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仁寬

范仁寬

范仁寬原形是范文程,字憲斗,號輝岳,明萬曆二十四年(1597年)生,清康熙五年(1666年)卒,終年六十九歲,隸漢軍鑲黃旗。他一生經歷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開創時期,又經歷了順治和康熙兩個朝代,為官四十多年,是清朝最著名的開國功臣,對清朝的建立與鞏固起了重要作用,是清代初年卓越的政治家。

簡介

他一生經歷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開創時期,又經歷了順治和康熙兩個朝代,為官四十多年,是清朝最著名的開國功臣,對清朝的建立與鞏固起了重要作用,是清代初年卓越的政治家。

生平

范文程出身於名門仕宦家庭。他的祖籍在江蘇,是宋朝大學士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孫;他的六世祖名叫范岳,明代初年在湖北雲夢縣任縣丞,洪武年間獲罪,於是全家就從江西的樂平縣被謫往當時的邊陲重鎮遼東都司的瀋陽衛,范氏自此成為瀋陽人。范文程的曾祖名叫范鍃,在明正德十二年考中進士,後在朝廷做官,一直升到兵部尚書,因其為人剛直不阿,受到當權大臣嚴嵩的排擠,只好棄官離去。

范文程的祖父名叫范沈,在十四個兄弟中排行第六。在當時的形勢下,只能當一個瀋陽衛指揮同知,充其量也只是一個縣級副職小官。范沈生有三子,第二子范楠就是范文程的父親,一生困苦,未能出仕。范楠生有二子,長子文案,次子文程。

范文程就是生長在這樣一個歷代為官的家庭里。他年輕時喜好讀書,平素有遠大的志向。但也深知仕途的艱難,祖輩父輩的坎坷經歷,在年輕的范文程的思想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隨著歲月的流逝和年齡的增長,逐漸養成一種沉著、剛毅、聰穎、機敏的性格。在十八歲的時候,他與其兄一同考中了瀋陽縣學的秀才。當時的遼東,地處東北邊陲之地,文化很不發達,能熟讀四書五經成為縣學生員,真可謂是鳳毛麟角了。

這時的明朝,正處於激烈動盪的形勢之下,階級矛盾異常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而民族矛盾也日益熾烈。在范文程的家鄉撫順,明朝和後金的鬥爭日趨激烈。 由於在明朝得不到很好的仕途,於是他不顧忠義,為了個人前途,不去幫助國家抵禦外敵,而是投靠後金,成為了漢奸,死心塌地為後金服務。

范文程

進入文館 太宗謀臣

開科取士 加強集權

日理萬機 出謀獻策

功成引退 元輔高風

康熙五年(1666年)范文程逝世,終年七十歲。玄燁親撰祭文,賜葬於懷柔縣之紅螺山,立碑以紀其功績。幾十年後,康熙親筆書寫了“元輔高風”四個字,做為祠堂橫額。這是清朝統治者對他的最高的評價了。范文程在那個時代,他所能做到的,是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儘自己的力量。范文程提倡民族合作,民族諒解,安定百姓,輕徭薄賦,發展生產,選拔人才,使用賢良,直言敢諫,招降納叛,這些對清朝的建立與鞏固,都起到巨大作用。但同時他卻對滿清對漢人的屠殺和毀滅視而不見 而努爾哈赤、皇太極不囿於民族偏見,重用范文程,委以重任,給以重權,君臣相互支持,相輔相成,終成大業。范文程的成功與其說是明君賢相的結合,不如說是封建儒家思想,在清初取得的重大勝利。范文程不愧為清初卓越政治家的稱號。但同時 ,他也是千古的罪人,他幫助滿清毀滅了華夏的文化,屠殺了上萬的漢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