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米文化

薩米文化

薩米文化延續至今的第三個重要因素是放養馴鹿,其他兩個分別是薩米語言和薩米手工藝品slojd。傳統的yoik吟唱是最初的薩米人民樂,也是口語傳統的重要載體。

薩米文化薩米人

薩米人(Sami)(又稱拉普蘭人Lapps)是居住於北方極地的土著民族。按遠古石頭上的刻劃圖案所顯示的考古證據,薩米人約在一萬年前的冰河時期完結後,已遷徙到該處居住。早期他們聚集於大西洋北極洋波的尼亞灣一帶,後來才逐漸移入內陸。本來薩米人占據大部份芬蘭土地,後期移居來的芬蘭人將他們推回北極圈之內。薩米人以前為遊牧民族,他們狩獵野鹿,在荒原間捕和採集野果,在和暖季節則販賣類、衣與自家特製工藝品。但芬蘭境內的薩米人愈來愈多地開始農業生活,漸漸地他們比其它北歐國家的薩米人更安定地駐紮下來。關於薩米人的文化是獨一無二的尤伊克歌曲([[德文)]:Joik-Gesang),著名的尤伊克歌曲演唱者為出生於挪威瑪莉•波伊娜(MariBoine)。

簡介

薩米人(Sami,Samit或Samek),是拉布蘭地區(包括今天瑞典兩萬人、挪威北部四萬人、芬蘭六千五百人和俄羅斯科拉半島的部分地區)兩千人的原住民,是歐洲其中一個最大的原住民族群。薩米人的語言是薩米語,屬於芬蘭-烏戈爾語族。其他對於薩米人的稱呼或寫法有:Sámen,Saamen,Sámi,Saami,Lappen;而從前稱他們為拉布蘭人,被薩米人認為帶有輕視的意味。

薩米文化薩米文化

薩米亦譯作Saami、Same或SamiSabme,亦稱拉普人(Lapp)。操薩米語的民族,居住在拉普蘭(Lapland),以及挪威瑞典芬蘭北部相鄰地區,還有俄羅斯科拉半島。有時把3種互不相通的薩米語看作是一種語言的不同方言。它們屬於烏拉諸語言的芬蘭-烏戈爾語(Finno-Ugric)分支。現在幾乎所有的薩米人都會兩種語言,許多人甚至不再講他們的母語。20世紀末,挪威有30,000∼40,000名薩米人,瑞典約有2萬,芬蘭6,000,俄羅斯2,000。

薩米人(Sami)(又稱拉普蘭人Lapps)是居住於北方極地的土著民族。按遠古石頭上的刻劃圖案所顯示的考古證據,薩米人約在一萬年前的冰河時期完結後,已遷徙到該處居住。早期他們聚集於大西洋北極洋波的尼亞灣一帶,後來才逐漸移入內陸。本來薩米人占據大部份芬蘭土地,後期移居來的芬蘭人將他們推回北極圈之內。薩米人以前為遊牧民族,他們狩獵野鹿,在荒原間捕和採集野果,在和暖季節則販賣肉類、皮衣與自家特製工藝品。但芬蘭境內的薩米人愈來愈多地開始農業生活,漸漸地他們比其它北歐國家的薩米人更安定地駐紮下來。

薩米人的深藍捆紅彩花邊的傳統衣飾、精美毛皮製品和小刀、皮鼓等工藝,今日已被人們認定為最能代表北方極地的獨特色彩。薩米人搭建的錐型蓬帳,飼養馴鹿的優良技術,原始的語言都成為旅行者爭相一睹的芬蘭風情。

芬蘭的薩米人約有6,500人,他們分散地居住在北極圈內拉普蘭地區。集結成較大村落及社區的,主要在東拉普蘭薩利色爾卡(Saariselka)一帶。薩城北面二十多公里的伊瓦洛(ivalo)是芬蘭其中一個重要社區,那兒的Skolt薩米人舊時本住在俄國境內,如今遷入芬蘭,卻擁有與該地傳統迥異的方言,以至民間服飾。不過,遊客假若要尋訪最精彩的薩米村,一定要經過伊瓦洛,再向西北多走39公里到伊納里(Inari)。這著名的薩米文化「代言人」,建有詳盡展示薩米人歷史和資料的Siida薩米博物館(Saamelaismuseo),並畫滿薩米人圖畫的薩米教堂。雖然該處崇拜薩米人改信的基督教,但禮儀間仍採用地道薩米語。伊納里西面14公里,亦有正宗薩米人經營的馴鹿場,每逢夏季的中午,農場都舉辦公開的遊覽項目。

