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梅縣隆文中學](/img/0/b5c/nBnauM3XxYTMzgTOzMjNyMzMxMTMykDMxkjMwADMwAzMxAzLzY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隆文中學的前身是創辦於1904年的啟文高等學堂,經肖郁齋、李乾庭、李泗臣、鍾成才、肖照明等先賢鼎力支持建校,歷屆校長苦心經營,教職員工嘔心瀝血,該校走過了艱難而又光輝的歷程。
特別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來,各級對教育事業更加重視,加大了資金的投入,在廣大校友僑胞和熱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下,學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風格各異的樓群鱗次櫛比,錯落有致,花木掩映的校園書聲琅琅,教學質量年年登台階,日新月異的變化無不凝聚著各界關心隆文中學熱心人士的心血。
發展
“文革”十年浩劫後,隆文中學迎來了生機,由於抓教育質量出了成績,在海外僑胞中引起了良好反響,並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
1979年6月起,李威章、李世鍾、李慶育、李冠漢、黃永芳、黃榮捷等30多人捐資百餘萬元,先後建起了3幢教學樓。在政府和李千壽夫婦、李新明、李世鐮等校友社會賢達支持下,又先後建起千春教學樓、綺超紀念樓、校友樓、科學館、門樓、活動廣場、運動場、校道及一批亭廊等。
百年風雨,薪火相傳。學校由昔日的彈丸之地,發展成今日的恢宏規模,期間雖幾經曲折,步履維艱,但始終像春桃夏蓮、秋菊冬梅、生機勃勃、春意盎然。如今校園,花卉俱備,木石皆奇,綠樹紅花,參差掩映。自然之風、蓬勃之氣,翰墨之香,似蘭斯馨,如松之盛,催人奮進。2004年百年慶典期間,設立了“隆文偉宏教育基金會”,每年舉行一次扶貧助學、獎教獎學的活動,基金會的成立為我校學生,尤其是品學兼優的貧困學子提供了一個展現自己、實現理想的平台,它有力促進了我校教育教學的發展。
昔時啟文,今日隆中。回顧學校漫長曆程,儘管時代風雲變幻莫測,但歷史潮流滾滾向前,學校始終肩負著傳承文明、培育人才的使命,不同時期,在各條戰線上,為祖國建設和社會進步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值得一提的是1953年畢業於我校的廖萬清校友,已成為第二軍醫大學文職將軍,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啟文的驕傲,隆中的光榮。
辦學理念
從課堂入手、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主”的原則,強調“安全第一,質量至上”,改革教學模式,最佳化校風學風。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素質教育愈見成效,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師資力量
現有19個教學班,學生900餘人,教職工63人、其中高級教師2人,一級教師27人、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水平精湛。2007年6月以黃國財校長為首的新一屆領導班子,與時俱進、務實進取、健全管理、完善制度,打安全牌、唱和諧曲。
百年華誕
2004年10月24日,是梅縣區隆文中學百年華誕。該校幾經風雨滄桑,三遷校址,先賢披荊斬棘,廣大校友共襄義舉,全體師生勤教好學,百年老樹在改革開放融融春光的沐浴下正續添新綠,煥發青春。
建校100周年之際,隆文鎮黨委、政府領導與該校校長等籌備組成員先後赴深圳、廣州等地聯絡校友,得到旅外校友、隆文中學創辦校長之一李少畹後裔李甫騰先生的大力支持,玉成3項獻禮工程:一是捐資75萬元與政府合資興建李少畹禮堂,二是獨資60萬元興建百年紀念大樓賴亞吟圖書館,三是捐資30萬元完善運動場。同時,李冠漢、王河、李冠棠、李應懷等共同出資充實科學館設備、建地理園地,沈志峰、李增峰、李皇華等捐資作校慶禮金。旅港校友實業家李偉宏為激勵家鄉學子矢志奮發,帶頭出資150萬元,並動員親朋李偉廣、黃華、沈志峰同襄義舉,共籌資245萬元,成立了偉宏獎學扶貧基金會,為母校百年華誕獻上了一份厚禮。
教育教學
教育教學環境的不斷完善,更加激發了師生勤教勤學的積極性。學校不斷完善管理制度,積極開展教學和課程改革,師生齊心協力,成績年年長進,每年升中考試成績都走在山區學校前列。今年該校學生考入梅州東山中學的有3人,高級中學67人,鬆口中學70多人,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榮譽
學校先後成為梅縣區、梅州市一級學校。
努力方向
縱觀母校發展、有賴先賢披荊斬棘;展望學校未來、須當吾輩激濁揚清。願像春風化時雨,甘當落紅來護花。春祈秋報乃農夫之常規;教書育人是教師之天職。欣逢和諧盛世,又沐"創強"東風.百年老校,容光煥發,將繼承發揚學校優良傳統,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汗水書寫新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