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蔣光鼐故居](/img/2/9b7/nBnauM3XwMzN5ATN2kzN0IjMyUTMwcTOykzMyQTNwAzMxAzL5c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1929年十九路軍在山東、河南一帶與馮、閻聯軍作戰中陣亡。現在“荔蔭園”“考妣碑”“光魯亭”同屬蔣光鼐故居文物點。
1930年,蔣光鼐在祖園闢建一座西方別墅式樓房,基座特別,為拱形涵洞式墊托底層地面,通風防潮。
1932年蔡鍇等軍政官員建造的2個石碑,蔣兆和在上海抗日前線給蔣光鼐先生繪製的肖像油畫;園後山麓有蔣光鼐父母墓,墓台上,坐北朝南矗立座10米多高的“考妣碑”。
故園前面的一幢小洋房叫“紅荔山房”,建於1930年,現已成為了展覽館,裡面陳列了不少珍貴的圖片和資料。園後小山上有光魯亭、蔣蘭士夫婦墓、考妣碑等。
1946年,蔣光鼐故居進行了重修。解放後,先後分給農戶居住和改作南柵大隊部。
1986年,蔣光鼐家屬將故居捐獻給國家。
1987年經市、鎮兩級政府接收重新修繕,定為東蕪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設專人管理,向遊人開放,故居背靠之三台山,南柵管理區已闢建為公園,並擬定“光魯亭”重修計畫。
1988年為紀念蔣光鼐誕生100周年,周思聰等書畫名家所作的6件作品等文物。
2001年重修,現已成蔣先生故居——荔蔭園已被列為廣東省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2年“淞滬抗戰”70周年時,由蔣光鼐將軍後人捐給抗日戰爭紀念館。
建築結構
![蔣光鼐故居](/img/a/d41/nBnauM3XzADO1QjM4kzN0IjMyUTMwcTOykzMyQTNwAzMxAzL5c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左側有前清進士張其淦為蔣父撰寫的墓志銘,右側為國民黨元老胡漢北為蔣母而書的墓志銘。離碑百步有蔣光鼐為紀念其弟蔣光魯而建的“光魯亭”。
花崗岩石砌台階,石雕欄桿精緻,前廊後室,內進一廳兩廂,一式二層,紅牆圍護國林,內有荔枝、龍眼、黃皮、番荔枝、法國白玉蘭等名果嘉木,園前有高台,一株芒果濃蔭如傘,門樓石砌,疏瓦翹檐,石匾楷書:“荔蔭園”,一副行書門聯:“造廬誰道龍猶臥,題戶應嗤鳥是凡。”園後山麓,有蔣光鼐先生父母墓,墓台上,坐北朝南矗立1座10米多高的“考妣碑”。左側墓志銘是前清進士張其淦為蔣父而撰,右側墓志銘是民國元老胡漢民先生為蔣母而書。
離碑百步有六角亭1座,是蔣光鼐先生紀念其弟蔣光魯而建,名曰“光魯亭”,蔣光魯原為十九路軍屬下一位團長,人稱“驍將”。
故居修繕
修繕問題
![蔣光鼐故居](/img/a/c48/nBnauM3XzADNxADO5kzN0IjMyUTMwcTOykzMyQTNwAzMxAzL5c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其一,故居作為旅遊景點,配備設施不足,參觀人數較少。
其二,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附屬文物的光魯亭,離鄰近的變壓站不足一米,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其三,故居主體天台有裂痕,牆壁有浸水現象;其四,故居室內潮濕,容易導致展品腐爛;其五,故居陳列的內容不夠豐富等。
修繕工作
2001年《蔣光鼐故居保護規劃方案》正式出台。蔣光鼐故居將申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至2008年,重點是對故居主體建築區(即現在的蔣光鼐故居)重新修繕和陳列館的籌建工作;
2009年至2010年將全面實施保護規劃。此外,虎門鎮將申報故居陳列館成為獨立的法人單位,並由專人專職管理,提升其自身的社會歷史價值和社會影響力。同時欲申報其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蔣光鼐故居的保護分故居主體建築區修繕、陳列展覽區興建、休閒娛樂區建設三個部分。故居主體建築區修繕將把故居“紅荔山房”內展品全部搬移後,盡力恢復這幢赤紅色的西洋別墅室內的家居擺設。