薩米人是居住在斯堪的那維亞北部達數千年之久的遊牧民族的後裔。西元100年前後芬蘭人進入芬蘭時,薩米人的居住地很可能散布在芬蘭全國,如今他們僅限於在該國最北端活動。在瑞典和挪威他們也同樣被趕往北部。薩米人的起源並不清楚;有些學者把他們歸入古西伯利亞人;另一些學者則堅持認為他們是山地人,而且是來自中歐

薩米文化薩米人飼養馴鹿
直至最近時期,飼養馴鹿一直是薩米人的經濟基礎。雖然薩米人從很早以前就開始獵捕馴鹿,並留養少許當作馱載和誘騙動物,但大規模的放牧是從這幾個世紀之前才開始的。放牧馴鹿的薩米人住在帳篷或草房裡,以5、6個家庭為單位帶著鹿群遷移,一路上靠狩獵和打漁來補充食物。

然而這種遊牧生活實際已消失,當牧人的家人們居住在永久性的現代房舍後,留下來的牧人則單獨與他們的馴鹿為伴。如今一個單位的馴鹿由人共同放牧,但每隻動物都屬個人所有。許多挪威的薩米人是沿海的漁民,其他地區的薩米人則以農耕、林業、淡水漁業以及開礦為生,或在城鎮中受僱於政府部門、工業和商業。薩米人正越來越多地參與斯堪的那維亞的專業界文化界學術

芬蘭的斯科爾特薩米人(SkoltSami,或許還有俄羅斯的薩米人)信仰俄羅斯東正教;其他多數人則是信義會信徒。在非基督教的薩米社會裡薩滿是很重要的,有些薩滿的治病儀式至今還在舉行。至少在大部分北部的薩米社區裡有勢力強大的福音派公理主義(萊斯塔迪烏斯主義〔Laestadianism〕),當地的會眾事實上是自治的。

斯堪的那維亞諸國曾不斷地試圖同化薩米人,長期以來還一直禁止在學校和公共場合使用薩米語。然而,在20世紀後半葉人們開始注意到薩米少數民族的問題,透過在學校中使用薩米語以及保護放牧馴鹿的草原來維持薩米人的傳統社會和文化的努力日益受到肯定。如今在斯堪的那維亞每個國家裡都有薩米人的政治和文化社團,還有幾份薩米語報紙和電台節目。

總人口:80,000-100,000

主要遍布地區:芬蘭挪威瑞典俄羅斯

語言:薩米語瑞典挪威語芬蘭語俄語

宗教信仰:Laestadianism、基督教信義宗東正教薩滿教

薩米人的開墾地區常被簡化地與拉布蘭地區相提並論,但薩米人的開墾區遠廣於歷史上瑞典的拉布蘭省,並稱自己所開墾的區域為Sápmi。

歷史

早期
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在斯堪地納維亞半島的大部分地區,並以獵人、收集者及捕魚為生;有距今一萬年前的挖掘出土物為證,如:被火燃燒過的區塊或箭矢尖端,已有人在北挪威地區,找到距今約有六千年的古老的山崖壁畫,這文化的墾荒區域由北延伸至南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併到達蘇俄的。考古學者找到約西元前一千五百年至西元後三百年的石棉陶器,這足以解釋薩米文化的特徵,也發現捕獸陷阱,並以這完整的捕獸陷阱系統捕獲馴鹿駝鹿。西元前555年,古希臘歷史學家Prokopios提到一個名為Skrithfinoi的民族,應為薩米人。

