紅斑
2.猩紅熱樣紅斑
皮疹發生突然,常伴寒戰、發熱(38℃以上)、頭痛、全身不適等。皮疹開始為大、小片紅斑,從面頸、軀幹、上肢向下肢發展,24小時即可遍布全身,分布對稱,呈水腫性、鮮紅色,壓之可退色。以後皮疹增多擴大,相互融合,可累及整個皮膚,酷似猩紅熱。但患者一般情況良好,而無猩紅熱的其他表現。皮疹發展至高潮後,紅腫漸消,繼以大片脫屑,體溫正常之後鱗屑即逐漸變薄變細變少,似糠秕狀,皮膚恢復正常,全病程不超過一個月,一般無內臟損害。若皮疹象麻疹,則稱玫瑰糠疹形藥疹;余類推。
3.重症多形紅斑
此系嚴重的大皰性多形紅斑,除皮膚損害外,眼、口、外生殖器等出現嚴重的黏膜損害,有明顯糜爛、滲出,常伴寒戰、高熱,亦可並發支氣管炎、肺炎、胸腔積液及腎臟損害。眼損害可導致失明。罹患該型藥疹者兒童多見。但必須指出,本症候群有時並非藥物所引起。
4.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形藥疹
臨床上比較少見,但相當嚴重。起病急,皮疹於2~3日內遍及全身。初為鮮紅或紫紅色斑。有時起病時呈多形紅斑樣,以後增多擴大,融合成棕紅色大片。嚴重者黏膜同時累及,可謂體無完膚。大片上出現鬆弛性大皰,形成很多平行的3~10cm長的皺褶,可以從一處推動到另一處。表皮極細薄,稍擦即破,顯示明顯的棘層松解現象。全身常伴40℃左右的高熱。重者可同時或先後累及胃腸道、肝、腎、心、腦等臟器。曾見一例因本病死亡患者,其鼻飼管壁上密布脫落的黏膜。病程有一定自限性,皮疹常於2~4周后開始消退。如發生嚴重併發症或某些重要臟器的嚴重受累,或因處理不當可於2周左右死亡。
血液白細胞總數多在10×109/L(10000/mm3)以上,中性粒細胞約80%,嗜酸粒細胞絕對計數為0或很低。重症死亡病例病理解剖發現:①表皮顯著萎縮,棘層細胞只有1~2層甚至全消失,細胞間和細胞內水腫,真皮充血水腫,有圍管小圓細胞浸潤,膠原纖維破碎變壞。口腔黏膜病變與皮膚相似;②淋巴結腫大,髓質增生,內皮黏膜增生腫大,皮質濾泡萎縮;③肝切面黃紅相間,可見瘀血,和肝細胞變壞。鏡檢示肝上葉中央嚴重瘀血,殘留肝細胞脂變、離解;肝實質與匯管分界不清,有的肝細胞邊界模糊不清,有的壞死溶解而被吸收;④腎切面腫脹,包膜外翻。鏡檢示血管充血,曲管濁腫,皮質間質內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為主形成的灶性浸潤;⑤腦灰質神經細胞呈各種變性,枕葉神經細胞呈水樣變性、腫脹,間有衛星細胞現象。基底核及小膠質細胞灶樣增生;⑥心肌有間質性水腫和瀰漫性輕度小圓細胞浸潤。

