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1939年,水口鄉賢劉漢傑先生髮起倡導,並於1940年在水口圩鎮興辦設立一個“縣立一中水口分教處”。1941年,成立“興寧第三中學籌建會”,於1943年選定水口鎮郊外興建校舍。1945年秋,學校遷入現校址,校名為“興寧縣立第三初級中學”1951年,學校更名為“興寧第三中學”1956年10月,學校又易名為“興寧水口中學”。1958年下期學校增設三年制高中,1963年下期停辦高中。1968年,高中部又繼續招生。1984年起增辦電子技術職業班及工藝職業班。1985年,高中停辦,轉為電子職業高中。1985年,1986年,水口農業中學,水西農業中學先後併入水口中學。1992年,電子職業高中停辦。
歷史使命
為適應興寧市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讓南部山區農村更多的國中畢業生有接受高中階段的教育機會,滿足廣大人民民眾的教育需求。2004年6月,上級決定水口中學新辦高中,新招高中一年級四個班,學生180多人,水口中學迎來了嶄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現在學校占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共有20365平方米,運動場面積19250平方米,服務水口,新圩等鄉鎮,輻射梅州畲壠及五華油田,覆蓋10多萬人口。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123人,專任教師109人,其中30%專任教師已具備中學一級教師資格。市級以上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教壇新秀等有10多人,高中年級專任教師均為本科畢業或在讀本科。良好的師資為優良的教育學質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育人環境
這裡四季常綠,環境優雅,景色宜人。教學大樓,師生公寓正拔地而起;原有的教學樓、科學樓、綜合樓等恢宏建築煥發著勃勃生機;電腦室,多媒體教育,語音室和理化生實驗室等現代化的設備設施為水口高中注入了新的活力;舞蹈室,畫室,圖書室等,為學校增進文學藝術修養,促進全面發展提供了平台。這些設備設施的完善,了廣大學生的發展,成才創設了良好條件。
食宿條件
學校有容納500多人的大食堂,全天候為師生提供膳食和冷熱水等生活保障,蒸飯買菜等可任意選擇,內設小賣部為師生提供學習生活必需用品。學校食宿條件優越,宿舍設備齊全,寬敞明亮,男女宿舍有專人專職負責衛生、紀律和安全保衛工作。
獎勵制度
學校設立高中部獎學助學制度,對品學兼優、家庭貧困的學生,給予獎學助學金和減免學費的待遇。
辦學成績
近幾年來,學校中考成績均居全市農村中學的前列;參加興寧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每屆均獲得國中組團體總分前五名的好成績;學生參加各級種類學科競賽成績優異,獲國家級獎52人次,省級獎14人次,梅州市級獎15人次,興寧市級獎27人次。有30多篇教師教學論文在不同級別類型的論文評比中獲獎。學校先後多次被興寧市委、市府用教育局評為“文明學校”“先進學校”“師德建設先進集體”、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先進單位“、“先進黨支部”、“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等。2005年1月,水口中學晉升為興寧市一級學校。
水口中學建校60多年來,賢人輩出,桃李芬芳,培養了全國政協委員、著名語言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林杏光,中科院廣州地理研究所所長林杏青,清華大學教授劉復清,中山大學教授張作良,北京政法大學政治部主任、教授劉聖恩,濟南軍區空軍部隊副司令廖福元,廣東省中國銀行副行長劉琛泉等大批卓有成就的人才。
興學方向
新辦高中後,新一屆領導班子抓住機遇,接受挑戰,同心同德,艱苦奮鬥,外樹形象,內強素質。堅持以教學為中心,高考為重心;以質量求發展,以發展促質量。堅持德育為首,狠抓養成教育,積極營造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形成德育特色。以後為本,發展學生個性特長;以學論教,提高老師素質,強化教學常規,深入教研創新,建設可持續發展學校。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科研興校,逐步推進學校民主管理,不斷完善分組管理、制度管理、目標管理模式,爭創特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