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簡介
虎門大橋東起虎門威遠,西接南沙,橫跨珠江口,全長15.78公里,溝通廣東東西兩翼。該橋於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之日通車,是廣東省人民獻給香港回歸的禮物,“虎門大橋”四個字是江澤民主席所題。
虎門大橋飛架珠江口,是中國第一座大型懸索橋,其主航道跨經888米,居中國前列,被譽為“世界第一跨”。該橋總投資近30億元,其懸索橋部分均採用鋼箱焊接,共用鋼材2萬多噸。橋的主纜長16.4公里,每根主纜由13970根直徑為5.2毫米的鍍鋅高強鋼絲組成,如果將兩根主纜的鋼絲拉成一條鋼繩,足可繞地球一圈。
地理位置
廣東十大地標之一。虎門大橋,位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中部,跨越珠江幹流獅子洋出海航道。
大橋介紹
虎門大橋是廣東十大地標之一,東起虎門威遠,西接南沙,橫跨珠江口,全長15.78公里,溝通廣東東西兩翼。“虎門大橋”四個字是江澤民主席所題。
大橋工程於1992年5月27日奠基,同年10月28日開工,1997年6月9日正式通車,1999年4月20日通過竣工驗收。大橋總投資30.2億元人民幣,全長15.76公里,主橋長4.6公里,引道長11.16公里,橋面雙向六車道,設計晝夜通車量為12萬車次。大橋主跨為888米的鋼箱梁懸索橋,跨徑居國內第二位;大橋輔航道為270米連續剛結構,居同種橋型世界第一;主跨淨空高度60米,橋下可通行10萬噸級海輪。
虎門大橋工程是連線珠江東、西兩岸,廣東省東、西翼的重要交通樞紐,是貫穿深圳、珠海、香港、澳門的咽喉,它的建成,可使東莞、深圳及粵東地區到珠海、中山江門粵西地區的交通無須繞道,行車裡程可縮短一百二十多公里,對廣東省的經濟發展和珠江三角洲的騰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橋兩岸引道工程長11.16公里,其中大中橋樑共長6011.5延米,單向隧道三座,共長1065延米,大型互通立交二處。
虎門大橋工程全線設計為雙向六車道(單向三車道)高速公路,每車道寬3.75米,設計車速為120公里/小時,橋面縱坡不超過3%,最大日通車能力為120,000輛。
虎門大橋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設施齊全,配有齊全的“收費系統,監控系統,照明,通信及供電系統”。
交通標誌醒目,視線誘導效果好,每公里設一對緊急電話,並有閉路電視對全路段進行監控。道路養護由專業隊伍實施,以保證高速公路處於良好的運營狀態。虎門大橋高速公路將為道路使用者提供一個安全、快速的運行環境。
交通信息
可搭乘公交323路、虎門2路至威遠炮台站,下車即可看到虎門大橋。
交通位置
位於虎門鎮,在東莞市區可到汽車總站乘莞城――虎門威遠炮台的專線巴士前往,在終點下即可,52路專線旅遊大巴可直達。
橋樑構造
大橋全長15.76公里,主橋長4.6公里,主跨888米,單跨雙鉸簡支懸索橋,矢跨比
1/10.5,扁平閉合流線型鋼箱梁,寬度為35.6米,雙向六車道,中央設1.5米的分車帶,橋下通航淨空60米,1997年五月建成通車。
與威遠炮台遙相呼應的虎門大橋是由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懸索橋,是東莞標誌性的建築物以及旅遊景點。以跨度大且不用鋼鎖吊住的高難度造橋技術聞名。
虎門大橋的建成通車,跨海連線了虎門、番禺兩地,使東莞成為溝通穗、港以及珠江兩岸和深圳、珠海兩個特區的交通樞紐。
地形
虎門大橋的橋址兩岸為低山丘陵地帶。
東岸是虎門的威遠山,西岸是南沙的南北台。江中心為上橫檔島和下橫檔島。
整個江面寬約3.5公里,從東岸的威遠山到江中心上橫檔島的水道稱為虎門水道,最大水深21米,從江中心上橫檔島到西岸的水道稱為蒲州水道,最大水深19米。
建設歷程
建設背景