藥物過敏藥物過敏

其他類型藥疹及藥物反應

1.全身剝脫性皮炎型
是藥疹中比較嚴重的類型之一,其嚴重性僅次於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形藥疹,在未用皮質類固醇年代,其病死率很高。由於引起此型藥疹的用藥劑量較大或療程較長,故可能在變應性反應基礎上合併有一定的毒性反應。
本症的特點是潛伏期長,常在20~20日;病程長,一般至少在一個月。
整個病程發展可分為4個階段:①前驅期,表現為短暫性皮疹,如局限於胸、腹或股部的對稱性紅斑,自覺瘙癢,或伴發熱,此為警告症狀,若此時即停藥可能避免發病;②發疹期,可緩慢地逐漸從面部向下發展,或開始為急性發作,以後皮疹或快或慢地波及全身。在皮疹發作處於高潮時,全身皮膚鮮紅腫脹,面部水腫顯著,常有溢液結痂,伴畏寒與發熱。部分患者可出現肝、腎、心等內臟損害。周圍血象白細胞總數多增高,一般在15×109~20×109/L(15000~20000/mm3)之間;③剝脫期,這是本症的特徵性表現。皮疹紅腫開始消退,繼而呈魚鱗狀至大片形脫屑,鱗屑晨可布滿床單、手如戴破手套,足如穿破襪子,並且反覆脫落,持續可達一至數月之久。頭髮、指(趾)甲亦常同時脫落;④恢復期,魚鱗狀脫屑變或糠秕狀,繼而逐漸消失,皮膚恢復正常。自套用皮質類固醇後,病程可以顯著縮短,預後亦大大改觀。
2.短程銻劑皮炎型
這是50年代我國採用酒古酸銻鉀靜脈注射短程治療日本血吸蟲病時所見的一種輕型毒性皮炎。其特點為:①患病率高,一般在30%~40%,有的可高達60%~70%;②潛伏期短,均在開始治療後2~3日內發病;③均在銻劑用量達到0.3g後發疹;④夏季多見;⑤皮疹對稱分布於面、頸、手背和手指伸面,偶見於胸腹部,酷似痱子,密集而不融合,炎症反應輕微,自覺微癢或燒灼感,個別有發熱等全身症狀;⑥病程有自限性,即使不停藥,皮疹亦大多於3~5日內自行消失,伴以糠秕樣脫屑;⑦再治偶有復發。未見任何併發症和後遺症。組織化學檢查發現皮疹與正常皮膚含銻量無甚差異(均約2.5μg/dl)。組織病理似接觸性皮炎,無特異性

檢查

實驗室檢查方面,發皮膚劃痕、皮內試驗常以檢測患者對青黴素或碘化物有無敏感性,對防止過敏性休克反應有一定價值,但對預防藥疹的發生意義不大。體外試驗以淋巴細胞轉化試驗及放射變應原吸附試驗等已用於致敏原的檢測,但僅對部分藥物可靠,在有條件情況下可採用,有一定參考價值。

診斷

鑒於藥物反應範圍廣泛,表現複雜,且多於特異性,要確定診斷有時比較困難。對於藥疹的診斷,目前仍以臨床病史為主要依據,再結合皮疹表現和實驗室檢查,並除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預防

