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308畝,人均耕地1.06 畝,主要種植小麥大豆等作物;水面面積 500 畝,其中養殖面積 200畝。
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300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3000 元。農民收入主要以務農打工為主。
蒙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 (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在安徽省內。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00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1%。蒙村發展蔬菜大棚特色產業,擁有企業2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數 456戶。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蒙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 1280 戶通自來水。有 1280戶通電,有 500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230 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1250 戶。
蒙村到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 3 公里,建有集貿市場 1 個。全村共擁有汽車 30 輛,拖拉機7 輛,機車 90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500 畝,有效灌溉率為 80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450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9 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0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300 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 900戶。全村有 5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
據政府官方網站資料顯示,蒙村村委會2019年在任領導班子成員為:
張文舉 負責村全面工作
張 斌 負責社保、計畫生育等工作
苗 勇 負責綜治維穩、民兵等工作
趙士宏 負責民政工作
張 春 負責黨務工作
文化旅遊
張家祠堂
蒙村大姓為張氏,大明洪武年間自山西洪洞大槐樹老鴰窩遷出至濉溪蒙村居住,後隨人丁興旺,遂散居附近村落。現蒙村已修建張氏祠堂,蒙村張氏現世係為:
正蒙慧汝,
益道明家,
如其守成,
基業榮華,
繼傳宗遠,
中立維良,
奉先思孝,
作善德昌,
培本清源,
文化復光;
菩提寺
菩提寺 位於安徽省濉溪縣蒙西村,原名東嶽廟。據傳素有歷史。始建年代不詳。現有元朝修復的碑文記載,歷經千百年的興衰,經過文革的洗禮,幾近荒蕪。僅有十幾畝的占地面積。零四年冬月,幾位民眾法師有因緣來到此地,目睹破敗凋敝的古廟,實感痛心。鑒於當地法師、居士、領導和民眾的誠意,以及佛法弘法利生的責任感,遂決志留下恢復振興古寺,讓此地永為福田,眾生永被佛光之普照。年底宗教證書頒發,東嶽廟更名為菩提寺,從此住眾五人開始了菩提之旅。
截止零八年底,歷時四年的共同努力,艱苦奮鬥,菩提寺已初具規模。原生的荒涼野草,幾間殘破的舊屋被典雅莊嚴的殿堂取代了。先後完成了大雄寶殿、東西觀音、地藏配殿、藏經樓、僧寮齋堂、天王殿等的主體工程。而彩畫裝修等因缺資停工而待、殿內供奉親從雲南請回的六尊緬甸白玉聖像。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韋陀菩薩大像、小尊阿彌陀佛像及兩尊國內漢白玉像、觀音菩薩地藏菩薩大像。而十八羅漢像及四大天王像尚虛席以待。更有鐘鼓樓、寶塔、圖書館、放生池、庭建等工程有待完成。
古漢墓
位於蒙村與魏莊交界處,現已出土有漢文武石像。
美麗鄉村
濉溪縣蒙村是安徽省美好鄉村建設示範村 ,也是省級農民文化樂園示範點,在推動美好鄉村建設和農民文化樂園建設的過程中,濉溪鎮著力實現雙推進,提升軟實力,把蒙村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
湛江行政區劃百科(三)
湛江(Zhànjìāng),簡稱“湛”,舊稱“廣州灣(Kwangchouwan)”、別稱“港城”,是廣東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國家一類大市,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