20世紀80年代,珠江三角洲經濟高速發展,珠江出海口兩岸的經濟聯繫愈加頻密。但當時珠江出海口西岸的中山、珠海、江門、澳門等城市與東岸的深圳、香港等城市之間的汽車往來仍然需要繞道廣州市區。直至1991年5月6日,虎門汽車輪渡正式通航,才結束了珠江出海口兩岸陸路交通需要繞道廣州市區的歷史。但是虎門汽車輪渡候渡時間有時長達6~7小時,已經不能適應珠三角經濟發展的需要。
施工過程
1992年10月28日,虎門大橋工程開始正式動工。在歷經4年多後,1997年6月9日,虎門大橋舉行了正式通車剪彩儀式,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等均有出席,虎門大橋的橋名是由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題寫。當日,國家郵政局(原中國郵電部)發行“虎門大橋建成通車”紀念郵資片一枚以示紀念。1999年4月18日通過交通運輸部(原交通部)組織的竣工驗收。
關鍵技術
1、牽引系統:包括牽引索欠度的控制方式、牽引卷揚機容繩量的計算和確定、拽拉器等。
2、貓島承重索架設。
3、加勁渠的吊裝。
大橋由太平特大型互通立交、太平特大橋、白花山1號和2號隧道、南面山隧道、威遠互通立交、大石蝦高架橋、威遠高架橋、虎門大橋、南沙互通立交、深灣高架橋和深灣水庫橋組成。
主橋長4.6公里,主跨888米,引道長11.16公里,橋面縱坡不超過3%,單跨雙鉸簡支懸索橋,矢跨比1/10.5,扁平閉合流線型鋼箱梁,寬度為35.6米,雙向六車道,每車道寬3.75米,設計車速為120公里/小時,中央設1.5米的分車帶,橋下通航淨空60米。
大橋之最
1、中國規模最大的公路橋樑,設計晝夜通車量為12萬車次,橋下可通行10萬噸級的巨輪。2、中國的第一座正交異性板鋼箱梁懸索結構橋樑,正交異性板是指橋面板在橫橋向和順橋向的抗彎剛度不同。該橋的主纜是由鍍鋅冷拔高強鋼絲構成。鋼絲平行排列。
3、本座橋的主跨度是888米,是全中國第一長。主跨是指從虎門這邊岸到江中心的橫檔島這一段距離。
大橋意義
是廣州南沙區與東莞虎門的連結通道。
當地特色
1、虎門麻蝦——虎門鎮地處珠江口東岸,珠江河與南海鹹淡水交匯處。全鎮有近22公里長的海岸線,沿海地區土地大部分屬基圍田地帶,傳統上以種植鹹水草為主,因此,歷來虎門盛產麻蝦。虎門麻蝦以其肉質鮮嫩、爽脆可口而遠近聞名。
2、白沙油鴨——產於虎門鎮白沙村,是有著150多年歷史的虎門傳統名牌農產品,經鹽淹制、臘乾後製成。產品色澤光亮潔白,味較香淳,肥而不膩。由於其質優味美,歷年雄霸香港市場飲譽東南亞各國。
3、虎門番荔枝——是我省優稀水果品種之一,其果質優良,果肉柔軟細滑,風味特別香淳,且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成份和保健成份,具有清喉潤肺、滋陰補脾之功效。
4、虎門水魚——種源是來自於湖南、湖北三帶的正宗優質純正中華鱉,經過我鎮多年來養殖、選育而成,主要養殖於虎門山鄉水庫邊,水質較好,污染小,環境幽靜,養出的水魚不但生長快、色澤好,而且其“裙邊”寬厚、肉質細嫩,抗病能力強,更具營養價值,在國內享有聲譽。
5、虎門服裝——南派服裝特色,款式新穎流行,全鎮有各類服裝生產企業1000多家,各類服裝商場17個,擁有服裝商店10000多家,年生產銷售服裝超億件,產品遠銷國內外。
歷史傳說
傳說南海龍王為救愛女與蓮花山神虎在此大戰,龍女阿娘掉下的繡花鞋變成了阿娘鞋島,阿娘安全逃出找到太平無事的地方稱為太平。龍王擊虎木棍斷成兩截變成了上下橫檔。神虎被降,引致早產,產下的虎兒隨母俯伏江心,化成大小虎山。這牽人襟懷的神話故事一直為人們所傳誦。
這裡又是鴉片戰爭的古戰場。清道光年間,林則徐帶領虎門軍民築起了百丈鐵鏈橫鎖大江,憑藉“進來不易,出去更難”的金鎖銅關抵禦來犯之敵。1841 年春,英艦向岸上清軍守兵發炮,守將關天培與將士同仇敵愾,奮力抵抗,寡不敵眾,為國捐軀。而今,硝煙不再,天青海闊,波瀾不驚,天塹變了通途,泛舟珠江,只見大橋飛架,橫空出世如長虹臥波;信步橋頭,則氣象萬千,雲檣帆影,盡收眼底。
運營狀況
橋樑維護