藥物過敏藥物過敏

由於藥物反應發病率高,危害性大,嚴重者可致死亡,故重視預防有重要的意義,如醫生不隨便給藥,病人不濫用藥,藥物反應是可以大大減少的。

1、在用藥前,首先明確診斷,不要在病情未搞清前,採用多種藥物圍攻,以為總有一種藥物會產生效用,這樣易出現不必要的藥物反應。

2、對所用藥物的成分、性能、適應證、禁忌證、副作用、配伍禁忌等應全面熟習掌握,做到不濫用、錯用、多用藥物。

3、用藥前應詳細詢問患者有無藥物過敏史,特別是對有過敏性體質者更不可忽視。對有過藥物過敏反應者,應注意交叉敏感或多源笥敏感反應的發生。

4、用藥應有計畫性,劑量不宜過大,種類不宜過多,時間不宜過久,並定期觀察,特別是套用有一定毒性的藥物,如免疫抑制劑、抗癌藥物等,更應嚴密觀察,經常檢查血象等。

5、某些器官有功能障礙時,常對某些藥物不能耐受,如患腎病者需慎用重金屬藥物。

6、在用藥期間應注意一些警告症狀或不耐受現象,如皮膚瘙癢、紅斑或發熱等,一旦出現應考慮立即停藥。

7、凡已發生過敏性藥物反應者,都應發給藥物禁忌卡,註明致敏藥物名稱及反應類型,以供複診時參考。

8、國家醫藥管理部門必須加強藥政管理。藥品在出廠投放市場前,必須經過嚴格的檢查,把好的藥品質量關。

喝蜂蜜防過敏7個方法在家治過敏

1.皮膚過敏冰鎮緩解。冰鎮能舒緩過敏帶來的麻煩,只需一張紙膜沾濕清水後,在冰櫃中冷藏一段時間,再把紙膜打開覆蓋在臉上。臉上因為過敏而痒痒的感覺也會瞬間消失。

2.喝蜂蜜防過敏。喝蜂蜜可起到免疫療法的功效。在過敏季節來臨之前幾周或幾個月,每天喝勺蜂蜜。最好選擇當地產蜂蜜。

3.補充維生素。維生素C是強抗氧化劑,也是重要的肥大細胞穩定劑。肥大細胞容易引起眼部刺激、打噴嚏和流鼻涕等過敏症。

4.飲用蕁麻葉茶。蕁麻有刺激性,但是飲用蕁麻葉茶絕對安全。飲用之前,將蕁麻葉浸泡10—15分鐘,防過敏藥效更好。

5.淡鹽水洗鼻子。用淡鹽水沖洗鼻子有助於沖刷掉鼻子中的過敏物,進而減少或緩解過敏症狀。

6.精油蒸汽熏吸法。平底鍋加水燒開,關火後滴入4滴桉樹油、1—2滴茶樹油。再用一塊大毛巾蓋住臉部,對著平底鍋做深呼吸5—10分鐘。

7.喝優酪乳。乳酸菌能增強人體抵抗力,一定程度上能緩解過敏症狀。花粉過敏症的人要每天喝優酪乳。

不少人都將撲爾敏、金芙敏等治療過敏的藥帶在身邊,以備不時之需,這點小編是贊成的。

治療

祛除病因

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藥物是必須首先採取的措施,切忌在已經出現藥物反應的先兆表現時繼續用藥的作法。

支持療法

給患者以有利的條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順利地度過其自限性的病程,如臥床休息、飲食富於營養,保持適宜冷暖環境,預防繼發感染等。

加強排泄

酌情採用瀉劑、利尿劑,以期促進體內藥物的排出。

藥物治療

需根據病情輕重採取不同措施。
1.輕症病例
①抗組胺藥物1~2種口服;②維生素C靜注;③10%葡萄糖酸鈣或10%硫代硫酸鈉靜注;④局部外搽含有樟腦或薄荷的爐甘石洗劑、振盪洗劑或撲粉,一日多次,以止癢、散熱、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癒
2.病情稍重的病例
①臥床休息;②塗上述藥物;③強的鬆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復。
3.嚴重病例
(1)皮質類固醇氫化可的松,維生素C,10%氯化鉀加入5~10%葡萄糖液緩慢滴注,宜保持24小時連續滴注,待體溫恢復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血象正常時,可逐漸遞減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當量的強的松或地塞米鬆口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況進一步好轉,再逐步減少激素口服量,原則是每次減量為當日用量的1/6~1/10,每減一次,需觀察3~5日,隨時注意減量中的反跳現象。在處理重症藥疹中存在的問題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當方面,如開始劑量太小或以後減量太快。
(2)抗組胺藥物選用二種同時口服。
(3)輸新鮮血液、輸血漿
(4)抗生素選用適當抗生素以預防感染,但必須慎重,因嚴重藥疹患者,常處於高度過敏狀態,不但容易發生藥物的交叉過敏,而且可能出現多原性敏感,即對與原來致敏藥物在結構上完全無關的藥物產生過敏,引起新的藥疹。
(5)局部治療在重症藥疹患者,對皮膚及黏膜損害的局部治療和護理非常重要,往往成為治療成敗的關鍵。早期急性階段,皮損可用大量撲粉或爐甘石洗劑,以保護皮膚和消炎、消腫。如有滲液,可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溶液濕敷,每日更換4~6次,待乾燥後改用0.5%新黴素、3%糖餾油糊劑,每日1~2次。
眼結膜及角膜常受累,必須及時處理,可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水沖洗,清除分泌物,滴醋酸去炎松或氫化可的松眼液,每3~4小時一次,每晚擦硼酸或氫化可的松眼膏,以防角膜剝脫,導致失明及結膜粘連。口腔及唇部黏膜損害常妨礙進食,可用複方硼砂液含漱,外搽黏膜潰瘍膏或珠黃散、錫類散等。對無法進食者可用鼻飼。
(6)如伴發心、肺、肝、腎及等臟器損害以及造血機能障礙等需及時作相應處理。
(7)密切注意水與電解質的平衡,並酌情給予三磷酸腺苷、輔酶A、肌苷及維生素B6等藥物。

藥物過敏藥物過敏

過敏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