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華東政法大學(原華東政法學院)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法學教育的“五院四系”之一。原為法務部部屬高等院校,現為中央與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為主的高等院校。擁有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的完整培養體系,已培養各類人才 10 余萬人,被譽為“法學教育的東方明珠”。學校現有長寧、松江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000餘畝,是“教育部依法治校示範校”、“國家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築保護單位”、“上海市花園單位”松江校區為“全國物業管理示範高校園區”。
經過幾代華政人的努力,華東政法大學現已發展為一所以法學學科為主,同時設有經濟學、管理學、文學、理學等專業的多科性院校。學校設有法學博士後流動站,擁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碩士學位授予權,覆蓋10個法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權點;同時還設有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政治學研究、社會保障、行政管理、產業經濟學等6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學校獲得了智慧財產權、司法鑑定2個目錄外專業學位授予權,學校可以招收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和在職研究生;設有法學、偵查學、經濟學、金融學、行政管理、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社會學、治安學、勞動與社會保障、邊防管理、政治學與行政學、新聞學、公共事業管理、會計學、智慧財產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文化產業管理、日語、漢語言文學和社會工作等22個本科專業,法學專業可以招收第二學士學位生。國際法學和法制史是法務部重點學科,經濟法學、法律史學和法學一級學科是上海市重點學科,刑法學和經濟法學是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法學和政治學為上海市教委教育高地建設項目。出版有《法學》、《犯罪研究》、《青少年犯罪問題》、《華東政法大學學報》和《智慧財產權研究》等期刊,設有上海市社會綜合治理研究所、WTO研究中心、青少年犯罪研究所等30餘個科研機構。圖書館藏書130餘萬冊,中外文期刊1200多種。同國內外近百所著名大學、法學院(系)、科研機構及立法、司法、行政機關等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現有教職工1000餘人、高級職稱教師近400餘人、各類學生近20000人。
五十多年來,華東政法大學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篤行致知,明德崇法”的校訓,立足上海、面向華東、輻射全國,逐步發展成為師資力量雄厚、辦學特色鮮明、教學質量過硬、學科水平領先、科研成果突出、合作交流頻繁、校園環境優美的高等學府,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法學教育的東方明珠”。2002年教育部對32所普通高校本科教學進行水平評估,該校為13所被評為優秀的院校之一。
華東政法大學本科共有10個二級學院:法律學院,經濟法學院,國際法學院,智慧財產權學院,刑事司法學院,商學院,外語學院,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人文學院和社會發展學院。
華東政法大學現任校長是何勤華教授,中共華東政法大學委員會書記是杜志淳教授。
該校研究生院在《2007-2008年度中國研究生教育評價報告》分學科排行榜法學排名第7。
該校在《2008中國大學評價》 編制的2008中國大學法學A等學校名列十五。
該校研究生院在《2008中國大學評價》編制的2008中國大學研究生院法學A等學校名列名列十五。
該校在《2009年全國大學高校法學專業排名》與清華大學並列第六名。前五名分別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
歷史沿革
華東政法大學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在原聖約翰大學、復旦大學、東吳大學、東吳大學、廈門大學、滬江大學、安徽大學等 9 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會系等合併組建成立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會系的基礎上組建成立華東政法學院。學校成立以後,以培養司法行政幹部,提高在職政法幹部的業務水平為辦學目標,在1952年至1958年間,為當時華東地區的政法機關輸送了不少的人才,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初創作出了貢獻。1958年8月學校併入上海社會科學院,1963年7月復校,1972年5月因“文革”的爆發再次停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恢復與重建使學校重獲新生,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再次復校。2000年,學校由原法務部直屬高等政法院校,改為“中央與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2007年3月16日,經教育部批准同意更名為華東政法大學,並取消華東政法學院建制。復校後至今的20多年裡,特別是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以來,華東政法大學的法學教育事業得到空前的發展,在辦學條件、辦學規模、辦學層次、隊伍建設、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質的飛躍,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法律人才。