自虎門大橋建成通車以來,通過定期對懸索橋進行觀測檢查,對鋼結構表面塗裝每年進行檢查。運行了四年來,主纜、鞍座、箱梁表面、吊桿塗裝基本完好,沒有出現鏽蝕現象,只是局部有面漆脫落露出了黑色MAXIFLEXF防水漆層的現象。鞍座面漆亦有局部開裂、脫落,對這些現象及時給予了處理。鋼結構的內表面是防腐的難點和重點,出現鏽蝕難以全面檢查,且施工環境惡劣,因此在箱梁內、錨室內、塔頂鞍室共安裝了16台抽濕機。
在通車一年半後,鋼橋面鋪裝層出現了較大推移和車轍,對安全行車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從1999年底到2006年,已累計處理4處病害,新鋪SMA瀝青混合料約140m ,並且還是用了原來的鋼橋面改性瀝青。從使用效果來看,估計只能是短期處理,尚未在根本上解決問題。
收費
虎門大橋建成初期採用開放式收費方式收費,主線收費站位於南沙,共有40條收費車道。2005年12月19日,虎門大橋主線收費站撤銷,虎門大橋的收費方式由開放式轉變為封閉式,使珠江口東岸的廣深高速公路、虎崗高速公路、莞深高速公路與西岸的中鶴高速公路、廣澳高速公路、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六條高速公路實現聯網收費。
虎門大橋按汽車類別收取不同的通行費,分為一類、二類、三類、四類和五類共5個收費檔次。太平至威遠(未跨江)橋段的收費標準分別為人民幣10元、15元、20元、30元和35元;太平至南沙(跨江)分別為40元、60元、80元、120元和130元;太平至亭角(跨江)分別為40元、60元、80元、120元和140元。
獲獎榮譽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交通部科技進步特等獎
1999年虎門大橋獲交通部公路工程一等獎
1997年虎門大橋跨度270米連續剛構懸臂施工輕型掛籃的研究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大噸位液壓提升跨索吊機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大噸位液壓提升跨索吊機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2年第二屆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
虎門二橋
2009年3月26日,廣東省交通廳宣布“虎門二橋”已批准立項,以緩解虎門大橋巨大的交通壓力。新橋從番禺東涌至東莞沙田跨越珠江,位置大致在虎門大橋上游的11公里處。新橋的名稱尚未定案,有“虎門二橋”、“沙田大橋”、“蓮花山大橋”之說。
虎門二橋工程於2011年開工,工期預計4年,預計投資約120億元。
各國著名橋樑
東莞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 東莞市位於珠江口東岸,穗深港經濟走廊中段,北距廣州50公里,南距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1985年9月撤縣設市,1988年1月升為地級市,不帶縣,現直轄32個鎮區。全市陸地面積2465平方公里,本地戶籍人口156萬人,外來暫住人口近500萬人。 |
景點 | 威遠炮台 | 旗峰公園 | 綠色世界 | 隱賢山莊 | 南社明清民居 | 銀甁嘴 | 黎氏宗祠 | 村頭貝丘遺址 | 石排鎮燕嶺摩崖石刻 | 銅嶺榴花塔 | 可園 | 東莞展覽館 | 海戰博物館 | 鴉片戰爭博物館(林則徐紀念館) | 觀音山森林公園 |冠和博物館 | 虎門大橋 | 虎英森林公園 | 黃大仙古廟 | 蔣光鼐故居 | 金鰲洲主題公園 | 黎氏大宗祠 | 旗峰公園 | 沙角炮台 | 石龍金沙公園 | 同沙生態公園 | 袁崇煥紀念園 | 粵暉園 | 棕櫚谷水城 | 虎門石洞森林公園 | 東莞市科技館 | 榴花公園 | 南社明清古村落 | 鳥語林 | 水濂山森林公園 | 迎恩門城樓 | 長安公園 | 長安郊野公園 | 東莞飲食風俗博物館 | 佛靈湖郊野公園 | 東莞會議大廈 | 康王廟 | 塘尾明清古村落 | 田饒步生態旅遊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