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梅州市梅江區中學是由清末傑出的愛國先驅黃遵憲等先賢於1904年創辦,堪稱歷史悠久。自1912年起至1966年的半個多世紀中,一直是廣東省立重點中學,曾為福建省閩南,江西省贛南、本省潮汕,慕陽地區和梅州市的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五華縣、豐順縣、大埔縣、蕉嶺縣、平遠縣共八縣區優秀兒女求學之所,現為梅州市重點中學,廣東省一級學校。
規模
現學校占地7萬8千平方米,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改革開放的春風,給古老的梅州校園帶來了勃勃生機,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教學大樓、科學樓、電教樓、圖書館、藝術館,辦公樓、校友樓、大禮堂、教師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掩映在荷塘綠樹之中。環境優美,區分明確,布局合理。
教學設備齊全,實驗儀器配套,基本設施完善,電化教學日臻先進。圖書館藏書8萬多冊.為學生學習、成才提供了優越的環境和條件。有大型足球場和八條標準的四百米跑道,足為學生開展體育活動和鍛鍊身體之用。梅州校友愛梅州,為激勵母校師生上進,設定有十幾種獎教獎學基金,總金額達一百多萬元。
辦學理念
學校以梅花為標誌,以“誠”為校訓,“篤誠、奮發、求是、創新”是學校的優良傳統。近一個世紀來。為中華民族造就了四萬多名各方面的人才,學子遍五洲,英名傳四海,可謂“一樹桃李。全球飄香”。
辦學特色
1.打“校友”牌,辦好學校。
2.賦予“誠”的時代內涵,凸現以“誠”育人的特色。
3.電化教育特色。
4.體藝教育特色。
知名人士
在眾多的畢業生中,有的成為拯救國家民族而流血捐軀的堅強戰士,有的成為出色的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文化、教育戰線上的專家裡手,有更多的人與工農結合,在神州大地上,默默地為國家、為人民辛勤奉獻。著名的軍事政治家葉劍英、黃琪翔,謝晉元,連貫。楊泰芳:著名的文化藝術教育家林楓眠。黃藥眠,李金髮、鍾皎光、潘炯華,李志學:著名的科學家李國豪、吳佑壽、黎尚豪;鄒義章;著名的實業家孫城曾、曾憲梓.吳炳連.黎次珊等便是梅州中學萬千學子中的佼佼者,他們在為振興中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與文化交流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為梅州中學增添了驕傲。
1925年4月,東征軍總政部主任周恩來同志曾到校演說,並在校設立學生軍第一營,發展了共青團員一百餘人,為梅州中學留下光輝燦爛的革命歷史足跡。
教育教學
如今梅中,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在各界熱心人士的支持下,繼往開來,依然是年年桃李盛,歲歲梅花香。領導班子凝聚力強,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指針,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最佳化教育措施,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和文化素質,教學質量一直保持在優勝行列,近幾年相繼獲得梅州市文明學校。梅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梅州市先進集體、梅州市先進團委、廣東省僑資辦學成果一等獎。廣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進單位、廣東省群體工作先進集體、廣東省冬季體育鍛練活動先進單位、廣東省和全國實施體育鍛練標準先進單位等殊榮。
聲譽卓著的梅州中學,確是碩果纍纍,為社會所矚目。方向明確,規劃已定,伴隨著祖國前進的步伐,在新的學年中,全體師生將團結奮鬥,開拓進取,自強不息,向新的更高目標奮勇前進!
榮譽
近幾年相繼獲得梅州市文明學校、梅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梅州市先進集體、梅州市先進團委、“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普教系統先進集體”、“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施行辦法》先進集體”、“廣東省中學共青團建設先進單位”、“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先進單位”、“廣東省安全文明校園”、“廣東省僑資辦學成果一等獎”、“廣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進單位”、“廣東省群體工作先進集體”、“廣東省冬季體育鍛練活動先進單位”、“廣東省和全國實施體育鍛練標準先進單位”等殊榮。
影響
聲譽卓著的梅州中學,確是碩果纍纍,為社會所矚目。方向明確,規劃已定,伴隨著祖國前進的步伐,在新的學年中,全體師生將團結奮鬥,開拓進取,自強不息,向新的更高目標奮勇前進!
遙望一百多年辦校豐碑,學校提出以創建和諧校園為目標,發揮百年辦校優勢,勇於進取,開拓新路,朝著高質量、有特色、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前進,永遠站在時代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