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境內山巒重疊起伏,呈立體性狀態,山丘、平壩、盆地、槽坦交錯。地勢東低西高,南低北高,是一個典型的高![花坪鄉](/img/d/5c0/nBnauM3X2AjNyITM2YDN0EzNyITM0EzNwkjMwADMwAzMxAzL2QzLy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交通
境內交通便利,“天二”公路縱貫刀背埡、大石板、花果坪、村坊等12個村,通村油路花—唐、花—石公路連貫全鄉32個村,通公路總里程314公里。目前全鄉57個村村村通公路,540個村民小組有438個組通了簡易公路,占總數的80%。歷史沿革
宣統三年(1911年),縣設4鄉,以縣城東南西北方位定名,即:東鄉、南鄉、西鄉、北鄉。花果坪鎮即為當時南![花坪鄉](/img/8/1cd/nBnauM3X3UDOwEjN3YDN0EzNyITM0EzNwkjMwADMwAzMxAzL2QzL1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民風民情
花坪鄉現有漢、土家、苗、回、畲等5個民族,民風淳厚,是一個文化大鄉,禮儀、習俗以土家獨具特色。花坪各![花坪鄉](/img/7/c87/nBnauM3X3AjNzATN5YDN0EzNyITM0EzNwkjMwADMwAzMxAzL2Q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土地資源
據土地詳查,全鄉土地總面積為608653.9畝,其中耕地面積為80613.3畝,人均占有耕地1.47畝。林業面積41777![花坪鄉](/img/f/fa2/nBnauM3X0YDMygzNwcDN0EzNyITM0EzNwkjMwADMwAzMxAzL3Q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水能資源
水鄉水能資源在2萬千瓦以上,現已開發利用4000千瓦。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下,已經建成集鎮引水網路,管網總長17千米,農村引水得到改善,自來水用戶達到1500多戶,農田灌溉得到保障。林業資源
全鄉有林業用地417772.5畝,森林覆蓋率70.08%,適用生長的林木品種20個,現已發展以杜種、銀杏、花卉為主的高效經濟林5000畝。生物資源
花坪鄉因受氣候的影響,高山、二高山、低山都有不同的生物資源,科目多,品種多。動物有野豬、山羊、野兔、松鼠、黃鼠狼等,鳥類有貓頭鷹、喜鵲、啄木鳥、八哥、烏鴉、斑鳩、野雞、雁、燕、杜鵑等;爬行類有螃蟹、蛇類、蜈蚣等;魚類有龜、鱔、蝦、蚌、螺等。木本植物有松、杉、椿樹、樺木、泡桐、樟樹、楠、楓、槐、冬青、鐵稠等;野生經濟林木有錐栗、板栗、柿、五倍子、油茶、皂莢、生漆、山楂、枇杷、櫻桃、李、桃、棕等。竹類主要有荊竹、水竹、斑竹、茨竹等。
藥用植物有貝母、天麻、黃蓮、桔梗、黨參、野菊花、何首烏、板蘭根、魚腥草、車前草、薄荷、艾蒿等。
牧草資源豐富,品種優良。自然草場10萬餘畝,其中“大溪木”、“兩河口”、“水坪”、“火石嶺”等300畝連片的大草場4個,是大力發展草食動物的最佳場地,天生的冷水草、蛾兒常、野草、蒿子遍布村村寨寨。
野生的花卉植物有杜鵑、油茶、迎春花、黑風草、櫻、桃、李、泡桐、野菊花、金銀花、牽牛花等。
野生菌類有香菌、木耳、竹菌、平菇、雞冠菌、松樹菌、茅草菌、重陽菌等。
豐富的農特產
全鄉有農特產品魔芋、獼猴桃、花卉、葡萄、板栗、核桃、貝母、白果等,已形成基地的有以易家荒、田家壩、黑溪壩、石馬、金盆、太平龍等為主的白肋煙專業村40多個,以東湖、大石板魔芋合作社為中心的魔芋基地5個,以天然果品公司和三岔槽獼猴桃專業村為龍頭的獼猴桃基地4個,總面積達3500多畝,以建始縣嵩卉園藝有限責任公司為主的花卉公司3個,總面積達600餘畝,以村坊關口葡萄為主的葡萄專業村1個,總面積達800畝。今後幾年,全鄉經濟作物計畫發展到6萬畝,其中菸葉1.5萬畝,魔芋2.5萬畝,葡萄1500畝,藥材1.2萬畝,其它經濟作物0.8萬畝。極具潛力的旅遊資源
花坪是古代“川鹽入湘”的必經之地,名勝古蹟眾多,旅遊資源豐富。鄉內有湖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花果坪古生
![花坪鄉](/img/2/b8a/nBnauM3X1IDO5kzMycDN0EzNyITM0EzNwkjMwADMwAzMxAzL3Q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關口,又名景陽關(建平關),位於花坪鄉長槽村一組,與景陽鎮的龍家壩接界,海拔1080米。昔為縣城、花坪、景陽、官店南來北往行人必徑隘口,南臨景陽河口地勢雄險,早在明清時期縣衙就常派兵把守。現在的關口,除風景獨特以外,又以盛產“關口葡萄”出名,該處葡萄味道獨特,這一地區的葡萄苗,嫁接到該地區外即失原味,因此博得“關口葡萄”美名。
五峰山,位於花坪鄉石板溪村四組,距鄉政府所在地12公里,由五座山峰組成,最高海拔1570米。五座山峰緊密相鄰,峰與峰之間曾有小橋相連,民國時期,每座山峰曾建有廟宇,常年香火不斷,山下曾建有功德碑,在距五峰山2公里處有一棵8人才能圍抱的大銀杏樹。現被縣旅遊局定為重要旅遊景點之一。五座山峰一座比一座高,景象甚為壯觀。
黃鶴橋,花坪鄉有個叫黃鶴的地方,位於建始著名人文、自然景觀景陽關一側。多年來,這裡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平靜的生活。一次,一個外地來的攝影愛好者到這裡拍風光,當地一個農民隨意地向他說:“我們這裡黃鶴橋的風景蠻好看”,這個攝影者在當地人的指引下欣然前往,一看,果然奇妙!從此,這個藏在深閨人未識的大自然的傑作從此被揭開了神密的面紗。黃鶴橋景區南以江清,北接花坪,“天二”公路從景區外圍通過;景區深藏在懸岩絕壁之間,其地貌基本保持原始狀態,奇花異草隨處可見,僅中草藥就有300種之多,景區內景點密布,景觀奇異,各種大小石柱、奇峰、深谷、絕壁具全,僅“一線天”景觀就有多處,而且形態各異,妙不可言。如今的黃鶴橋景區已被納入清江旅遊線總體規劃,將著手進行開發,其奇異景觀今後將被更多人所賞識。