陳列館地址位於故居旁邊,屬故居主體建設控制地帶區,面積約為1876平方米。陳列館將主要用於擺設蔣光鼐先生的生平事跡的介紹及相關文物。同時還將向社會徵集與蔣光鼐將軍有關的物品、信件、手稿,抗日時期發生過的戰爭事跡以及其他有價值的文物。
周邊景點
2017年09月18日,蔣光鼐博物館用地面積1251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552平方米,設計上採用近代嶺南建築風格,延續蔣光鼐故居的建築風貌,正門設於建筑北面,直通蔣光鼐故居原有的綠化庭院,與故居無縫銜接,融古祠、故居、博物館為一體。
建成後的博物館將由兩層半地面建築和半層地下建築構成。蔣光鼐博物館的主體工程預計明年竣工。屆時,蔣光鼐故居、博物館及光魯亭、三台山將形成文化旅遊景區。景區停車、遊玩路線、周邊景點整治也在加快建設中。
紀念人物
![蔣光鼐](/img/f/f63/nBnauM3XzczNwkTNxADO0IjMyUTMwcTOykzMyQTNwAzMxAzLwg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1917年,任孫中山護法軍警營連長,後改任鹽務緝私艦艦長,協助朱執信從事軍事聯絡工作。1921年在孫中山非常大總統任警團副官、團副。
1923年以後,在粵軍第一師和北伐戰爭中被譽為"鐵軍"之第四軍中歷任營長、團長、第十師副師長。北伐軍攻占武昌城後,被擢升為第十一軍副軍長兼第十師師長。
1930年8月17日,蔣光鼐被晉升為陸軍上將,任十九路軍總指揮。
1932年1月28日至3月1日,蔣光鼐率領約4萬人的十九路軍(包括第五軍)在後援不繼、休整無暇的情況下,與擁有地面兵力10餘萬人,飛機100多架,軍艦60多艘的日本侵略軍血戰1月有餘,打死打傷敵人1萬多名,使日寇丟盔棄甲、聞風喪膽,三次增兵,四易主帥。1933年11月與李濟深、陳銘樞等發動反蔣事變,極力抗日。
1949年,開始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後又歷任中國紡織工業部部長,全國政協常委等職務。
1967年6月8日病逝於北京。蔣光鼐的骨灰先存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1997年與蔡廷鍇一同遷葬於廣州19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將軍墓。
東莞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 東莞市位於珠江口東岸,穗深港經濟走廊中段,北距廣州50公里,南距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1985年9月撤縣設市,1988年1月升為地級市,不帶縣,現直轄32個鎮區。全市陸地面積2465平方公里,本地戶籍人口156萬人,外來暫住人口近500萬人。 |
景點 | 威遠炮台 | 旗峰公園 | 綠色世界 | 隱賢山莊 | 南社明清民居 | 銀甁嘴 | 黎氏宗祠 | 村頭貝丘遺址 | 石排鎮燕嶺摩崖石刻 | 銅嶺榴花塔 | 可園 | 東莞展覽館 | 海戰博物館 | 鴉片戰爭博物館(林則徐紀念館) | 觀音山森林公園 |冠和博物館 | 虎門大橋 | 虎英森林公園 | 黃大仙古廟 | 蔣光鼐故居 | 金鰲洲主題公園 | 黎氏大宗祠 | 旗峰公園 | 沙角炮台 | 石龍金沙公園 | 同沙生態公園 | 袁崇煥紀念園 | 粵暉園 | 棕櫚谷水城 | 虎門石洞森林公園 | 東莞市科技館 | 榴花公園 | 南社明清古村落 | 鳥語林 | 水濂山森林公園 | 迎恩門城樓 | 長安公園 | 長安郊野公園 | 東莞飲食風俗博物館 | 佛靈湖郊野公園 | 東莞會議大廈 | 康王廟 | 塘尾明清古村落 | 田饒步生態旅遊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