組織機構
管理機構
黨委辦公室 ·校長辦公室 ·長寧管理辦公室 ·組織部 ·紀委
黨委宣傳部 ·學生處 ·人事處 ·科研處 ·教務處
國際交流處 ·財務處 ·審計處 ·保衛處 ·後管處
基建處 ·工會、婦工委 ·團委 ·離退休工作處 ·設備處
教輔機構
圖書館 ·信息技術中心 ·《法學》月刊社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編輯部
雜誌總社
學科建設
華東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學科為主,兼有經濟、管理、金融、外語等專業的多科性院校。為了適應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建設法治國家這一趨勢,華東政法大學在原有法學學科基礎上,加快學科結構調整,注重建設和發展其他非法學專業,逐步形成了以法學為特色,其他非法學專業也緊密結合法學專業的多學科高等政法院校。設有法學、偵查學、經濟學、金融學、行政管理、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社會學、治安學、勞動與社會保障、邊防管理、政治學與行政學、新文學、公共事業管理、會計學、智慧財產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文化產業管理、日語、漢語言文學和社會工作等 22 個本科專業,法學專業可以招收第二學士學位生。
華東政法大學具有體系完整的法學學科研究基礎和實力雄厚的研究隊伍,法學研究力量在全國 600 余個擁有同類學科的院校中處於較為領先的地位。法學學科具有除軍事法學以外的法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和具有除軍事法學以外的全部法學碩士點。隨著學校學科發展的需要,我校學科建設管理辦公室於 2004 上半年成立,其基本職責是根據學校的學科發展規劃,組織重點學科申報工作,負責全校的學科建設和管理。其中,重點學科的建設和管理是工作重點。
我校的法律史於 2007 年被確立為國家重點學科。國際經濟法學、法制史先後於 1996 、 1998 年被定為法務部重點學科。法學學科(國際法方向、法律史方向)於 2001 年被確立為上海市重點學科(第一期),法律史、經濟法於 2005 年被確立為上海市重點學科(第二期)。國際法、民商法、經濟法於 1996 年被確立為上海市教委第三期重點學科,經濟法學、刑法學於 2001 年被確立為上海市教委第四期重點學科。刑法學、司法鑑定、國際法學於 2007 年被確立為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點學科。
法律史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科於 1981 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0 年被批准為博士學位授予點。 2005 年,被確立為上海市(第二期)重點學科。 2007 年,被確立為國家重點學科。我校法律史學科一直處於法學界的前沿,是華東地區最早授予法律 史 博士點的單位,該學科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尤其是外國法制史學科的領先水平得到國內公認。
經濟法
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科於 1982 年正式設立。 2003 年正式取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1996 年,被確定為上海市教委(第三期)重點學科, 2001 年再次被確立為上海市教委(第四期)重點學科, 2005 年,被確立為上海市(第二期)重點學科。如今,該學科已經成為在上海地區擁有一流的師資隊伍、獨具特色的科研機構、雄厚的科研實力和豐碩的科研成果的部門法學學科基地。
刑法
華東政法大學刑法學科於 1981 年獲批刑法學碩士點, 2003 年獲批刑法學博士點,同年設立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自 2001 年底被上海市教委評為(第四期)重點學科以來,刑法學科中的基礎刑法學的研究進一步向縱深發展,經濟刑法學以及比較刑法學作為學科新的生長點獲得長足進展。
國際法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科於 1981 年獲批國際法學碩士點, 1998 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是上海地區法學領域第一個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 1996 年被確立為法務部重點學科。經過多年的建設,該學科在華東地區具有明顯優勢,並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
歷任領導
歷任書記
趙野民
(1956/06—1956/11)
(1979/06—1984/04)
(1984/04—1985/05)
陸慶壬
(1989/01—1995/03)
祝林森
