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梅州市一級學校聯合中學創辦於1952年,校園占地面積近6萬平方米。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專任教師167人;現有51個教學班,學生2745人。
設施
學校設施先進、風景優美、布局合理,被梅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園林式單位”,是讀書求知的好地方。
辦學思路
學校以育人為根本,以學生為主體,以“自強、篤誠”為德育核心,確立“為學生的明天著想,為學生的未來鋪墊”的辦學理念,明確“質量立校、特色興校、創新強校”的辦學思路。努力構建“誦讀,體育,品德”三種校園特色文化,建設“管理工程、教材研發工程、設備設施工程、校內人才市場工程”等四項工程。確立目標教育,“以興趣引領學生成長,以目標引領學生成才”作為實施途徑,促使學生加強學習,善於學習,不斷提高和完善自我。
用愛心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和諧、溫馨的校園,形成了“和諧、務實、拼搏、創新”的校風;“勤謹、愛生、博學、立德”的教風;“勤學、善思、求真、致用”的學風。聯合中學素有“準重點中學”之稱,高考、中考連年取得好成績,屢受區委、區政府表彰和獎勵。
發展
1952年8月,當時以廣益、學藝為主體,由水白、廣益女中兩所高中合併組建的“聯合中學”,校本部設在梅城東校場學藝中學原舊址,師生2000多人,是當時全梅州地區較大規模的完全中學;後來與梅山中學合併,校址從東校場遷至現在的上黃塘,租賃教會學校“聖約瑟中學”舊址作校舍,雖結束了幾度合併遷校的歷史,但仍寄人籬下,辦學條件十分簡陋。
改革開放20多年來,從“教書一世情,聯中半生緣”、有“教學王”之稱的老教師李孚能,積極聯絡城北銀營村旅港鄉賢、榮譽市民李慶政先生捐建兩棟學生宿舍和一棟教學樓(蘭茂樓)開始至今,在各級黨政和教育部門的關心重視下,在諸多畢業生特別是鄒錫昌先生慷慨捐助下,該校不斷擴建校園,先後建起了由早年校友倡議2000多名畢業生捐建的“四十周年紀念堂”;由廣州校友會倡議、歷屆校友賢達捐助和梅江區黨委、政府支持建成的“教學大樓”;七九屆畢業生鄒錫昌先生以其對母校的一往情深和對桑梓發展教育的赤誠,先後捐建了“錫昌電教科學館”、“錫昌圖書館”、“松發綜藝館”以及剛落成的“錫昌電教大樓”;加上剛建成迎接55年校慶,由畢業生侯粦武捐造的“玉霞亭”,蔡均元捐建的“秀清路”,廣州校友會和鄒錫昌先生共同捐建的新校門,深港校友會捐建的“梁春廣院士像”、“院士廣場”,以及朱雪雲校友捐修的籃球場,使學校的校容校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辦學條件得到根本改善。記者沿著黃塘路走進如今的聯中,只見校舍建築錯落有致,林蔭蔽日,花草鮮美,湖波漪漪,真可謂“上黃塘”上校園美,眾多校友傾熱情,讀書成才出聯中,報效家園赤誠心。
特色
學校重視朝特色方向發展,在省、市、區組織的足球、桌球、羽毛球、田徑等項目比賽中多次獲獎,先後被授予“廣東省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廣東省體育特色學校”。學校與全國足球名宿、57屆國中畢業的鄧錫權校友合作成立純公益性的“鄧錫權足球俱樂部”,聘請全國足球名宿容志行、郭家明、岳永榮等擔任榮譽會長;運動場由鄒錫昌校友捐資50萬元(總投資150萬元)改建成為塑膠運動場;學校開設了體育、美術特長班,今年還與四川音樂學院的張海副教授合作成立了音樂班。學校在美術和體育等方面已形成了比較鮮明的辦學特色,高考連年取得好成績,高考入圍率超省平均水平,多年來有多位考生高考單科成績進入全市前50名行列。
影響
在過去的55年的辦學歷程中,聯合中學“聯心琢玉、合力培才”,勤奮教學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聯中就素有“武狀元”之稱,先後為國家、省和市級運動隊輸送了前國家隊跳高運動員張晶瑩,國家足球隊張英宗、國家青年隊楊霏蓀、溫紹均、鄧錫權等10多名足球運動員,為廣東省跳傘隊、體操隊輸送了張瑞鎮、張志經、張雪翠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馳名中外的半導體器件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梁春廣,國際知名恐龍專家教授、胰島素的發明者張奕宏,中山大學南方學院黨委書記陳騰華等八位大學書記或校(院)長,被譽為當代“地產英雄”的七九屆高中畢業生、香港昌盛集團董事局主席鄒錫昌先生以當年高考梅州文科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上中山大學,他現是廣東省政協委員、香港嘉應商會永遠榮譽會長、省青年聯合會常委、省見義勇為基金會副會長、廣州市公安幹警基金會副會長、廣州市榮譽市民,成為了成千上萬畢業生中的佼佼者。
近年來,聯中師生傳承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在生源劣勢的情況下,學校仍然取得較為優異的辦學成績。
榮譽
2010年高考美術術科36人參考,30人上本科資格線,上線率為83.3%,居梅州城區首位;體育術科有15人達到220分,名列梅江區第一;音樂術科100%考上了(165分)本科資格線。
2009年學校被評為“梅州市書香校園”、“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