薩米文化薩米人

中古世紀
中世紀開始了維京人的時代,他們對薩米人產生重要的影響,此時的有三分之二的薩米人居住在斯堪地納維亞平原地區,在他們的小說中看見:兩民族間不斷有著衝突。之後,薩米人與維京人進行交易,以動物毛皮、獸皮換取鹽,以金屬換得飾品製造及金屬刀片;同時開始與歐陸北部的旅人進行貿易,這樣的關係在薩米人的社會裡,產生了文化衝擊,從一支石器時代就存在的落後民族,在自己的社會中發展出一套系統,他們的貨幣稱為Tjoervie。在中世紀,薩米人被鄰近的強大民族征服了,14世紀時,發生於挪威與蘇俄城市間關於對薩米人征的糾紛。西元1326年,徵稅權在協定中被定約兩造所劃分,而薩米人則必須繳交稅賦給雙方。16世紀初,薩米人分為三支:a)農民薩米人—生活範圍在挪威南部往北至Troms郡南方,多數人務農;b)靠海薩米人—定居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部與東部,靠捕魚及打獵維生;c)遊牧薩米人—居住于山上與挪威北部(Finnmarksvidda)地區,他們是塞米諾族印地安人,也是典型的遊牧民族,而大規模的馴鹿養殖最早應是在西元1540年左右。中世紀末時,薩米人並非如大部分歐洲地區一樣開始了啟蒙運動,反而是穿越了國界,進行有系統地開墾與征服它地。

近代
這時候的薩米人經由基督教信仰的教化,被列入封建國家的一部份,故1603年於拉布蘭建立了第一座教堂。1635年在Nasafjäll挖了一處鐵礦坑,而薩米人被強迫要在礦坑工作,若有人敢違反,則會被施以酷刑,因此有許多人想逃出這一區域,政府當局則派出軍隊阻擋“勞力的外移”。

薩米文化薩米文化
1673年正式開始殖民今日的拉布蘭地區,政府派出移民墾荒者到薩米人居住區域,並賦予墾荒者權力使用薩米人的土地及水流,甚至要求薩米原住民交還其使用權;因這群墾荒者無節制的狩獵,動物數量迅速地減少,甚至造成部分的薩米人糧食短缺與飢餓。而基督教化造成極端化:這些不願改變宗教,仍堅持信奉自己原宗教的薩米人,遭到死刑處置,甚至虔誠信奉薩米人宗教的地區也遭摧毀。1720-1729年有一部份的薩米人遷徙至瑞典國王命令的特定區域。1751年經國王的決定,建立了關於拉布蘭的法律,透過這法律劃分了墾荒者與薩米原住民的狩獵權。1755年有了新約聖經的薩米語譯本,1811為舊約聖經的譯本。1809年之後開始了薩米人的艱辛時期,芬蘭與挪威的北部疆界確定,自1852年起對薩米人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因發生在國界的宗教戰爭,使國家疆界關閉,也就是說:薩米人賴以維生的馴鹿群被中斷了,導致他們的糧食睏乏。

二十與二十一世紀
與1860-1920年間嘗試訂定法律或法規來影響改善薩米人的處境,然而也免除了許多對於後來的墾荒者限制法律。在1917年與1918年展開了首屆薩米會議(德文:Sámi–Konferenzen),確定薩米人為正式的少數民族。有些人想從之前的宿命掙脫,融入瑞典挪威的社會中,或是飼養馴鹿賺點外快。1952年在瑞典有第一家專給薩米人收聽的廣播節目;直到70年代,在挪威展開了“挪威化”,首先將薩米語認可為一種語言。1986年發生車諾比核能電廠事故,有73,000隻馴鹿於瑞典受到放射線傷害,薩米人因此失去了重要的營養來源,縱使政府承諾答應補償,但他們所得的遠不及需要的。80年代在挪威成立了薩米人的權力委員會與文化委員會,一個薩米人的國會(稱為Samething)由權力委員會組成,並最後在1989年選出代表。而1933年在瑞典亦由薩米人選出國會代表。1997年,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公開致詞,他對於從前對待薩米人民族的方式歉意。2000年薩米人的國家基礎擁有七千五百萬挪威克朗(相當於一千萬歐元),這必須運用在強化薩米語及文化方面,以及因鎮壓所造成的傷害與不公平的賠償。

目前狀況
目前仍約有百分之八的薩米人以養殖馴鹿維生,但這種生活方式威脅到土地持有人相衝突,土地擁有人拒絕了傳統冬季牧場的開放。1956年由芬蘭、挪威與瑞典的薩米人,於薩米人的議會中組成利益代表處。