(1999/12—2003/06)
歷任校長
魏文伯
(1952/10—1955/05)
鄭文卿
(1955/05—1956/06)
黨委書記
(1953/05—1956/06)
雷經天
校長
(1956/06—1958/08)
黨委書記
(1956/11—1958/08)
魏明
校長
(1964/05—1972/04)
黨委書記
(1964/05—1972/04)
徐盼秋
校長
(1979/06—1984/04)
陳天池
校長
(1984/04—1985/08)
史煥章
校長
(1985/08—1997/08)
黨委書記
(1985/08—1989/01
1995/03—1998/10)
曹建明
校長
(1997/08—1999/12)
校園文化
簡介
學校一貫堅持將人文素質教育貫穿於專業教育的始終,注重發揮人文素質對學生專業學習及專業素質提高的滲透作用,營造濃郁的人文素質教育氛圍。在此思想的指導下,學校文體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成為該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1995年,該校成立了大學生藝術指導中心,1997年成立了藝術教育委員會和藝術教研室,組建了一支專門化師資隊伍,對大學生的美學修養和藝術活動進行指導。
1997年校團委還專門設立了大學生文化發展中心,具體負責籌劃校園藝術教育活動,管理和發展大學生文藝團隊。自成立以來,中心成員歷經拼搏,使中心日趨成熟與完善,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2007年大學生文化藝術團成立,下設大學生文化發展中心、品牌項目中心和演員中心,負責組織“春之華政”青年文化藝術節、《名師有約》欄目、藝術團下社區、進農村、天地英雄校園行、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校園文化活動。演員中心下的百外書社、管樂隊、合唱隊繫上海市大學生藝術團,舞蹈隊、合唱隊系“上海市五四特色團組織”,民樂團、沃原劇社也多次獲得校明星社團、優秀團支部等稱號。
藝術類
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即使校園文化建設生機蓬勃、充滿活力,又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和良好的環境。
該校堅持每年聯繫上海民族樂團、上海交響樂團、芭蕾舞團等進校演出,將高雅藝術帶給學生;同時,為貫徹“請進來,走出去”的思想,各社團積極走出校園,展示先進文化。近年來,該校的各支文藝團隊在校外演出14場,如“上海啤酒節華政專場文藝晚會”、“紀念建團80周年南京路專場音樂會”、“上海國際旅遊節開幕式演出”,“世紀之光”管樂專場音樂會等,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的關注;
在校內,該校每年都舉辦“紅五月”青年文化藝術節和華政金秋校園文化藝術節;
大學生文化藝術團下屬的六個藝術社團是該校藝術活動重要支柱。
百外書社是大學生藝術團中少有的書法篆刻類社團。曾經在2003年舉辦第三屆“翰風墨韻”書畫展,獲得教育部藝術教育司司長楊貴仁的題詞“文以載道,書以傳情”。2004年6月,書社陳妍允同學榮獲學校黨委舉辦的反腐倡廉書畫展優勝獎,王曉萱、袁蓉、陸永卿榮獲優秀作品獎。7月,書社參加上海書畫出版社《中國書法形制》一書的編寫,此書於當年十月出版。2005年在全國第一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百外書社陸永卿、陸彥、沈東 分獲書法比賽二等獎。2006年12月,百外書社還榮獲“和諧杯”全國書畫比賽銀獎。
管樂團成立至今已有十年,全體團員團結一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成為一支活躍在校園及社會舞台上的優秀大學生藝術團體。2005年10月,管樂團榮獲“蒂伊杯”上海市大學生樂隊組合比賽一等獎。在上海市第四屆學生藝術節中,管樂團《交響慶典》獲表演一等獎。除此以外,管樂團還參與了許多社會公益演出,與社會各界取得了廣泛的聯繫,樹華政品牌,展學子風采。
合唱團,成立於1996年,在多年的求索與創新中,本著理論學習與艱苦訓練相結合的宗旨,堅持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為校園文化建設做出了貢獻。先後獲得了全國大學生歌曲演唱比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藝術節”聲樂組二等獎、“上海市布穀鳥音樂節”聲樂節二等獎和“上海市大學生社團節”聲樂比賽優秀表演獎。2004年,合唱團團支部又獲評“上海市‘五四’特色團組織”以及校“優秀社團”稱號。同年1月社團丁曉瑋同學榮獲上海市學校藝術單項比賽聲樂高級組銅獎,9月舉行了社團巡禮“婉婉音程”專場演出。2005年,在上海市第四屆學生藝術節中,合唱隊《青藏高原》獲表演一等獎。
民樂團是2004年成立的藝術社團,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已經取得了驕人的成績,2005年在上海市第四屆學生藝術節中,民樂團《奮》獲表演二等獎。2007年2月,民樂團前往北京參加魅力校園第七屆全國校園春節聯歡晚會比賽,獲得金獎,2007年2月,參加長三角地區民族樂團匯演,獲得新秀獎。
沃原劇社,成立於1998年6月。憑話劇《俺爹我爸》打響劇社第一炮。2001-2002學年劇社獲得“華政優秀社團”的稱號。50周年校慶晚會中,《大草坪上的帳篷》贏得陣陣掌聲,更在全國戲劇大賽上海賽區中脫穎而出,成為僅有的2所出線高校之一。2004年6月5日,沃原劇社的小品《褲子》、《一封家書》雙雙榮獲上海市學生戲劇節小品專場比賽表演一等獎、創作一等獎、最佳指導老師以及上海市優秀劇社在內的六項大獎。2005年,在上海市第四屆學生藝術節中,沃原劇社《畢業那天我們何去何從》獲表演二等獎、創作二等獎。
