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蔭園

荔蔭園,位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南柵村三蔣自然村,因廣植荔枝而得名,創建於清道鹹年間,是抗日名將蔣光鼐祖父蔣理祥手創,後廢圯。

荔蔭園

位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南柵村三蔣自然村。該園以廣植荔枝得名,初創於清道鹹年間,是抗日名將蔣光鼐祖父蔣理祥手創,後廢圯。1930年,蔣光鼐在祖園闢建一座西洋別墅式樓房,名“紅荔山房”,占地面積223平方米,為鋼筋水泥結構二層建築,門廊及建築正立面採用石米批擋,其他三面為紅磚清水外牆,廊柱仿西方愛奧尼柱頭裝飾,正樓寬13.5米,進深12.4米;側樓寬4.1米,長5.3米。園後山麓有蔣光鼐父母墓,墓台上,坐北朝南矗立座10米多高的“考妣碑”。左側有前清進士張其淦為蔣父撰寫的墓志銘,右側為國民黨元老胡漢北為蔣母而書的墓志銘。離碑百步有蔣光鼐為紀念其弟蔣光魯而建的“光魯亭”。1946年進行了重修。解放後,先後分給農戶居住和改作南柵大隊部。1986年,蔣光鼐家屬將故居捐獻給國家,1987年重修稱“蔣光鼐故居”。蔣光鼐,字憬然,1888年生於虎門南柵村,畢業於保定軍校,早年加入同盟會,武昌起義曾任國民黨十九路軍總指揮,1932年1月28日率部抗擊侵滬日寇,打響自甲午以來抵抗外侮第一槍;1933年蔣光鼐與李濟深等在福州成立抗日反的福建人民政府,後在香港參與組織中華民族同盟,抗日戰爭期間,任國民黨第七戰區副司令官;1946年參加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1949年出席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任紡織工業部部長、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委。故居內展覽內容目前以蔣光鼐生平事跡為主,包括蔣光鼐將軍在抗日前線,建國後與友人和家人一起的相片,以及蔣光鼐將軍的一些書信和親筆電文等。此外,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蔣光鼐為紡織工業部部長的任命書,以及書法名家、名人稱讚蔣光鼐業績的書法作品,現存1932年中華民國蔡廷鍇等著名軍政要員建造的一對石碑,蔣兆和1932年繪於上海抗戰前線的蔣光鼐肖像油等文物,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具有歷史價值和教育價值。同時,在研究近代西方建築方面也有一定的價值。蔣光鼐故居1989年被列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17日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前至路邊,左至圍牆,後、右至圍牆外1米;建設控制地帶:右至祠堂外緣,其餘三面為保護範圍外緣30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