薩米人的信仰

薩米人既信仰“誓多”,也信仰基督教,現在的薩米人大多屬於基督教盧塔派,這是由於16世紀基督教廣泛傳播的結果。薩米人的巫術(宗教原始形態之一,信仰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有靈魂和精神存在)被認為是邪教而遭到了滅絕。巫術信仰寄宿於被稱做“誓多”的神聖的場所(奇石、湖泊山谷絕壁等)的精靈的力量,他們向精靈獻上供品(馴鹿骨、角、所有的動物、金、銀、日用品),祈求維持安穩的生活。

民族服裝

民族服裝依地區的不同而不同,它標誌著出生地和社會地位的不同(例如:男子皮帶的扣、帽帶的位置、女子靴子的裝飾情況等)。現在只在正式的場合才穿民族服裝,因此遊客可以認為它和日本的“和服”處於同樣的位置。

薩米歌曲

薩米的歌曲是在和精靈交流時才唱的。古代宗教的主流巫術(原始宗教之一,信奉禱告師根據神靈附體而做預言和宣告)認為,禱告師為了和神靈交流而處於忘我狀態時,要擊歌唱。薩米歌曲都是即興表現自己的心情和目睹的事物,鏇律和節奏本身就是表現主題的核心,唱詞的作用大多是用幾個簡單的單詞來補充鏇律要表達的意思。歌唱對薩米人來說並不是人人都會的,特別是將聲音用得象樂器一樣,那可以說只是具備那種才能的人的一種特技。現在為了傳承已經開始消亡的薩米人的傳統文化,一些教育場所在教授薩米歌曲。最近還出現了利用樂器伴奏演唱薩米歌曲,並且出現了世界著名的歌手。

薩米的傳統工藝

薩米的傳統工藝,都是在自然生活中發展起來的。傳統的薩米手工藝品是用木頭毛皮真珠絲繡、花邊織物、布製品等製作而成。過去的生活必需品全都要靠自己的手用純自然的材料製作。(例如為縫製革的線就使用了馴鹿的阿肌里腱。)為了把材料加工成產品,需要很多道工序和很長的時間。熟皮的作業在冬季進行,到了太陽光照亮手的春季才開始縫製,一切按照自然界的安排進行。製作的產品或作日用品使用、或作土特產品賣掉。

薩米的紀念日

2月6日薩米節(SaamelaistenKansallisp)

為紀念1917年第一次南北聯合的薩米全體會議。

3月下旬瑪利亞節(Marianp?)

慶祝薩米傳統的春的來臨。

6月中旬仲夏節(Juhannusp)

8月15日薩米的旗幟紀念日(SaamenLipunhyvksymisp)

1986年舉行薩米會議時,確定了薩米的旗幟。

薩米的旗幟和太陽

薩米文化薩米旗幟

19世紀初的薩米歌曲中有一首歌唱薩米的某個始祖的歌《太陽的兒子》。歌曲是根據神話創作的,傳說太陽生下的一個男子(薩米的始祖)和一個女巨人生下的孩子就是薩米人的祖先。他具備滑雪和狩獵技術,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他死後,神靈升天,成為了獅子座帶上的星(3顆並列的星)。1986年8月15日,薩米的旗幟誕生,這面旗幟的主題就是太陽。紅色部分象徵著太陽、藍色部分象徵著反射太陽光的月亮。其他部分表現的是薩米歌曲中使用的大鼓。

賽鹿節

每年3月,拉普蘭人都要在北部最大的湖泊伊納里湖上舉辦一年一度傳統民間節日——賽鹿節。“馴鹿王之賽”是最精彩的賽事,選手需駕駛未經訓練馴鹿行駛2公里,只有經驗非常豐富的選手才可以跑完全程。馴鹿養殖場大多是由薩米人經營的,在參觀馴鹿的同時可以請他的主人講解一下薩米人的生活和文化。

另外,薩米人還可以為遊客舉行一場地道的進入北極圈的歡迎儀式——為遊客解除煩惱;淨化心靈;獲得重生。

芬蘭文化(一)

美麗的芬蘭是位於歐洲最北的國家,與瑞典、挪威、俄羅斯接壤,南臨芬蘭灣,西瀕波的尼亞灣。海岸線長11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部與東部有高地,其餘大部分地區為丘陵和平原。內陸水域面積占全國面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有“千湖之國”之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