舞蹈隊,一支充滿自信與活力的隊伍,美感與靈動的完美結合成就了舞蹈隊今天的成績。他們曾獲得市級和校級多項榮譽,為華政校園文化建設做出了貢獻。2005年,舞蹈隊榮獲上海市“五四特色團組織”榮譽稱號,在上海市第四屆學生藝術節中,舞蹈隊《血色浪漫》獲表演一等獎,創作一等獎;2005年11月榮獲全國第一屆大學生藝術展演舞蹈表演一等獎;2005年12月榮獲第四屆全國校園藝術節春節聯歡晚會表演二等獎。
社 會 實 踐
該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主要在三個層面展開,力爭“人人有實踐,個個有收穫”。第一層面是組織社會實踐骨幹隊伍,開展優秀大學生暑期掛職鍛鍊活動和重點隊伍實踐服務活動。三年來,共選送189名優秀大學生參加暑期掛職鍛鍊。該校還選拔優秀團學幹部、三好學生及研究生,組成社會實踐重點隊伍,開展法律諮詢、普法宣傳、社區服務、支教掃盲、社會調查、幫困扶貧等實踐活動。第二層面是各系部、團學組織自主開展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各支實踐隊伍通過自行設計的項目和課題參與投標競爭,以獲得經費資助。招投標制度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出現了一批立意新穎的實踐項目。第三層面是全校學生持“社會實踐經歷卡”,自主、就近、就便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1999年以來,該校共有2593名同學在學校資助下奔赴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參加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完成調查報告4000餘篇。三年來,該校3次被教育部和共青團中央評為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3次被上海市委宣傳部、教育黨委、教委、團市委、學聯評為優秀組織獎;有31項活動獲市級優秀項目獎;8名教師獲上海市優秀指導教師;21名學生被評為上
海市先進個人。
該校大學生志願者行動以“立足專業、面向社會”為宗旨,堅持從法科大學生專業特長出發,積極參加法律援助、法制宣傳、社區援助、社會公益等志願者服務活動。1999年,該校榮獲上海市志願者行動優秀組織獎;1人獲評上海市傑出青年志願者;華陽街道社區援助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先後被團市委評為上海市青年志願服務先進集體,被共青團中央和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評為中國百個優秀志願服務集體。
該校還積極參與上海市重大交流活動志願者服務工作。1999年12月,獲上海大型活動青年志願服務隊特別貢獻獎;2000年5月,大學生殘運會志願服務隊被全國第五屆殘運會組委會、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評為全國第五屆殘疾人運動會優秀志願服務隊;同年獲得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團市委、市教委頒發的2001年APEC會議志願者工作組織獎。
該校積極指導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法律實踐活動。1997年11月,大學生社會法律援助中心(簡稱“法援”)正式掛牌,至今已由最初的55人發展到233名成員。“法援”建立了從接待來電來訪、回覆信件、製作電台節目、上門服務到出庭代理的多層次、多方位服務體系。1999年,“法援”被市教委授予上海市教育系統法制教育先進集體、上海市教育系統十佳精神文明好事榮譽稱號;2000年,被市教委、團市委授予上海市高校明星社團稱號;2001年,被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市司法局、市法宣辦授予上海市三五法制宣傳教育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成為唯一獲此殊榮的學生團體;2002年“法援”團支部被團市委評為上海市五四特色團組織,並再獲上海市高校明星社團榮譽稱號。
主編報刊
《法學》
是由華東政法大學主辦的一本中文法律類期刊,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法律理論類月刊,它創刊於1956年。創刊之始《法學》便以關注社會,面向實際,理論創新、推進法治為宗旨,發表了一系列在當時較有影響的法學文章,從而以其善於及時反映學術熱點而贏得廣大學者的喜愛。然而,不幸的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法學》在1958年便被停刊了。而且一停止就是22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1980年《法學》得以重新恢復。復刊後《法學》的宗旨不變以其嶄新的姿態體現出新時期中國法學的勃勃生機,它以“短、平、快”,“麻、辣、燙”的風格占據著中國法學界的一席之地,得到廣大讀者的關注與認可,時下《法學》發行量位據全國法學類理論刊物之首,它還是美國、英國等國會圖書館收藏的中國為數不多的法學刊物之一。新世紀的《法學》正以嶄新的面貌走向未來。目前的《法學》為“中文核心期刊(法律類)”、“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是由上海市教委主管、華東政法大學主辦,以法學為主、其他學科為輔的綜合性刊物,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逢單月20日出版。
本刊的主要欄目有:《法學論壇》、《域外法苑》、《司法時評》、《熱點筆談》、《學思論說》、《社科探索》、《學術綜述》等。主要服務對象為:法學教師、法學院系學生、科研工作者、司法工作者、人文社科類學者等。2002年,被評為第二屆"全國優秀社科學報"。2003、2005年被評為第一、二屆"上海市最佳學報"。2004、2006年被評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簡稱CSSCI來源期刊)。
《犯罪研究》
(原名《刑偵研究》)是由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管、上海市犯罪學學會主辦、學校協辦,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專業性理論刊物,創刊於1981年華東政法學院刑事偵查學教研室,1983年成為上海市犯罪學學會會刊。《犯罪研究》以開放的姿態成為刑事法學、偵查學、犯罪學研究的陣地和交流的視窗,受到全國刑事法學、犯罪學、偵查學領域理論研究者和實踐工作者的認同和歡迎。雜誌同時也反映了上海市犯罪學學會的理論研究活動。
《青少年犯罪問題》
雜誌自1982年創刊,是中國大陸唯一一本以研究和報導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和青少年保護問題為核心內容的公開發行的刊物,全國法學類核心刊物。
主要科研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1
TheEmergenceof"BlackSociety"CrimeinChina(中國的“黑社會”犯罪)
第四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
2
《中國法學史》
何勤華
第三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全國法學教材和法學科研優秀成果獎:
1
《外國法制史》(第三版)
何勤華
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教材類三等獎
2
《日耳曼法研究》
李秀清
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專著類三等獎
3
《從對峙走向和諧:循環型社會法的形成》
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專著類三等獎
4
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專著類三等獎
5
中國喪服制度史
2002年度法學教材和法學科研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6
經濟法教程
顧功耘
2002年度法學教材和法學科研優秀成果獎教材類一等獎
7
土地使用權與用益物權
2002年度法學教材和法學科研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8
2002年度法學教材和法學科研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對外交流
作為一所具有特色的多科性大學,學校在海內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加拿大總理,英國前副首相、法律大臣,比利時議長,澳大利亞首席大法官,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瓜地馬拉憲法法院院長,泰國憲法法院院長,阿聯聯邦最高法院院長,納米比亞國民議會副議長,荷蘭王國社會事務和就業大臣,以色列法務部部長等各國政要先後來校參觀訪問。
學校重視與國(境)外院校、機構之間的交流合作,作為亞洲法律學會創始成員,學校於2006年成功舉辦了亞洲法律學會第三屆年會,學校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共同舉辦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芝加哥-肯特法學院、舊金山大學、聖路易斯大學、威拉姆特大學、約翰·馬歇爾法學院、多米尼加大學、馬里蘭大學、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學,金門大學,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道格拉斯大學,蒙特婁大學,德國帕桑大學,比利時根特大學,荷蘭自由大學、艾柔默斯大學、格羅寧根大學,英國牛津大學、華威大學、卡迪夫大學、威斯敏斯特大學、盧頓大學,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里昂商學院、巴黎第五大學,義大利羅馬第二大學、羅馬第三大學、皮埃蒙得大學,日本青山學院大學、大阪大學、熊本大學、香川大學、名古屋大學、九州國際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悉尼科技大學、維多利亞科技大學、昆士蘭科技大學、昆士蘭大學、福林德斯大學、迪肯大學,邦德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西班牙納瓦拉大學、瑞典隆德大學,韓國清州大學、漢城大學、安山—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等建立或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此外,還與全國政法院校及各大學法學院(系)保持著合作交流,與上海市人大、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檢察院、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銀行上海分行、錦天城律師事務所、上海毅石律師事務所、國浩律師事務所、通力律師事務所等70餘家立法、司法、執法、金融和法律服務等單位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